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探析10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小学语文教学探析10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小学语文教学探析10篇

第一篇 1、培养教学对象的自主意识

在课堂教学里,教学对象永远都是学习的主体,老师仅仅只是教学对象的引路人与指导者,给教学对象提供合适的指导以及帮助,让教学对象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自主。根据教育专家的研究表明,在教学中,教学对象的参与越是主动,整个课程的效率也就越高,课堂管理也就越容易。老师应该要鼓励教学对象多进行自主学习,并且多进行启发,多进行反问,不能进行包办与代替。应该要多鼓励教学对象对于课本进行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独立解决问题。现在的许多教学对象不仅不爱动手,而且也不爱动脑,依赖性非常强,在学习的过程中稍微有一些不懂的地方也不自己进行思考,而是直接拿去问老师,这个时候作为教师,不应该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应该进行些许的点拨,这样教学对象经过一定的分析,应该就可以把这题给解出来了。如果教学对象进行过思考之后仍然不能解答出题目,教师可以给学生指明解题思路,要根据教学对象所提的一些问题来给学生一些思路方法。当教学对象自己学会思考问题之后,教师的讲解才具有意义,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的潜力得到激发,也只有这样,才有效的提升课堂管理的效率。

2、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可以有效的实施课堂教学。因此,要想让语文课堂更加具有效率,就应当让教学目标变得更加明确。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首先应该遵循的原则是明确和准确。所制定的目标既要重视教学对象对于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同时也要重视对于教学对象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此外,对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具有一定的层次。这些可以依据教学对象的学习动机、认知结构的差异与不同,来制定相应的不同的目标。比如在《给予树》这课的教学时,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可以进行这样的定位:首先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训练,让教学对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对课文进行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到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

3、教学情境得到优化

在小学语文课堂管理中,要让课堂效率的有效性得到提升,可以从激发教学对象的兴趣入手。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想要充分地挖掘教学对象的求知欲望,就必须引起教学对象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学对象对学习有兴趣的话,在学习当中不仅主动性非常强,会积极思考学习的问题,会以最佳的状态去进行学习,这样可以让教学对象更好地学习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想方设法地让教学对象激发出自己的求知欲望,在学习中投入自己的热情,并且带着自己的兴趣去学习。在进行的过程中,也可以依据教材的相应内容来有选择地对一些活动进行组织,比如可以分角色朗读课文,也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再进行分角色朗读的练习,之后小组在全班进行朗读;最后进行评选,选出最为优秀的小组。这样做可以让教学对象更加透彻的理解课文的内容,并且也充分的理解了自己所朗读角色所应具有的感情。

4、看重过程

在讲课的时候,教师的重点不应都放在所要讲授的知识点上,而是要放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四个方面的关注,这四个方面可以保证语文课堂管理的有效性。

4.1学生经验。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整合并唤醒教学对象以往的经验,让教学对象更好地进行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与帮助下,教学对象学习时可以结合以往的经验来进行学习,教师要帮助学生对新的经验进行整合与改造。这样可以让语文课堂管理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4.2学习方式。教学对象的学习方式直接决定其学习效率以及课堂纪律。因此,如果要提升课堂管理效率,要想办法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最优。在课程进行改革的现在,探究合作式学习是公认的最好的学习方式。

4.3注重教学对象的主体价值观。在如今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还要去了解学生的思维,只有思维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变得更加理想。在教授学生的过程当中,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动脑筋,这样有利于课堂管理。

4.4注意教学对象的学习体验。教学对象的学习体验,通常是来自认知上强烈的冲突,并且在实战中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获得体验。不停的强化这种体验,有助于给将来的学习积累新的经验。与此同时也可以让教学对象的能力在信息的背景下进行一些思维的加工。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课堂教学的管理。

5、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课堂教学并不简单。对课堂管理造成影响的因素也有很多,比如教学对象的因素、教师的因素、教材的因素、包括课堂氛围的因素。为了提升课堂管理效率,我们可以以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为切入点,实行种种措施来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张凯帆单位:河南省社旗县桥头镇中心小学

第二篇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质疑是思维活跃的表现,是能力养成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问题的启发性,利用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踊跃提问,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在学习《鸟的天堂》这节课的时候,我利用作者对榕树进行细致的静态描写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让学生注意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描写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很多同学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具思考价值的有以下两个问题:第一,静态描写为什么用到了“卧”、“伸进”、“垂到”、“生根”这些动词?有什么作用?第二,通过文章描写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角度是由远及近的,但为什么在“逼近榕树”后又“……从远处看,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一般。”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我并没有马上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章,让学生总结大榕树的特点,体会作者是如何描写千姿百态的榕树的?最后再回到问题上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讨论。经过交流,同学们就第二个问题给出了不同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远景和近景相互交织可以突出榕树的特点,展现其与众不同;也有的学生认为这是一种新颖的写法,近中有远,远中有近,将远景和近景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会在读者脑中形成一幅美丽画面,使读者印象深刻;还有的学生认为“从远处看”这句话与前文的“一簇簇树叶延伸到水面上来”前后照应,结构清晰。通过让学生自己质疑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享受质疑解难带来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增加人文关怀教学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情况,还要关心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增加人文关怀,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我们的教学要回归人本,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人格,关注学生学习需求,让教学工作闪现人性的光辉。教师一个赞赏的眼神和一句鼓励话语都会极大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会让师生之间透露出丝丝的温馨。例如,笔者班中有个学生因为作业写得很差而比较自卑,害怕面对老师,但笔者却主动找其谈话并鼓励他说:“你已经很努力了,而且这次作业明显比上次有了进步,这说明你是一个有上进心的好孩子,老师相信你下次会做的更好。”这样一来,学生就会重拾自信,一次比一次做的好,相信不久之后就会超乎教师的想象。总之,小学教育是一切教育的重要基础,语文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因此,我们要注重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转化传统的教学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增强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张爽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双胜小学

第三篇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分析

1.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愿望。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讲,或者是教师通过提问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大部分时间教师处于领导的地位,而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可以说教师成了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培养。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感悟、思考和探究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有独立感受的机会。实际上,小学语文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比较强的语文教学活动,它需要学生用心去体会和感受,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通过比较和发现,进行查阅和整理。

2.通过创设情景启发学生的探究动力。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可以知道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他们也往往善于模仿。这样可以通过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式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创设和谐平等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到新的学习背景中,使他们能感觉到解决新问题的需要。进而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思维才能得到激活,学生在良好的情景下进行探究式学习。

3.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通过多媒体手段吸引学生,加深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和语文学习。一般情况来说,可以通过几句话来煽动学生的情感,巧妙地进行疑问假设,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中应用

需要注意的问题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有很多问题是需要多加注意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必须能教给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主要通过提出问题来促进学生进行思考。因为没有问题是不能组织有效的探究性学习的,而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可以通过质疑增强对问题的意识,从而进行主动思考和根本探究。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方法。比如,可以结合题目和文章的重点以及物理研究物质运动的现象,事物内在的规律,物理是自然科学之基础,改造自然之宝器,学好了物理,能够成为自然科学研究的接班人,可以养成正确的世界观。因此,教好物理非常重要,下面笔者将教学体会略做例举。

作者:于春华单位:河北省南宫市明化学区沙里寨小学

第四篇 一、现代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一)突破难点,训练思维。很多人认为语文是众多学科中最简单的学科,其实不然,语文蕴含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各种各样的困难,当遇到困难时学生应该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难题,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帮组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使教学方式发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并不能直接、明了的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如果换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吸引学生们的兴趣,而且还能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图片与文字进行结合,创造逼真的教学环境,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更加有趣。信息技术可以将书本上枯燥的知识生动的传授给学生,使原本很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利用信息技术教学,通过多媒体同步的演示,加上师生们的互动,使得那种老师在讲,学生们在睡的现象在也不会出现了,语文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活动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每个学生都喜欢自己的行为得到认可鼓励,教师要发掘他们骨子里的表现欲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教活动,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像是让学生当老师、成语接龙、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读课文等活动,在活动中自我表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要多鼓励学生,认可他们的行为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的时候,文本主要讲的是在一片粉妆玉砌的雪地上,小鸡、小鸭、小狗、小马在雪地上,充当小画家的故事。教师采取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在大屏幕上播放不同动物的足印,让学生们猜测他们分别是那个动物的足印,学生们都显得特别的高兴,积极的思考:“这是小鸡足印,小鸡的脚印像竹子”“这是鸭子的足印,鸭子的脚印像枫叶”……。这样利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有趣的课堂活动,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率也自然也要比强迫的学习效率要高。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人文化”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人文化”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带动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同时也是有效授课的保障,有利于提高授课的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伯牙绝铉》一文时,先让学生给课文划分段落然后,分成小组自选角色朗读,加上利用多媒体播放适当的音乐,渲染气氛,再现课文情境。同学们将课文中的伯牙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深刻地理解了钟子死后,伯牙“破琴绝弦”的内涵,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最后,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表达空间,无限制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课堂提问的时候也要得学生创造自由表达的机会,多提问,激活情感教学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性。我国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教育工作者应该适应时展的潮流,紧跟科学发展的步伐,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进行授课。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时代下的产物,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教学当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值得在教学过程中推广,希望通过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融入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成为祖国需要的优秀人才。

作者:张俊

第五篇 一、注重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堂上的教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印象,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高。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较差,容易受到课堂内外各种情况的影响,对新事物的好奇心特别强烈,上课时思想容易走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想方设法保持学生对语文学习和课堂教学时刻保持浓厚的兴趣。教师在课前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到文本情境当中,让学生保持在最佳的学习状态。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石。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在教学《蓝色的树叶》时,让学生观察校园春天的景色,说说你了解到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校园是绿色的,大地是绿色的,山坡是绿色的,树叶也是绿色的。此时板书课题“蓝色的树叶”,为什么我们课文中的树叶是蓝色的呢?让我们的小侦探去揭开谜底吧。学生在质疑声中很快地融入到文本中去寻找答案。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不免有消极怠慢的情况,我们可以创设多种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分组朗读、男女生朗读,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开发自己的思维,理解课文的内容。在小组汇报中注意观察学生的状态,及时调动精力分散的学生来回答问题或角色扮演。并对每一位学生给予肯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拉近和学生的关系,缩小心理距离,让学生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注重活动教学

新课标指出要把学生放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教师作为组织者、引领者,与学生互相参与、合作交流。从语文教学实践中可看出,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课堂上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如小组合作探究等。让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导入下,自主去发现、去探索,比让教师强迫寻找答案更有效。学生自己发现了或提出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和问题,更能让学生体验发现的愉悦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这种愉悦的情境中更容易形成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学习氛围浓厚,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会非同凡响。如我在教《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我以两个问题导入课题:圆明园毁灭前与毁灭后各是什么样子?是谁造成这样结果?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合作学习。整堂课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多次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并与教师共同订正答案。这样,就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去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主活动。像这种依靠活动让学生深入到学习当中去的方法,课堂教学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注重课堂评价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大多时间是在课堂上完成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以活泼、生动、新颖,多样的评语评价学生,学生会以相应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表现出来,课堂的学习氛围也会活跃起来,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课堂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学生。”如“你真棒”“你太聪明了”作为表扬学生的评语。“小红花”“表扬卡”等作为奖励。这是学生进步时教师给予的鼓励。当然,在课堂上难免有个别学生出现开小差、做小动作等不好的行为。教师发现不易当众面批评此学生,这样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会使学生讨厌教师这种批评的行为。从而导致学生不愿上教师的课。产生反感心理。对于这种学生,教师要运用诙谐的语言,采用婉转的说话方式来告诫学生自己的行为不正确,需要改正。这样不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同时学生心里也会心存感激,感激教师给他改错的机会。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课堂评价更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摸索,不断尝试,让我们的语言评价给学生带来更多正面的教育。总之,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柏拉图说过:“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这句话就足以证明要想学好语文,就必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由“被动、消极”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积极”的“我要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搞好“教”与“学”的互动关系,让课堂变成学生最喜欢的场所,让学习语文变成一种爱好,让教师带着学生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欢乐地遨游。

作者:李书芳单位:河北省沙河市温家沟寄宿制小学

第六篇 一、学习方式的转变并不能让学生成功地自主探究合作

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了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然而,真正操作起来流于形式,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课堂教学只有极少数人百家争鸣,大部分学生知识坐山观虎斗,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没有真的合作。教师一定在课前分工明确,人去落实到人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赞赏,敢于提问,敢于质疑。让每一名学生有施展才华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说出自己的观点,最后综合达成共识。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不能熟视无睹,掌握学生讨论的焦点、合作效果,把自己和学生合作学习融合在一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二、关于内容多少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内容多少为宜?是对教材内容的初步了解?是对教材内容的全部了解。这是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学生学习受一些因素的制约,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校的一些教学情境等等不一而足。可以肯定地说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应该是初步了解。让小学生自学教材的一部分,找到基础知识,学习学案感知教材初步内容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尽量让学生把感兴趣的问题提炼出来,讨论时间不宜过长。

三、关于如何处理教材与学案的关系

教师对学案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学生自学是借助于学案,阅读教材,解读教材,理解教材。但是学案不是教案,教师不能把学案当作教案,简简单单组织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到学案找到问题的答案,这种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学生阅读的时候,不做简单的记录,查找工具书,只是为了找问题的答案,这样的自主学习是要不得的,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不到提高。教材是母本,学生自学的重点要放在教材上,学案是教材的延伸而已,教师必须把教材内容容易化、简单化、具体化,帮助学生吃透教材,不能把教材和学案本末倒置。学生自学的程序是阅读教材,边读边思,圈点批注,反复咀嚼,不理解的内容注明,然后看学案,找到问题相关的答案。教师可以适当指导,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阅读教材,才能把教材和学案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案的作用。五、关于教师如何备课新课标下一些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不同的观点,特别是有些担心。教师根据自己的思维把教材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以题解的形式变成了学案,这是不妥的。新课程理念之一就是以学生为本,教师由原来的权威转变为合作者,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师备课一定要达到一定境界,参与学生学习生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备课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可以采用一人为主,多人为辅,合作备课,集思广益,走向成功。

四、关于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问题,教师指导必须有所区别对待。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提供学生质疑思维的空间。解答问题可以分层进行,组内解答,个别答疑,全班谈论,教师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思维想象的王国里自由翱翔。没有思维的自主学习是不存在的,没有问题的课堂就是失败的课堂。综上所述,新课标下的自主学习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语文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学得得更聪明一些,灵气一点。诚然,新课程蕴涵的新思想、新理念给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奋力拼搏,与时俱进,消除我们身边的困惑,构建的美好的未来,教师要永远去实践,去探索,去创造。

作者:曲秀芹单位: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营城子镇中心校

第七篇 一、自主设计练习,调动自主探究积极性

课后练习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在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教师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熟能生巧的观念深入人心,于是便形成了千篇一律的机械式训练方法,随然在分数上取得了效果,但却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创造和拓展。看似学生成绩有了改善,但殊不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并没有提高,只是做到了所谓的“熟能生巧”,毫无创造力可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要变革传统作业模式,引导学生自主设计练习活动,提高作业练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创造潜能。例如,在学习《长城》这一课后,我要求学生在课下围绕“艺术成就”和“建筑特色”这两个主题自主设计作业,允许学生查阅资料,自主对题目进行设计拓展,加入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注意其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指导,提出修改意见,然后让学生互换题目,分享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自主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巩固提升的过程,不但可以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是锻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进程。

二、采用延时评价,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其思维容易受到某种定势的影响,所以很多突如其来的灵感往往会在思维的后半段过程显现出来,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灵光一现”,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早的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那么就等于终结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也无法促使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思维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试想一下,有谁会对一个已经产生“正确答案”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呢?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延时评价,不要过早的对有着多种答案问题的回答做出总结性评价,以免打击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扼杀学生的思维火花。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善于把握正确的评价时机,合理推迟评价时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使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思索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在自由交流与合作讨论中取长补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此时再由教师做出评价,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引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多向思维,以及发散思维能力。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彻底优化教学过程,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林发妹单位: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第二实验小学

第八篇 一、营造生命化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扬教学民主

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是孩子们进行启蒙教育之后的一个重要时期。因此,在日常语文课堂教学中就需要我们积极为学生营造生命化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在教师与学生民主和谐,学生与学生合作友好,构建自由、民主、宽松、和谐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环境的同时,也要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在知识海洋中畅游,努力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人格,便能使学生得到最佳、最全面的发展。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打破传统教学中呈现的单一性,充分利用好小学生们自身天真、单纯、活泼等特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有助于挖掘新的教学方式,进而深入激发小学生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这样孩子们学习语文的能力便能整体得到提升,学生们也能够最大程度上掌握好语文理论知识。

二、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尽早开始阅读

小学语文的学习是学生一生学习的起点,大厦欲牢,基础必固。众所周知,阅读教学是小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方面,阅读课型是语文学科中最多、也最具典型意义的课型,其教学任务主要是朗读指导和课文理解。尽早开始阅读有助于学生对文本所涉及的自然、社会、人生等具有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会,并且能帮助学生形成富有创意的思想、认识的阅读。进而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体验性、调控性,缩小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增强学生个性化作文能力。

三、提高学生影像描述能力

小学语文课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而语言能力是儿童接受一切教育的基础。小学阶段,学生因其所处年龄阶段特殊,文本中穿插的一些图片和教学中所涉及的一些影像往往会引起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现阶段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看图答题的能力,将影像内容循环反复展现给学生,把学生们带人到各种特定的场景之中,让学生们自己去观察和感悟,以增强学生的立体感,然后鼓励、引导学生描述影像内容。同时,教师要注重运用这些影像知识激发小学生去不断感悟、不断思考、不断学习,并需要多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交流,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把我们的课堂建成开放的动态的课堂。小学生影像描述能力的提高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描述能力,对于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也具有直接促进作用。

四、注重诗词教育

作为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全世界优秀文学宝库中灿烂的明珠,古诗词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然而,现今的诗歌教学却陷入了一些误区,如:为了考试而教学诗歌、诗词教学数量不够等。众所周知,教学一首诗歌时,理应包括诗题、时代背景、作者姓名、诗歌正文,它们共同决定了诗歌注释的方向、内容和容量,没有了老师对诗歌这些丰富内涵的注释与讲解,诗歌本身的力度就会被大大削弱,甚至还会影响学生全面理解这首诗歌。作为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一张名片,人们早就认识到了加大诗词教学力度的积极意义,同时,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基本上同时还要承担着思想品德课的教学,那么我们就不应该让教材中的诗词从我们手上苍白地流过,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出它蕴含的教育意义,以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并养成良好的品行……总之,现阶段教育资源日益膨胀,教学模式日新月异,作为人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奠基性的小学语文教育要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个人素养、发扬中国传统的古老文明之中的精华部分、抛弃糟糠之处,就更应该紧随时代、教育发展潮流,以更民主、开放、积极的姿态迎接发展和挑战。

作者:陈好先单位:甘肃省山丹县陈户乡中心小学

第九篇 一、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

1.导入提问。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导入时能否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发学生求知欲直接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成败。在导入时提问,更能引起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在心中产生为什么的疑问,进而主动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学习《窃读记》一课时,我提出:什么叫窃,你怎么理解窃读是一种乐趣,在现实生活中你有过窃读的经历吗?一石激起千层浪,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2.课中提问。小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效注意持续时间不长,在一节课中很难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与良好的学习状态。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我们也可以利用富有悬念性的问题来诱发学生探究动机,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无论何时提问、何种问题,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要运用一定的教学机智来灵活处理,学会根据学生的随堂反映,利用课堂的动态资源来设计全新的问题,以此来顺应教学的发展,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用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平白直叙的教学如同一潭死水,学生只是在机械地顺着教师的思路进行。而问题能够激起学生情感与思维的涟漪,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让学生突破教学时空的限制,展开充分的想象与联想,冲破教材的限制与思维的束缚,展开富有个性的创造性学习。

1.提出的问题具有多维度。封闭性问题具有答案的唯一性,只能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条框之内,而无法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问题的多维度性,也就是要具有开放性,可以让学生从多种角度来思考问题,答案具有多样性,而非唯一性,这样才能达到开阔学生视野、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创造性学习。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用心,要突破教材的限制,将问题的出发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学生思维的视角由教材引向宽广的现实生活,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将问题的解决与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达到对文本知识的真正理解与灵活运用,提高学生实践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提出的问题具有梯度性。学生间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学生的基础知识、认知规律、接受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单一的问题无视学生间的差异性,只能使部分学生顺利地解决问题,并不能激起全体学生的全面参与,而影响到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教学参与度,只能成为部分学生的课堂。这与素质教育所倡导的面向全体、全程参与、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相违背。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来设计富有梯度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更加富有针对性,可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使全体学生能够基于自身基础获得最大发展。

三、用问题来引发学生的质疑,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问的主动权并不是教师一个人的,学生同样有提问的权利。而且小学生好奇心强,爱问为什么,教师要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自主提问。教师不仅要学会设计问题,还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与诱导,鼓励学生提问,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技巧与方法,学会自主学习。学生的认知活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自主提问也需要一个过程,开始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为主,逐步过渡到师生互问互答,让学生学会提问,提出更多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也正是新课改所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思想。学生只有学会学习,才能独立地完成听说读写,真正地理解,提高运用能力。

1.读思结合。要让学生将阅读与思考结合起来,这样对文本的理解才不会局限于表面,受文字的限制,而是能够将文本与生活结合起来,达到对深层内涵与本质的认识,这样才能产生更多富有价值的问题。

2.以问生疑。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这样更能开阔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从全新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为迷茫中的学生带来问题的切入点,从而使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

作者:郭海单位:河北省迁安市夏官营镇耿庄中心完全小学

第十篇 1、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笔者认为应从两大方面着手:一是要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构;二是善于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1.1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构

要使小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运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手段,合理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就是要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互助的基础上,让学生融入到具有吸引力的情境之中,使学生能亲自体验、感受、发现新奇有趣的知识,并主动寻求答案。比如讲授《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地震灾害的照片、影像和一些感人事迹的资料,让学生了解故事的背景,从而使学生能够从内心感受到父亲深切的爱,并了解相关的知识(但要注意关于灾害的资料要进行认真筛选,避免对小学生情感、心理上的强烈负面刺激)。其次,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就要减少课堂教学的强制性,增加教学的开放性和选择性,使学生具有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的空间。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鼓励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并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意见,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进一步得到提高,并增强对教师的认同。再次,要掌握评价的技能。对于小学生来说,被教师和同学们认同、受到表扬是非常重要的成功体验,也是学生发挥主动学习的持续动力。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语文教学中,认真对待、挖掘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和每一处进步,及时表扬他们,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亲切和公正,并使学生全面、认真地评价自己,增强自信心,增加自主学习的动力。同时,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认可,可以增强坚持学习和探索的意志,增强学生的毅力和信心,真正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1.2正确选择教学方法

针对上述课堂教学结构的构建,教师应正确选择多样、正确的教学方法。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针对课文内容展示故事背景、相关知识,如给学生展示与诗词内容相关的景色照片,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加深理解,并探索诗词在遣词造句上的技巧;也可以先设立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和探索,或互相交流、查找资料,从而带着问题进行学习,等等;其次,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以采用讨论交流、开展小活动、拓展学习等方法。比如,组织学生组成讨论小组,围绕教师设定的问题或学生发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教师进行适时点拨,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把讨论深入进去,最终解决问题。这种方法是非常实用和有效的,不仅能够使学生摆脱背手听课的压迫感,还能够使学生之间建立和谐友爱、互相帮助的气氛;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表演、辩论等活动,从而增强课堂的活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习生字时,还可以整理出这个字字形、字义的演变,并做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更多课本以外的相关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为今后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教师要掌握好评价的方法,还要指导学生开展适当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从而使学生更深入地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

2.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发挥主体性,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我价值和主体地位,从而真正成为一名主动探索、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者。

作者:庄淑华单位: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镇南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