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认识

提高素质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而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养成教育有利于提高素质。因此,我们在落实例《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工作中,必须立足于素质教育,强化养成教育。

提高对养成教育的认识。学生形成良好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主要是依靠教师的指导。为此,应切实重视抓好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尤其要重视提高教师对落实《规范》的认识。在落实《规范》中将思想统一到以下几个方面:

(1)落实《规范》是知与行的统一体。日常《规范》表面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是包含人类传统和人类优良品质的复杂的道德体系,是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成果简化为具有明显行为标志的伦理纲要。“听腻了”,正说明我们长期停留在口头说教阶段而忽视了行为的养成,应当把“讲”的过程深化为对学生进行指导、训练的过程。《规范》是知与行的统一。“知”是简单的(这里指口述或背诵而言,彻底的“知”应指真正理解其复杂的道德内涵)。“行”则困难得多,所谓“困难”主要是难在持续不断,难在养成习惯。实践告诉我们:时断时续的教育结果往往是功败垂成。

(2)落实《规范》需要全体教育者形成“合力”。学校的教育工作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只是分工不同,培养学生的大目标都是完全一致的,班主任抓了行为规范,为任课教师上课创造了条件;任课教师以自己的良好习惯影响学生,并时时配合班主任抓好行为规范,又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方便。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只有形成“合力”,才能使行为规范较快地影响到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认真品味“养成”二字,可以认识到,它就是连续的、一贯的,而决不是时续时断的。

(3)落实行为规范与提高教学质量是相辅相成的。落实《规范》中关于“学习方面”的准则,实际上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它对于大多数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有着极其重要的帮助。应当在抓学习成绩的过程中落实《规范》,应从落实《规范》的实际行动中要学习成绩,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讲究养成教育的方法。养成教育的方法论,首先要求我们必须端正指导思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按教育规律办事,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行为表现,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讲求养成教育的方法,努力提高养成教育的质量。

点击阅读全文

幼儿礼仪养成教育研究

早在2016年3月份,我国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最新《幼儿园工作规程》便明确指出,要注重幼儿良好品德行为与习惯的培养。同时在教育工作开展方面也指出,德、智、体、美等方面的教育应当互相渗透,有机结合。在这一背景下,加强对幼儿礼仪养成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通过采用家园共育方式,更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礼仪养成教育效果,推动幼儿未来实现更好地发展。

一、创设丰富的家园共育活动,开展幼儿礼仪养成教育

幼儿园在开展礼仪养成教育时,可以通过创设一些丰富且趣味性十足的文化活动,邀请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礼仪。比如在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幼儿园可以举办“阅读节”的活动,邀请家长与幼儿参与进来。在节日活动中分享一本关于日常礼仪的书籍或者故事绘本,由幼儿与家长通过角色扮演,共同演绎绘本中的礼仪故事情节。还可以通过制作读书卡、讲述读后感等方式,引导家长与幼儿共同学习书籍中的礼仪知识。除此之外,还可以举办传统文化礼仪知识问答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幼儿学会合理竞争、礼貌喝彩、认真倾听等礼仪,同时幼儿还能够从中了解到一些我国传统的文化礼仪知识,比如“路遇长,急趋揖,长无言,退恭立”等。通过上述丰富的家园共育活动。实现幼儿礼仪培养,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二、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分享幼儿礼仪养成家园共育成果

在当今社会中,生活节奏较快,家长的工作也比较繁忙,通常很难有时间频繁地来到幼儿园,与园所共同开展幼儿礼仪养成教育。同时有些家长对于相关的传统礼仪文化方面的知识了解也不多,且缺乏专业的教育理论和培养方法,导致自身很难独自在家给予幼儿良好的礼仪养成教育指导。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一是可以借助网络信息平台,通过开展直播或者视频通话的方式,为家长普及一些专业礼仪知识以及教学方法,引导家长在家也可以给予幼儿良好的礼仪指导。二是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等方式,分享一些与礼仪教育相关的动画视频等信息,便于家长统一学习观看,帮助家长在学习思考的过程中转变教育观念,提升礼仪养成教育能力,树立教育好孩子的信心,更好地促进幼儿文明礼仪的养成,对于家长自身礼仪文化素养的提升也有着较为积极的影响作用。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在群内分享拍摄的亲子礼仪教育视频,展示礼仪教育的成果,教师及时给予肯定与支持,激发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保障礼仪教育家园共育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三、从户外实践入手,提升幼儿礼仪养成教育效果

点击阅读全文

养成教育实践管理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科学地规划各教育阶段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根据这一要求,近几年来,我们学校在德育工作中注意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立题进行“养成教育”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养成教育是小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追溯我国教育的渊源,早在古代就有“蒙以养正”的思想。蒙以羊正是指德育工作要从小抓起,从早抓起,把“训养”作为儿童道德习惯形成的主要措施。孔子提出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论述,对后代儿童教育发生了经久不衰的影响。朱熹的“古之教者有小学;有大学……,小学是事……大学是发明此事之理”的著名论断,一语道破了小学道德教育主要应培养具体的道德行为,大学的道德教育才揭示其道理。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阐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进一步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

本世纪70~80年代,前苏联心理学家们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系统地研究了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特征,认为小学儿童的完整品德是在学校中遵守明确的道德要求、准则和行为规范而形成的。他们强调儿童道德习惯的养成在儿童个性形成与品德发展中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我国著名心理学专家林崇德教授在他的《品德发展心理学》中指出,由于年龄所致,小学生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道德认识比较肤浅,只知道“应该去做”,但对“为什么这样做”缺乏理解,具有外部调节向内心自觉发展的特点,“要从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入手,这的确是发展小学儿童品德的最有效的途径”。在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质时,我们认为思品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一门有别于小学其它学科,具有“教养课”的性质,它既不像语文、数学那样具有明显的“知识”性,也不具有音体美劳那样的“技能”性,而是具有养成教育的引“行”性,或是道德认识的启蒙教材。我们的这一观点与有的论者近年提出的“思想品德课程是‘修养课’”的论点不谋而合。

二、养成教育应确立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养成内容和行为习惯标准

点击阅读全文

中职生养成教育思考

一、中职生养成教育的现状

1.中职生处在一个身心、思维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中职生普遍是独生子女,存在着许多人格缺陷。如缺乏生活阅历,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心理表现不成熟,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任性,我行我素,不顾其他人的感受;自私偏狭,难于与人交往,难以适应集体生活。

2.中职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差具体表现为: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思想不统一,缺乏自信心,存在悲观情绪、沉沦情绪,学习和生活都处于麻木状态。体现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学习缺乏主动性、刻苦精神、钻研精神,上课纪律涣散;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学习基础差,学习没兴趣,有的缺课、逃课,对课程学习缺乏热情;学习习惯差表现为: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上课看闲书,说闲话,玩手机发短信,课后上网玩电脑游戏等。

3.职中生未形成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具体表现为:宿舍卫生差,动手能力差;就寝时间随意性强;饮食习惯不好,随意花钱现象严重,某些学生有吸烟酗酒现象。

二、造成中职生缺乏良好养成教育的原因

1.源于家庭

点击阅读全文

养成教育技巧研究

论文关键词:例谈养成教育技巧

论文摘要: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是知识的不断积累和道德修养不断加强的过程,教师在其中担当着引领者和催进者的职责。然而广大教师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在养成教育方面尽管口破心,效果还是不理想。仔细分析,这既有学生的原因,更有教师自身教育方法不妥的因素。笔者作为政治教师,从事班主任多年,在如何提高中学生养成教育,有自己的一些体会和作法,如旁敲侧击,正话反说;率先垂范,意此言彼;真诚相待,深切叮呼;投其所好,因势利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社会转型期困扰着广大教师的主要问题,不是书难教,而是学生难于管理。打饭菜插队、课后为小事打架、乱扔垃圾、课堂上顶撞老师等不和谐的事情时有发,导致了教师灰心,班主任丧气,学校领导疲于处理问题。凡此种种,笔者以为均属学生的行为习惯问题。笔者作为政治教师,从事班主任多年,在如何提高中学生养成教育,有自己的一些体会和作法,现结合一些具体事例,整理出来,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旁敲侧击,正话反说

镜头:开饭了,食堂里排着长长的队伍,工友正在不停的给学生打菜。突然一个学生拿着饭盆从后面窜到了窗口前,于是有学生检举:“老师,他插队!”值班老师睬了插队的学生一眼,接着对举报的学生说“原谅他。我们几百人都在排队,就他一个人插队有什么关系呢?”老师有意的把“几百人”和“一个人”说得很响,插队的学生听了之后,很尴尬的退回到了队伍的后面。

分析:值班老师的高明之一,就在于不是直接的批评插队学生的错误,而是做检举者的工作,让他具有包容之心,不要计较个别同学的小错误。当然,老师的本意并不是要纵容学生违纪,也不是要其他学生包容个别同学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而是要让违纪的学生知道“几百人”守纪,就他“一个人”违纪的可耻,使他在“几百”与“一个”的对比中,明白自己行为的不光彩,在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包容里,意识到自己是处于一种孤立的地位,从而产生改正错误的动机。值班老师的高明之二,还在于他用了两句极其平常的话,既教育了其他学生要学会宽容,又委婉的批评了插队者的错误。他采取的做法不是正面制止,而是傍敲侧击,从另一个角度进行诱导,这样既维护了学生尊严,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面对插队的学生,平庸的教师会大声斥责,甚至动手将其拖出队伍,有的还会向班主任汇报并责令其写检查等等。诚然,这样做或许可以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但这样的教育都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学生始终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且,学生还付出了损害尊严的沉重代价,其教育效果不见得比得上前者。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