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职院校学风建设论文(3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我系学风建设的现状
1专业思想不稳定
这方面主要针对大一新生而言。经过高考的洗礼,大一新生踏入大学校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来说,大一学生主要在于适应,这不仅需要适应大学的校园生活,更重要的是要适应专业的生态环境。
2缺乏学习目标与动力
读书是时代赋予大学生的天职。由于社会大环境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加上网络的发达和电子科技产品的普及,使得部分学生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无明确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沉溺于电子产品所带来的愉悦;不仅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权,甚至在大学生活的其他方面也缺乏动力,少了当代大学生应有的自信与积淀。
3重实践,轻理论;重考证,轻学术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招聘单位对高校学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对当代大学生的一个考验。但是,或许就是因为在这样的导向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为,专业学习在实践经验、资格证书面前,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很多学生都热衷于去对口的单位实习,去考更多的证书,这对于就业时无形中能增加更多的砝码。
4欠缺科学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大学的教学不同于高中的教学:一是教学内容不同,二是教学方式不同,三是教学环境不同。这使得大学学生必须改变以往的学习方法及习惯,才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但是,部分学生仍然保持高中式的学习方法,没有掌握新的学习方法与技能,也没有养成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与习惯,学习效率低下。
5学习纪律涣散
一是课堂纪律涣散。部分学生持“不逃课的大学不是完美的大学”观点,总是能有各种逃课的理由,做别的事情。二是考试纪律涣散。由于有些学生学习不刻苦,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不全面,因此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比比皆是,更甚者诚信缺失,在考场中通过各种手段作弊,严重影响考试的公平公正性,给学风建设带来很大的影响。
二、加强学风建设的对策
1加强领导,齐抓共管
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需要整体规划、系统安排和长期坚持。既要领导高度重视,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又要调动每个教师参与到整个学风建设当中。因此,在院系层面,成立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加强领导,联动每位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群策群力,尤其是发挥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2不断完善学风建设管理体制
(1)挥奖助学金、优秀学生的激励作用。对于学习成绩优异、表现突出的学生,无论在学校层面,还是在院系层面,都会给予奖励并在学生群体中树立榜样,优秀学生就作为一种导向,促使其他同学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发展。(2)规范课堂秩序。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保证。一方面,配合学生工作处定期到课堂进行抽查,了解学生缺勤情况;另一方面,在院系层面成立辅导员课堂检查小组,定期到课堂了解负责学生的上课情况。对于经常无故旷课的学生,取消一切评优推优资格,在系内进行通报,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反馈该生的在校情况。(3)严肃考风、考纪。考风不正则学风不正,严抓考风考纪,消除学生考试时的侥幸心理。考试前召开考风、考纪动员大会,晓以利害,并要求学生进行诚信考试签名;考试时严肃考场纪律,不予投机取巧者机会;制定惩罚措施,对考场违纪者按规定进行处罚,形成良好的考场风气。
3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四年的积淀,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上的积累,更体现在思想上的飞跃。很多大学生经过四年的锻炼,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有强烈的奋斗欲望。因此,加强思想教育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是核心部分。学风建设,简单而言,就是加强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端正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品质,激发对学习的热情。
4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组织校园文化活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风起到了塑造的作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校园文化氛围,更能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进行素质拓展。校园文化活动涉及思想政治、学科技术、文娱体育等方面,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更有些结合专业背景和学科特点,并提供专业教师指导,为学生提供一个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平台,提升校园文化活动品味。(2)开展学术讲座。结合社会热点、专业学科、消防安全、为人处世等方面,邀请校内外专业人士,给学生开展学术讲座,拓展学生思维和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3)专业交流。定期组织高低年级间的专业交流会,交流内容包括就业、考证、考研、大学学习、实践、学生工作等方面,通过高年级优秀学生的经验分享,为低年级学生提供引导。(4)构建实践平台。实践,不仅能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还可帮助学生在职业探索中提供参考,增加其实践经验。院系应积极开拓实践平台,如三下乡基地、校企合作实践单位等。特别对于大三学生,在进行就业探索时,可到与专业对口的相关行业去实践,增加社会阅历,并进行就业定位。
作者:罗伟彬 单位:广东金融学院
第二篇: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探析
一、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教育与学风建设状况
1.就业教育状况。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后“,文凭”已不是身份和资历的象征,而接受高等教育只是求学者为择业、发展所做准备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加和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加之就业观念、学生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就业竞争,实际是其综合素质的竞争。而就业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教育表现为:一是侧重面上的就业指导。缺乏系统就业思想教育,在推荐环节上下功夫多,对日常就业教育做得不够;注重面上就业指导,缺乏个体就业关怀;重视优秀生就业有余,关心差生就业不足;追求一次性就业率多,提高就业质量少;指导就业技巧多,规划职业生涯少;顾及当前就业状况多,考虑可持续性就业少。二是具体工作中表现为制度和办法得不到具体的落实。就业指导课开设不正常,不少高校以讲座替代授课,且大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凭工作经验指导学生。由于统一大纲,不少高职院校把就业教育变成了思想教育,把职业生涯设计变成了职业定位,从而导致就业教育苍白,学生思想迷惘,学习动力不足,就业抓不住重点,学生犹豫、彷徨的结果最终导致就业率低,就业质量差。三是就业教育陷入怪圈。暂时繁荣的就业形势掩盖了就业教育的种种弊端;毕业生提供的虚假就业信息掩盖了就业指导中的虚、浮做法;初次就业率高的背后是毕业生就业质量、就业层次的降低和隐性失业,凡此种种在农林类、管理类和经济类高职院校表现尤为突出。
2.学习生活状况。
吃苦精神不够;学习浮躁;诚信意识淡化,综合素质差;生活散漫,纪律性差;热衷于兼职赚钱,听信误导,做生意,搞兼职,有的陷入传销网络。考试一路红灯,最后被迫退学,损失个人,影响他人。这些虽不是高职学生的主流现象,但已经影响到学风建设,严重背离了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
二、高职院校就业教育与学风建设问题的成因
1.就业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是将就业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附属品。就业教育排不上课表,进不了课堂,落不到实处;生涯设计缺失,教育指导不足。二是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不少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由教务处、就业处、学生处等多部门交叉管理,职责不清,课时受限,使就业教育与指导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就业工作缺乏考核评价体系,不能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性;缺乏就业研究。
2.学风建设问题的成因。
(1)学生的整体素质对学风造成客观影响。一是学生层次差异较大。不同类别学生相互影响,好的学风难以形成;二是学生的就业意识明显增强。部分学生选择所谓的“热门专业”,影响和动摇了其他学生的专业思想;三是千差万别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表现出学习目的不明确;四是独立生活和抗挫能力差、刻苦精神不够。(2)学校内环境的负影响。“教风”不正。教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风建设。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以直接对学生产生无言的持久的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术指导的效果。”高职院校部分教师学风浮躁、治学不严,敬业精神缺乏,忙于社会工作;研究教学少,更新知识慢;考前划题、考题偏易、监考不严等时常发生,传道、授业、解惑流于形式,教学工作在低水平徘徊,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好的学风难以形成。管理与教学不匹配。由于学生人数多、层次复杂,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加之考核机制不完善,学生管理人员思想不稳定,忙于事务多,学习理论少、研究工作少。不少学生工作者责任心弱化,听学生干部汇报多,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少,管理针对性差,而专职教师重授课轻育人,导致学生管理与教学不匹配,直接影响良好学风的形成。(3)社会大环境的负影响。社会上不良现象的“辐射”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心态,多元化价值观念、生活行为方式在冲击观念不成熟的学生;高校周边的网吧、歌厅、酒店、旅馆等无时不在诱惑学生,使其难以宁静治学。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理念、学习方式的冲击,都使得大学生防不胜防。(4)学生自身影响。一是学生自信心不足。不同高校的学生对自身都有不同层次的对比与定位,而高职学生将自身定位在下游层次,未来的出路是毕业即就业,这就使其没有远大的目标来激发学习动力,加之专业思想不巩固,学习兴趣低,就业教育跟不上,缺乏责任意识和紧迫感。二是自我约束能力差。由于急功近利思想的驱使,不少学生精力分散,游离校园,趋利社会。三是同学之间相互影响。不良学习风气表现在高年级影响低年级,同乡、同学之间互相模仿,班级之间互相干扰,各专业相互攀比,这都是导致学风差的诱因。
三、高职院校就业教育与学风建设有机结合对策
1.转变观念,增强对学风建设的认识。
对当前高职院校学风的认识不能用精英教育时代的观点来看待,高校应结合历史积淀和专业特色形成各具特色的学风。“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专业和能力培养为基础,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载体,做到贴近学生,教生如友,知生至深。
2.以就业教育为契机,深化学风建设。
(1)以职业对人才需求标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当今的大学生成长经历简单,对社会、对竞争认识不足,对未来期望较高,但缺乏具体目标和行动。就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告诉学生将来干啥,目前应该准备啥,如何构建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专业,熟悉行业,了解职业,明白岗位,从而树立职业目标,增强学习动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但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职业生涯的设计师和领路人,不断指导学生设计未来,培养学生研究专业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2)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新形势下的学风建设需要就业教育的进一步渗透。要确立就业教育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是学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对学风进行控制和反馈的过程,需要就业指导的渗透。“就业教育的介入,会帮助大学生自觉地做好职业准备,并把价值观同知识的学习、素质的培养、能力的提高协调起来”。通过就业教育,指导学生认真做人、扎实做事、严谨做学问。使学生将学习与今后的就业、升学等大事联系起来,不断更新就业观念;使学生将自己的职业理想与社会现实统一起来,要让学生具有危机意识,培养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这样,各种违规、违法事件必然大幅减少,教育管理就能进入良性循环,从而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
3.在学风建设中发挥就业教育的导向作用。
就业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发掘学习潜能,培养创新能力。教育部明确指出:“要以就业为导向,转变高等学校办学指导思想。”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既要进行政策答疑、应聘指导,还要指导学生提高专业素质、设计未来人生,引导学生抓住求学期间的宝贵时间,学好基础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4.抓“三师”建设,以教风促学风。
教风建设是学风建设的关键。师德是教风之魂,师仪是教风之形,师艺是教风之本。教风不正,学风难树;教风不端,学风难正。因此,创建良好学风必须注重师德、师仪、师艺这“三师”建设。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应用和推广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发挥“双师”的优势,课前认真研究专业与行业、课程与目标的关系,精心筹划教学,提高授课效果,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在教学中,要将行业、职业动态融入其中,让学生了解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在课后,要帮助学生答疑解难,促使其内化所学知识。实现提高师艺、引领学风“双丰收”。
5.前移就业教育,拓宽就业渠道。
要将就业创业教育的第一课融进入学教育中,划阶段、分层次三年不间断,强化就业与创业教育,促进学风建设。对一年级学生,要结合专业,针对行业,瞄准岗位,实事求是地开展专业思想教育,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奋斗目标,筹划好未来的大学生活;对二、三年级的学生要分阶段进行就业能力与择业技巧的教育指导,与用人单位保持沟通,获得及时信息,拓宽就业渠道;聘请企业老总到校现场进行就业指导,让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矫正就业观念,增强竞争意识。
四、结语
总之,就业教育与学风建设密不可分,只有将两者统筹规划,同步进行,创建文化氛围,创新途径,才能保证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日新月异,就业教育稳步推进。
作者:宋平 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第三篇: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浅析
一、学风的含义
学风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是指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有时也特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
二、学风建设的意义
学风建设是高职院校自身建设的重要组成,是高职院校精神的集中体现。高职院校学风是学生学习生活等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能反映出学校的优良传统和历史文化积淀,还能反映出学校的办学管理水平,影响着高职院校自身的长远发展。学风建设是高职院校学生治学精神和学习态度的重要表现。高职院校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他们的学风是学校学风的本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着学校的学风建设,同时,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精神风貌是衡量学校学风好坏的标准。
三、学风建设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是高职教育的核心,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正于全国上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关键时期,人才质量直接决定建设目标的实现,而高职院校校风建设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学风建设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学生的能力水平关乎学校的生存、发展和社会地位。所以,高职院校要加强学风建设,才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
四、高职院校学风现状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全面扩招,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良莠不齐,有很多学生文化基础差,还有一些是初中起点的“五年制”学生,他们不仅学习成绩差,自控能力也不强,逃课、迟到早退、上课玩手机、泡网吧等现象比比皆是。
(一)学校方面
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现在的学生接触社会的媒介和渠道非常丰富,他们对事物的认识通常有自己的见解,新鲜好玩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所以教师的人格魅力、课程的新鲜度和吸引力同样成为学生是否爱学习的因素。很多高职院校还存在教育教学管理体制不健全,教育教学方法落后,教师能力水平不高,教学经验不足,指导能力不强等问题,种种这些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厌学等问题的发生。
(二)高职院校学生自身
1.自控能力较差,人生目标不明确。高职院校学生虽然大部分已成年,但他们的心智仍不成熟,经历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终于步入大学校园,他们如释重负,认为“60分万岁”,所以学习热情不高,时间观念差,迟到、早退、旷课等问题经常发生。他们不注重加强对自身的管理,自控能力差,忽视了对个人素质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认为大学生活只是“混日子”,缺乏积极进取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2.学习习惯差。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存在不良的学习习惯,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上课时纪律松散,玩手机、看小说、睡觉等不良现象比比皆是。加之学习方法不正确,没有计划性,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导致他们学习成绩不佳,久而久之越来越落后,便产生了厌学、自卑等不良心理。
五、高职院校存在不良学风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很多“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现象越来越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日渐抬头,高收入与低收入间的矛盾始终存在,很多学生认为读书没有用,不能带给他们物质上的满足和生活环境的改善。还有一些人认为“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等言论,让高职院校学生迷失了方向和自我。他们读书只是为了混张文凭,从而丧失了学习动力,直接导致了高职院校不良学风的存在。
(二)学校方面
部分高职院校文化积淀不够深厚,缺乏自身特色,没有形成优良的学习氛围,所以导致学生缺乏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还有一些高职院校存在教学资源落后、师资队伍不强等问题,导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过关,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高职院校学生自身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进入大学后,他们普遍对集体生活不适应,更无法适应自主学习、没有助推的学习环境。他们对大学的学习生活期望过高,当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时,势必会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不利于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生活的关系。
六、高职院校加强学风建设的对策
(一)社会方面
高职院校学生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方面出现偏差是破坏学风建设的根源,所以需要社会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重大节庆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易于接受的文化活动,让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理想道德信念深入人心,加强社会辐射作用,提高社会的整体道德素养。社会相关部门还要走进社区走进学校,宣传积极的、进步的、正面的信息,让广大群众和学生对社会对国家树立信心,学会用正确的视角去看待事物、评判事物,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
(二)学校方面
1.发挥“两课”作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两课”作用,创新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和态度,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高职院校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理想信念教育氛围,通过主题班会、校园文化艺术节、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效率,加强学风建设。
2.建立健全学风管理制度,将专业教育融入学风建设中。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学风管理制度,严肃考勤制度,对违纪行为的处罚条例和办法进行规范。高职院校教务部门要指定专人进行学风日常巡查,对旷课、迟到、早退、上网包宿等违纪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对违纪行为及时进行通报批评。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及时全面了解学生和班级的学风情况,对出现问题的集体和个人进行排查,通过个别谈话,指导、组织相应集体活动等方式方法进行整改,以提高学风建设的效率。专业教育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要把专业内容和学生未来发展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主观层面抓好学风建设。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学生出现学风方面的问题,如学习态度不认真、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的出现与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方式有一定的关系。因此,高职院校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进行课程改革和创新,引导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升他们对学习和专业的认同度,引导他们能够自觉自主的学习。
(三)高职院校学生自身
高职院校学生应自觉提高自身修为,充分利用优良、健康的社会媒介如报刊、电视、网络等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端正学习动机和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丰富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只有高职院校学生养成自觉自主的学习习惯,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效率。
作者:李婷婷 单位:辽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