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3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3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3篇

第一篇

一、教学过程中需要对课本进行深入研究

1.语文教材能够做到对教学目标的明确。新课改对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其中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其具有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学教材。因此要想真正意义上地来实现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就必须在教师备课的时候,来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与理解。只有做到对教材资源的合理利用,才能够做到对语文教学重点内容及教学目标的明确,并且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教材的合理开发与对学生实际情况的结合,找出新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若是教师自己都不能够做到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不理解编写者所明确的知识与要求学生所掌握的内容,就会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较多的差错,给整个教学过程都带来较大的影响。

2.研究课文是语文教学的必须内容。笔者在这些年的执教过程中,对语文课本中所出现的每一篇新课文,都会首先来将其进行通读一遍,然后再通过分段及查阅材料的方式来对课文及词语进行理解。在学习这些词语的时候,笔者都会将其近义词、反义词标注出来,并且结合笔者对生活与课文的理解来进行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还会根据探索方法的不同来对其进行标注。对于那些使用词典等工具来进行解决的词语,需要通过使用对字典的查询,将其字义都注明在书上,这样就能够在阅读的时候,避免障碍的发生而导致一些问题的存在了。另外在对参考资料进行使用的时候,笔者所采取的方法就是将其对文章的结构分析给记录下来,并放在文章的段末进行学习。为了能够对重点词句进行表述,因此笔者都会将其记录在词语的旁边。

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1.设置情景能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俄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一个孩子天生都是发现者与研究者。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地将孩子的这一天性给展现出来,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可以自由地去进行探索与发展,并且教师可以通过情景设置的方法来让学生处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去,做到对学生的探索与求知欲望的激发,使他们能够将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给运用起来。

2.设置情景时需要做到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引导。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问题的提出远比一个问题的解决要重要。目前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都在提倡创新教育。但要想真正地做到创新,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培养。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一篇新学习的文章,不管是对文章主题的提炼,还是对文章人物形象的分析,都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增加学习的效果。教育过程中达到最好的效果,就是教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对面临的问题做到有效的提出。

3.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提出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对于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对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当学生对问题进行提出之后,教学需要做的就是要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加以引导,并且要教他们如何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多种方法来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三、对学生的智力做到充分的发展学生处于小学阶段的时候,还带有许多人们童年时候的特征,比如他们对新事物及生动活泼的东西会产生较多的兴趣。当他们产生兴趣的时候,就能够做到对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做到充分的发挥出来。使他们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学习的意境之中,既享有了美,又能提高学习效果,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三、结语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中,其效果不能立马就展现出来。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各种有效的方式来传授知识,这样才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语文课堂有效性关乎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只有教师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够发挥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朱月梅单位:广西昭平县昭平镇中心小学

第二篇

一、运用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

发散思维与辐合(集中)思维是两种方向相反的思维。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而创造性思维又离不开辐合思维。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同时抓好两种思维的培养。例如:教学《詹天佑》一课,一位教师提出了这样一系列问题:“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足?”“用什么办法克服这些不足?”“詹天佑当时为什么选择了‘人’字形线路呢?”对于“人”字形线路这一部分的教学,很多教师总是满足于让学生理解‘人’字形线路的原理,从中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能,至于“人”字形线路的利中之弊,往往无人怀疑。而如果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美中不足,探索新的设计方案,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在充分发散的基础上,又回到“人”字形线路,集中体会它的好处,并认识到由于当时条件的局限,还无法克服其中的“弊”。通过“发散”和“集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深了学生对“人”字形线路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詹天佑杰出的创造才能。

二、鼓励质疑

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例如在英国小说家约翰•高尔斯华绥《品质》一课的教学时,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是歌颂普通劳动者老实、诚恳、忠于自己技艺的高贵品质,而有的同学对这一主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提出质疑:“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时尚,手工艺人还固守他的制作工艺和款式,能继续生存下去吗”。我不但表扬了提问的学生,还让他们自己思考讨论,去寻求答案。又如,在学生理解了《草船借箭》的内容后,让学生思考:诸葛亮果真在三天之内造出了十万支箭,以后周瑜对他的态度会不会改变呢?为什么这样,引导学生由果溯因,可以活跃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在质疑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不仅深入理解了课文,还点燃了智慧的火花。

三、引导求异

求异思维是以假设能解决一个问题可以有好几种方法为基础,从不同方向寻求真理的过程,这就必须涉及推测、想象、创造等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各种情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对传统观念进行大胆怀疑,进而推陈出新。在教学中,使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引导他们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探索,鼓励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提倡一文多解、一题多议,发展创新思维。

四、启发想象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认知能力的飞跃。在语文学习中,展开想象的方法方式可以有很多,还可以抓住结尾,引导续想。有些课文的结尾犹尽而意未了,余音不绝,耐人寻味。教师可抓住结尾循着文路展开合理想象,或是抓住课文“假想”成分,引导推想。例如在学习一年级课文《坐井观天》后,有这样一个课后问题:青蛙跳出井口后,会说些什么?我们可以带着这个问题结合它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续写。在其后的课堂交流中,学生创造性地写出了青蛙会向小鸟道歉,或者会感叹天的无边无际、更或者会羞愧地再跳到井里等。答案有很多种,但是每一种都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体现。有些课文的体裁是科学小品文,蕴含着创造思维培养的许多因素和良机,教者可根据体裁特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展开科学而合理的推理。如一年级有一篇课文叫《兰兰过桥》,课文中通过兰兰过的桥给我们展示了兰兰的爷爷设计的几种新形的桥。在学习完课文后,我针对课文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位桥梁设计师,你会给大家设计什么样的桥呢?带着这一问题我让学生回家设计桥梁图形,并在第二天上课时,让每个学生向大家展示自己所设计的桥。虽然有些画画的并不美,有些想法也很幼稚,但其中涌动的是学生创新性的思维和他们这个年龄对未来桥的一些想象。小学语文课本中蕴含着培养创新能力的因索和良机,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因素,把握培养良机,引导主体参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总结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的学习态度,这需要教师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基础。

作者:张静单位:河北省邢台市南园路小学

第三篇

一、确定学习目标,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学习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和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前一定要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而确定学习目标的前提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课前检测,以便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习态度等,那么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课前检测、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呢?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进行。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基础、潜在能力等进行分析,弄清了学生的基本状况才能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才能够使学生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再次,教师除了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还要认识到同一个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其教学目标也是不同的。因为不同的课题,其知识及能力的构成方式不同,学生在探究这些知识时,需要投入的思维方式不同,所以语文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按照自己的认知规律继续发展。只有确定了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才会有方向,教学设计和计划才有依据,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

二、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我控制力较差,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愉悦、自由的学习环境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里所说的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就指教师为学生营造的课堂氛围。以往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和记,学生一直是被动地接受学习,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因此,在新课改下,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倡导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情绪是积极的、愉悦的,他们可以畅所欲言、无拘无束,进而对语文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学习效率的提高。比如,在教学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时,学生总结了“植物旅行依靠的办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思考讨论:生活中其他植物要旅行,依靠的是什么办法?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小组讨论等过程总结出了生活中常见的植物的旅行方法,不仅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学会了课内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而且这些知识都是靠自己和同伴的努力获得的,使他们产生了很大的成就感,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进而促进了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形成。

三、教学手段要多样化

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依靠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感到语文学习枯燥乏味,学习效率比较低下。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比如运用一些图片、实物、模型等使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再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进入到学习活动中。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求知欲,思维能力,有利于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挖掘他们的潜能。此外,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争取每节课都为学生留出自由交流、总结反思、自主探究的时间,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师在课堂上要充满情感

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壤上、在人世间,没有什么比人的真情更能打动人心,这同样适用于教育教学领域。教师的激情来自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喜爱,还有对梦想的追求,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学生们在课堂中度过的分分秒秒是否快乐,是由教师来决定的。要想让学生能够随着作者之情、文本之情、教师之情一起感动,教师就要努力地去拨动学生的心弦。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如果教师能够充满激情地引导、点拨学生,那么学生也会充满激情地参与学习,并积极与老师互动。在这样的氛围中,不仅学生愿学乐学,教师也会享受到教学的魅力,相信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学效果一定是令人满意的。

五、经常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

积极的评价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引导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因为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对教师非常依赖和信任,如果教师经常鼓励和表扬学生,就可以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激起他们学习的动力。因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当以积极的评价为主,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他们赞扬、鼓励,使他们更主动地探索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提高一个层次。此外,我们教师一定要恰当地使用对学生的评价性语言,既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又要及时地指出他们的错误,而且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必须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同时学生也会因为获得老师的鼓励而觉得高兴。那些虚假的、不真心的评价,不仅激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可能挫伤他们的自尊,使他们失去学习信心。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广大教师一直在研究和探索的问题,而且也不断有新的有效的方法出现,使我们的教学有了较大的改观。笔者相信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教师不断探索,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就一定能够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使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蔡俊华单位:河北省巨鹿县王虎寨镇校区纸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