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途径探索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途径探索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途径探索

【摘要】行为习惯不仅会影响人的生活、学习、礼节和劳动,还会对人的自律、自控、自理等能力的培养产生影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件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事情,并伴随人的一生,而中学阶段是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本文通过阐述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对当代中学生行为习惯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再基于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途径,旨在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行为习惯;中学生;问题;教育

行为习惯是一个人行为与习惯的统称。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更是一个人健康成长路上的指引。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有助于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随着当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开始出现融合,各种思想浪潮开始涌进学生的大脑,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现有的思想和行为。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为了塑造中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教师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途径上开始了更多的探索,积极响应了国家对青少年素质教育实施的政策。

一、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一)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有助于塑造良好的道德品格

一个人的生活行为习惯反映了自身的道德素养的高低。良好的行为习惯体现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一些细节能反映一个人对自己内心思想和外在行为的约束,映射学生的底线和决心。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要杜绝不良行为习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培养自身道德信念和道德意识。

(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学习上能以一种更有效率的学习方式完成日常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积极探索更有效的学习方式。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自主总结归纳的习惯、拓展知识的习惯。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制力,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使学生面对学习问题时能抓住重点,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助于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体现了一个人长期的自控力与自律意识。学生在自我约束管理中体会到自律带来的成就感,驾驭自己的情绪。学生通过长期的自我思维控制来规范自己,约束自身,不做不被提倡的不良行为,继而对自己的行为底线有清晰的了解。通过这种长期的自我管理,学生体会到自律的成就感,自我认同感上升,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感受到人生的快乐。学生通过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杜绝了不良行为,更加明确自我价值,对待生活更加积极乐观,拥有了积极的人生观。

二、良好习惯培养方法教育实践

当代社会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愈发重视。青少年的素质养成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的健康发展,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建设水平。在这种大环境下,学校开始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品格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学校开始提倡教师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进行引导,使学校的素质教育更符合国家的要求。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包含方方面面,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应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塑造、学习能力的提升、健全人格的形成等多方面的培养。在探寻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途径上,笔者通过在教育中的实践提出了以下几个教育途径,旨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规范制度,注重细节培养

教师在引导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时,不能只停留在口头的教育上,因为空洞的理论不仅让学生感到无趣,而且可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在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习惯时,教师要注重实践,规范行为准则制度,将理论落实到具体的政策上来。教师通过加强学校行为制度的建设,将理论说教引入生活日常中,注重对学生生活学习细节的指导,在生活行为上注重细节行为规范,不断地细化学生在卫生行为、言谈等一些违纪行为条例,运用惩罚手段刺激学生注重视日常生活上的行为规范。学生对违反条例的后果的敬畏、对惩罚制度的敬畏,会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要求。长此以往,学生毫无意识地就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家长配合,优化教育环境

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和教师在校的引导有关,也与家长在学生课下的教育息息相关。建立家园联系可以将学生的校园生活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营造多方位的培养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家长和教师应积极配合,共同完成学生在校内和校外的良好行为养成的引导,重视环境氛围的熏陶,全方位地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教师在学校引导学生在课前养成自己预习的习惯,以便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那么在家园中家长也要督促学生自自学习,及时输入学生学习前应当对学习材料进行预习的概念,这样在整体的环境氛围下,学生更容易养成预习课本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以身作则,树立行为榜样

教师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应言传身教,也要规范自身的行为,给学生树立榜样。学生在学校时,对教师的接触是密切的,因此教师的行为习惯会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教师行为若不符合日常对学生的教育规范,就会使学生对教师的教育产生不信任感,更不会去实践正确的行为,这样不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因此教师不仅要口头上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要言传身教自我也得注意行为的规范,为学生树立一个看得见的榜样。

(四)开展行为习惯教育活动

学校要积极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利用学校这个大团体,积极地开展各种与行为习惯相关的教育活动。比如在每周一次例行的升旗仪式上,让每个阶段表现最好的学生代表上台进行演讲。这种类似的活动形式不仅激励了学生向拥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代表看齐,而且也加强了学生对主动规范自身行为习惯的重视。此外,教师可以在班级这个小团体内分期开展表彰大会,着重表扬日常行为习惯较好的同学,使这些学生成为全班学生的榜样,引领全班同学争取这份荣誉,使学生积极地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因此开展良好行为教育活动可以刺激学生的进取心,引导学生自发地规范自身行为。

三、结语

中学这个阶段是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教师要抓住这一黄金时期,利用学校这个团体的大环境,对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引导,并积极配合家庭和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多方位地关怀学生,杜绝学生的不良习惯的出现,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马平.围绕核心素养目标加强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J].考试周刊,2019(A1).

[2]王焕文.赢得家长配合优化育人环境[J].山西政报,2003(07).

[3]秋平.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J].中学教学参考,2013(03).

[4]李鹰.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3).

作者:赵英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郭城驿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