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特色学科建设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特色学科建设的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学校加大了对该学科建设的资源投入力度,使该学科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管理结构得到合理调整,学科发展水平有很大提高。但是,与国际上知名大学相比,其学科建设还存在较多问题。
(一)目标定位模糊
对学科进行科学、准确的定位是特色学科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然而,学科定位不当是目前很多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最突出的表现是重点发展的学科不突出,特色不明显。该学科的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急功近利。如学科建设在服务社会中充当“消防员”的角色,被动适应市场,不能体现学科建设引导和前瞻性作用;热衷建设应用学科,忽视新兴学科、基础学科,导致学科发展缺乏活力。二是盲目发展。如“喊口号”,学校定位欠准确,发展战略规划和学科建设规划偏离实际,声称在几年内建成国内外知名大学,建一批世界领先水平的学科;不安于现状,争当“大而全”的综合性或研究型大学等等。
(二)研究队伍薄弱
学科建设的关键和核心是队伍的建设。如今,该学科团队也出现了“青黄不接”局面,主要表现在:学科梯队结构不合理,亟待解决;学科带头人研究水平还不够高,较难担此重任;学科带头人年龄老化,后继无人等等。另外,学校虽然开始重视学术梯队建设,但由于措施不力、不当,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重引进、轻培养”。我校也如此,不惜花重金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科研人员,而对校内的人才培养则不够重视。这种做法,不仅导致学科内许多在职教师,尤其是中青年骨干因其强烈的成功需求难以满足而流失,而且也使得被引进的优秀学术带头人因缺乏相应的团队支持,其潜能远不能挖掘出来。
(三)管理体制僵化
与其他高校一样,学科体制也实行项目管理,即学术带头人领导学术团队,统一负责该学科的规划、建设和实施。由于其管理方式并不一定能与学校管理体制自然耦合,特别是学校组织结构的科层化、官僚化,使现有学科管理机构庞大而僵化,因此造成了如今学科团队面对变化缺乏应变、适应和创新等能力。同时,有效的学科绩效管理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导致工作量多的人在考评中反而落后的现象,由此大大挫伤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因此,在这种体制下,学科负责人其工作权限虚化,责、权、利无法协调统一,积极性势必受到更多地压抑,对于跨学科、跨门类的综合课题研究来讲更是难以适应。
(四)学科结构单一
近年来,由于一部分比较重要的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始终没有得到重视和培育,因此造成该学科结构单一,布局欠合理,学科面也过窄。据了解,高水平的重点学科数量在我校并不多,各学科间基本上处于“单兵作战”的状态,特别是缺少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科的群体优势因此得不到发挥。我校尽管对该学科布局进行了优化和调整,但新设学科很难在短期内形成优势、提升水平,学科间交叉融合不够、特色学科缺少相邻学科支撑、基础学科仍然薄弱等问题,依然是我们学校的一大困境。同时,由于较窄的学科面,导致了科研原创性明显不足,很难适应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
(五)发展能力下降
高校的学科建设,主要以经济建设和社会整体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必须全面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但请注意的是,满足社会需求并不等于要急功近利。记得十多年前,我们学科建设的重点瞄向人才市场急需的领域,由于不顾自身的条件和实力,纷纷开设会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热门学科专业,以期通过培养出国家所急需的经济人才。但事与愿违,由于当时缺乏建设条件,导致我们人才培养质量明显降低,有较大部分毕业生无法就业。另外,由于我校不顾条件争办某些学科,结果严重地分散了学科人财物资源,致使其原有的特色、优势学科遭受到冲击,影响了他们在行业乃至全社会的地位。
二、推进特色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如何抓住今后的发展机遇期,不断提升我校的学科水平,进而向高水平的大学前行,这对我校来讲是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本人由此在借鉴本学科发展的基础上,着重对我校的学科建设问题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
(一)准确把握学科定位
高校的办学特色,除了要有独特的办学思想外,还必须选择正确而科学的学科发展定位。例如:首先,应该要了解某学科领域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实事求是地评价该学科的学术地位与学术水平,找出与国内外高校先进水平的差距。其次,要分析自身的特色、优势及发展潜力,从“人无我有,人弱我强”学科建设思路中寻找突破口。第三,研究方向的数量必须适度。因为过多则力量分散,很难提高水平;过少,则研究口径受限,其发展潜力明显不足。学校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学科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只要选择正确,下定决心一抓到底,若干年后必然会有所建树。
(二)高度重视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是特色学科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学校该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一要注重育才。要立足现有师资,有计划、有重点、合理地安排青年教师的进修提高,正确处理年轻学术带头人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与自然成长关系,保证学科建设人才辈出,形成稳定的学科梯队。二是注重聚才。可通过实施“引进高层次人才项目”、“创新团队培养建设项目”、“优秀人才遴选与奖励项目”等,以项目带动建设,促进人才引进。三是注重用才。建立公开、平等、择优的用人机制,对于获奖者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不断完善学科人才成长激励和约束机制,着力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外部环境条件。
(三)积极推进科学管理特色
学科的建设离不开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高校应独立设置学科建设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制订学校学科建设发展政策、规划和措施,统一协调解决与学科建设有关的问题。同时,在创新管理方面,学校要从追求局部短期利益向全面长期发展转变;从项目管理向系统管理转变,包括顶层设计、项目申报以及成果转让等,从注重教学科研两个部门向注重调动全校教职员工积极性转变。另外,学校还应鼓励教学骨干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同时鼓励科研骨干参与教学任务,努力探索建立教学科研及管理等不同的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创造性、积极性。
(四)尽快优化学科布局
高校学科的发展有其相对独立的一面,但又不是完全孤立的。因此,学科建设必须顺应潮流,进一步完善构建大学科体系。高校首先集中力量,倾斜支持一般学科向重点学科发展,特别是提高优势学科的水平和层次。其次,既要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又要加强应用学科建设;既要注重单一学科建设,又要注重交叉学科建设,不断完善学科建设体系建设。第三,推进“扶强助弱”做法,即重点发展优势学科,又积极发展薄弱学科,进一步促进强势学科和弱势学科之间均衡发展。“学科结构是高校学科布局战略的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布局战略对于建立良性、互动、均衡的学科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五)不断提高发展能力
特色学科建设,不仅要满足、服从于社会现实需要,同时又要超越其现实需要。如何推进?要提高特色学科发展能力,学校特别需要做好两件事,一是提高产学研合作水平。学校始终坚持“以贡献求支持,以支持求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创新“孵化器”的作用,积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通过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能比较快地提高特色学科建设的可持续能力。二是坚定创新人才培养。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科建设仅仅是手段而异,人才培养才是关键。因此,高校首先坚持教学、科研并重,强化科研为教学服务的意识,把科学研究引进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这是学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结束语
特色学科建设,是我国高校集办学思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等于一体的系统工程,都需要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去审视,才能为大学的学科建设构筑良好的环境,进一步促进特色学科建设的有序发展。作为行业特色高校,本着满足当地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和依托自身条件的原则,应努力加快加强特色学科的建设,并通过少数特色学科的示范作用,为学校其他学科的持续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作者:史君英单位: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