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学分制学风建设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学风新问题及原因
1.1学分制制度本身不完善首先,对于学分制的相关制度制定不完善,规定不严格,宣传不到位,致使大部分学生对学分制并不太了解,没有充分认识,学年制与学分制区分不明显,特点不突出,学院的教学模式中没有完全按照学分制要求转变。在教学的方法、内容、要求上,对学生的培养方案、课程设定都还有统一内容、统一标准、统一步骤的“标准化”教育的痕迹。致使学生与教师都还没有适应学分制的转变,部分高校教师的教学手段、内容甚至教学态度达不到学分制教学模式的要求。教与学相互脱节,积极正面的引导不够,也对高校学风建设带来负面的影响。其次,学分制下的引导教育机制、配套设施不完善。学分制最大的特点是弹性学制,自主选课、目标管理、个性化发展。采用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学分制教学计划指导下自主选择专业、课程、任课教师、授课时间、修读方式、学期修课门数等。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学籍的管理与实际的操作存在难度,师资的配置与教学条件不能满足教学需求。课程的安排与开设专业性明显,课程的选择性差,同学们普遍感觉到选课空间不大,备选课程太少,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是自主选课,但是受限还是很大,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之配备的导师制不完善,在学生的选课方面引导作用不明显,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够。学分制下,学生动向纵横交错,班级概念模糊,学生与导师、导员集中见面的机会少缺乏交流,对学生的管理和指导力度不够,各种教学信息不能够广泛传递给同学,这样就导致了教学组织松散,影响学风建设。
1.2学生自身存在诸多问题第一,习惯传统教育模式,对于学分制新观念没有转变。在课程选择上缺乏科学的规划,面对选课只是感到茫然,全凭感觉选择课程,认为选课多多益善,而不顾及学习质量,在学习中习惯了“吃嚼烂了的填鸭式”教学,难以适应接受大学“多而精的启发式”教学,习惯于教师安排一切,课外自主性差;局限专业,思维不够开阔。第二,学习作风不严谨。学分制的确是给了学生较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对于学习主动的同学则是一件好事情,使他们能够张扬个性,发挥自己的潜能,但是对于学习态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意识较差,缺乏进取精神的学生来说,却使他们放任自流、自控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学习上有畏艰难、缺乏拼搏、勤奋好学的精神及刻苦钻研的学习作风。在学习上往往只是浅尝辄止,学不求深,识不求广,急功近利,片面地追求学分,只求过关万岁,较少阅读相关的专业书籍,影响了知识面的拓宽。纪律性差,上课睡觉、聊天、收发短信,还有学生对考试作弊心存侥幸,影响了良好学风的形成。第三,大学生的思想发展状况和特点更具有时代印迹,复杂且富于变化。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志向远大,对获取新信息的渠道和媒体非常敏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异常迅速。但学生的思想动态不稳,容易受外界的因素干扰;心理素质不稳定,心理脆弱,抗压性较差。矛盾较为突出,容易引发学风新问题。
1.3环境影响存在不良因素首先,学校因素影响突出。学校制度的合理性、完善性为学校学风建设提供了管理的依据。奖惩措施、激励机制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学校的部分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不合理,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重视不够,与社会人才的实际需求与差距,学生不愿学习。个别教师业务素质不高,科研能力较差,教学工作投入的精力不足,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学校办学环境较差,投入不足,比如图书馆资料少、空间不够大,先进的教学设备缺失、实验室设施落后等也会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专业思想教育重视不够,同样会引发各种问题。其次,社会因素也不可忽视。当今的大学校园与外部世界密不可分。社会的动态对大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各种不良风气和思想,对大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都会产生冲击。学生热衷校外打工赚钱、发生早恋、沉溺游戏、无心向学。学习上存在侥幸心理,不愿在学习上艰苦付出,影响班风,带坏校风,对大学生学风建设造成消极影响。最后,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显而易见。家庭教育和家庭条件影响学生心理健康,进而影响学习心态和行为。随着大学生活环境和条件的改变,由原来的唯我独尊到学校的集体生活,相互迁就、相互尊重意识不强。大学汇聚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存在竞争压力,优越感不存在,心理出现落差,产生强烈的挫折感,贫困学生经济压力大,活动能力差、融入感不强,容易形成了敏感自卑心理。所以一些学生不能适应变化和角色转变,出现种种不适,影响优良的班风、学风建设。
2学分制下加强高校学生学风建设新对策
通过实际情况的分析,深化了对高校学风建设诸多问题的认识与思索,针对这些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2.1行政管风是学风建设的保障制定完善、细致、全面的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学风质量监控制度,学风奖励惩罚机制,课程管理及学籍管理制度,要规范教学活动与教学文件,完善计算机网络管理,使之更加科学化。加强学分制教育宣传,转变学生和教师的观念,得到广大师生理解,积极参与和配合,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完善,学风建设与人才培养体制相契合,充分体现学分制的特点,根据实际培养目标制定课程,引导学生了解专业方向和专业要求,保证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课程、任课教师、授课时间、修读方式、学期修课门数等。积极宣传落实各级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引导、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加强考风考纪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严格考试纪律,更要严明学习纪律和课堂秩序坚持教考分离和集体、轮流阅评卷记分制度;严格计分标准,坚决杜绝考试作弊现象。严格学生的目标管理制度和质量评估体系,保证学生宽进严出,提高学生的素质。完善教师的激励奖惩制度,考核评优制度,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校应通过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师德建设,加强教师的岗位培训,让教师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提高教风。完善导师制度,加强学生的引导教育。加强二级学院的自主领导权。在教育教学中可以根据本专业、学院的特色合理的安排教学,合理分配教学资源。课程、师资、校舍等教学资源是学分制发展的瓶颈,也是学分制下形成良好学分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加大学院的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净化校园环境,引进先进的实验设备,购进新软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2教师教风是学风建设的主导首先,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专业、科研水平,教学能力,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辅助先进教学手段。教师具有较宽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学术水平,能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新兴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有所建树,才能开出高品质的课程。其次,改进教育教学,转变教学的角色。以专业学习为载体,将专业理论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注重知识的运用与创新,讲重点难点,自学与讲授相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加大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在专业领域选择职业方向,树立起自我成长和成才意识;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适应性教育,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杜绝旷课、迟到、上课开小差等不良现象,形成一种自觉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良好习惯;加强社会实践教育,让学生感受社会经济对各专业人才、知识的需求,使社会实践活动成为促进学风建设、增长学生才干的重要途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心理帮助,积极为他们排忧解惑,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学习上的畏难情绪,使其健康成长;开展以学风建设为主题的各种活动,使学风建设成为学院每个人的一种牢固观念、行为目标、自觉行动。加强导师引导作用。导师需要在熟悉专业教学计划和学分制管理规定的基础上进行专门的选课指导和学习指导,避免学生盲目选课,指导如何优化组合选课资源,建立起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需要做出科学的选择。形成良好的教风,全面推进人才培养进程,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成功就业。
2.3学生学风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学风通常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意识、精神面貌和思想品格的外在表现,因此学风建设还应该从学生自身来加强学风建设。首先,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能动性。帮助学生正确的评价自我,准确定位,找准目标,激发学习兴趣,适应不断调整和更新的专业培养方案,并在一定限度内根据自己的学习条件进行积极地自我调整。其次,加强学生的班风建设。加强班级制度建设,树立良好学风。要严格遵守查课制、严格考勤制、寝室检查制、请销假制、班干考核制、党员选拔制,让班级管理条理化,做到有章可循。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党员、班干模范带头作用,为班级营造良好的学风氛围。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和谐的寝室人际关系、良好的沟通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可以发挥寝室文化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良好局面。最后,培养学生多参加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与学风建设联系紧密,建设高品位、全方位、健康、高雅、怡人、多彩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学生学风养成教育中凝聚、辐射、熏陶和引导的功能和作用。组织开展“第二课堂”,参加多样的社团活动,丰富生活;参加学校利用展板、宣传窗口、报刊杂志、广播、网络等途径宣传组织的先进表彰大会、成功人士或优秀学生的经验交流会、座谈会、学术讲座,学习先进经验,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树立标尺。通过学然后知不足,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激励引导,净化学校学习风气。
大学生学风建设,与我们的高校制度、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密不可分,这几方面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我们只有不断的完善与改进,不断的探索、改革,高校的学风才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才能满足社会需求。
作者:王淑华单位:呼伦贝尔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