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茶文化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分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茶文化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茶文化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分析

摘要:大学生因缺乏对英美文学作品内容的历史把握,进而在阅读中和听课中也难以发挥自身的主体性,而更多的体现在了对相关知识点的机械记忆。因此,还需要从学生所熟悉的文化类型中来入手。为此,探究茶文化英美文学教学中的渗透,便成为了破解当前教学困境的途径之一。茶文化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渗透路径可从:对英美文学题材的解构、设计出前置性预习任务、规划英美文学教学时段、合作学习下的兴趣培养等四个方面来构建。

关键词:茶文化;英美文学;渗透;实施路径

英美文化构成了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日益被专业教师所重视。通过加强英美文学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能拓展他们在学习英语时的视野。在与同行的交流中可以感知到,随着对英美文学教学的重视,教师在课堂上也能较好的与学生进行互动。但随着教学实践的推进,也陆续出现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选择怎样的英美文学元素。需要指出的是,大学生在接触英美文学作品时,往往缺乏对其内容的历史把握,进而在阅读中和听课中也难以发挥自身的主体性,而更多的体现在对相关知识点的机械记忆。因此,还需要从学生所熟悉的文化类型中来入手。为此,探究茶文化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渗透,便成为了破解当前教学困境的途径之一。由此,这也就构成了本文立论的出

1对“渗透”二字的内涵界定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界定“渗透”的内涵:

1.1“渗透”的目的渗透的目的直接与英美教学的目的有关,英美文化教学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拓展他们的英语学习视野。正因如此,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在内容的选择上不能超越学生的认知能力,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阅读和听课中形成能动的反映,进而切实拓展自己的英语学习视野。由此,通过引入茶文化信息便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具体而言,我国作为茶文化古国,茶文化已经深入到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因此,通过国别茶文化的比较便能在学生认知能力范畴下,拓展他们的国别视野。1.2“渗透”的方式渗透方式则是从手段的构建上来进行探讨,而这也是将茶文化引入到教学中的关键之处。需要指出的是,英美茶文化只是英美文学的构成要素之一,所以在渗透式需要寻找到恰当的时间和载体。这里的“时间”主要指向,在日常教学时以怎样的课程时段来引入茶文化;这里的“载体”则指向,在教学中以怎样的引子来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若要形成有效的渗透方式则需要占到承载茶文化的文学载体,如诗歌、散文、小说等。1.3“渗透”的结果正如茶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要满足英美文学教学的目的那样,这里也需要建立起与其结果相匹配的“渗透结果”。毫无疑问,促使学生了解英美茶文化,并从整体上把握与茶文化有关的英美文学的特点。以上从三个方面所做的内涵界定表明,在茶文化的渗透中需要解决好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

2茶文化的功能分析

在这里,主要从以下三点来分析茶文化在教学中的功能:2.1适应认知能力的功能这里所提到的大学英语属于公共英语范畴,所以针对那些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需要考虑到他们对英美文学的认知能力,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兴趣使然。由于茶文化在我国存在着悠久的历史,所以学生在接受以茶文化在要素的英美文学时,并不会感到陌生。再者,在教学中通过形成比较视野,则可以使学生在自己的认知范围下,能动的进行比较分析和比较记忆。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在比较分析和记忆过程中,会因国别茶文化的差异性而激发起他们的兴趣来。2.2培养阅读兴趣的功能上文已经提到了“兴趣”问题,对此笔者在教学中深有体会。包括笔者在内的不少任课教师,在公共英语教学中时常引入较为专业的英美文学素材,这样就难以在课堂上形成共鸣,进而不但打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挫伤了教师的教学激情。因此,围绕着茶文化的英美文学教学,能够在专业中引起学生的共鸣。另外,在当前互联网时代学生也能在网络上了解英美文化信息,而他们几乎不关注茶文化,所以引入茶文化还能弥补他们的认知缺陷。2.3拓展文化视野的功能拓展文化视野的目的在于增强他们的修养,进而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能保持一种思想格局,也能较好的助力今后的英语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最为熟悉便是中国茶文化,而对于英美茶文化则几乎是一无所知。但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的现实要求,大学生群体需要通过一点带面来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进而以一种更为开放的心态来面对世界。

3茶文化在渗透中的思路

这里所要讨论的问题便是,怎样建立起适合的茶文化渗透之路。对此,笔者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经验体会:3.1话题的铺垫这里需要注意一点的是,茶文化在向英美文学教学进行渗透时,往往是以茶文化作为内容的题材选择和教学,若是在向学生进行传递时没有足够的铺垫,则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而且在学生缺少对英美茶文化拥有足够储备的情况下,则无法实现兴趣引导下的视野拓展目标。因此,这里话题的铺垫则主要指向,通过布置预习任务,来促成学生自主、自觉的完成相关茶文化信息的搜集工作。通过对这样任务的履行,来加强他们对茶文化主题的探究意识。3.2载体的找寻前面已经提到了载体问题,即英美文学题材。在英美文学中存在着与茶有关的诗歌、散文和小说。它们作为一种载体各具特色,并且也都蕴含了丰富的英美文化积淀。但在实际操作中则需要思考一个老问题,那就是那种题材更能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不难看出,诗歌和散文存在着翻译上的难度,在翻译上往往需要意译,而且其中所蕴含的内容较为晦涩,需要专业人士在足够的英美文学修养下来解读。因此,这里应以小说为载体来进行渗透。3.3兴趣的培育兴趣的培养在于激发起学生自主探究英美文学的意愿,而这也是促使他们在今后不断拓展自身国际视野的必要之路。兴趣培育的关键在于,英美茶文化本身的新奇性和人文性,为此在完成英美文学教学时,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上单独就英美茶文化进行教学。

4实施路径

根据以上所述,实施路径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4.1对英美文学题材的解构尽管在上文的讨论中找到适合承载茶文化的题材,但作为公共英语教学而言,则无法以小说作为整体来面向学生。因此,这里需要根据教学需要对小说进行章节选择。从教学实践中可以知晓,这里的选择需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第一,小说整体的难度,这里的难度包含翻译和文中思想两个要素;第二,小说所蕴含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若是长篇作为景物描写,也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可以围绕着以上问题的破解,来进行章节选择。4.2设计出前置性预习任务为了实现话题的有效铺垫,这里就需要设计出前置性的预习任务。在设计预习任务时需要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展开:第一,给出学生明确的中心任务,这是任务设计的原则;第二,向学生介绍茶文化搜集的有效途径;第三,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引导学生在组内进行分工协作。第四,在线上建立信息反馈通道,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时时互动。笔者在按照以上方式设计出前置性预习任务后,发现学生在听课和阅读过程中能带着已有的经验来展开,这样就促进了他们文化视野的拓展。4.3规划英美文学教学时段这里所涉及的问题便是,如何在正常的英语教学中植入茶文化教学。笔者认为,这里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实施:第一,从正常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来引入茶文化的思想内容,这样就能在拓展视野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二,在章节教授完毕之后,以1-2节课的时间来开设茶文化专题讲座。通过进行中外茶文化的比较,来促使学生能区别记忆英美茶文化的特点。这样一来,实则就如同上文所提到的那样,能显著培育学生的兴趣。4.4合作学习下的兴趣培养在上文中已经就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阐述,而在合作学习下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兴趣。这里的合作学习不仅反映在英语文学学习中的相互讨论,也反映在完成前置性预习任务上。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促使学生获得英美文学的学习体验。另外,在英语文化教学中,还需要重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为何英美人具有直线思维的特质,并反映在阅读材料上具有“是什么就是什么”的特征,这与国人的喜欢绕圈子不同。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在特定的哲学意识下,所逐渐形成的民族特性。如,在日常交往中的原则性极强,并尊重制度安排。由此,使学生明白这一点将有助于他们在涉外岗位上,能适应英美人士的行为习惯,而不至于陷入中国人臆断的尴尬之中。(2)价值观念的不同也充分体现在中美文化的差异中,而美国人的价值观念又受到移民文化的深刻影响。众所周知,移民文化所推崇的竞争、自由、平等,深深影响着美国社会,并植入到了每一位美国人的意识形态中,这就使“自信”、“创新”、“冒险”的特质植根于美国人的行为习惯里。在语言逻辑上则表现在,如面对需要冒险的事宜,国人常常从消极的一面进行表达,而美国人则从积极的一面进行表达。

5小结

本文认为,英美文化构成了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日益被专业教师所重视。通过加强英美文学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能拓展他们在学习英语时的视野。但在实践中,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探究茶文化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渗透,应成为了破解当前教学困境的途径之一。茶文化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渗透路径可从:对英美文学题材的解构、设计出前置性预习任务、规划英美文学教学时段、合作学习下的兴趣培养等四个方面来构建。

参考文献

[1]张芳玲.影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1):12-13.

[2]余明兰.制约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及对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12):22-24.

[3]白雪.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发展,2010(12):44-45.

[4]徐琪.文化与交际能力培养———刍议大学英语教学之转向[J].教育教学论坛,2014(1):55-56.

作者:崔勇 单位:呼和浩特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