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探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探究

摘要: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养成习惯的重要时期。从小学课堂的角度出发,浅谈小学课堂教学对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提高核心素养的相关论述。

关键词:小学教育;习惯养成;核心素养

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则决定了品质,而品质也决定了他们的命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优良的素质让人受益终生。“成功的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良好的核心素养相当于一个健康的人格,而小学阶段又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他们自身的发展有一个很好的起点。

一、注重以及鼓励良好习惯的养成

学校是学生第二个家,同时是老师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的地方,所以需要老师在课堂时刻注意学生的行为习惯。

1.不良习惯对于一个人成长的影响是深刻的,在学生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如开小差、撒谎、顶撞等。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怎样进行有效的引导?这时我们就需要从他们的角度思考,为什么要有这种习惯?在他们犯错的时候,我们不需要着急去批评,而是要认真了解学生,问清楚这种行为是为了什么,对自己有什么影响。教师需给予学生相应的宽容,包容学生所犯的错误,让他们冷静下来才可以教他们什么是正确的、良好的、对自己有用的行为习惯,否则再多的呵斥、批评也不能改变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每个学生都有好的一面,不能通过学习成绩判定学生的好坏,教师要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用肯定的评价激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被认可。

2.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注重自身言行举止。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教师的行为习惯对学生而言是潜移默化的,学生可以慢慢意识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自己与他人还存在哪些差距。教师可以制定或者与学生讨论出一种规则,坚持哪些良好习惯会得到奖励。小学阶段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自身的发展会是一个很好的起点。教师还可以让家长参与其中,让学生家长在家庭中注意言行举止,避免不必要的消极言论,良好的成长环境以及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习惯养成对于核心素养的作用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要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而习惯对于提高核心素养是很重要的。素质教育培养主要是指一种以不断提高全体受教育者各方面综合素质水平为主要目标的一类教育教学模式,他主要重视对个人的基本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能力意识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社会心理健康等的教育,而这些发展与人自身的行为习惯息息相关。而人的素质也就是一种“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教育和环境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要素的总和”。素质与习惯都是人的第二天性,是起着长期作用的,从某些角度来说,素质就是习惯[2]。教育家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只要养成一种良好习惯,优良的身体素质便可以犹如人的天性一样坚韧而不可摧。培养良好的习惯,是提高核心素养的重要途经,而对于人的习惯以及核心素养应从个体早期开始,也就是小学阶段。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三、结语

良好的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很重要,它不仅能提高核心素养,也能在其他方面体现。对于小学生而言,成长比学习成绩更重要,如果将他们的成长比作一幅绘画创作,那么他们在小学的成长就是绘画中的打稿,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而习惯则就是辅助打稿的存在,能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提高核心素养,形成健康的人格。老师在课堂上须把习惯养成穿插在教育中,渗透在素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良好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小学生,让他们有意识保持并形成良好的习惯,让小学生能够学会自主发展,学会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使其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N].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4-03-30.

[2]钟玮.习惯养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9):40-41.

作者:周立英 单位: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慧仁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