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文学教学对素质培育的影响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不断提高,这是勿庸置疑的。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考察一下当前的大学校园,就会发现,部分大学生在市场经济观念的冲击下,价值取向上日益功利化,道德意识淡薄,人文涵养贫乏,阅读能力欠缺,文学素质欠佳。部分大学生道德意识淡薄,价值观念混乱,为了一己私欲而做出道德败坏之举的事情时有发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药家鑫事件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不少大学生的阅读水平较差,就连中文系也有学生反映看不懂鲁迅的《阿Q正传》;部分大学生文字功底差,文学水平低,甚至有的同学连最基本的写作能力都不具备,交给老师的请假条存在格式错误、语句不通、措词歧义等问题。这些现象都是值得我们警醒的,需要我们对当前的大学教育进行反思。而作为大学里正渐受冷落的文学教学,特别是最切近时下生活、最容易被理解接受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对这些现象却有一定的纠偏与改善作用。文学的熏陶能提高大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人文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现当代文学作品里倡导的积极正面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取向对时下的大学生能起到引领导向作用。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说,现当代文学教学对大学生素质的提高与能力的培养是有促进作用的,对综合素质的拓展与挖掘是有积极影响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对大学生了解历史与认识现实的作用
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文学是对现实的某种反映与折射。作家的创作或多或少都会与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有一定的联系,因此,作家们的创作既有对历史传统的演绎与继承,又有对社会现实的描写与表达,还有对思想观念的诠释、日常生活的反映与对人生哲学的思索和探寻。众所周知,自古以来,文学创作的“载道”观影响深远,中国作家一直非常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与工具性价值。正是因为这一文学传统的影响,以及中华民族的特殊境遇,就使中国现当代作家的创作呈现出一大特色,那就是作家们的文学书写充分体现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殷切关注、对现实现状的思考探求、对时代社会的及时反映等。因此,中国现当代文学既再现了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奋斗史,又生动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改革发展的历程。我们有理由说,作家们的创作是对其所处时代的书写和对现实现象的阐释与思考,他们的创作就是在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所做的艺术虚构与书写想象。巴金在谈到《寒夜》的创作时,就这样说过:“作品中的几个小人物是虚构的,可是背景、事情等等却十分真实。”[1]这正如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所说的,文学是为存在作证。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里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他认为文学的变化是与社会风俗、政治兴衰、现实生活有联系的,这也就指证了文学与现实的密切关系。在中国现当代文学里所呈现的社会变迁与变革发展亦是如此,并以独特的方式参与了中国现当代历史进程的叙述与表达,形成了它独有的特色与内涵。中国现当代文学生动地再现了中国自1917年以来的社会历史、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人文风俗和国家民族所经历的变化变革等内容,写出了中华民族在各个时期所经历的思想变迁、生活变化和认识发展。中国现当代文学呈现了不同时期的文学特点与宽广的社会内容:上世纪20年代的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对中国当时的社会矛盾、问题和不良现象进行了反映;同世纪30年代的左翼文学对中国革命现实、民族危难进行了及时的描写,人文主义文学表达了对人文理想的诉求;同世纪40年代的解放区文学、国统区文学、沦陷区文学呈现了特定时代政治政权的区域性质与民族文化的语境特色;解放后的十七年文学、文学对中国特定时期的政治现象与历史境遇进行了叙述;新时期以来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与改革文学对历史与政治进行了反思,对当下变革与社会发展进行了反映。而随后出现的新写实小说、新体验小说、新历史小说、先锋小说、女性写作等文学现象与创作潮流都与中国相应社会现实有直接关联。王国维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文学”,这可谓是对中国文学特色所做的一个恰切、鲜活的注脚。因此,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深入、形象地了解中国近百年以来的历史变迁、社会变革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发展。如:夏衍1936年创作的报告文学《包身工》,反映了上海日本纱厂中国女工的悲惨生活,通过对该文的学习能让学生了解当时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剥削与压榨;从茅盾的《子夜》中,学生们可以了解帝国主义经济对中国民族工业的打压以及对农村经济的影响;读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和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能让学生们形象地了解当时发生在农村的斗争。因此,我们说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能帮助大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形象地认识中国现实。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对大学生人文精神陶冶与道德情操引领的作用
人文精神是“一种关注人生真谛和人类命运的理想态度,它包括对人格、个性和主体精神的高扬,对自由、平等和做人尊严的渴望,对理想、信仰和自我实现的执著,对生命、死亡和生存意义的探索。”[2]早在“五四”时期,有识之士就大力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解放与社会革新,唤醒了长久沉睡的生命意识,重新发现、阐发了“人”的内涵,开始尊重个人,承认个性主义,维护人格尊严,倡导价值信念与对人生观的指引。周作人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里就猛烈抨击我国古代的“非人的文学”,明确提出了“灵肉一致”的“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的思想;鲁迅在《伤逝》里探讨了当时个性解放与妇女解放的滞重,男女自由平等之路的漫长、曲折;卢新华的《伤痕》写出了被特定政治历史所扭曲的亲情与异化的人性。由此可知,现当代作家用不同的形式和内容表达了他们对人的关注、对存在的思考。大学者王国维先生曾说:“生百政治家,不如生一大文学家。何则?政治家与国民以物质上之利益,而文学家以精神上之利益。夫精神之于物质,二者孰重?且物质上之利益,一时的也;精神上之利益,永久的也。”[3]文学能给人以力量与慰藉,物质财富的存在是有时限性的,而精神财富则可以超越时空阈限而成为人类共享的永恒财富。在当下社会背景下,人们往往容易变得越来越浮躁,更倍感精神空虚、内心孤寂。通过现当代文学教学,能指导学生们对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和体悟,挖掘文本中潜隐的人文精神和信念内涵,来弘扬理性、维护尊严、唤醒良知、提升修养,以期来抵御市场化、物欲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倡导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指向。鲁迅在《狂人日记》、《祝福》等作品中,写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束缚、封建礼教对人性的禁锢;郭沫若在《女神》里,对个性自由、自我解放进行了宣扬;铁凝在《午后的悬崖》里,表达了人性的省察与对自我生命的超越等。这些现当代作家的作品里,都体现了某种思想内涵与人文精神。因此,我们说人文精神是中国现当代文学里最重要的内涵。通过对现当代文学的学习能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有助于大学生挣脱欲海、回归自我、心存达观、灵魂救赎等。文学表现社会现实,呈示人类思想感情,传达出完善自我的意向性旨归。因此,我们说文学的德育功用就是通过艺术塑形潜移默化地净化人的心灵,完善道德,提升品质,修炼涵养。通过文学作品中美的艺术形象来感化丑陋,陶冶情操,启迪人生,修养身心。《大学》里开宗明义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从人的道德标准和精神追求方面来谈教育的,大学原本就应是坚守精神价值与思想对话的地方。法国思想家萨特认为,文学是诉诸心灵的东西,好的文学都有引人向善的“召唤”作用。在鲁迅的《一件小事》里,可以看到“人力车夫”的高尚品质;冰心在《超人》和《悟》等作品里宣扬“爱的哲学”,把抽象的情感带进了生命主体,使生命的关怀与博爱不再是理念,而是用爱的本真存在把人从罪与恶的沉沦中唤醒,用“爱”的生命伦理来面对一切,从而来化解矛盾、吁求人性、询唤良知,让人在追求真善美的诉求中获得生命的升华;沈从文的《边城》写出了湘西人的纯朴善良、重义轻利的美好品质和道德风尚。大学生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学习,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熏陶与感染,能够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从而将这种正面的道德意识化作他们的实际行动与理想追求。另外,当指导学生们读到罗淑在《阿牛》里对母子间温情撕裂的表达;张爱玲在《金锁记》里对金钱腐蚀后的变态与疯狂的揭露,这些不良现象又会让大学生警醒和反思,有助于从正面价值准则上引导他们坚守理想、健全人格和完善道德。因此,通过教学指导大学生对这些文学作品的学习,不仅给他们以愉悦和享受,还能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更有助于开阔视野、增强辨识能力,对其人生选择与道德取向都有积极的导向作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这一教学价值逐步得到学界同行们的关注,“我们要提高各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读好的就是现代语言大师们创作的文学作品,通过大师们的艺术语言认识20世纪中国人的美好情感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唤起青年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并在对真善美的追求中获得美的体验,陶冶性情。”[4]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对大学生审美鉴赏与表达能力的影响
大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与综合型人才,更加注重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侧重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由于受当前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形势的影响,现当代文学课程的课时量和教学内容被大量的缩减。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在新形势下对教学方法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与改变,由过去重视文学史知识的传授到如今注重文学体验与审美鉴赏,学生由以前对知识被动的接受到现在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的变化,不仅激发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锻炼了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现当代文学教学上的这一转变,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满堂灌做法,适应了新形势下,高校教学向应用型、素质型教育的转化。目前,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侧重于对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与表达能力的训练,所起的作用与意义已引起大家的重视。有学者指出:文学课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文学知识,更在于使学生获得文学审美能力、文学想象能力及写作能力。
大学中文系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具有深厚的人文知识、深刻的人文思想、敏锐的审美感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较强的写作能力。”[5]阅读鉴赏是文学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广泛的阅读文学作品,让大学生对史实与现象有更亲切、更鲜活的理解和认知,以此获得个体独特的审美体验与感性体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揣摩故事情节的设置技巧与寻绎结构的安排方法等,从而达到学习写作的目的,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在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具体实施中,教师的教学应有鲜明的问题意识,以问题的设置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带着问题来阅读、思考,然后搜集查找资料,归纳整理出有自己见解的答案,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让学生走上讲台来做富有个性的表达,教师在一旁适时地做出点评与引导,让学生在写与说的训练中逐渐提升能力,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此外,还要注意对课外教学的重视,加强对学生小论文写作的训练,教师要对小论文做出点评、分析,让学生在不断地写作锻炼中得到提高、不断取得进步。在现当代文学的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有机会充分锻炼能力,培养技能,开拓视野。美国理论家韦勒克指出:“文学研究不同于历史研究,它必须研究的不是文献,而是具有永远价值的文学作品”。文学有它自身独有的特色,那就是文学中的审美性和想象性,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文学作品,才会有亲历美的感悟与艺术的想象,才会感受蕴含其中的人文情怀和思想内涵。在一般人看来,高校中文系学生的特色和强项就是艺术审美能力,对语言文学的感悟与表达能力,而要达这样的要求和标准,大学生只有通过平时大量的、广博的阅读,才有可能实现。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程里遴选的作家作品可谓是每一时代颇具代表性作家的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作品,这些作品既体现了时代内涵与风格特色,又代表了作家们所处时代的创作水准与价值追求,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典型性及广阔的阐释空间。因此,现当代文学教学有助于实现培养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有积极作用的,也符合当下高校注重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其教学结合自身的特点,与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目标相配合,才能既能提高大学生的认识能力,又能陶冶大学生的高尚情操、完善人格,还能提高大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或许就是人文学科的“无用之大用”吧。因此,高校现中国当代文学教学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对这一课程要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以便于更好地发挥该课程应有的教学功能与价值,使其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教学目标。
作者:邱诗越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