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谈(10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关于情境创设的概念和目标分析
情景创设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教学手段,那么,什么是情景创设呢?情景创设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的创建。通过情境的创设,能够在创设过程中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情境创设的艺术性和实效性:
1.艺术性。
是指意境的创设是教师运用语言、环境、多媒体等精心设计的集美感、思想、情感于一体的情境。
2.实效性。
是指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是有利于教育教学的,能够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的。小学阅读教学基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集合艺术性和实效性的目标,通过相关情境的创设,引导小学生走进阅读,领悟阅读的魅力,从而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升情境创设中的艺术性和实效性研究
1.记叙文中的情境创设。
写人、记事类文章阅教学的关键在于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将文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带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一步一步对文章中人物、事件进行细致的分析,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课堂开始时,教师通过讲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且符合教学目标的实例,将学生带入到课本所描述的情境中去,然后在课堂开展过程中,教师根据文章的需要,穿插一些相关的小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带给学生不同的情境体验,为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根据文章举出生活中的实例,在实例中体味文章。【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课本中,《第一朵杏花》这篇文章通过注明科学家竺可桢两次询问孩子第一朵杏花开花的时间并郑重记下的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品质。在对这篇文章进行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在自己身边有没有不懂就问的人?他们平时是怎么对待自己遇到的问题的?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样的精神品质?然后再将故事简单的叙述一遍,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在这种氛围下,教师便可以顺利的开展教学。
2.寓言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寓言教学中,要创设相应的情境不仅要让学生通俗易懂,还能让学生在情境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寓言教学的情境创设主要是通过提问实现的,为课本中的故事设计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章阅读,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下学到人生哲理。【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中,有《揠苗助长》的故事,在进行教学时,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如果我们中了一块地,禾苗老是长不高,我们该怎么办呢?你们会把禾苗都拔高一节吗?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样做有什么作用吗?通过一连串的提问,带领学生走进课本所创设的情境中去,为课本的学习做好了铺垫,让学生在接触新的知识时能够更好的理解接受它,并且在接受知识的同时,通过自我思考进一步的体味文章所传递的人生哲理。
3.童话教学中的情景设计。
童话以其神奇性和幻想性得到了广大小学生的亲睐,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是不能通过结合实例进行情境创设的,生搬硬套只会适得其反,达不到情境创设的实效性。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的帮助下,教师可通过精美的课件以及有吸引力的视频为学生创设童话般的情境,让学生切身感受童话故事的美丽。【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中,《小动物过冬》是一篇讲述三只小动物如何过冬的文章。一方面,教师在设计课件时,要多插入精美的动物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配上相应的动态图,让动物形象更加生动有趣,将学生带入所创设的情境中去,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三只小动物,让学生在表演中体味文章,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4.古诗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在阅读教学中,古诗的教学是重难点部分,也是相对枯燥单调的内容,想要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理解古诗,教师必须适时巧妙的在课堂上创设有效且富有美感的情境,从而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提高教学质量。【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中,有一首《春晓》,在分析这首诗之前,要交代好诗人写诗的背景,以简单、富有生活气息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同时要求学生将自己想象成诗人,想象自己在春天到来时的感受,会产生怎样的情感,把这种想象带入到课本的学习中去。这样就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了感情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朗诵诗,带领学生以饱满感情去感同身受,认真品味诗中包含的感情。
三、结语
总之,小学生阅读需要情境的创设,更需要将艺术性和实效性结合的情境创设,只有感情充沛、符合教学目标,才能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阅读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茆汉成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永丰小学
第二篇: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教师不仅要选择富含人文精神和教育意义的教学素材,还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从而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要准确把握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特征,积极开展合作学习,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有针对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一、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语文课程具有基础性、应用性、情感性等学科特征,所以语文教学是非常适合开展合作学习的。合作学习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一)有助于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合作学习可以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打造互动和愉悦的气氛,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情感,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从枯燥的语文脑力学习活动中解放出来,增强语文阅读过程中的快乐学习体验。
(二)有助于贯彻生本教育的理念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内在要求和本质体现。教师要积极转变课堂角色,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和主动权,彰显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的主体性。通过开展丰富的合作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阅读课堂的主人,逐渐养成自主学习、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加快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的步伐,取得更大的学习成效。
(三)有助于语文和谐课堂的构建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够使教育者和接受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也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的形成。教师可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适时渗透德育和情感教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动学习热情,给学生创设更多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表现的机会,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借鉴。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而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需要小学生具备一定的互动意识和探究精神,在互动与探究学习中积极投入情感,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成效。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这也是提高学生语文交际能力、丰富学生语言思维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将相和》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合理分组,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分别扮演文中的廉颇、蔺相如等角色,表演结束后再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对话,进一步体会文中人物的特点。这种表演形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合作学习的深入开展奠定基础。
(二)营造和谐的合作氛围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方式营造和谐的合作氛围,引领学生走进语文的世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阅读能力。例如,在《草船借箭》一课的阅读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合作学习的氛围,教师可以先播放与课文有关的影视资料,再现这一历史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智慧的力量,然后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细细品味文中的用词、句式和结构特点,最后开展阅读讨论、书写阅读感想等学习活动。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合作阅读活动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阅读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经典之作,但是开展阅读活动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语文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还要结合课内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可以结合课堂阅读内容给学生推荐与之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例如,在学完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与保护生态环境有关的课外文章,然后组织学生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朗诵比赛、辩论赛或读书交流会等活动,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能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需要教师进一步明确阅读教学的指导思想,确保“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深入贯彻与执行,给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合作学习留下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作者:王秀梅 单位:江苏省睢宁县古邳镇中心小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艺术性与实效性
一、小学语文阅读情境创设的概述
情境创设就是依据所提供的阅读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创设一个合适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快速进入情境中,在欢快的课堂氛围中感受文字的魅力,得到快乐享受的同时获取知识,感悟人生,发散思维,开发潜能。常言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渔”,教育的本身不是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灌输,而是让学生会学习,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能够主动去探索发现,不断积累知识和社会经验。恰当的情境创设能给予学生真实的体验,活跃课堂气氛,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和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第一,能够扩充学生的知识面;第二,培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见,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简单分析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1.粗浅理解情境创设,简单的运用。
情境创设的提出,为传统死气沉沉的课堂注入一剂新鲜血液,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不反感,反而加大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其成效显著,各路教师纷纷把这种方式纳入自己日常教学中。许多一线教育工作者虽然知道情境创设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在认识与运用上还存在不少的误区。他们只是简单的利用它来活跃课堂气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心的想提高课堂教学氛围。
2.教师没有有效的将自身、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有效统一。
有些教师过于重视情境创设,生硬的利用情境创设,并没有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合理化分析哪些适合,哪些不适合,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还有一部分教师一味强调情境创设的艺术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却偏离原来的教学目标,导致课时偏长,没能做好知识技能的传授,也没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建议
1.加强教师对情境创设的理解。
所谓育人必先育己,教师们对于情境理解得不够透彻如何能够让阅读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对情境创设进行深入理解。对此,一是学校教师可以向那些已经在情境创设教学中取得一定成效的教师学习,吸取经验;二是多开展情境模式的交流会,各抒己见,通过师师之间的交流加强、加深对情境创设的理解;三是教师应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思考孩子最希望、需要的什么,什么样的方式最能让孩子接受,并在教学中结合这种心理,做好情境创设。
2.把握情境创设艺术性和时效性的统一性。
情境创设教学区别于传统模式的就是让小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让小学生真正的理解文章中情境,教师在一旁进行正确的监督引导,使得学生可以在舒适欢快的氛围中自觉去思考问题,探究学习生活的真谛。教师应该按照实际的教学内容,设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以下通过不同文章类型文章创设不同的情境创设进行简单陈述:
(1)亲身感受童话类文章中的世界。
针对童话类的文章的情境创设应该充分考虑并遵循童话奇幻的特点,同时要依照小学生的身心特性,除了运用语言进行讲述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比如卡片、图画、多媒体等,让学生对童话故事有一个初步了解,之后再通过情境再现,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发散思维,亲身去感受、认识神奇的童话世界。
(2)古诗词类文章中情境创设的应用。
由于所处年代不同,生活信息也没什么关联,古诗词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是一大难点,然而它却在语文阅读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悟作者情感,提升自我的审美情操,升华精神境界。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词中所表达的意境向来是教学中的难题,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通俗化的语言、相近的故事使其通俗化便于理解。并且利用图片、时代背景的介绍使学生能够理解古人想表达的意境与思想。
(3)叙事类文章贴近生活的情境创设。
叙事类文章内容比较贴合生活,需要学生平时多关心、观察生活,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更好的理解作者文章中描绘的画面与意境。综上所述,情境创设对小学语文阅读的学习拥有重要作用,在情境中学生掌握好知识的同时,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创设简单易于他们接受的教学情境,并将其艺术性与实效性有效结合统一起来,以便更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王佰芝 单位:江苏省新沂市北沟镇中心小学
小学阅读教学是属于基础性较强的教学,是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的教学。新课标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应受到重视。
第四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谈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忽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处于初始阶段,正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的好时候。如果在小学阶段忽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以后的阅读教学工作将很难开展。
2.不重视对阅读内容的深入探究。不难发现,现在的小学阅读教学基本就是停留在内容表面,教师基本对教学内容没有更多探究,没有引导学生去探索内容当中更深层次的含义。这会导致学生不良阅读习惯的养成,进而为以后的阅读教学设下障碍。
3.学生没有足够的阅读时间。目前,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本应是学生阅读的时间,却经常被大量练习和作业所充斥。学生并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阅读水平以及能力难以得到提高。
二、小学阅读教学实施建议
1.坚持从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使用多媒体,将抽象的阅读内容化为具体,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2.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自己本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有效性,以促进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3.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不要受限于教材。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接触更多各方面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还能引发学生独立思考,进而促进学生阅读水平及能力的提高。
4.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进而促进学生的阅读。例如,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立一个阅读角,让学生之间互相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交流一下自己的读书心得。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小学阅读教学更考验教师的教学手段,又因为小学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要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模式,多方面地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马淑荣 单位:内蒙古根河市阿龙山镇小学
第五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构建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构建的特点
1.人文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可行的措施,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品德修养,这既有利于帮助学生逐渐的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良好的个性,也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构建主要是以贯通的德性修养以及知识增长为目的,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的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以及信仰,能够起到感化学生、教育学生的最终目的。
2.愉悦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构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充足的表象,这一表象使得学生的思维、感知以及体验等都得到快乐的感受以及满足感,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阅读审美构建中语文的形式美以及内容美,从而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时获得美的感受。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构建的意义
小学生大多处于童年期,这个年龄阶段的他们不管是身心发展还是个性特征都还处于相对平稳的阶段,而这个年龄阶段也是学生开始掌握书面语言、学习知识以及有目的的认识外部世界的特性时期。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审美构建的意义展开如下论述:首先,它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相关研究表明,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主要包括智力结构、伦理结构以及审美心理结构,而人的需求又分为基本需求以及发展需求,而这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发展需求,它更多的会指向人的存在性需要。美不仅可以滋养人的情感,还能哺育人的理性,最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学生的心灵;其次,它能够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深入了解到先辈们的思想感情,可以实现一次赏心悦目的心理之旅,最终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人”。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构建的建议
1.创设丰富的情境对话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要能够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对话,要能够在具体的教学中真正意义上的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只有当学生所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审美相结合,才能够让情境与学生的心灵产生最终的共鸣,进而形成对话。值得重视的是,学生的审美的过程中不仅会产生审美的愉悦感,还会对知识产生深刻的认识以及理解,此外,这种审美化的教学还能让学生深入到课文意境中去,从而形成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一言以蔽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让学生走进作者的作品,要让学生自主的发现作品深处能够打动自己的东西,学生也要通过阅读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沟通以及交流,达到读者与作者心灵的交融。
2.充分利用语言文字感受小学语文阅读的意境美
作者每写出一篇文章,都希望突出自身的写作手法,尤其是散文以及古诗词,作者会更多的突出意境美。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阅读学习时要能够有效的掌握文章的深意,要能够从作者的角度出发,真正意义上的体会作者的情感。当下,很多作者的文章都会通过形象的画面描写以及围绕某种情感来突出意境美。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会呈现诸多形式,比如有的婉约、有的豪放,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能够找准文章中的字眼、文眼以及诗眼,这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感受意境美。比如教师在讲授的“卜算子.咏梅”时,就可以让学生反复的去阅读课文,进而体会词中所能够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情感。在学生阅读之后,学生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自由讨论,让学生将生活经验与文章知识等有机的结合起来,找出文章的词眼,不断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样学生解读文章就会显得更加的得心应手。
3.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感受美
学生阅读学习中感受美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自主阅读,这就要求教师要高度重视诵读的重要性。在阅读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还能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感悟美。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会将阅读分为教师的范读以及学生的自读。所谓范读,是指教师通过语速的快慢、声音的高低以及面部表情等形成抑扬顿挫之感,进而使学生获得熏陶和启发,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朗读课文的技巧。所谓自读,是指学生凭借自身兴趣爱好等而进行了阅读,学生的自主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其阅读水平,还能真正意义上的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的去阅读《赠汪伦》以及《咏柳》等诗歌,这些诗歌因其韵脚等会显得朗朗上口,在潜移默化中会为学生构成一幅幅绚丽的色彩,带给学生以无限美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构建势在必行,它既有利于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解决当下学生缺少体验美以及感知美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教师教学中必须采取可行的措施,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构建奉献自己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才能促进小学生的情感以及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唐玉平 单位:重庆市合川区双槐镇三觉完全小学
第六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谈
一、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认清自己的位置。教师在文本和学生之间要起桥梁的作用,而不是占据主体地位,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改变过去的授课习惯,避免烦琐多余的课文内容分析。老师应多采用引导式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地读,传情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让学生自己悟出文章的内涵,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神奇和美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学中,老师首先要融洽师生关系,语文教学情趣化产生的学习动能不可估量。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用有趣的谜语、生动的故事和直观的电教手段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阅读情境。教师要适时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他们在读中感受和体验,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语文教学应当充分体现其学科特点,既不能把重点集中在文本内容的理解上,也不能只是单纯地重视“文本感悟”。在解决了重点字词的基础上,首先要求学生正确地读,其次要求学生流利地读,然后才是有感情地读。阅读教学中,我一般从文章的整体着眼,从那些牵一发而动全局的词句切入,引导学生质疑、朗读和感悟。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在学生感受了文章的美妙之处后,他们就会主动阅读,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学生在朗读中充分品味吟诵,从而达到语言的内化、语感的培养和情感的升华。这样做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把握文章主旨,感悟做人之道,从而达到“人文感悟”和“文本感悟”的双赢。
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拓宽视野
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仅仅通过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学生通过语文课堂的学习,可以掌握阅读方法,但要大幅提高阅读能力,还需要借助于大量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外阅读的范围很广,书籍内容也是鱼龙混杂。好的书籍使学生受益匪浅,一些不良书籍却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开卷有益”。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为学生把好关,教育学生有选择地读书,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推荐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优秀文学作品,中外名著如《红楼梦》《安徒生童话》《昆虫记》等,书刊如《少年文艺》《课外阅读》《儿童文学》等。这些读物中,有的接近生活,有的可以开阔视野,它们都具有时代精神,反映时代风貌。课外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老师要为他们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班级设置小图书柜,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书和杂志放到里面,同学之间资源共享。鼓励学生交流读后心得,举办“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老师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可以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层层深入。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对课内阅读起到促进作用。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知识和方法,才能逐步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
三、以写促读,读写结合
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阅读是基础,写作是目的,只有阅读这个基础打好了,写作才能厚积薄发,如果只读不写,阅读就如无根之花。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相得益彰。要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准备一个小笔记本,随时摘抄好词佳句,并对摘录的内容进行写话练习。写话的内容很自由,可以点评,可以谈理想,谈感悟。这样的笔记既是读的记录,也是写的成果,更是发展思维、练习写作的需要,同时也达到了读写有机结合的目的。阅读过程是一个还原生活情境的过程,写作过程是体验生活再表达的过程。学生写作之初,可以先通过仿写的形式,让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习了描写动物的文章,通过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描写动物的特点可以通过外貌、性格、形态、动作等方面的特点来体现这一写作方法,课后就可以让学生根据学到的描写方法来描写一种小动物。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在词语的运用和篇章的结构中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所读文章的影响,甚至会从读过的文章中去寻求启发进行写作。学生只有通过写作才能把阅读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然后表达出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的结合点。中高年级应该把“创新”作为读写的结合点,培养学生写作上的创新意识,使读写结合从根本上得以实现和超越,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现代教学中,阅读已被赋予了一种全新的内涵,在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教师只有不断创新,为学生精心烹调一道丰盛的阅读大餐,才能再创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境界。
作者:于坤 单位:山东省禹城市铁路学校
第七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两个问题
(一)教师主导课堂,语文学习模式化
教师于课堂上把阅读文本变成了一个“艺术”流程,无论什么课文都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主旨大意等等,这就使课堂变成了一个单纯地传授知识与被动接受知识的“牢笼”,老师不再是良师益友,师生之间没有真实情感交流,有的只是学生在一个固定的模式中被灌输知识,用理性解答感性:语文本来是一门教会人们交流思想的学科,然而在应试教育的框架里,它失去了本来的“真”,不能被学以致用,因为学生很难把所学知识和实践联系在一起。再者,作文“模式化”,写作不再是为了积累,不再是为了真实情感的流露,它沦为了提高分数的工具之一。语文课堂变成了语文教师的主场,教师替代了学生的主体位置,学生被动地、盲目地跟从。这样的做法会捆绑学生阅读思想,不利于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学生自我意识弱,被动接受学生缺乏个性,自主学习能力尚待提高,自主阅读能力亟需培养,在教师的课堂设计下,难免会认为是“老师的语文”,唯老师是从,极少质疑,这样的结果就是:被灌输方法和知识。
二、有效地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教师激发学生求知欲,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教学
1.教师在备课时,应系统地把握本章导读中编写者所要达到的授课目的,通读课文,划分段落,找到过渡段,中心段,以及描述人物外貌、性格、写风景的语句等等,仔细地查找词语,并且分类为:需了解词汇、需熟记词汇,认真地思考学生在学习这些词语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用这些词语来造句,与学生所见所闻共鸣,如此,学生就会深刻地记住这些词汇,这更会让学生喜欢这个老师,喜欢上这堂课,对接下来的语文课有所期待。
2.教师积极引导,与学生亦师亦友。以课本为依托,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写该文章或诗所要表达的情感和用意,了解作者生平,找准课文题眼和线索,进而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由内化而外化,由课堂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以教师自身的感染力,营造一个从“生活”穿越到每个时代的氛围;组织朗诵比赛,激发学生情感流露,奖励表现较好的同学,增强学生自信心;培训学生语文语感,语文是有生命的,不断地培养会让学生爱上阅读,爱上这篇文章;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既培养了学生普通话练习,又使学生了解读文章时应从语气中带出感情;开展课堂辩论赛,学生畅所欲言,无关对错,让学生的思想之花尽情地绽放,自然而然形成一种“乱而有序”看似玩,实在学的学习氛围;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运用“学案”教学,课前大约10分钟留给学生做预习,脉络清晰地课堂会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互相批改作业,学生之间更“懂”,他们会更加严格,一丝不苟,更会在别人的不足和错误中完善自己;师生互换:学生走上讲台,用预习所学会的知识授课,老师适当补充,给学生一种临时教师的愉悦感和成就感,让学生的认识更深刻、更全面;练习写作:每周留一到两节课用于习作,让学生在现有词汇基础上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达到师生心理间接互动;精彩、民主的课堂,绘声绘色的课堂,自然会会有最高的效率,学生与老师一起成长。
(二)学生应增强自我意识,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上课前应进行课文通读,使用字典查找生词,标注段落序号,对课文进行初步了解;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提问,跟随教师节奏,不囫囵吞枣,发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有信念,争取今天比昨天更上一层楼;课后学而时习之,努力练习,刻苦钻研,多读经典文章,从中悟出道理,运用所学词语、句子,多读书,读好书;再者,养成不拿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看书善做批注,看后写读书笔记,通过阅读与作者对话,读书时先略读,后精读,体会文本思想。我们常说的把书读“薄”就是这个道理;要不耻于问,多问,从别人的思想中汲取精华,不断的升华自我!
三、结束语
语文是一门艺术,它学无定法,以上是我在实践中得出的关于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论述,望能给大家带来助益。
作者:王银玲 单位:吉林省蛟河市漂河镇青背九年制学校
第八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限性研究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之一,同时也是制约小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关键。对于这个问题,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都有自己的观点,我认为精选阅读材料、教授阅读策略和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可以显著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拥有较强的阅读能力是现代社会对其合格成员的基本要求之一,这是因为能否拥有较强的阅读能力是一个人今后能否自我完善的决定性因素。但是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是要求学生在整个受教育阶段不断训练并不断强化其阅读能力的过程。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作为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对学生今后阅读能力的形成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成果直接制约学生以后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潜力。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尽力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以增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的途径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发现不同的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对这些教师的教法进行归纳总结之后发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实际上是基于一个相同的思路。这个思路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选择合适小学生学习的阅读材料,其次是培养小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能力,最后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培养小学生的主动进行阅读的兴趣。
1.精选阅读材料
小学生的知识面较窄,知识的储备也很少。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受小学生知识和社会阅历等方面的限制,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的时候就要精心选择那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章,过于有难度或者过于简单的阅读材料都不适合作为小学生阅读的教材。最适合作为小学生阅读教材的是小学生在当前阶段不能完全读懂,但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却能顺利完成的文章。按照这个标准选择的话,适合小学生进行阅读的文章相对较少,所以我认为教师可以借用语文教材内容,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同时进行阅读教育。由于语文课本上的文章都是经过专家精心选择和编排的,非常适合作为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材料。例如,我在《爱如茉莉》新课教学的时候,发现这篇文章的难度适中,学生如果直接阅读的话,可能并不会领悟作者写作的含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仔细的阅读几遍,然后对学生进行启发:作者为什么给这篇文章命名为爱如茉莉?为了帮助学生弄清楚这个问题,我搬了一盆茉莉花给学生观摩并在PPT上展示茉莉花的照片和简介,学生看完之后,我再问学生:大家总结一下茉莉花的特点。学生陆陆续续的回答:茉莉花看起来普普通通,不起眼,花朵也不大,不惹人注意。然后我再问:那作者为什么用茉莉花来比喻父母的爱情呢?学生因为前面读课本的时候没注意到这个问题,所以我布置学生在一起讨论,过了几分钟学生纷纷回答:这是因为作者在写父母相处的时候都是一些不起眼但是却又很让人感觉温暖的事情。这时候,我知道学生已经在我的指引下慢慢地领会到这作者写这篇文章的表现手法了,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琐碎小事,来表达父母之间平淡但却是伟大的爱情,正如作者用来形容父母爱情的茉莉花一样,貌不惊人却又暗香悠远、沁人心脾。
2.教授学生阅读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好的文章是读不完的,因此教师即便带着学生学习再多的阅读材料,也未必能教会学生阅读。因此我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带着学生一起去阅读,还要教会学生积极有效的阅读方法。这是因为好的阅读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的提高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树立起学好语文阅读的信心。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灰掠鸟》一课时,我让学生先阅读一遍课文,然后回答我在PPT展示一些问题:
(1)思考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是怎么表达自己对灰掠鸟的感情的?
(2)作者通过什么描写方法达到自己抒情目的的?
(3)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所有的学生都无法回答我的问题,然后我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学生开始带着问题进行第二遍阅读。这次读完之后,学生显然有较大的收获,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出第一道问题,作者是先抑后扬的描写灰掠鸟。第二个问题学生也回答的很好,大部分学生都找出来作者在描写过程中使用了比喻、拟人和反问等修辞手法。即便是最后的问题学生也很好的给出接近正确的答案,作者这样描写可以更加出图作者对灰掠鸟的喜爱,更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描写灰掠鸟的美赞美林场工人的劳动创造了美。最后我和学生在一起总结的时候,告诉学生在阅读文章之前就应该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带着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优势。在学生掌握较为有效的阅读方法后,我发现他们的阅读能力比之前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3.培养学生学习阅读的兴趣
教师应想方设法使学生爱上阅读,只有爱上阅读、对阅读产生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地配合教师,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来。我在阅读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往往给学生较大的信心,让学生相信自己能够学好阅读。为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我十分重视控制学生阅读材料和问题的难度,给予学生难度适中的习题,提高学生的得分率,让他们从阅读训练中获得成功的满足感,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也就慢慢对阅读产生兴趣,开始主动的进行阅读训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直接决定学生今后阅读能力的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尽可能的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强化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精选阅读材料,使学生有合适的阅读范文,教授阅读策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学习阅读的积极性。
作者:吴绍梅 单位:新沂市阿湖镇黑埠中心小学
第九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阅读应是学生的个性化实践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即必须让学生居于阅读教学的主体地位,并逐渐具备独立阅读本领;教师应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常用教学模式按照流程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通过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品读领会重点段落内容、通过悟读体验文章情感的三步模式;二是阅读、思考、讨论、练习依次进行的四步模式。这两种模式都突出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侧重了锻炼学生领悟文章的能力,如果能够到位实施,应该说都是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的。但恰恰是在课堂实践的过程中,经常因为具体方法手段的不恰当,引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的课堂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纵观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大致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太过刻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没有发挥出应有作用。
有些教师为了达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而基本不再进行指导引导或组织引导有限,发挥不出应有作用。虽然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自控能力都相对较弱,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发挥出指导者、引导者、组织者甚至欣赏者的作用,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活动中进行“言传身教”,帮助学生“得阅读之法于课堂”,为课堂下的独立阅读打下基础。因此,小学语文老师要找到有效指导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最佳结合点,不断探索阅读课堂指导的有效方法并付诸实践。
2.对阅读中的思考、领悟、品味重视不足。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仅仅“会读”显然是不够的,按照课程标砖要求,必须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要有独立的审视和见解,绝不仅仅是理解了文章的字、词、句或者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否则就是将小学语文阅读中“悟”的概念简单化了。一片文章需要学生消化理解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蕴含的基本信息、思想情感、组织方式、表达效果等等,要悟意(把握字词句段的基本含义和“言外之意”)、悟形(感受语言的生动形象)、悟法(字词句段的读写方法)、悟境(体会如何用语言描绘意境)、悟情(品味语言中蕴含的情感)、悟理(明了语言揭示的道理)、悟异(提出不同于他们的见解)等多管齐下。甚至可以说,领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但领悟文章的意识和能力并非小学生天生就有的,需要教师有意识的逐步引导和培养,一定要在教学实践中高度重视起来。
3.学生的阅读兴趣难以调动。
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因课堂时间有限,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能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的学生只能是少数,其余学生没有发表观点、体会的平台,难以提升阅读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如何改进课堂组织方式上多做思考;二是课上课下没有充分结合起来,课下准备不足,导致学生课堂上难以很快进入阅读教学情境,跟不上教师的授课进度,导致教学效率低下;三是课程内容拓展过多或不足,拓展过多会占用较多课堂时间,对正常教学任务的完成造成影响,学生上完课还是一头雾水,拓展不足使得学生视野、思路、思维方式都受到局限,难以满足小学生好奇、探究的心理。
二、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要想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必不可少。
1.教师要恰当、适时发挥作用。
前面提到,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发挥的是组织、指导、引导的作用,虽然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必须体现,但小学生并不会自觉的将自己方到课堂主体的位置上,主动的开展阅读学习,需要教师通过一定的课堂组织,来充分发挥启发、引导、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站到主体的位置上去实现个性化发展。例如教师可通过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恰当设置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学生拓展思路、积极思考等。如阅读《赤壁之战》时,针对黄盖与周瑜定下苦肉计诈降曹操的内容,教师可启发学生想象以下,黄盖写给曹操的诈降信中,可能会提及哪些具体内容,如何表达才能更好的让曹操深信不疑等。
2.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在阅读的同时自觉的对文章进行理解和感悟,是一种意识和能力,并非与生俱来,是需要逐渐培养的,这是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如何引导和培养小学生的理解感悟文章的能力,有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想象情境、比较鉴别、联系上下文、角色表演体验等多种方式,需要结合具体教学实际恰当采用,引导学生自己去跟文章“打交道”并逐渐掌握多种方式方法。例如在《荷花》一课中,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分组表演,分别扮演旁白、荷花、小鱼、蜻蜓,甚至还可以补充燕子、蝴蝶等几个课文中并未提及的角色,来感悟内容并调动情感,并引导学生掌握转换人称和根据语境叙述对话的能力。
3.善于抓住课文阅读关键点,激活学生阅读学习兴趣。
每一篇阅读课文都有一个甚至多个可以拓展的教学点需要教师敏锐、准确发掘和把握,作为撬动整个课堂氛围的支点。例如,有些内容可以拓展、延伸、求异、想象、换位、质疑等,均可以作为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积极主动融入课堂的方法。例如《凡卡》一课中,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凡卡的信寄出后可能会有哪几种结果,会对凡卡接下来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等。
作者:龚勤 单位: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哈业胡同中心校
第十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索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对于语文教学,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表示,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应为同等重要的教学内容,单纯进行阅读教学或单纯进行写作教学均不能保证最佳的教学效果。通常情况下,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只针对阅读进行单一化教学,让学生阅读文章并了解文章大意,并不会让其进行相应的写作训练。这样一来,学生虽能获得阅读知识的积累,但没有写作的复习和巩固,相关阅读技巧仍得不到加强,阅读知识得不到充分吸收。因此,将阅读和写作两者密不可分的关系贯彻到阅读教学当中,才能使得学生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发挥阅读对写作的基础作用,也能发挥写作对于阅读的促进作用,实现学生阅读水平有效提升。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2.1阅读后进行读后感写作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首先可在学生完成文章阅读后,让其进行读后感写作,加深其对于文章的理解,实现其认识水平和写作、阅读水平的有效提高。读后感写作,即在学生完成文章阅读后,产生相应的内心触动和感想,通过写作的方式将自身的所感所想表达出来。教师可通过试读、带读和朗读的形式,完成对文章的阅读,并通过个人阐述抒发和小组讨论总结的方式,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程度,进而进行读后感写作,实现读写结合模式的应用。如在小学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一文的教学中,教师通过阅读教学后,让学生先进行自我理解,进而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对文章的理解,并进行读后感写作。课文主要描写了地球在宇宙中的状况以及当前地球资源使用情况,传达出珍惜地球、爱护家园的理念。学生在这一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读后感写作,能够进一步提高其阅读水平。
2.2依据课文进行文章仿写
依据课文进行文章仿写,是实现学生阅读能力增强的重要方法之一。学生在完成对课文的阅读学习之后,对于作者和文章传达的内容有了较深的理解,内心会形成一定的感悟,通过写作表达出来,能够大大加深学生对于感悟的印象,还能实现其进一步思考和理解。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于课文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法进行详细点评和讲解,让学生对于其使用方法有较深的认识,进而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课文仿写,实现学生写作水平和阅读水平的同步提升。如在进行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一文的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完成预读和朗读之后,向学生讲解本文的表现手法和写作技巧,让学生了解,本文依据时间顺序,对于北京春节的准备时期、春节当中大人小孩的不同表现,展示北京春节的习俗和状态。学生结合课文的表现方式,描写家乡的春节,完成文章仿写
2.3发挥合理想象续写课文
在语文阅读教学取得一定进展之后,可结合课文,让学生发挥合理想象,进行课文的续写。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的阅读技巧和写作能力均有很大进步,其具备了较强的文章认知能力和写作能力,完全能够进行课文的续写。课文续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和阅读能力,还能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使得其对于课文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如在进行《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的教学中,本文主人公法布尔常在放鸭子时捡贝壳和石子,以及其充满好奇的昆虫,常受到父母的责骂,而因爱好的促使,其并没有停止这一行为。教师在完成课文讲解后,让学生掌握本文的主要故事和表达,以及传达出了文章意涵,让学生发挥合理想象,对法布尔后面遇到的故事进行续写。由于学生平时有丰富的生活积累,拥有较多的写作素材,同时其符合学生的兴趣,学生能够真正言之有物。通过续写训练,能够极大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其文章阅读能力。
2.4注重生活体验并书写日记
书写日记,是一种很好的写作训练方式。学生在完成阅读学习后,会积累大量的阅读技巧,掌握大量的写作技巧和手段。通过日记的写作训练,能够为学生提供很好的表达平台,使其掌握的阅读和写作技能得到充分发挥。日记写作的素材和内容全部来自于学生生活化和个人化的感知和体验,符合学生的写作兴趣,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注重日常生活的体验,无论是学校内还是家庭、社会体验,均是很好的体验积累,是极佳的写作素材。在课文阅读教学之后,如在完成六年级下册《藏戏》一文的教学后,学生对于戏曲有了一定的了解,尤其是藏戏这一极富地域特色的戏曲种类有很深的印象。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生活体验的丰富,在与长辈交流时获得戏曲方面的知识,也可通过戏曲媒体资料的学习,积累相关体验,进而进行日记的写作。经由课文阅读到生活体验再到日记书写,实现了读写的有效结合。
3结语
阅读和写作应为相辅相成的,是共同促进和提升的。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才能确保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同步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应当引导学生在阅读后进行读后感写作,并依据课文进行文章仿写,发挥其合理想象续写课文,指导其注重生活体验并书写日记,使得读写结合的模式切实应用于阅读教学当中,实现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提高。
作者:钟亚蓝 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