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阅读教学中学生感悟能力培养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阅读教学中学生感悟能力培养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阅读教学中学生感悟能力培养

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感悟“牵手”,阅读教学将呈现出另外的风景。它不仅可以解决一些理性“言说”的困难,还能丰润文学的“趣”“味”“气”“韵”,使阅读走向轻松,走向精彩。然而,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学走入了“感悟”的困境,课堂上的“感悟”知识走过场,缺少过程;有些问题本可以迎刃而解,结果却因学生不懂得“悟”而变得困难。如何跳出困境,走出云雾,突出重围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立根培土:找准切入的点———可悟

文章的重点词语、句子、标题、文眼,包括作者重力凸现人物的言行及心理活动的字、词、句,是研读教材领悟文本的切入点。抓住这些词句,能为落实教学目标找到有效途径。而这一个个点往往又是破解全文密码的关健所在,它们或统领全文,或概括内容,或提示中心,或提示内涵,或标明作者意图,或流露作者情感。作为老师,更要找准这一个个点,为学生引路,立根培土,让学生去习得,去感悟体会,把握文本的价值或内涵。教学《军需处长》一文时,学生通读文本后,了解了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其主旨是赞美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立足于这样的根,笔者认为最能体现人物精神的应是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内心活动。军需处长死去了,只能通过活的将军来解读。于是,笔者大量培土,让学生读一读文中描写将军的地方,看能不能挖掘文字背后的丰富蕴涵。因为先给学生引了路,学生悟出两个“愣”内涵不一样:前一个“愣”可能是气愤、发怒;后一个“愣”则是震惊、震撼。可见,教师要引领学生用敏感的心捕捉文本潜在的信息,对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不轻易放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对文本潜心涵咏,品味语言艺术,发掘文本核心的价值。

二、理枝舒蔓:接对相关的线———敢悟

教材中总有部分内容因其发生的事件久远,人物所处的环境或角度与现在不尽相同,如果让学生自读自悟出文字背后的东西可能很难起到效果。相反,如果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舒枝理蔓,适当链接,为儿童课堂学习知识提供源泉和补给,为他们的感悟插上翅膀,将有助于学生感悟相关材料。教学《徐悲鸿励志学画》中这样一段话“: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学生读完后完全明白这段话,那个学生由对徐悲鸿的嫉妒产生了对中国人的歧视和偏见,但就此抛出“因嫉妒徐悲鸿转而歧视他的国家的原因”的问题让学生悟,是不现实的。这时,笔者适度地把当时国内国际情况与文本内容进行对接,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在海外的学子,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没有强大的国家,哪里有个人的人格、地位。

三、固本思源:融合情境的面———能悟

感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要让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离不开教师创设典型的场景来融合。在教学《徐悲鸿励志学画》中心段,感悟他学画的“勤奋”时,笔者采用融合情境来激活学生的理解力,让他们可悟,敢悟,能悟。首先提问:课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徐悲鸿学画?从这些语句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当学生寻章摘句回答出“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后,从学生的表情、朗读上,笔者发现这些并不是学生的真实感受。于是笔者让学生回忆节假日他们常常干什么,接着让学生填空:“每逢节假日,当我们,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再将填空进行整合,从他们的朗读中,笔者听出学生们真正感悟到了徐悲鸿学习的“勤奋”。学生用同法感悟出“:严寒的早晨,他的双手冻得通红,也不肯停下画笔,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炎热的夏夜,蚊虫四处叮咬,他也舍不得花时间驱赶,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画一整天。”笔者融合场景诱发学生的主动性,以填空形式训练他们的语言,以朗读的方式强化学生的感受,让学生读得进,悟得出,敢悟会读。

四、传花授粉:激活生活的圈———会悟

学生的生活常识、经历和经验常常是他们进行学习活动、从事实践、展开思维、丰富认识、加深理解、提升感悟、加深体会的源头,是他们的认知原点、思维根基和策动力。教学《最大的麦穗》最后一段时,在激活学生生活经验的同时,在关键环节传花授粉,让学生真品细悟。当学生们一个个说出“最大的追求”是指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眼前的一穗”就是指眼前的机遇。只有实实在在抓住当前,才能展望未来。在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和体验之间进行“传花授粉”,学生会感悟出文字背后的人生哲理。

五、结语

总之,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文本出发,帮他们找找点,连连线,设设面,盘盘圈,巧妙地引导学生感悟,学生才可感悟,敢感悟,能感悟,会感悟,从而真正感悟出生活的真谛、做人的内涵及人生的价值。

作者:徐小玲 单位:淮安 市富士康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