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电教媒体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课本被屏幕取代案例: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师: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生:读过。师:你知道其中的哪些故事?生:“三顾茅庐”“空城计”“火烧赤壁”……师: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个故事———“草船借箭”,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播放电视《三国演义》第40集,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那一部分)。学生们都睁大眼睛观看,上课还可以看电视,多快乐的事!看了大约五分钟后老师问:通过观看,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说:周瑜想陷害诸葛亮,要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但诸葛亮却只要三天。老师又问: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说:我想知道诸葛亮是怎样借箭的。老师播放借箭部分,学生看得津津有味,笑声不断。语文课堂上,学生无需翻开课本,但这样的课堂有效吗?整个课堂没有学生读书的时间,没有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时间,怎能体会到作者语言文字的魅力?怎能培养出学生良好的语感?
2.思维被画面取代案例: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为了帮学生理解“探”字,老师播放直观明了的动画,引导说:看见了吗?这就叫“探出头来”。学生的想象被取代,思维被剥夺,失去了“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机会。省略了学生思考、想象的过程,使学生逐渐地失去了根据作者的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进行思考的能力,这实际上就是由过去的“人灌”变成了“机灌”,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毫无益处。
3.老师被机器取代案例: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老师首先播放威尼斯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看完后,老师问:这座城市有什么特点?学生说:到处都是水、主要交通工具是小艇。教师趁机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学习《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教师播放课文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停顿。听完范读后教师问:围绕小艇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事?学生交流:写了三方面的事,分别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技术、小艇与人们的生活(只有少数几个学生举手)。然后大屏幕投影小艇的图片、独木舟的图片、新月的图片、水蛇的图片,学生通过观看比较,感知比喻写法的好处,最后在欣赏威尼斯的风光中结束这节课。整堂课教师过于依赖电教媒体,在课堂上,充满激情的范读少了,工整规范的板书也被电脑所取代,在学生眼里,教师只是一个电脑的操作者、课堂的旁观者,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二、课堂教学中正确使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的对策与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为正确解决存在的问题及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整体功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1.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适当使用电教媒体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抽象思维能力弱,在设计课件时,可以让色彩鲜艳一些,用一些生动有趣的动画创设情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如教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一》,本课出现的词语都与春天有关,新课伊始,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春天美丽的动感画面,并配上欢快的儿歌《春天在哪里》,课文中的词语: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都出现在画面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触了课文,认识了字词,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生认识字的笔画顺序时,也可借助动画效果,在屏幕上用描红的形式展示生字的笔顺,这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让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提高识字能力。而面对中高年级,电教媒体教学应该逐步减少形象性的声音画面,而应注意在激发学生的思维上下功夫,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为了帮学生深入理解“大不相同”的意思,我先让学生说说“大不相同”的字面意思,再引导学生想象别处可能是什么样?在学生充分交流后再投影当时的中国别处情景的图片,配以凄凉的音乐,引导学生朗读: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这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别处———房屋破旧,凄苦冷清;这里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他们耀武扬威、横行霸道,别处或行或站的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他们骨瘦如柴、衣衫褴褛……使学生在电教媒体的辅助下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为学习下文做了铺垫。
2.根据教材内容特点,适时使用电教媒体我们在设计、使用电教媒体时,首先应该考虑到为语文教学服务,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服务。因此,要充分研读教材,根据教材特点去考虑电教媒体什么时候用,应播放多长的时间。例如《月光曲》一文,分辨事物和联想,体会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思想感情是本课训练的重点。为了突破这一知识点,当教学进行到第八自然段“: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我用大屏幕将课文插图投影出来。引导学生朗读“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美丽。穷兄妹俩凝神倾听,贝多芬无限深情地弹奏钢琴的情景。”紧接着第九自然段,播放钢琴曲《月光曲》。使音乐与插图的情景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观其图、听其曲、思其文的浓厚氛围中,随着缓慢而清幽的琴声,此时不仅文中的皮鞋匠仿佛看到“:月亮从天水相接的地方升起来……”,而且月亮也似乎从学生们的心中升起来了,那微波粼粼的海面在他们的心中荡漾;那轻纱似的微云在学生脑海中浮现;那海面上的大风在他们的耳边刮起。音乐把他们从幽静、朦胧、抚慰、体贴的境界带入了一种激荡、刚健、雄伟、充满激情与悲愤的世界,让同学们在这充满激情的音乐声中,在令人浮想连篇的意境中,去体会感受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时的思想感情,去分辨事物和充分联想……
3.根据表达情感的需要,适度使用电教媒体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作用。学生只有融入情境,与作品中的形象息息相通,产生共鸣,才能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的内部需要,达到读懂课文、养成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课文第三段揭露了英法联军的罪行。而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既遥远又陌生。在教学时成功地运用录像这一视听觉媒体,便能完成情感转折,并使之达到高潮。如老师过渡“:当年圆明园如此辉煌,多么令人自豪,但是……”陡然一转,通过大屏幕放映“火烧圆明园”的录像。直观鲜明的图像和生动精炼的语言,具体再现了当年那残酷的一幕。学生亲眼目睹了侵略军的强盗行径,愤怒之情油然而生。短暂的录像观看过后,引导学生到文本中找出描写侵略者强盗行径的词语去体会,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再引导学生去朗读促进理解,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在讲到五位壮士准备跳崖部分时,我投影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看五位壮士的表情、动作、衣服,发挥想象选择其中一位壮士写具体。在学生静心写话过后播放《红旗颂》,让学生在激昂的音乐声中读出自己写的话,更好地引导学生体会五壮士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对敌人的仇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电教媒体是把双刃剑,只有适当、适时、适度地去使用,才能真正发挥电教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让电教媒体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作者:束小娟单位:安徽省芜湖市三山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