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人本意识文学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随着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凸显,一些学校将教育目标聚焦于科技的创新和发展,许多高职院校集中力量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及操作实践能力,将教学目标多局限于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忽略了人文素质的教育,形成了重技术轻人文、重知识轻心智、重物质轻思想的错误认识。具体表现为:人文素质教育未列入学校整体规划,或被简单等同为“通识教育”,没有突出其“人文精神”,将人文素质教育作为“软任务”,仅注重内容的广泛性,但不够突出其人文内涵。这种忽视人文教育的状况只会使教育功利化、工具化和庸俗化,最终失去教育的意义。这种情况导致了企业无法招到胜任岗位的人才,而培养出的毕业生也难以符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二、文学教学中的人本意识
人本意识强调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关心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智慧源泉。高职的文学课程中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到榜样的力量,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能够帮助学生学会辨别真善美,积累人生阅历,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灵魂深处约束自我,在日常生活中散发人性的美;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高尚的人格品质,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与职业岗位。
1.高职文学教学培养学生人本意识和健全人格。
人生离不开文学,文学与人生共存,文学是人生历程的生动写照与真情实感的流露,是生命的赞歌,人们往往通过文学作品来认识社会,构筑精神世界,纠正不良的思想及行为。高职的文学在作品具有很强的人文性,也就是我们通俗说的道德、精神、美感等人本意识,从表层上看是对人生的肯定,对人的赞美、对人的关爱与尊重、对人的理解与宽容、尊重与满足人的需求。从深层次来看,其实就对人类生存意义的取向,对人生目标与追求的积极态度。学生在文学赏析课中细细体会作品,从中获取生活的力量,陶醉于人文山水无边无际的美,还能感受一个时期人类的高尚情操、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方法。例如《诗经》中表现的古代各阶层的情感观念、价值取向的发展变化;《论语》《孟子》《庄子》等先秦散文的各种思潮及丰富哲理;唐诗宋词绵邈的心理过程和深情的内心世界;古今中外各时期小说浓郁的时代气息及对人性的深刻剖析等。这些内容体现了文学教学的目标,增强了学生的人本意识,帮助他们不断健全人格。
2.文学作品尊重生命、关爱人生,具有较强的人本意识。
高职文学名著赏析为学生展示了时间跨度数千年、空间跨度五大洲,民族特色、文化背景迥异,流派风格异彩纷呈的世界。是学生在有限的时间获取丰富的精神滋养和超值的审美享受,在旖旎风光、壮丽山河的大自然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任凭思绪飞扬,领略作家寄情山水抒发自己理想的情怀。还可以走进各种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去了解人性的弱点、人生的复杂性,坚强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文学作品能加深学生对人类社会进步的理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时代与人性的哲理问题,学会吃苦耐劳,懂得关爱社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积极乐观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中勇于争取、敢于创新,提升人本意识,提高综合能力素质,使人生更精彩更有价值。
三、构建高职学生人本意识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强调与社会和谐发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品质以及较高的职业岗位能力。这突出了培养高职学生人本意识的必要性。因此,在重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同时,也要把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本意识的构建落实到位。同时这也是现今高职教育发展的着力点,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
1.在“以人为本”的当今社会,应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高职院校的任务就是要承担起培养全面发展的实用型、应用型人才,使学生不仅仅是劳动的工具,更应该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这就必须明确人本意识的必要性。通过专业课程与文学课程合理配置,教给学生更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毫不动摇地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理念灌输到底。
2.构建人本意识是高职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表现。
世界上许多发达的国家在人文素质培养上都加大了力度,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本意识和人文素质,其优势是具有较高的职业适应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不应该只是教会学生劳动的技能,还应该加强学生的人本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3.人本意识也是社会对人才的强烈呼唤。
如今的企业不仅仅要的是会劳动、会做事、会工作的人,他们要的是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即能够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能够很好的理解与建设企业文化,在工作中爱岗敬业,为企业创造财富,带来价值。而这都需要员工具备一定的人本意识做支撑,才能很好的胜任工作,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有条不紊地推进工作。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人本意识培养,理论结合实际,使学生能尽快适应企业工作。
四、高职学生人本意识的构建
目前,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但其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仍然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即造就符合企业需要的劳动工具,非常注重技能和操作,这与教育的本质是相违背的。科学的做法应该是使学生不仅具备较高的劳动技能,还应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在文学课程中加大构建人本意识的力度,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投入到经济发展的浪潮中。
1.科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并重。
高职院校要转变陕隘的教育教学观念,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需确定具体、细化的教学改革措施,从课程体系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网络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教学改革动力机制研究等多方面入手,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一整套在专业教育中将文学中的人本意识和科学教育相融合的方法,让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积极的人生态度,乐于奉献的精神等满足社会不断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
2.文学教育与人本意识相融合。
文学作品中的人本意识非常浓郁,人本意识和文学作品其实就是鱼和水的关系,在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同时开设文学课,使得人本意识贯彻得更具体更深刻。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以构建人本意识为目标进行教学改革,在就业职业观上渗透诚信、合作、责任、敬业、创新等精神,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主观能动性,将人本意识内化为正确的职业道德观、职业价值观。
3.人本意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育教学离不开教师,教师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主力军,要加强职业人文教育和构建人本意识,就必须要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因此,非常有必要定期培训学习和学术的交流活动,以此获得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广博的人文知识,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学习具有人本意识的教学新方法、新经验。还可以到社区、到企业挂职锻炼,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等。同时也要培养教师在教学团队中团结协作、互相支持、互相信任、精诚合作的精神,在工作中体现人本意识,在教学中更好的构建人本意识。
4.营造体现人本意识的校园文化生活。
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活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在潜移默化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人本意识在此得到生根发芽。各种有意义的主题活动、社团、讲座、沙龙、表演都渗透了诸多的文化因素,具有浓烈的人文氛围。学生在参加各种文化社团、文体活动、艺术竞赛、演讲比赛及人文社科类知识竞赛中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合作协助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使人精神振奋,营造了良好的精神境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和对未来职业的向往,打造了学校的品牌,由此可以使人本意识在师生个体和校园文化发展中发挥了核心价值作用。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高职院校正在为社会各行各业源源不断地输送毕业生,这些毕业生要为社会创造价值,就必须德才兼备,具有人本意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职业岗位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在全国推进人文教育的过程中,要以人本意识这一基本的思想和观念为指导,推动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学生既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又具有以人为本、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诚信好学、开拓创新、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与人协作的精神,安心在企业中进行生产、管理、建设、服务,这样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作者:何红梅 单位:南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