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学运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学运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学运用

一、充分阅读,体验情感

三国时魏国名师董遇曾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苏东坡的“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可见,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读在教学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在阅读教学中应逐步地挖掘课文的情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表情朗读、表达抒情等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课文情感,用课文的情感培育学生的情感,以达到与课文情感发生共鸣,一旦学生情感与课文情感发生共鸣,便会形成巨大的内驱力,驱使学生冲破时空束缚,张开想象的翅膀,穿越到更遥远的意境中。如《小珊迪》一课,我首先让学生听这篇课文的朗读录音,教学一开始,学生就被带入课文特定的情境之中,似乎看到一个穿着破衣服,打着赤脚,脚冻得又青又红的可怜的孩子,在街上乞求人们买火柴,似乎听到了小珊迪乞求那位先生的话语,学生们的同情之感油然而生。接着,让学生默读、齐读,分角色朗读最能揭示小珊迪美好品质的句段,当学生读到小珊迪被马车撞伤了,就要死了,临死前还让弟弟来还钱,还挂念着弟弟这部分内容时,都不禁潸然落泪,学生已入境入情了,感情的潮水奔涌着,一个可怜、可爱、可赞的小珊迪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最后,在让学生带着对小珊迪的同情、赞扬的炽烈的情感来阅读全文。小珊迪那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

二、品赏朗读,领悟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流利”是很容易做到的,而“有感情”的朗读也就是品读难度较大。品尝朗读,首先要弄清作者写文章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要说明的某种道理。即理解作者的意图,理解文章的中心;然后根据标点符号读出不同的语气。其次,朗读时眼前要浮现文章的情景。一篇好文章,我们读时应常常有文中的人物跃然纸上的感觉,文中的情景好像浮现在眼前。例如朗读《十里长街送总理》时,首先应该理解对于敬爱的的逝世,全国人民万分悲痛的心情,就可以想象出,长安街上数万群众等总理灵车,送总理灵车,灵车过去之后仍然不肯离去的场面。朗读时,全文的基调是低沉的。但是也要因具体的内容而有所区别。在等灵车时“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这些都体现了人们为看清灵车而有的动作。所以在品读时应突出“挤下”“探着”“扶着”“踮着”这些词。可是当灵车通过时,“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这些话语都反映出尽管灵车开得很慢,但是大家因为不忍心总理就这样离去,仍又希望车子停、时间停的强烈愿望,朗读时速度应快些。读到后面的转折词“可是”,因为实际情况不如愿,人们看着灵车走了,心情很沉重,读时不但速度转慢,而且“可是”这个词也应该重些。通过这样的品读能感悟到总理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领悟到对总理的深深怀念之情。

三、内容设计,贴近情感

小学阅读教学的内容最基本的就是课文,仔细体会,每篇课文都是实际生活的典型写照,非常贴近生活,富有真情实感。每篇课文有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必须能为学生所接受的思想教育情感,这是主流,是各种情感汇于一起的思想情操。如教《开国大典》一文时,不但利用文中激昂的语句时时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关键用“升国旗”一段更贴近我们的生活,先给学生讲1949年10月1日,那时我们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升国旗,所以意义重大,令人难忘。进行一次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知道国旗为什么是红色,五角星代表的是什么,当你每个星期一面对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在想些什么?在此基础上教学效果更佳。

作者:段丽娟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根河市第二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