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10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10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浅谈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编的多种体材课文都是内容丰富和形式完美的统一体。它们反映的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合情合理的形式,多样的结构,对少年儿童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从美学的高度去领会、去体验、去感受,使学生受到高尚理想、情操、品德的陶冶。这对培养少儿健康的审美心理、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审美;素质

在语文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教育的。

1从课文的意境中发掘美

对课文意境的挖掘是培养少年儿童审美认识的开始。意境,是形象思维派生的奇葩。如何使学生形象地体会文章的写意与环境,伴随作者的思想感情,完成这个思维过程进入文章的意境,是受教育者自觉接受美育教育的重要前提。为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名句能在学生的心中扎下根?那是因为作者所勾画的登高极目所见的壮阔景象,使人产生了胸臆顿开的意境。那是由于他们受到要想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以最大的努力,去攀登更高的境界这一道理。其意远在诗外。我们在教学中抓住由文章的“境”所蕴含的“意”,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去深入体会诗情画意。例如,同学们去野外郊游,当步入群山时,他们诵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同学们登高远望时,不由脱口而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句。当个别同学学习缺乏毅力时,同学们诵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的诗句共勉。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对文章意境开掘的深度,决定着所确立的学生审美认识的高度。

2从课文的人物形象中发掘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成功地为我们塑造了各式各样使人赏心悦目、充实饱满的人物形象,这些正面的人物形象,都为少年儿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对“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的边疆勇士,对强敌面前临危不惧,不辱使命又顾全大局的蔺相如,对在海边月夜手执钢叉看瓜刺猹,天真活泼、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对舍身炸碉堡英勇献身的,对日理万机鞠躬尽瘁的……都铭刻心中。我们启发同学从横刀立马,威震边关的我国古代戍边将士的飒爽英姿,联系到在降化中学暗堡桥下,手擎炸药包,拉动导火索用生命换取胜利的爆破英雄,联系到在祖国边疆为维护祖国尊严英勇献身的滚雷英雄,深入敌后的孤胆英雄。他们一顶钢盔、一杆钢枪、一腔热血、一付无畏的面孔,是革命英雄主义的形象美。我们在教《一夜的工作》这篇文章时,启发同学们从为了全民族的兴旺发达,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呕心沥血的伟大形象,联系到孔繁森等为祖国进步而默默献身的平凡形象,都是将自己的生命同祖国人民的脉博息息相联。虽然不是在炮火硝烟之中,而是在平凡或不平凡的岗位上,只要将自己的生命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们的形象同样伟大。他们是伟大祖国的骄子,由于他们个体形象美,反衬出祖国母亲整体形象的美。对于这些光辉形象的挖掘,可以使屹立在学生幼小心灵中的英雄们的丰碑,更加辉煌壮丽,使他们萌发崇高情操的胚芽,这是实现审美素质教育作用的直接手段。

3从课文的语言中发掘美

在语文教学中,从使用语言的角度发掘美是让学生一方面接受语言表意的美感作用,另一方面是使学生了解汉民族语言在表达上的丰富而又严密的性质,同时促进学生提高认识,不但要珍惜爱护本民族语言的纯洁和优美,更要对本民族语言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做出贡献。我们在《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注意分析这些“句眼”来体现语言的美感效应。“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的山水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水真秀啊,像……桂林的山水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对这样写景文章,我们首先引导学生注意两点:①语言的准确使用本身就是美。我们曾指导学生做这样的尝试,把描写水“静、清、绿”,山“奇、秀、险”的语言任意换成同意词试试表达效果会有何变化。有的同学将其换成,“高耸入云”的山,“绿水青山”等等,都不如“静、清、绿”、“奇、秀、险”表达得准确、鲜明、具体、美感效应强烈。这样经过仔细推敲的,句式中既准确又深刻的字眼,我们移为句眼。试想,语言同一个人一样,没有传神的眼睛会美吗?②语言的朴实本身就是美。在尝试中有的同学把山描绘为“巍峨的大山”(只强调其宏伟),有的同学把水描绘为“清澈透底的漓水”(又显得单一),都不足以说明山“奇、秀、险”,水“静、清、绿”的仆实本质。我们要求学生既要从积极角度去使用语言,又必须注意到“句眼”的实在,而决不是词藻的堆砌,形容词的罗列。不注意这一点只会降低语言美的程度,降低表达效果。

4从课文的内容结构中发掘美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分析文章布局谋篇的意义就在于强调文章的内容结构美。对文章内容结构美的追求,是在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基础上,追求文章更加完美的形式。这是人更高一级的需要,我们通常是从逻辑思维的程序、层次内容结构的布局来挖掘作品完美的结构。请看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内容结构。文章按照小女孩卖火柴→擦火柴→捏着火柴梗死去,这样一个内容顺序反映小女孩贫困的生活→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悲惨的结局。《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内容结构,是从贫困这一原因开始,到悲惨地死去这个结果止。从结构角度反映了这一事件的因果关系,指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贫困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在因果之间所幻现的五幅色彩绚丽的图画,是“小孩”面对魍魉世界无能为力地本能呼喊。综上所述,实现少年儿童小学阶段的审美素质教育固然有多种手段,但如何利用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少年儿童健康的审美心理、审美情趣、审美判断,使其对人类社会中的真、善、美、假、丑、恶,有个明白无误的认识,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新课题。为使新一代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发展,我们愿意和广大语文教师共同探讨这一新课题。

作者:周全彬 单位:包头市东河区工业路第二小学

第二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谈

摘要: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引导学生正确地运用和理解祖国语言,让他们具有适应实际运用的识字能力、写字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笔者认为优良的阅读教学应该以读为本,以悟为主,以练为导体,做到“读、悟、”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读;小学语文;悟;小学生;能力

读是了解探索信息的重要渠道,认识世界的主要来源,读也会带来丰富多彩的知识,所以说读是小学语文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俗话说的好,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由此可见多读就会多悟,每一次读,都会带来不一样的理解,读的多,悟的多,懂得就多。但是读也得讲究方法,讲究策略,这样才能有效的读,高效的悟。

1以读为本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不是一遍遍地机械式的重复,而是要有目的性的去读。这需要教师合理的安排,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读一遍有一遍的目的,比如读朱自清《背影》这课时,第一遍,让小学生找到主人公描写父亲的语句,然后读第二遍读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第三遍描写作者内心的感触。教师阅读教学中,应先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读这些内容,比如第一遍时,因为这些地方用简单朴素的言语,却生动形象的描写了一个父亲送儿子去北京上大学坐车前的爱,可以让其学习作者写作的精彩之处,长期以往,有提高其未来写作能力,第二遍读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是让学生有目的性的阅读只有这样的读才能读好文章。有目的性的读可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如要求小学生在阅读中找出不会读的生字,或者读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读后可以询问老师,然后老师在针对性的教导学生这些新的知识点,可以加深他们对这次阅读教学中知识点的印象和理解能力。有目的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可以合理安排,具体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词语、句子甚至标点所要表达的意识,体会它们所表达的作用;要求小学生在读中领悟修辞等手段表达的妙用,学生才能从大量的读中感悟到语言的点点滴滴的妙用。这样通过长时间这样读的积累,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的运用能力。

2读中感悟

在阅读中领悟,就是把读书与思想相互结合,学生对读文章有所领悟,有利于逐步形成阅读和表达的能力,是谓“善教者授其法也”。小学语文课文都是全国优秀编者精心选择设计的佳作,都有开启智力,修德育人的作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特别注意对难点要点语句的启发,引导小学生通过阅读,让小学生从心里受到教育和感染。在这基础上再使学生入情入境地阅读课文,不仅能读作者表达之情,同时课文的语言文字也就通过领悟储存在学生脑中。在阅读过程中,因引导学生把握抓住作者的思维逻辑去阅读,抓住作者的思维逻辑去阅读,有目的性的阅读,只有这样的阅读才能在阅读的过程中与作者精神上达成共鸣,灵魂上达成共振,在读中就感悟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这样也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提高其阅读能力,可使小学生在短时间内自己读懂文章。

3自主阅读,放飞心灵

小学语文感悟能力的栽培,需要我们小学语文老师长期的引导和练习。在引导中让学生自主的去阅读,练习中让其体会语言魅力的所在,品尝语言的本身味道,就能成功地引导小学生与作者进行灵魂上的沟通,产生共鸣,随之达到以读为本教学方法,构建活跃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必要条件。语文阅读不能是生活里懒散漫无目的消遣式阅读;也不能是一般的了解选择式的阅读。

4小组合作式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增加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如果没有兴趣,那么教学就失败了一半,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呢。笔者认为做好的教学方法就是小组合作阅读方法,毕竟小学生还很小,其爱玩心还是很足的,如果强制性的要求学生去怎么怎么做,学生都会很抵触,因为对于教师的抵触,而抵触一门学科,这是很不科学的教学方法,如果抓住小学生的爱玩心理以小组的形式,四人一组,每人读一句,整篇文章四人以合作方式连贯的朗读下来就算是成功的,学生都会积极的参与阅读中去,像游戏一样的阅读方式,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小组小组之间的好坏之比,也能增加小学生的竞争精神,使其积极的投入阅读中,大大增加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也达到了《语文新课程标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的重要教学方针。

总结: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因引导学生,以读为本,读中有悟,以悟为主,合理的安排阅读时间和内容,让学生放松身心,全心投入的自主阅读,并且需要教师对其设计良好的阅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生们真正的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喜欢上阅读,长期下去会让他们具有适应实际运用的识字能力、写字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对其不久的将来走向社会铺上通天的阶梯。

参考文献

[1]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3]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钟以俊,龙文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

作者:张小平 单位:重庆市开县汉丰第九中心小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开展方法

《语文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培养自身的独立的阅读能力,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且阅读为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实践行为,它需要直接面对阅读材料,独立地有创意地思考,讲究独特的个人体验。但长期以来,由于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重认识,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悟;重分析,轻综合;重共性统一,轻个体差异的倾向,造成学生不能正确有效地读书,对读书缺乏兴趣,总觉得没有看电视、录像、玩电脑、听录音来得直观、生动、有趣等现象。加上网络、卡通的影响,许多孩子越来越远离阅读,读书越来越少。有些学生甚至在心理上存在惧怕读书和有偷懒倾向,不读书、少读书或应付读书的现象时有发生,把读书看成是一种累赘、负担,体验不到读书的快乐。那么,如何开展阅读让学生亲近阅读,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呢?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亲近阅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广泛兴趣会促使人们去接触和注意各种事物,获得广博的知识,为成才创造有利的条件。对学生来说,兴趣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只有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去亲近阅读。学生一旦有了阅读的兴趣就会有学习语文的热情,有了热情也就会有学习语文的渴望。而这种渴望会在我们上语文课时变成一股强大的动力,让学生充分享受语文阅读教学。因此,我们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亲近阅读。

1.1边读边画,感受阅读的乐趣:

在阅读中,动手绘画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边读边画不仅可以激发兴趣,加深理解,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受到美好品格的熏陶,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读书、品味词句的好习惯。如《林海》一文,我们通过阅读描写大兴安岭的句子,由“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来体会大兴安岭的温柔,再由“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颠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等词句,画出连绵起伏、低缓而又各异的岭来。通过图画的对比,两种类型的山脉迥然不同的特点便很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在读和画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品味词句,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了直观的图画,用图画形象地表现出了阅读中的感悟,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1.2演一演,感悟文章的内容: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表演,教童话一类性质的课文,我们可以让学生扮角色表演。如教《小壁虎借尾巴》一文,在学生学习完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以后,我们不妨请四位学生角色表演“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了课文内容,了解了文中小鱼、老牛、小燕子的尾巴的用处以及小壁虎的尾巴的特点。

1.3想一想,体会文章的意境: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强烈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我们在阅读时,如果能够展开丰富的想象,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感受文章的优美之处,而且可以培养想象能力。《卜算子•咏梅》是写的一首词,在阅读时,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展开想象,去感受意境的优美。词句是构成诗词的“建筑材料”,是蕴含意境的重要载体,理解和推敲词句是想象和感受意境的有效方法。如在读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句时,通过想象,就会在脑海中展现出一幅画面:春光明媚,百花盛开,争奇斗艳,万紫千红,这时梅花已经凋谢,梅枝隐藏在花丛之中,它像一位温情的姑娘,默默地望着美丽的一切,脸上露出微笑,内心充满了欣慰。这时,我们再深入地想一想,梅花在“俏”时“不争春”,凋谢后在“丛中笑”,这是一种多么乐观、谦虚的态度呀!

2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喜欢阅读

由于学生缺乏阅读方法,尽管阅读有一定的量,但是阅读收效不大,不是读了就忘了,就是读后无所知,无所获,或者是一知半解。因此,我们可针对学生阅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教给阅读方法。除了重视教给学生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句子的方法以外,还应力求使教路、学路、文路和谐统一起来,做到以学路带教路、以语言带内容,并抓住契机引导学生领悟。千万不能把自学局限于读读、背背、抄抄。要打破框框,放手让学生自己从多种角度去预习,能尝试多少是多少,不求一样,但求一试。这样,学生会尽自己的能力去预习,长此以往,逐渐养成自学的习惯。我们还应当努力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以读为中心,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学的题目应当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应当根据学生之上的高低、基础的优劣、能力的强弱等差异,提出不同要求;应当结合学生的特点、兴趣提出不同要求。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机会,分享成功的喜悦,既发展了个性,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

3创设民主的阅读情境,引导学生享受阅读

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民主、宽松、融洽、自由、坦然、愉悦,学生才能主动地参与阅读学习过程。因此,教师要主动创设民主的阅读情境,全面解放学生,尊重学生,欣赏学生,排除学生心理障碍,使学生在教师的关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地阅读,主动地理解、感悟、欣赏文本。宋代朱熹云:“读书要切己体验,不可只作文字看”。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允许多元思维并存,允许认知的分歧和偏向,允许学生出错,维护学生的自尊和读书热情。要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平等地、多方位地、愉快地参与阅读过程。同时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关注每个学生在读书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个人感受,哪怕只有一处读好或误读,教师都要以真诚的语言、期待的目光,有效地调控评价学生的阅读过程,鼓励其闪光点,使学生心理处于“蠢蠢欲动”和“欲罢不能”的积极状态,始终以愉快的、高涨的情绪积极投入到阅读学习中,享受阅读。

作者:王啸 单位: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二龙山乡永合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它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多的不足,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将阅读学到的知识与写作结合起来,单一枯燥的教学还会阻碍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他们综合能力的提升。针对这样的现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不断改进,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解决教学问题,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第四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前言

语文课程是教育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学习的必修课,所谓的阅读教学就是指学习中的“读”,它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够将语言利用到实际之中、然而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师常常忽视了阅读的重要性,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规范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调动他们的主动学习热情。针对这样的现象,我国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解决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过于简单,教学内容枯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必须坚持革新,结合学生的特点改变教学,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杜绝以往直接公布答案的教学策略,通过问题的设置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活跃度。

1.2教学规范过多:

语文阅读和语文写作一样,都属于客观性题目,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进行作答。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大都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将自己公布的答案作为最终的标准答案,阻碍了学生思维的扩散,不能调动学生的能力,导致他们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1.3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师不太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升学压力下只知道让学生开展题海战术,导致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使学生丧失学习热情,学习效果必然不高。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提升的重要性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教育教学的深入发展,使人们对阅读教学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发挥阅读的重要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全面能力,不仅有助于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还有利于将语文与其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转变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实施教学,达成教学目标。

3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结合上述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我国语文教师必须坚持因材施教,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通过多样性教学手段与方法的使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3.1采取多样化方式开展教学:

原来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不能彰显阅读的深刻内涵。针对这样的现象,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采取多样化手段开展授课,利用互动方法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最后自己总结出答案,锻炼思维能力。

3.2兴趣教学法的使用:

想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发挥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对此,语文教师要根据教材和教学的内容精心组织课程,将文章中的对话排练成小故事,让学生进行表演。

3.3明确教学的目标: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坚持因材施教,在教学初始阶段就制定健全的教学计划,明确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目标。另外,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特点,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必须摆脱无计划、无目的的教学策略,实现科学教学。

3.4及时对学生开展评价: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通过积极的测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并引起学生的重视。当然,在评价过程中还要适当的给学生鼓励,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心理上树立他们的信心。

4讨论与建议

总而言之,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在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地钻研知识,寻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问题,并且善于改善自己的教学问题,提升自身的教学方法,制定出符合知识目标、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此外,教师还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方法,保证高质量教学。

参考文献

[1]王丽梅,张立云,赵玲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3,03:183.

[2]许海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6:210.

[3]席丽新.创设情境注重训练有效生成———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谈[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6.

[4]范秀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5,10:64-65.

作者:伍爱妹 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昌北二小

第五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摘要: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许多小学语文教师把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忽视了其他的语文教学内容,使得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较差。因此,在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情况下,提倡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本文通过简要分析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新课程理念下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的有效措施,以期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1]。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语文教学;问题;措施

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制度、教育体系逐渐健全和完善,同时,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理念也逐渐被提出和运用。然而,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的影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导致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较低。因此,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新课程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

1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单一僵化:

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造成语文教学成为“为考试而学习”的局面。而且,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一味地以自己的讲解为主,使得教学氛围沉闷,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教学效率较低。再加上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经常出现违反课堂纪律、注意力不集中等行为,而小学语文教师采取严管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学生的积极性,进而致使教学效果较差。

1.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许多小学语文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只注重讲解文章内容,忽视了传授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使得教学效果较差。同时,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开展阅读训练的目的是应付考试,因此,在阅读教活动中,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利用题海战术,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语文书面成绩,严重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另外,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忽视了课外阅读活动的重要地位,极少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或者课外阅读质量不高,再加上课堂教学活动中,阅读材料不足,使得学生的阅读范围有限、阅读视野狭窄,从而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2]。

1.3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没有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降低了教学效率,制约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同时,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心理发展还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等原因,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许多小学语文教师采用严格管理的方式,维护课堂秩序,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沉闷,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从而给学生以后的阅读活动造成负面影响。

2新课程理念下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的措施

2.1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开展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语文书面成绩,而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在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坚持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以引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2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学生是学生的主动者,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主体的地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来,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具体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播放西沙群岛的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3]。

2.3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堂阅读教学活动会受到时间的限制,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知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等,推荐一些适合学生看的书籍,让学生自主阅读。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新课程理念会逐渐深入和发展,因此,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重视阅读教学的地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4]。

参考文献

[1]黄育民.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5:199.

[2]张春艳.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223.

[3]吴燕清.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4,10:179.

[4]倪雅娟.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5,03:132+141.

作者:符秋霜 单位:广西南宁市秀田小学

第六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句话说明了阅读在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在长期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自己以前古老的作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呆板学为灵活学;苦学为乐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1.1有顺序地观察。

学生观察有顺序,不仅能促进思维的条理性,还能使表达有条理。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是作者有顺序观察的结果,包括: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从上而下或从下而上;先中间后四周或先四周后中间;从局部到整体或从整体到局部;从景到人或从人到景;由因及果或由果到因;从静到动或从动到静;由表及里或由里及表等。

1.2有重点地观察。

学习对中心部分有重点地观察,既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又可以使学生表达时突出重点,具体生动。及时表扬了他们观察的积极性,要求他们课外再观察人物,表现特点,并把观察的结果写在观察日记上。第二天,学生的观察日记上涌现了许多生动有趣的人和事。

1.3持续多次地观察。

一种事物,有时经过一次观察,不能把握事物的全部特点,必须经过多次观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观察,才会发现事物在不同情况下的各种特点。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引导学生再找课例,仔细体会多次观察的意外收获,并让学生持续观察一种事物,哪怕是一棵菜、一棵树,或是一种小动物,可在不同时间观察,可以隔三差五,也可以相隔一两个月地观察;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观察,并认真作好记录,就会有意外惊喜。

2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是需求的动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就像花香引来了蜜蜂一样。学生努力寻找阅读机会,从中获取信息,得到了阅读的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并因此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质量,也可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为此,我常常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不只是学习哪篇课文就阅读与之相关的一些书籍,还给他们推荐一些适合阅读的书籍,供学生阅读。如向学生推荐科幻小说、童话故事、传记、游记、各国的风土人情、名人奋斗故事、百科全书等。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得到阅读满足,产生了愉悦的情感体验就更会增加阅读的兴趣。为了使学生自觉地,发自内心地阅读,我还注重依靠语文本身的魅力去打动和吸引学生。让他们在有目和对象的阅读中逐渐培养兴趣,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品味汉语的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上阅读课文时,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二年级时,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读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至理解全篇内容。

4让学生学会比较性阅读

著名教育家马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发现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一切的。”从语文教学方面看,比较法是不可忽视的,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新课时联系旧课,实现学习过程中的迁移,收到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的效果。在小学教材中,相同体裁而主题不同的作品,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的作品,都可以通过比较阅读方法来理解其内容:如《凡卡》和《小英雄雨来》人物与环境的对比;《秋天的思念》、《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父爱与母爱的对比;《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父亲的对比;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主题与风格的对比。另外,还有体裁上,寓言与童话的对比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区别与整合的思维过程中,能力有所提高。总之,对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非常重要,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丰富小学生的思维内涵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小学生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将会对其终身有益。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要从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阅读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绩与问题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5(05).

[2]王斌.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教育探索.2003(10).

[3]肖静芬.认真学习新《语文课程标准》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天津教育.2002(02).

作者:黄翠莲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朱各庄镇宏兴实验小学

第七篇: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探析

摘要: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师要认真落实新课程理念,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需求,全面提高阅读技能和阅读效率。教师要指导学生树立明确的阅读目的,把握阅读活动的特点,加强阅读技能训练,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提高效率;方法策略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方式,也是学生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发展能力,提高素养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阅读效率,是广大语文教师所面对的课题。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下面把自己提高阅读效率的教学方法及策略总结一下,供各位老师交流参考。

1树立明确的阅读目的

阅读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换言之,就是培养学生语文诸方面的能力和素养。是将书面材料中提供的信息与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整合,从而构建出意义的过程。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此外,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语文综合素养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阅读能力是综合性很强的能力,认清阅读能力的结构,对于认识阅读教学的目的、途径、方法都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从阅读过程来看,构成阅读能力的要素应当是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及运用能力。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认读能力是理解能力的出发点和前提条件,只有认读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才能促进理解能力的协调发展,与此,只有理解、鉴赏透彻全面深入,评价才能深刻、犀利有针对性。

2准确把握阅读活动的本质特点,扎实指导学生有效阅读

通过对阅读目的的认识,我们不难发现阅读活动的本质特征的共识:第一,阅读是一种吸收的过程,是从书面言语中提取信息。第二,阅读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这种心智活动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活跃的、充满创造的。是阅读主体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将感知的材料归并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贮存起来,根据需要随时提取并加以运用。第三,阅读是一种智力技能。是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逐渐形成的技能过程,这种技能是阅读主体在进行阅读活动过程的同时,伴随一系列可操作的行为,我们称之为技能,是阅读成功的必要条件。

3开展高效阅读的教学策略

3.1把握阅读主旨,提高阅读兴趣。

把握阅读主旨是阅读的动力和前进方向,语文教材中每单元前都有单元内容简介和阅读指导方向,是阅读指南和主攻方向。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指导方向,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围绕中心和核心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循序渐进地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例如第十二册第二组导读指出:“学习本组课文,要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有的可以在阅读前收集,为理解课文作些准备;有的可在阅读后收集,使学习活动进一步扩展。坚持这样做了,一定受益匪浅。”结合《读写例话》中的读法指导进行针对性的阅读教学,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在进行目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创新思维,在阅读助推器的作用下,保持积极、饱满、活跃、清晰的阅读情绪与单元教材“亲密接触”。通过教材资源的整合,删繁就简,自下而上的、自上而下的和相互作用。在促使学生明确阅读目的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只有兴趣高了,阅读目的性明确了,学生才能以饱满的精力投入到阅读的内容中去,才能提高阅读效率。

3.2拓宽阅读领域,加大阅读范围。

课外读物暂且不说,仅就课文课本内容而言,天文地理,科学技术,海洋生物、中外科学家等等,无所不有。一些反映近年来科学技术新成果的文章(克隆技术等),陆续编入课本中来。语文课本内容的时间、空间的跨度之大,是其他教材难于相比的,可见内容之丰富。学生阅读这样的教材,没有丰富的知识,是无法深入理解课文,更谈不上鉴赏、评价课文的。我们要扩大学生知识面,注意收集积累,并提高他们的认识。

3.3培养良好的阅读概括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是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但绝不是唯一目的,比这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教学来发展学生的智力,智力和能力的核心成分是思维,阅读能力的核心更是思维,阅读过程的主要心理活动是思维,因此,培养阅读能力首先培养思维能力。而思维的最基本特征是概括,即概括是智力与能力的首要特点,所以培养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概括能力。学生要从阅读中获得知识,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和概括能力,只能通过自己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来吸收。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关注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阅读能力培养要从思维能力培养入手,而思维能力培养培养应以培养思维品质作为突破口,因为思维品质的好坏标志着智力层次的高低。

3.4加强阅读技能训练,提高阅读效率。

(1)开展理解词语技能的训练。例如词意、词性等的理解以及它们的用法,在词意理解方面:可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变换句式、同桌或小组合作合作探究等多种方法准确理解词语;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词语理解的方法,进行理解词语的练习。

(2)开展理解句子技能的训练。例如名言警句的理解;课文重点的句子的深刻含义的理解等。抓住重点段落重点句子或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小组合作探讨的方法理解句子。并通过背诵、摘抄、运用等形式积累富于意义的句子。

(3)开展理解段落技能的训练。让学生理顺课文的基础上,划分分析段落层次;归纳段落大意;理解段的表达形式,如承接式、总分式、并列式、因果式、递进式、转折式。

(4)开展理解篇章的技能训练。在阅读中学会归纳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理顺课文之间的结构与思路;领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如前后照应的写法,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3.5注重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什么是习惯呢?心理学认为,在一定条件下经常地完成某种行动的需要,就是习惯。习惯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因此,良好习惯对于培养积极的个性品质有着重要作用。阅读中还常常会触发深刻的思考,而一些很有价值的见解又往往稍纵即逝。这就需要边读边动笔。此外,在阅读中也会发现一些有价值的资料,也应及时或作摘记或作索引。如果学生能养成这些良好的阅读习惯,那将会终生受益。教师要在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阅读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作者:孙彦玲 单位: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鳞字中心校

第八篇: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水平的提升,我国的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从原来的应试教育,过渡到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为主,最终达到学生能够从语文阅读作品中体会美感的目的。本文将具体分析研究当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实践。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引言:

语文是学习其他科目的敲门砖,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其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阅读教学,因此,强化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效果,努力提高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理解的水平,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而农村小学因为自身条件落后,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

1目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1阅读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农村小学位置偏远、教育设施陈旧落后、师资力量十分薄弱,现有的小学语文教师大多都是年龄偏大,与现代语文教育教学相脱节的教师。在此基础上,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还停滞在过去,因此农村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模式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单一化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在阅读课堂上就是对文本逐字逐句的进行解释,力求具体分析到每一句话,每一个生词生词。这种教学模式经常会使得整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气氛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方面的个性化需求也得不到满足与发展[1]。

1.2阅读资源匮乏:

与城市小学里优质的教学资源相比,农村小学甚至都没有一座像样的图书馆,即使有了图书馆,里面的图书却寥寥无几。很多学生甚至一年到头也都不到几本课外书,没有图书,农村小学的学生就无法提高自己的阅读量。在现阶段的农村小学生阅读课堂上除了教师和学生,也就只有课本和习题集了。因此,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投资力度,帮助农村小学建立充满图书的图书馆,彻底改善农村小学语文阅读资源匮乏的现状,尽快让农村小学学生在课外也可以读到有价值的、适合的课外读物。

2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实践

2.1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随着时代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教育在随之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尤其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也要随之发生相应改变,从原来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知识引导者”,通过对学生适当指导,让学生自主完成小学语文阅读活动。农村小学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要经常组织语文教师进城学习和参考其他学校先进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和方法,从而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到自身的教学过程中来。在课下,教师要带领学生尽量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比如在班级设立固定的一个时间作为“阅读时刻”,我把每天的放学前半个小时设为班级的阅读时刻,以往学生在这个时间里都已经写完了作业,没有事情可干,因此学生在放学前的半个小时总是会出现随便说话,打闹嬉戏的情况。因此为了充分利用这个时间,我把它设为了班级的阅读时间,一到时间就由班长或我提醒同学回到座位上,拿出课外书安安静静的进行阅读直到放学。平时我还让学生们通过写读后感,把抽象的阅读活动落实到笔头上来。我设立“读书日”,在“读书日”上让学生们相互分享、推荐最近看得课外书等等。只有增加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才能真正提高农村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成果。

2.2改善阅读教学方法:

农村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可以对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进行分段式引导。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不再要求学生在阅读语文作品前对其进行预习,这样可以使学生抱有强烈的好奇心进行小学语文阅读,让学生充分调动起小学语文阅读兴趣。同时在阅读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课外知识拓展,深入挖掘农村语文阅读的教学资源,例如描写农村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农忙农活的文章,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眼界,使得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比如在《做一片美的叶子》这一课中,作者通过介绍了四季的叶子,来表达赞美了叶子的奉献精神,因此我会让学生们在课下去捡一些自己觉得漂亮的树叶,并且仔细观察树叶的颜色、纹理和其他的特点。当课文中具体介绍叶子的时候让学生也根据自己的叶子进行介绍,和大家分享他选择这片叶子的理由,觉得这片叶子与众不同的原因。以学生分享和赞美叶子为出发点,逐步引导学生热爱自然,了解叶子甘当配角的奉献精神。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和学生身边的真实素材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帮助学生准确深入把握本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和内在情感。在课堂上积极开展内容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踏青或者春游,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城市参观博物馆等等活动,通过让学生亲生感受大自然,感受社会生活,从而做到让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来源于生活,最后再回归生活。同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避免对阅读作品进行逐词逐句的解释说明,转以从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经历等方面作为突破口,带领学生整体把握感知小学语文阅读作品的内在情感和思想内涵。在阅读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再带领学生对刚才学习的阅读作品进行回顾和反思,比如可以让学生把在阅读过程中读错或写错的生字生词在多练习几遍,把作品中有没的好词佳句妙段摘录到小本子上,在进行反复诵读,从而巩固所学知识。相信这样一套完整的学习流程下来,学生的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

3结论

总而言之,想要学好小学语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是关键。因此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将阅读课堂分成阅读前的预测阅读、阅读中详略得当的阅读方法,以及阅读后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来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和把握作品。这样既能全面照顾学生,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效果也能得到提升。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和氛围中快乐地学习小学语文,同时也紧密联系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可谓是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陈永旭.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6,02:27.

[2]马治明.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浅析[J].金田,2014,03:233.

[3]刘龙林.对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思考[J].新校园(中旬),2015,09:52.

作者:戚丽玲 单位:广西省河池市宜州市洛西镇三柏小学

第九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阅读能力培养

摘要:语文是一门小学必修的基础课程,而阅读教学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基础教育初级阶段是培养孩子创造力、想象力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通过阅读培养逻辑思维的主要时期。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已经成为所有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中心,探索研究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贯穿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始终,是小学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阅读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对书面文字的理解能力,学生通过对文章的理解产生自身独有的感悟,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培养优秀品德的目的。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对策。

1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学生对书面文字的理解和掌握使其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更好的生存。在基础教育初级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书面语言表达中涵盖许多复杂的句子结构和词语构成[1],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训练很好的克服这些难题。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阅读锻炼,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使学生充分理解语句的含义,从而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在阅读的初级阶段,学生首先要具备认字能力,在储备一定词汇的基础上阅读大篇幅的文字。通过大脑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和总结,从而得出文章的中心主旨。这一系列的逻辑思维活动不仅锻炼学生的大脑思维,还加强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进而更好的掌握知识内容。

1.2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词汇储备量是有限的[2],学生通过阅读文章丰富自身的词汇储备。丰富的词汇量使学生“有话可说”,所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成为小学教学的首要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概括文章内容,解释文中词语和句子的含义。这样不仅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同时也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的语言表达包含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两个方式,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3]。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随着新课程目标的改革,教育事业欣欣向荣,小学教育改革也随之蓬勃发展,学校引进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得到改进,教材内容也适应的进行更改。但在小学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教学漏洞主要概括为以下两点:

2.1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培养不够重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认识不够,大多教师认为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让学生对教材中的文章、词汇等知识进行背诵。大量的文章背诵不仅使学生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阻碍了学生文学修养的培养。文章背诵教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

2.2阅读范围不够广泛,局限于教材:

除了教师阅读教学意识薄弱,阅读教学还存在阅读范围狭窄、局限于教材的问题。许多教师认为小学生的年龄还小,不需要涉及其他方面的学习,浏览课外书籍会分散学生的学习精力[4],从而影响学生的成绩。还有一些学校没有为教师提供教材以外的其他教学资源,教师只是一味的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导致学生的知识面狭窄,教师阅读教学效率难以提高。

3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对策

3.1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小学生处于基础教育初级阶段,很难养成科学、合理的阅读习惯,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精力容易分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就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到阅读中,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想要学生积极的进行阅读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阅读文章的激情。在教师教授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置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朗读,使学生都参与到情境教学中,激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好奇心,从而积极的阅读文章。同时,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课外阅读内容,根据课外文章的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课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进一步促进学生去主动阅读。

3.2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带动学生阅读积极性,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促进学生积极的阅读,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阅读课,利用阅读课的时间阅读一些文摘、儿童读物。在学生完成阅读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阅读内容,促进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5]。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在设计教学课件时,插入一些视频和图片。通过播放视频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草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入草原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的感受草原的辽阔。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刚才的视频内容带领学生阅读文章,使学生更加热爱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3.3传授科学的阅读方法:

由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小学生的阅读习惯还不是很健全,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传授学生阅读方法,使学生准确高效的明确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例如:在学生阅读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笔画出关键词和关键句。也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空白记事本,随时抄写一些自己喜欢的诗句和文章。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通过日常文学知识的积累,逐渐锻炼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阅读教学观念,善于利用课外的文学知识扩充自身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奠定稳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树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8(3):134-134.

[2]宫雪松.对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A版,2014(10):167.

[3]方胜.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策略的分析[J].科教文汇,2013(35):170-170,172.

[4]陈惠治.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3(5):75-75.

[5]刘长新.浅析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措施[J].新课程•小学,2015(6):146-146.

作者:张殿友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新平安镇中心校

第十篇:小学不同学段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国整个小学教育教学阶段最为重要的内容。小学语文阅读作为学生阅读的入门阶段,不仅要让阅读教学教授学生知识,更要给学生以享受,让学生用简单的方法,初步学会阅读,轻松开心地进行自主阅读。作为小学教师更应该根据不同学段的小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语文阅读教学,注重思索、分析不同学段小学生的接受水平以及心理特点,让每个学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不同学段;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一直肩负着我国母语传承的重任,在整个义务教育语文教学体系中,小学语文教学是最基本的根基,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值得每一位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教师的重视,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坚持不懈地寻求适合不同学段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有效的方法,从而使不同学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真正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根据自己从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经验,针对低、中、高三个学段的小学生阅读教学,浅谈总结的不同学段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

11-2年级低学段语文阅读———激发学生兴趣

1-2年级低学段的小学生刚刚进入校门,因为没有接触过阅读,对阅读完全没有概念。这个阶段的小学生需要在老师比较系统的阅读训练指导下,逐渐地感受语文阅读给他们带来的乐趣,让期爱上阅读,喜欢阅读,从而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为中、高学段的语文阅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果一个小学语文教师从一开始就无法让孩子体验到语文阅读的快乐,就会使刚刚接触阅读的小学生厌烦阅读,不利于他阅读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今后语文课程的学习。因此,笔者认为低学段的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就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他们在在语文阅读学习的初始阶段就爱上阅读。因此必须考虑这个学段小学生自身年纪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确定这阶段语文阅读的基本准则,采取直观、生动、形象、有趣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来抓住学生的目光,打动学生的心。具体策略如下:

1.1激发兴趣:

激发低龄段小学生的阅读激趣是指在这个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通过图画、游戏、多媒体动画以及音乐等教学方法刺激小学生的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等,让他们能够获得强烈的视觉、听觉感知。小学生对语文阅读逐渐产生兴趣,热爱阅读,并且逐渐会对阅读能力做出初步的判断,直到自己能够有能力进行阅读学习。可见,作为低龄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而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1.2理解难处:

低龄段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注意理解学生阅读的难处,尤其是对于刚刚接触阅读的小学生而言,老师的理解会增加他们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老师对学生赏识也是对小学生的一种理解,这种赏识能给予他们鼓励,宝贵的信任以及欣欣赞赏,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让低龄段的小学生能够感受到在语文阅读学习中的温情与乐趣,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到阅读学习中。

23-4年级中学段语文阅读———养成良好习惯

3-4年级中学段语文阅读阶段是一个过渡阶段,即:从低学段向高学段的过渡。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已经接触到了阅读,并且已经掌握了阅读的初步方法和理解能力。所以,对于这一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师而言,应该根据这一阶段的学生特点,着重于引导中龄段小学生养成初步的阅读的好习惯,为其进入高龄段的学习奠定基础。这阶段语文阅读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养成具有主动预习的意识,能在学习新课前进行有条理的阅读预习。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采取先课上再课前的方法。在这一阶段学生的阅读教学时专门运用一节课来引导学生,将阅读习惯的教育渗透其间,中学段小学生逐渐养成阅读习惯时,再让他们在课前的预习中依照阅读习惯进行预习,从而能够进一步巩固阅读习惯。具体策略如下:

2.1课上引导:

这一阶段语文阅读教师在课程正式开始之前,利用一节课时主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阅读预习,养成阅读习惯。步骤是:1.遇到生词首先做标记,然后查字典,注明读音、明确字词的含义;2.略读,将课文采用默读或小声读的方式大致阅读一遍,注意理会文章的大意,读完后将课文大意记在本子上;3.细读,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后,再仔细阅读一遍课文,将自己不懂得地方记载在笔记本上;4.再读,主要是讲自己认为好的句子摘抄下来,全面的理解课文。

2.2课前巩固:

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师在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之后,教会学生的做好阅读课程的课前巩固。课前巩固主要是让学生在接触新课文之前能够自己进行提前的预习,巩固课文的基础知识和大意,使他们的阅读预习阵地由课堂移至课堂前。这样一来,就能够逐渐使这个阶段的学生养成课前阅读预习的好习惯,从而为他们今后的阅读打下坚实基础。

35-6年级高学段语文阅读———自主进行阅读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同时也能够在课堂之外,不需要教师的帮助,自己运用阅读方法来自觉、自愿地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对于高学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已经经历了系统的阅读方法教学,养成了初步的阅读习惯,并且自己的阅读水平已经进入另一个层次。因此,笔者认为高学段的阅读教学可以侧重于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他们初步学会阅读,能够进行自主阅读。具体策略如下:

3.1渗透方法:

这一阶段的语文阅读主要锻炼学生的自读课文能力,渗透阅读方法。对于在语文教材中安排的学生自读课文,主要目的就是锻炼这一阶段学生的自读能力,老师只要进行相应的引导即可,让学生养成自读的好习惯,并且逐渐摸索老师渗透给他们的阅读方法。

3.2阅读交流:

这阶段语文阅读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初步的阅读方法后,让学生尝试课外阅读,从而能够巩固自己掌握的阅读方法,学会进行阅读后的交流与沟通,学生对于阅读过后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应该让其进行阅读交流,并对他们的阅读心得进行总结,从而了解学生对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

参考文献

[1]鲁娅.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2]兰臻.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海峡科学,2009(4).

[3]郑美玲.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9).

[4]肖雪霞.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学周刊,2012(7).

作者:姚丹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安广镇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