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核心素养培养下小学科学教学策略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更要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目标,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将核心素养与科学教学真正融合起来,不断提升教学能力,积极探究构建高效化科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有效策略
新时期,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科学核心素养包含科学意识、思维品质、实践创新、实验探究等。在教学中贯穿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旨在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策略,成为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课题,在此笔者结合具体实践作如下几方面研究。
一、融入相关生活素材,增强学生科学意识
小学科学教材中的很多知识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知识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来解释科学现象,让学生更加形象、生动、直观地理解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意识,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科学,并能够学以致用,通过实践操作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比如,在教学“各种各样的天气”的内容时,老师首先给同学们播放了都非常熟悉的《雨中即景》,让同学们通过直观的影像了解天气对生活的影响。歌曲播放完后,教师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除了大雨天,还知道哪些天气?在同学们纷纷回答完之后,老师引领学生们开展了“认识各种各样的天气”的学习活动:同学们,天气除了用文字来表示,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请思考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表示天气的方法?随后教师出示了一些图标后,让学生来猜一猜,晴、多云、阴、雨、雷阵雨、雪的图标,之后,教师再要求各个小组利用自制的天气图标合作学习,在认识了天气图标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来思考天气图标的作用;在遇到天气变化时,应该怎么办?整个教学活动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经历,实现了引导学生关心天气,关注天气预报,学会如何在天气变化时,照顾好自己,不让爸爸妈妈担心的教学目标。
二、积极创造思维机会,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作为科学核心素养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积极为学生创造思维的机会,提升科学素养培养的有效性。
(一)创设恰当问题情境
新课改理念强调,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来看待世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所教学的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发现,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促进科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比如在教学“国旗怎样升上去的”的内容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我们学校每天会举行升国旗仪式,你们知道国旗是怎么升上去的吗?学生发言后,教师出示了升国旗的片段,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旗杆上有什么装置,可以帮助国旗比较容易的上升,同学们观察之后,找到了升国旗的机械原理,老师由此导入了进一步的教学。再如,在教学“月相的变化”的内容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在《水调歌头》里写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古人借着月相寄托情思,你们关注过月相吗?”学生们在谈论自己看到的月亮的形状时,教师对月相作出了讲解,然后要求学生把自己看到的画出来。并提问学生画的月相是在一个月的什么时间?并让学生展开讨论,月相变化的规律,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去探究科学,发展科学核心素养。
(二)探究活动巧妙提问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思维方式,获得科学知识的过程。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巧妙提出恰当的问题,可以此帮助学生理顺思路,或者让学生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在教学“我是怎样出生的”的内容时,在体验活动中,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想象一下妈妈在肚子中孕育我们的时候体态是什么样的?我们在大街上看到的孕妇都是什么样子呢?你想学一学她们的样子吗?老师在找了几个同学上台模仿孕妇,体验了走路、坐公交、买菜的样子后,再让学生来谈谈自己的感受……随后,给学生们讲解了一个母亲孕育宝宝艰辛的历程,契机对学生们进行了感恩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父母对孩子深深的不计回报的爱,并给学生们播放了很多父母陪孩子上医院、做游戏、做饭、洗衣服、接受孩子之类的照片,加深对父母之爱的体验,并再次提出问题:学习了这些知识后,你是不是有很多话要给爸爸妈妈说呢?你想用什么方式说呢?
(三)延续问题思考
课堂教学时间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我们引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时间结束,趣味性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应该延伸到课后。比如,在教学《人体司令部———大脑》的内容时,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通过本节课知识的学习,我们对大脑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还有许多问题我们这节课没有了解到,谁还有问题要提出呢?学生随后提出了一些自己还不明白的问题:“大脑是通过什么向人发出命令的呢?”、“人们常说,脑子越用越灵,为什么呢?”……教师最后总结出这些问题后说,课后,请同学们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查资料的方式,来收集有关大脑方面的知识,下节课我们再一起讨论好吗?这样的拓展形式,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并把问题延续到了课后。
三、有效开展科学实验,锻炼实践创新能力
(一)提高小组合作进行科学实验的效果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思考、实践,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综合素养。在新课改背景下的科学实验教学中,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方式。但是,在这样方式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整体参与率并不是很高,有的学生在小组实验中,不能够亲自动手,而是看着组长自己在操作,学生的创新能力很难得到发展。基于此,在科学实验中,教师要按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结合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划分实验小组,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实验当中都有自己的任务,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比如,在教学《做一顶帽子》教学中,在设计制作防晒帽的实验环节,教师首先出示记录单,以同桌两人为一组,商量下选什么材料做帽顶,在下面打个勾,选什么材料做帽檐,也在下面打个勾,把想做的帽子的样子画在设计单上,画好的小组请一个人上来选择材料,选好之后就可以开始动手制作,教师播放音乐,同学们开始整理材料,制作防晒帽,在帽子制作完成后,教师首先让愿意展示的小组,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并介绍一下自己小组做的是什么帽子?用的是什么材料等,然后来评价全部的帽子,让大家一起来评一评哪顶帽子的防晒效果好又美观。评比要求,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小朋友有笑脸贴纸,贴着笑脸的小朋友做评委,另外一个同学就当小模特,小模特带着自己小组制作的帽子走上台展示,小评委认为哪一顶帽子既防晒又美观,就上台把笑脸纸贴在它的帽子上,最后选出收到笑脸最多的三顶帽子,在分析了这些帽子的优点后,教师再让在评价中受到了一定启发的学生,回去改进自己的帽子……学生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学会了交流合作,感受到亲自参与创作、改进作品等带来的乐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实验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在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其优势也逐渐得到广泛的认可。信息技术可以直观、形象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导学生更主动地去探究科学知识。在传统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很多科学实验因为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有些实验学生不能全程参与,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发展,实验是低效性的,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完全克服了这样的局限。比如,在教学“云量和雨量”的模拟实验中,通过具体的实验材料来试验,效果并不理想。此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网络模拟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观看网络模拟的实验过程,更全面、更生动地学习云量与雨量的知识。再如,在教学“无处不在的力”的内容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辅助手段,为学生们呈现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通过这些生活中的“力”的现象,让学生了解了“力”的存在。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有效导入了关于“力”的科学实验。
四、引导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实验探究精神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科学实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科学现象,激活科学思维,提升学生的科学综合能力,发展科学核心素养。比如,在关于“浮力”的知识的教学中,教师例举了很多上浮和下沉的现象后,导入关于“浮力”知识的学习。为了让学生探究哪些材料会在水中浮起,哪些材料会下沉,为学生提供了小木块、小铁片、小皮球等,学生首先对这些材料会出现的情况谈出了自己的预想后,进入了实验环节,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后,再各自把材料分别放在盛满水的小盆子中,并逐一把验证的现象填写到实验表中。通过这一实验,学生们了解了有关浮力的知识。最后,教师突出这一个问题:都说“怀丙和尚捞铁牛”的故事中,怀丙和尚很有智慧,你们认为怀丙和尚的智慧表现在哪里呢?最后学生们通过交流认识到,怀丙和尚正是巧妙地运用了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水底拖了上来,可见浮力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与此同时,教师还利用本次的实验材料,引导学生延伸探究,让学生选出一种上浮的材料和一种下浮的材料,将两种材料结合在一起,最终使之在水面上浮起来。诸如此类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亲历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发展科学思维,锻炼科学综合能力,为科学素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小学科学教师,要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目标,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将核心素养与科学教学真正融合起来,不断提升教学能力,积极探究构建高效化科学教学的有效策略,打造充满活力的小学科学课堂。
作者:石磊 单位:南通市海门区东洲小学长江路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