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析(5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析(5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析(5篇)

第一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指导策略

一、引言

朗读指导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也是培养学生读书能力的一个手段。阅读教学只有通过行之有效的朗读指导,才能锻炼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如何贯彻课程标准理念,搞好阅读教学,笔者谨借此文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二、摒弃纯情技术的朗读指导,追求有效的朗读训练

阅读教学不能只注重技巧的指导,朗读质量的高低、能力的强弱,不是技巧能够解决的问题。这是因为朗读是一种理解和体验,朗读过程中伴随着对作品思想感情的体验和语言形式的感悟,学生会在心里自然而然地掀起情感的波澜。笔者常发现在阅读课堂上,一些教师总是喜欢向学生传授如何处理语句的节奏、语气、语速、重音等问题,这种纯技术的朗读指导果真能有助于促进学生走入文本,唤起内心的情感体验吗?答案是否定的。有效的朗读指导注重的是学生内心的体验,注重引导学生领悟语言文字中饱含的情感与思想,将“导”与“思”、“读”与“悟”有机地融为一体,使之互为影响、互相促进。譬如,教学《桃花源记》,笔者首先要求学生放开声音,响亮地朗读课文,尽可能地读清楚,吐准字音,并做到节奏分明、抑扬顿挫、语句流利。学生逐渐进入朗读状态,读得摇头晃脑,似乎进入了课文描写的意境。然后,笔者请不同层次的同学作展示性朗读,其他同学来点评。接着,笔者要求学生“译读”,即一边读课文一边结合注释,领悟句子意思,并把个人难以理解的问题作上标记,等到交流时解决。学生按笔者一边轻声读课文,一边进行标画;有的两人合作,一读一译。笔者巡视,不时向学生投去赞许的目光。学生自读完毕,笔者要求各学习小组推荐一位学生作为发言人来畅谈阅读体会,全班同学一起分享阅读成果,交流并解决困惑。根据学生回答,笔者和学生一道进行评价、补充、纠正。通过这样的朗读和评价,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笔者又要求学生朗读课文1到3自然段,边朗读边想象,进入课文描绘的意境,表达出自己对桃花源优美的景色、淳朴的人情的体味。这样,通过几番朗读,学生初步从整体上领略了桃花源的美好景致,为第2课时的细读品味,找美点、赏美景、悟美情奠定了基础。

三、通过平等“对话”,交流、分享自主阅读的体会

“对话”理念的提出是对传统阅读教学理念的总结和升华,这一要求对于克服课堂上教师“话语霸权”现象,让学生拥有“对话”权利,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读”的能力训练,但“读”并不是眼睛看到文字口中发出声音,“读”是需要思考和感悟的。阅读教学不能只满足于学生知道了什么、读懂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所感所悟讲出来,跟老师和同学交流、分享,进行“听”和“说”的训练。从某种程度上说,衡量一节阅读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主要就看教师是一味地向学生传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还是在实实在在地开展多元化的“对话”。例如,教学朱自清的《春》,在感知课文描写的优美景色之后,笔者引导学生一起来领略作品的语言美。首先要求学生用心品读自己认为写得最为生动的语段,用“比读法”欣赏自己圈点出来的句子,并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所谓“比读法”,即指在品读时运用增、删或替换词语,变换句式或句型,删掉辞格等方法进行比照朗读,运用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知识积累,揣摩作品语言“不可移易”的理由。学生柔声朗读,闭眼想象。笔者巡回指点,提醒学生将更改过的句子跟原句进行对比。接下来进入反馈环节,笔者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圈点标画及学习心得进行交流,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画面或语段。有的学生说喜欢春草图,因为小草在春雨滋润下悄悄生长、破土“钻”出的调皮神态,让人顿生怜爱之心。如果把句中的“钻”改成“长”,就缺少了神气、神韵。有的学生说自己特别喜欢“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因为该句写出了春风的柔和,让人感觉到好像躺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如果不用修辞手法,把它改成“春风,是多么的温柔呀”,虽也写出春风的特点,但却少了份情感,读起来也缺少原文那种“如沐春风”的惬意之感。笔者也发表意见,说自己特别喜欢“红的像火……”一句,因为这句话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种类之繁多、色彩之斑斓、情态之热闹;另外,这句话非常简洁利落,节奏明快,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欢喜。上述教学活动中,笔者运用“对话”这种形式,师生、生生之间进行阅读体验的交流与分享,学习氛围融洽,学生踊跃发言,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提升了语言鉴赏能力。

四、结语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的重头戏,《课程标准》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发展学生的语言评价能力。语文教师一定要追求有效的朗读指导,将阅读课上得有声有色、有情有味,有效提高学生鉴赏与审美能力。

作者:孙井武 单位:江苏省邳州市宿羊山初级中学

第二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浅谈

1让兴趣在阅读中萌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教师首先应该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浓厚,阅读积极性就高,阅读时投入,思维就活跃,阅读效果就好。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教师把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阅读课展现在学生面前,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我们的阅读教学活动当中来当主角,而不是被动的做观众,在我的阅读教学活动中,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尝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1)诵读经典美文,让学生初步感受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及中华语言的无穷魅力。“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没有情感体验的阅读课堂无疑会变成死水一潭。我在语文教学中,经常把一些精美的古代诗歌散文介绍给学生,把精彩的文句补充给学生,把古代一些文人墨客的逸闻趣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学生听,慢慢地吸引学生的阅读注意。让他们在积累名家名句、倾听名人逸闻趣事的过程中,充分感受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从而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

2)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以外,在课外也不忘对学生人文素养的熏陶,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整理一些名家名片的经典朗诵录音或视频,播放给学生听、看,如莎士比亚《王子复仇记》中哈姆雷特的经典台词、《简爱》中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精彩对白、屈原《离骚》、王勃《滕王阁序》、柳永的《望海潮》等等的朗诵,让学生真正领略语言的无穷魅力,得到美的享受。

3)做摘抄、写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耳听笔录,心思手动。“通过学生手脑并用,提高他们的记忆力,提升教学效果。”划分学习小组,进行课外阅读,做摘抄、写读书笔记、漫谈自己的阅读体会、感受以及困惑,以学月为期,对各小组的阅读情况作总结评比,这样既增强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以上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兴趣这颗种子在学生的阅读中萌发、开发、结果!

2让智慧在阅读中闪光

阅读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理念。学生有较强的学习意识和明确的学习目标,有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才能学得灵活,所以在阅读课堂上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造积极思考的条件,千方百计让学生脑子转起来,使他们在眼看、耳听、口读、手写过程中进而转化为用心去想,让智慧的火花在语文阅读课堂上闪光。学生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各抒己见,智慧的火花就这样在学生的参与讨论中迸发。只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只有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才能让智慧的火花永远绽放在语文阅读教学的上空!

3让情感在阅读中迸发

“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情感之于内而发于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学生语感的培养,王淞舟老师也提倡“语感教学”这一理念。因此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就应该多让学生读,采取多样阅读方法:朗读、默读、精读、略读、跳读……尤其是文质兼美的散文,应充分让学生去读、议、品,读出语感,悟出深情。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由我们用心去开启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感受文本的人文情怀,真正走进语文,感受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那样我们的阅读教学才会更加饱满丰盈。

4让知识渗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多读、多记,更要要求学生对文中那些写得精彩的段落、句子、词语做赏析,而这个对初中学生那点阅读能力来说,就显得尤为困难。因此,我在阅读教学中就重点指导学生的答题技巧。

1)做好语文阅读题应三读文本。文本就是我们要阅读的文章本身。要做好阅读题,就必须要把文本真正读懂,这是答题的必要前提。因此要三读文本:一读,快速浏览了解大意;二读,根据题目细读重点语段;三读,这是对前面两次阅读的深化,就是根据全文的意思和题目的要求深入品读,考虑答题思路,确定答案。

2)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拟人等修辞方法。答题时,把他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3)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遇到这样的题目,就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的情况。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情态。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了“XX”,与事实不符。比如开头段、结尾段、中间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段落大意的概括,主题思想的提炼等等这些方法,我都渗透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熟练的掌握一些答题技巧,为以后的阅读和答题打好基础。在阅读教学中还可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如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比一比等,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这样我们的阅读教学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走进孩子们的世界才能找到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5结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多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情感的熏陶,知识的浇灌,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发学生封存的天资,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为学生热爱语文,会学语文,坚持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做到“如果给我们一个对学习充满激情的学生,我们将还给你一个能取得无限成功的学生”,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进而学有所成,使学生获得真正的终身受益的语文素养。

作者:吉艳平 单位:重庆市巴南区东泉学校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语文教育在初中的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方法之一。在新课程改革体制下,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其中也出现很多问题。如何建立一套健全、完整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当前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析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偏离

在新课程改革之后,语文教学的目标就已经确定了,即:将有效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在生活中积累知识,并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忽视了语文的教学目标。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欠妥

在新课程改革体制下,要求教师应当制定一份有效、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在课堂上诱导学生自主学习。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堂气氛的活跃度不够重视,经常把课堂交给学生,成为了让学生说了算的课堂,一节课下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对课堂教学失去了兴趣。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讨

(一)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使学生融入到阅读意境之中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应当努力营造一个浓厚的课堂气氛。教师应当针对不同的阅读文章,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对文章的段落进行认真的分析,鼓励学生融入阅读的意境之中,不断的发挥自身的想象空间,这样学生就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无意识中培养学生分析和阅读能力。

(二)根据学生差异,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能力都不一样,在教学活动中,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针对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耐心的讲解,从而使整体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都有所提升。

(三)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满足学生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初中语文的阅读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替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结合现阶段社会环境,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同时,教学设计的内容要符合语文科目的发展规律,从而节约课堂时间,使学生在短暂的时间之内,就能够获取丰富的知识,有效的促进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营造良好课堂环境,带动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多媒体,电脑等辅助设备,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能够自主、积极的学习和探讨。

(五)鼓励课外自主阅读

人的一生都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阔视野,丰富自身的想象力。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很大的帮助。目前,语文教学课本还配套了相应的课外阅读课本,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水平,同时教师要正确介绍相关的课外书籍,这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对此也对语文教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明确了语文教学目标。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增加语文教学的课堂气氛,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现状,根据学生和教材的特点,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作者:王元波 单位: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九道中心学校

第四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一、朗读为阅读教学做铺垫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为本,是自古以来代代相传的学习方法,相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三分文章七分读,涵咏工夫兴味长”,文章不厌百回读,一篇美文只有反复诵读、涵咏品味,方可得其妙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提倡朗读,这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如果语文教师对所教的课文面面俱到去处理时代背景、作者作品、词句分析、文章结构、艺术特点、主题思想等,学生没有时间自己通过诵读去领会,就好像面对美味佳肴只说如何好吃而不让学生动筷子。不读,就本末倒置,无法学习语文。

二、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源头活水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试用过许多手段来促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语文教育界近些年开始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并开列出许多古今中外的名著。但大多数学校和教师看重的是当下的考试成绩,对课外阅读并不重视,阅读课基本上是老师讲“阅读方法”,学生做“阅读题”。这好比当一个人想喝水,旁边的人就滔滔不绝地给他讲一大堆关于喝水的知识,并让他回答一些关于喝水的问题,而盛满清水的水杯却从不肯递给他。中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基本上都局限于语文课本,因此学生所需的阅读量远远不够。阅读贫乏的人,一定是语言贫乏的人,同时也是思维贫乏的人。大量事实说明,如果不关注阅读,死抱着教材学语文,那么学生进入中学后就会越来越力不从心,到头来,在关键的高考场上,恐怕也难以获得好成绩。

三、鼓励学生进行创造阅读

作为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最好强调学生不必囿于唯一的一个答案,可以从自己的个性出发,去理解作品的内容。我们知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求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一模一样呢?学生对于课文内容、主题的理解可以自成一说,各抒己见。为了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我总是对教参给予的只有唯一答案的内容不讲或少讲,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针对课文的特点,设计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题目,让学生能尽情发挥自己的水平,获得运用这种学习方法的乐趣。课堂提问,也总是运用“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你欣赏哪句话”“、你喜欢哪一段”“、你对哪个人物感兴趣”等方式来提问,暗示学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不必拘泥于是否符合答案,鼓励学生有创造性地回答。同时,对学生反复强调,一定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必顾忌别人的看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地进行学习。

作者:王革妮 单位:山西省乡宁县第二中学

第五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倾听能力培养

一、在词句听记中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对于字词的巩固是必不可少的,而听写是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听写顾名思义是先听后写,学生的倾听能力的高低是听写的前提。试想,如果学生连听写的内容都不清楚,他又该如何落笔呢?所以在词句听记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是必须的,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而采取多种形式的词语听记方法,则能激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而采取多种形式的听写方法,则能激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如我常常进行词语及其释义交换听写、诗句听写、名言警句听写、优美语句听写等训练。在这样的听写过程中,学生听的注意力须高度集中,而且又要具备良好的倾听习惯和方法才能完成上述的听写,从而也就在这听写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倾听能力。

二、在朗读评价中培养

听和读是紧密联系的一对姐妹,倾听能力的培养,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对语言敏锐的判断分析能力,同时提高的便是他们对语言基调的把握,即朗读能力。所以,唯有学会倾听,方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反过来,在引导学生对他人的朗读进行学习评价时,在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的同时,也就是学生倾听能力提高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听同学的朗读:你觉得他那里比你读得好,你还想他再读哪一句给你听听,读得够不够流利,有没有多字、漏字等。同时,也引导学生在倾听中感悟朗读的情感。

三、在复述、概述、综述中培养

倾听品评能力是指倾听者对倾听内容进行欣赏、理解、判断、创新等处理,从而形成自己的看法和结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倾听品评力,学生的倾听能力才能从本质上得到提高。因为那些倾听能力强的学生,他们往往能迅速地理解词义、句子,把握叙述顺序,概括主要内容,能迅速地抓住中心,猜测隐语,推断结论等。因此,我采用“复述”“概述”“综述”等形式进行训练。在教新课时,听课文录音后让学生概述课文大意。让学生听一篇文章或一段故事后,把主要的意思复述一遍或概括出主要内容。

四、在记笔记中培养

为了督促学生认真倾听,我要求学生倾听要有“痕迹”,即让学生上课时边听讲边要养成记录的习惯。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听课十分认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事无巨细、不假思索地记录下来。与其说是做笔记,倒不如说是“录”笔记。我曾经在一个星期,连续下课后查看学生的课堂笔记,发现确实参差不齐。或者话没写完整,或者记的是旁枝末节,没能记住核心内容。所以,后来我上课时有意识地强调重点内容,提示他们记笔记,要边听边记忆,边记忆边理解,在理解中做好笔记。

作者:白爱青 郭秀红 单位:山西省临汾市蒲县克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