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发展对策(5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小学语文教学发展对策(5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小学语文教学发展对策(5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对策

摘要:阅读是学生收获知识的主要渠道,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背景下,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就成为了众多教师关注的主要焦点,主要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有效性,并结合教学经验与实践,提出了几点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让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掌握主动权,从而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使阅读教学变得更加有效。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让学生阅读哪些内容学生就会学习哪些内容,这样的学习方式虽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意,但是学生缺乏自主的思考时间,他们也很难在之后的学习中通过自己的阅读能力来整体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转变教学方式,在新时期采用新的教学手段,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提高语文教学的成效。

一、制定明确的阅读目标制定

明确的阅读目标是提高学生阅读有效性的前提。在阅读目标的指引下,学生在阅读时就更有方向,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为学生制定阅读目标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真正地理解这些内容,从而使学生的阅读活动真实有效。例如,在教学课文《飞檐走壁的虎将》时,我就为学生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正确阅读生字新词;(2)抓住重点的词语的运用,了解壁虎的特点和生活习性;(3)揣摩作者的写作手法,并通过自己的留心观察,描写出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通过设计这样的阅读目标,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就能够朝着阅读目标努力,并逐个完成目标,既增强了学生的阅读有效性,又让学生在亲身的阅读中感受到了阅读的层次,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不同的阅读内容,教师要结合教学的目标为学生制定相应的阅读目标,一般阅读目标的设定分为三个层面:一是知识目标,即学生对于生字词的理解与掌握,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等;二是方法目标,即学生学习课文的方式与过程;三是情感目标,即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可以获得哪些情感体验,对学生的心理有何启发等。根据这样的层面来设计阅读目标,学生就能够在阅读时更加具有针对性,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实效性。

二、整合与拓展阅读内容

语文教材中的阅读内容丰富多样,如果教师在教学课文时仅仅让学生学习这一节课的内容不利于学生阅读素养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系统地进行阅读。那么教师就可以为学生适时地进行拓展,将阅读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让学生在阅读时可以针对某一类的阅读内容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学习,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教学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就让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学生分析了这篇课文后,我再让他们阅读安徒生的其他作品,像《皇帝的新装》《拇指姑娘》《人鱼公主》等。通过这样的课程整合教学,学生既能够体会安徒生童话的特点,还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的课文,增强学生的认知。并且,这样的教学方式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地阅读其他的书籍,进而拓展学生的眼界,开阔学生的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优化阅读教学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收获知识的主要渠道,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就要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其自觉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在新时期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形式,不断在实践中创新,优化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可以在阅读时加以思考,从而有效地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阅读的趣味性,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为高效的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教学课文《少年闰土》时,我就以课堂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1)闰土的相貌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找到有效的信息);(2)闰土和“我”在一起时,给“我”讲了哪些事?(锻炼学生的提炼与总结能力);(3)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与思考,你心中的闰土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思考,深化文章的内容)。通过这样的一问一答,学生的阅读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在不断的思考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并且,师生的有效互动也可以让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四、及时总结评价阅读成果

教师的鼓励与肯定是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源泉。在小学生阅读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整理与总结,并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评价。在评价时教师要多鼓励多肯定,让学生受到教师的鼓舞,从而激励他们更加积极地进行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我曾经组织学生在班级内举行过一次读书交流会,学生在活动中可以用各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读书成果。有的学生就背诵了自己在课下学习的古诗,整齐的节奏与流畅的朗诵都让学生十分羡慕;有的学生在活动中讲了自己阅读的小故事,新颖有趣的故事情节也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集中了起来;还有些同学几个人合作排练了一出舞台剧“望梅止渴”,趣味的服装与学生生动的表演,都使得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样的活动,也让学生体会到了阅读的趣味,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课外的阅读。在活动结束时,我便对学生的参与情况进行评价,并让学生评选出最好的节目,授予一定的奖励,对于参与节目的学生,每个人都能获得一定的奖励。这样的教学形式也会促使其他学生在课下努力阅读,并争取在课堂上展示自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五、总结

总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教师教学的必然追求,也是全面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途径。教师要为学生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整合并拓展阅读内容,优化阅读教学的过程,及时总结评价阅读成果,让学生受到鼓励与肯定,进而增强学生的阅读信心,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实现阅读教学的高效。

参考文献:

[1]钱春香.有效的教学评价成就高效的课堂教学———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J].陕西教育,2013,(10).

[2]杨舟.新课程背景下小语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D].华中师范大学,2010.

[3]张艳慧.对当下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11,(18).

[4]张进,韩丽.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J].教育教学论坛,2011,(26).

[5]李振国.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1,(17).

[6]蔡银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之初探[J].北方文学,2011,(05).08

作者:唐芸 单位:重庆市铜梁区第一实验小学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性资源应用

摘要: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成性资源是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沟通的重要资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就要认识到生成性资源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性资源;应用策略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开始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与创新,生成教学理念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说,就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过程,期间也就产生出了一定的生成性资源,对于这些资源来说,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潜能,启发学生的智力,扩大教学资源,赋予小学语文课堂全新的生命力。

一、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性资源的特征

1.具有人文性的特征

就语文这一学科来说,它具有丰富的人文性,且作为一门实现交流的工具,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情感等方面的熏陶。所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成性的资源具有着丰富的人文特征。

2.具有开放性的特征

对于语文课程来说,受到文化以及内涵等方面的影响,使得其课堂教学具有了一定的开放性,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从而提高相应的认识,这样也就增强了学生的体验。所以说,在这一趋势的影响下赋予了语文课堂生成资源的开放性与多元化。

3.具有生活性的特征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语文知识,所以也可以说语文生成性资源也赋予在了生活中。自然、社会以及人文等方面的资源都成为了语文生成性资源的来源之一。

4.具有审美性的特征

语文具有丰富的审美功能,且语文课堂教学也可以被看作是审美活动,这样也就形成了生成性资源的审美特征,从表现的形式上来说,也是具有多样性的。

二、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应用措施

(一)开发与利用途径

1.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质量,就要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全面的研究,掌握好新课改革中的生成性理念,同时还要做好教学实践工作,坚持树立起生成性的意识,这样才能运用生成性资源,从而帮助学生实现更好地学习与发展。

2.分析语文教材

语文教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制定出准确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以前,就要对教材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不断进行调整与开发,完善与补充好教材,这样才能为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提供参考。

3.完善知识结构

根据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来首,由于教师自身知识结构上的不足,使语文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流失严重,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就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水平,积累教学经验。

(二)开发与利用的措施

1.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

对于教学活动来说,课堂是主要的场所,同时也是教师利用教学资源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场所。在课堂中,学生对知识的反应速度于状态等都成为了课堂资源中的组成部分,而教师作为教学中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就要运用好这些资源,选择有效的教学资源来为课堂教学所服务,以此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从教材入手

对于教材来说,是实现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利用好教材,可以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同时而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形式。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还要处理好教材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找出教材中的信息,在利用好教材的基础上来进行扩展与延伸,保证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做好预设工作

对课堂进行预设是保证教学的基础,教师在借助素材进行预设的过程中,要先掌握好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同时还要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设计出相应的问题,以此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形成科学的资源。综上所述,在构建小学语文生成性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生成性资源的重要性,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出发,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流程,同时还要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在一起,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双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06):129.

[2]张菊凤.不曾预约的精彩———小学语文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J].小学教学研究,2015,(08):69.

[3]童卫红.胸中有丘壑,挥洒自从容———浅谈语文课堂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大众文艺,2008,(06):90-91.

作者:韩山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桑树台镇中心小学校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情感激发探究

摘要:小学语文课文都充满着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情感,走进文本,感悟情感,产生共鸣,受到情感熏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学生;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课文都充满着一定的情感,有的课文叙事感人真挚,有的课文写景抒发情怀,有的课文写人感恩抒怀。这些情感的抒发都表现在语言文字当中,让读者心潮澎湃,跌宕起伏,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时可以陶冶情操,愉悦心情,使得我们和作者的心同呼吸共命运。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激活学生的情感与教材产生共鸣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情生于境,境能移情”,教师在教学开始时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把学生带进情感的世界,让学生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达到“一石激起千层”的作用。同时也唤醒了读者期待阅读效应产生,使得课堂气氛伊始就变得活跃和活泼。例如,在教学《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时,教师可先播放宋祖英演唱的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同学们被歌曲的优美旋律感染了,眼含着泪水,这时教师充满深情地说:同学们,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好似园丁浇灌着一颗颗幼苗;教师好似灯塔为学生指引着航向;教师好像是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在座的同学们长大后的理想可能是当一名老师,奉献自己的人生,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课文领略教师的风采好吗?这样的导言设计一定会把学生带进课文,使得学生内心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披文入情”,激发情感,从而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二、感悟词句,品味情感

学生在理解教材的过程中,也是学生与作者思想的碰撞,使得自己的情感合作者得情感被熏陶,这时学生才会“潜心会文本”,读文感情真挚,走进作者的心灵。

(一)品读字词悟情。古人有“着一字而境界全出”,可见一个字在一篇文章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做语文教师的在课堂上要抓住“字眼”引导学生慢慢去品读,使字眼的内涵得到品味,情感得到升华,提升教学品味。例如,在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时,教师要紧紧抓住“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引导学生慢慢去品读,向学生讲解当时作者想用“到”“过”“入”“满”等字,都觉得平淡而放弃,最后经冥思苦想觉得终得“绿”字最能代表这首诗的意境,起到画龙点睛之笔。这个“绿”字使得整首诗的效果产生视觉的感受,一个“绿”字,让人感受到春天的色彩,让人感受到满眼绿色,让人感受到春天气息,使得我们眼前一亮,把读者的心带到了江南,满眼醉人的绿,领略领了作者用词妙处所在愉悦了学生的心灵。

(二)启发想象入情。冯骥才说:“我想到的东西都会不由自主地变成画面。如果不出现画面,没有可视性,我仿佛就抓不住它们。”写文章也是如此,作者的内心总是充满着丰富的想象,读者在阅读这些作品时脑海中也会出现丰富多彩的画面,作者的心与读者的心情感交融在一起,产生一种境界,升华一种情感。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学生在理解“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疾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时,学生被小女孩的命运深深地感染了,读文后体会到了这并不是事实,只是小女孩内心的幻想,说明了小女孩在那个世界中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了文中的情感世界。

(三)感情朗读激情。阅读教学中感情朗读环节尤为重要,它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情感,促使作者的情感和读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让读者用心去体会,用语言去表达,用感情去交流,使得读者在感情朗读的过程中触摸到作者的灵魂。教学时教师要抓住有效的时机去引导学生感情课文,使得课文呈现立体感的画面。例如,在教学《丰碑》,当学生读到“他就是军需处长”时,学生的眼前一亮,内心的情感产生变换,军需处长高大形象鲜活的生命矗立在读者的眼前,这一环节教师的范读,学生的配乐朗读,声情并茂,有效地激活了学生情感,在此基础教师引导学生齐读,情感跌宕起伏,眼前仿佛看到了不知是军需处长,而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阅读教学是作者、编者、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感情的过程。整个过程中教师通过与文本对话,交流沟通体会情感,营造氛围。在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还要创设情境升华情感,让学生沉浸在一定的情感当中,达到一种境界。例如,在教学《病房里的故事》时教师可以播放歌曲《爱的奉献》使得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让学生感受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明天,爱的情感油然而生。小学语文的课文充满着人文情怀,课堂上教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启迪和震撼,滋润学生的心房,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使作者的心和读者的心产生共鸣。

参考文献:

[1]刘艳芬.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J].内蒙古教育,2011,(16).

[2]曾艳,伍洲明.小学生的情感特征及对学生挫折情感的疏导[J].江西教育科研,2003,(07).411

作者:李艳文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四棵树二小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堂程式化问题及措施

摘要:程式化提问方式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式,该提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在学习效果提升方面产生了不良影响。基于此,文章针对小学语文课堂程式化提问的相关解决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从而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水平。

关键词:程式化提问;解决方式;小学语文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和组成部分,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启发学生进行有效思考,对学生探究思维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程式化的提问方式严重影响了提问的有效性,也无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提问的效用,需要对当前的程式化提问方式进行改革创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套用原文式提问方式的解决方法

套用原文式提问方式是当前小学语文课堂程式化提问的一种主要的表现形式,指在课堂提问过程中,选取与教材内容相近的、学生只要通过阅读语文教材中的相关段落、语句就能够得到答案的提问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套用原文式提问方式在问题设置的质量方面无法保证,而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只需根据问题在文章中找到相关内容,进行简单的提炼和整合,有时甚至只需要简单地将文本复述出来就能够得到准确答案。在这种提问方式下,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受到一定限制,学生不需要思考就能够回答问题,没有形成任何的思维挑战,学生无法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感,严重的甚至会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为了解决这种程式化提问方式,可以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基础,加强学生知识储备经验、学习水平与新知识之间的融合。具体地说,教师要深入分析新的教学内容,掌握文章的关键教育价值,从整体上设置一个中心问题或是一系列的核心问题,通过提问辐射到整个文章的教学意义。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提问,问题设置要精,让学生根据整个主问题展开思考,引导学生品味和探究文章内容。

二、判断式提问方式的解决方法

判断式提问方式也是小学语文课堂程式化提问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判断式提问方式下,学生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就能够完成提问环节,这种形式的提问意义不大。针对判断式提问,笔者建议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这种方式,判断式提问的问题比较肤浅,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如果继续运用这种提问方式,将会严重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选择将判断式提问与其他提问方式,如探究提问、套用原文提问等方式结合在一起,不要单独地使用这种提问方式,从而提升判断式提问的有效性。

三、流行语式提问方式的解决方法

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运用名师观摩课上的创意提问方式,利用流行语开展提问,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领会到这种新意提问的内涵,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地模仿和套用,这种机械复制的方式显然无法取得良好的提问效果。为此,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选择学生感兴趣、能听懂、符合学生认知的“流行语”进行提问。其次,“流行语”的使用要根据课文的内容来确定,要结合教材内容实际,实施自然、真实的提问,这样才能够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加真诚、有效地沟通交流。

四、探究式提问的的解决方法

探究式提问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的一种重要的提问方式,探究式提问的出发点是让学生更好地深入到教学过程中,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探究式提问几乎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首先朗读相关内容,然后根据关键词对相关细节进行研读,理解意思和内涵,最后根据理解的内容对课文进行再一次的学习。这种固定式的提问方式很容易导致学生的思维定式,并且有的时候会将简单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得不偿失。为了有效进行探究式提问,首先,教师要敢于打破探究式提问的固定模式,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提问,对于该探究的要深入探究,不该探究的就展开简单的学习即可。其次,探究活动要基于学生的实际进行,设置学生感兴趣的,而且通过一定努力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另外,转变这种固化的探究式提问方式,教师还要从语言文字本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语言文字的相关实践来提高学生对于探究式提问的兴趣,通过语言文字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式问题的设置要基于学生的兴趣展开,要能够通过探究式提问引导学生的逆向思维,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结语

程式化提问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打破固定模式,去除不必要的提问,再结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改进程式化提问,确保提问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周信东.小学语文课堂程式化提问的表现及应对[J].教学与管理,2014(35):34-36.

作者:李霞凤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西牛中心小学

第五篇:小学语文阅读开放式教学思路

摘要: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得到较好的实践,其中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中,开放式的教学法获得较好效果,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及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基于此,重点分析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放式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法;阅读教学;运用;小学语文

近年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其中开放式教学法以其具有的独特优势而得到高度关注,一方面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因此,有必要对开放式阅读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一、积极利用现代教学技术

推进语文阅读教学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理念已是广大教师的共识,并在教学实践中将这一理念贯穿于课堂与学生的学习中,而开放性阅读教学方法可以给小学语文阅读提供指导,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为小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提高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1],进一步丰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资源,帮助小学生建构丰富多彩、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例如,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中《青山不老》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在课文的导入阶段播放相关的课件,向学生展示我国的晋西北地区出现土地沙化现象的课件资料,在学生观看完资料之后,引导小学生进行讨论,然后畅谈自己的感受,之后教师引入课文的阅读学习,如教师可以说:“在上一课中,学习印第安人是何等的眷恋与珍惜土地,而这节课,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一起认识81岁高龄的老人,他在晋西北土地上所创造的青山不老奇迹。”由此可以激发小学生对这篇课文的阅读兴趣。

二、在开放式的语文教学中设置开放的教学目标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所设定的目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是简单地强调学生能够真实地掌握哪些内容,然后通过大量相关的练习题进行巩固,这就使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敢偏离这一教学目标。但是,在开放式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拓展小学生的视野,增加对小学生阅读多元化的培养,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及创新能力置于更加广阔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2],而不是将具体的目的细化在每一课中,这对于促进小学生对阅读文章情感的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小学生的长远发展。例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桂林山水》这篇文章,通过学习桂林山水中的奇、秀与险,进而帮助小学生理解这篇阅读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如“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加深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理解;当学生进入《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文章的学习时,又可以通过与前面的阅读文章相结合,从而形成关于自然景物描写的主题学习,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谈论热爱家乡的主题或者是介绍学生熟悉的美景,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加深小学生对语文阅读文章中的深层含义的理解。

三、让阅读教学的课堂

走出教室,增加学生对自然的感受翻开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仔细阅读其中的目录就可以了解到:在内容的编写方面,它涵盖了自然风光的文章、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交流。因此,在开放式的阅读教学方法中,教师以具体的学习内容为载体[3]。但是,授课的方式不能简单地局限于学校的教室,教师可以在条件成熟时将阅读教学的场所搬到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中去,例如,带领小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其中的魅力,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生对阅读文章的内容的理解,而且也可以在开放、真实、自然的课堂中使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自然、欣赏自然,从而促进小学生领会与理解阅读中的知识,这对培养小学生发散性思维与开放式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纸船和风筝》这篇阅读文章时,需要小学生通过阅读来学习松鼠与小熊之间的和睦相处,然后通过教师的指导将其引申为同学之间、人与人之间甚至是人与社会和自然之间都要和谐、融洽地相处,最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出游,进一步感受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是如何和谐相处的,从而为人们带来一个舒适的生存环境。

四、结语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法不是简单放任学生在课堂上漫无目的地讨论,而是需要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实现教师多样化课程的安排,从而使得小学生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感受能力。此外,教师还需要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地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对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最终达到真正拓宽小学生语文知识视野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左治同.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模式的教学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5(17):97.

[2]石月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小学语文教学法”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4(3):123-125.

[3]左银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及教学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2):193.

作者:李小刚 单位:甘肃省静宁县仁大镇南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