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论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困境与对策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现今社会正处于“信息膨胀”时期,真假难辨的信息无处不在,世人在膨胀的知识洪流中时时刷新着对古代文学的认知。中国古代文化历经五千多年的历史激荡,其中的旷世经典、风流人物不胜枚举。古代文学作为基础教学课程,汉字作为串联古今文化的线索,让世人可以通过文字一窥这片古老土地上曾存在过的风花雪月,通过文学寻根问祖,一览历代历朝的思想、人文等社会风貌。
[关键词]古代文学 教学困境 改进策略
我国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时期,古代文学作为一门传统的课程,在当下网络文学的冲击下,传承学习困难重重。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至关重要的构成部分,只有对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进行整合调整,才能有效培育文学素养,树立道德规范。
一、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重要性
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形式与内容都很丰富,涵盖了医学、经济、历史等在内的知识领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可以提升文学鉴赏水准和语言组织能力,滋养出谈吐得当、进退有礼的处事风格。现代文学借着网络的东风,出现了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的文学作品。与现代文学不同的是,古代各时期的文学作品其语言风格和书写格式都较为固定,古代文学课程也有着更迭时间长、变化频次慢等特点。古代文学相较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方向更清晰,教学方式更易把握,往往丁是丁卯是卯,课程内容不会忽然出现较大变化。这些特点赋予古代文学课程独特的魅力,但同时使得该课程很难实现有效创新。文学学习应该是有趣且轻松的,而不是将旧八股带到新时代,将探索教学变成传统说教。只有着眼于学生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将古代文学教学与时下文化进行结合,解决古代文学面临的挑战,才能更好地实现古代文学的传承。
二、中国古代文学教学面临的困境
1.学科教学不受重视,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中国古代文学拥有极高的学习门槛,古代文学作品并非常用文字的堆积,想要读懂内里的含义,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认知,倘若基础较差,作品就会变成晦涩难懂的天书,读之不知其意,听之不知其音。古代文学体系庞大,本该形成其独特完整的教学逻辑。但实际上大多院校将文学历史和名篇讲释放在一起进行教学,这就导致文学史和作品选的课时难以合理分配,学生对古代文学的认知流于表面,教学质量也随之一降再降。同时因为学科师资落后,教学资源陈旧,缺少创新意识,古代文学教学往往还在闷头走填鸭教学的传统路线。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古代文学教学只剩下被动接纳和背诵复述,而非主动探索和理解。古板的教学理念也加剧了学生的抵触,而学校又因学生的反感抵触而对该课程更加轻视忽略,步入“学生更反感,学校更轻视”的恶性循环中。
2.学生认可度较低,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青年的心理正在一步步发生改变,他们的兴趣喜好、情感建设等也与前人大有不同。在快节奏生活的感染下,他们更喜欢轻松有趣、有直观愉悦感受的事或物,RAP、说唱等的风靡就是一大证明。而对待严肃正统、缺乏直观享受的历代经典名著,总是敬畏有余,热爱不足,将它们束之高阁。提起古代文学,很多学生心中立马浮现出一篇篇艰涩冗长、难以通读的文言文。这种排斥心理也导致很多学生学习古代文学时味同嚼蜡。许多学生在一学期里甚至都没能独立完成三篇古代文学作品的学习,终日以应付考试、应付教师为学习目标。同时课本中教授的篇目终究有限,不能积极主动学习的学生,哪怕天赋较好也多停留在人云亦云、毫无主见的阶段。这样咬紧牙关、死记硬背的学习态度更无法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鉴赏习惯。
3.篇目文字冗杂艰涩,学习赏析难以进行
古文中包含各类繁体字、通假字、不常用字,这也给古代文学教学形成了不小的障碍。当今古代文学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导致学生学习的部分内容晦涩难懂,无法触及绚丽多彩的内里。传统教育模式对文章中的某些字眼进行死抠,将学生变成优秀的读者、背诵者、翻译者,但却不是成功的思考者、品味者,更不用说成为热爱者、发扬者。望而生厌,兴致全无是迟早的事。比如《卫风•氓》中“氓”是何意,首章中“谋”又是何意,很多学生都能很快作答,但如果问谋划何事,为何抱布,为何贸丝,学生就哑口无言了。现今很多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知大多停留在表面,可作品与作者当时的生活背景、遭遇心境关联紧密,简单的文字翻译堆砌会造成片面理解,甚至错误理解。例如《曹刿论战》中学生看到“肉食者”就会自觉联想到统治贵族,而曹刿被自然归为“非肉食者”,属于平民行列,这种理解就失之偏颇。
4.教师教学方法不当,考核方式过于死板
将课堂还给学生一直是当今教学高喊的口号,但实际做到的寥寥无几。许多教师依旧习惯于追溯传统,将课堂变得过分理论化,无法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古代文学内容十分晦涩,理论化的传统教学会使课堂变得死气沉沉,气氛全无。只有多运用幽默生动的教学方法,让严肃刻板的文字变成生动的人物,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书中的那些或绚烂或迷失的时代。现在的学生更喜欢参与实践,但古代文学在这方面存在短板。我国目前采取的多为分段式教学法,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将古代文学变革的时间线清晰梳理展现,但也让学生无法找到古代文学中的内在联系。而且当前该课程通常依赖一场考试来评定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情况,导致很多学生投机取巧,只在考前进行重点知识的背诵学习,很多教师更是听之任之,甚至考前拿出一节课向学生提示考试重点,这样的行为极大地影响了学生日常积累的热情。古代文学教学的初衷并不是追求好分数和背诵准确度,它追求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领悟其中的思想,最终化为己用。
三、摆脱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困境的解决策略
1.强化古代文化的宣导推广,丰富学生校园生活
时下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人民的物质需求得到极大满足,但精神生活却有些贫乏,亟须提升公民的道德文化情操。眼下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这点在街头出现的越来越多的传统服饰和各类各样的古代文学衍生物上都能得到很好的体现。端午时节河南卫视的水下舞蹈更是艳惊四座,让世人惊叹于古代传统文化的魅力。若中国古代文学也能在这个时机响应号召,定然也会大放异彩。随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推广,常用的App微信、微博等不再只是搞笑段子、消遣视频的天下,现在许多宣传古代文学的内容也逐渐成为热门,古代文学教学也可借着这股春风,在教学中和各类App进行合作,让古代文学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欲望。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网络推广,也有助于落实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教学任务。同时也可通过创建文学社、戏剧社等学生组织,将中国古代文学融入学生课外生活,提升学生们的古代作品阅读量。学校也可设置古代文学日,并开展各类比赛,让学生自觉对晦涩难懂的古代文学进行改编和演绎,以便学生对其有更深刻的理解。
2.加强教育资源投入,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无数的古代文学作品共同构成了中国人心中的行为准则。譬如“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就十分贴合近代中国人民与侵略者顽强斗争的精神。世人皆知学习古代文学的益处,但泛黄的书页,精简的用词,晦涩的文字,都阻碍了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学习。日常教学中,可以选用与学生思维更接近的青年教师开展教学,改进学校现代化教学设备,给课程创新提供物质基础和人才支持。同时开设以学校为单元的微信群或公众号,进行古代文学基础知识的普及和有趣文学故事的分享,给学生一个书写学习心得、畅谈文学收获的平台,让学生真正爱上古代文学。线上授课在疫情期间获得了蓬勃发展,现如今各院校也可将多媒体教学的地位提高,在网络上建立一个共享平台,设立适合学生的阅读板块和适合教师的教学资源,给学生营造放松惬意的学习氛围,网上互动也可降低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在节省教学资源的同时,更好地完成师生互动。
3.深入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多元课堂结构
古代文学的课时相较其他科目已经非常多了,但教学压力依旧非常大,教师授课手忙脚乱,学生依旧云里雾里。针对古代文学学科知识点繁杂冗长、讲解鉴赏难度巨大等问题,教师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点合理高效地安排课程,并且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方法。课前教师可以抛出疑问来勾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课中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根据古文的情景进行讨论和演绎,燃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授课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布置课后作业。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又可以节约授课时间,构建多元的课堂结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根据文章的内容,挖掘作品中的家国情思,让文章不再只是一篇冰冷的文字,让其中的人物鲜活灵动、跃然纸上。教师可以“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的方式,将古代文学串联在一起,让学生可以系统地进行学习。另外,教师可以开展小组教学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讨论演绎,在课堂上对作品进行自发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
4.切实改进考核手段,进行过程性能力考核
现在的教学考核方式简直可以用简单粗暴来形容,学期末的一张试卷几乎就是全部,少数学校会在学期中开展一次期中测试,这种终结性考核方式一直深受诟病,却因其便捷性而沉疴难除。可以将学生日常表现、作业完成程度和课堂参与度等都纳入成绩考核中,并对活动中积极参与和表现优异者进行口头和实物奖励,不定期开展小规模的随堂测验,对一无所知和敷衍了事的学生予以批评、惩戒,甚至在期末时酌情扣分。同时试卷考核的着力点不应停留在表层而非实际能力上,考核内容除了考察必要的字词释义和中心思想外,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或新文释义,检验学生的作品归纳、分析、鉴赏、批评能力,最大限度地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考察。学习时心猿意马,考前临时突击,考后一无所知,当这种情况成为学生学习的常态,这一科目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应强调过程性能力考核,即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间断进行考核,彻底扭转学生临时抱佛脚、短期记忆的状况。
四、结语
面对当前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方式古板、内容冗杂烦琐、考核难度大等问题,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探索实践,将新鲜元素融入日常教学中,使这一严肃内敛的科目更加贴合当下的教学模式。同时采用多元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达到提升文学素养、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第小明.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困境及思考[J].榆林学院学报,2013(3).
[2]汪萍.浅谈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成功(教育),2010(1).
[3]王娟.论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途径[J].教育观察(上旬刊),2014(2).
作者:韦运韬 单位:青海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