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浅谈(5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浅谈(5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第一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语文在初中各学科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其中阅读教学又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主导地位。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还能陶冶情操,提高其阅读水平,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魅力,且阅读水平的提高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极大的帮助。但现阶段,我国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模式仍存在问题,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实际教学经验,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策略

前言

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要求学生只要看懂文章表面的一些结构和特点就可以,对于深层次的阅读鉴赏只是做一些浅显的解答,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思想交流和讨论,只停留在对文章表层意思的分析,这种程式化的教学模式过于单调枯燥,不仅抑制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更容易引起学生语文学习的逆反心理。只有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阅读的乐趣。

1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的课前准备包括两个部分,第一是针对学生预习的文章进行指导,第二是教师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规划。在进行阅读时,学生有了学习目标就会有了方向,在阅读时就不会盲目的浏览。合理的学习规划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帮助其对文章进行更好的认知和分析,体会到文章蕴含的深层含义,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除了教师自己的课前准备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总结归纳文章段落大意,归纳文章中心思想,在教师讲解之前有着自己的看法,再对比课上教师的讲解,找到自己理解的偏差并及时纠正,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更准确的答题。

2适当给予点拨

现阶段教学中,教师针对阅读课的教学方式多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讲解的时间较少,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文章理解不到位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乐趣,提高对文章的鉴赏能力。教师还可以对重点内容进行设问,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对即将讲解的内容产生好奇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增加对重点语句的分析

高质量的语文阅读答题模式要求学生要做到语句通顺,观点清晰,简明扼要。能够从命题人的角度分析,使答案紧扣问题,调理明晰。在此基础上,教师就要训练学生从原文中寻找答题信息的能力,按照作者的思路理顺文章,找出重点语句,从关键句中提炼有效信息进行作答。主要关注的信息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写作手法、语言特点、论证方式、思想感情基调等。只要找到文章中每段的重点语句,学生就能够准确把握每段的主体内容和通篇的思想情感,进而分析出文章的主旨,把握整篇文章的主题思想,使答题更加准确、流畅。

4加强修辞方法解析

修辞方法解析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阅读试题中也占有一定的比重。教会学生对修辞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学生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如,比喻能够使深奥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拟人能赋予事物生命力,联络读者和事物之间的感情;夸张能够凸显事物的本质,增强渲染力,引起读者共鸣;排比能够突出文章主题思想,增强气势,使感情基调更为强烈;设问能够增加文章层次结构,启发读者思考;反问能够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探究愿望,提升文章说服力等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加强对修辞方法的讲解,只有学生理解各种修辞方法的内涵,才能把握文章的层次,理解文章真正要表达的内涵,才能帮助学生更准确的作答。

5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应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课外读物,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阅读积累量是没有上限的,具有足够的阅读输入量才能够有效输出。大量的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奠定学生的文学素养。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消化和吸收的过程,是将各种知识化为自身能力的过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广泛的阅读,在学好课本知识之外,要尽可能地涉猎积极、健康的各种读物。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符合初中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的读物,这些读物要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阅读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进行督促,才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总结综上所述,笔者根据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几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认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加强对文章重点语句、修辞方法的讲解,同时还有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激发学生对阅读和语文学习的兴趣,体会到语文学科的博大精深,进而产生自主探究的意愿,不断提升阅读能力和实战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卢爱国.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03)

[2]谭轶斌.从PISA2009阅读素养测评结果谈语文教学中学习策略的关注[J].语文学习.2011(12)

[3]郭亨杰.试论情境教学的心理学内涵———对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初步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1998(05)

[4]夏时.抓住特点教出特色———《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教学例谈[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5

作者:郑哲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第三中学

第二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是一个学识结合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认识过程,而阅读教学正是认知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慢、差、少、费”的弊端,在新的教育阶段之下,如何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低效的阅读教学模式,进行高效率的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当前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首要问题。本文将结合现阶段高中语文阅读与阅读教学中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探究,并提出几点与之对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对策

0引言

随着当前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而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阅读教学作为高中语文认知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法的变革与创新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随着新教材的推广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更要着眼于现阶段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通过科学的分析总结,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低效现象。

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1过度重视考点,忽视对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之上,仍然能够看见传统的教学理念存在的痕迹。教师们往往过于拘泥教学大纲,过于重视考点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阅读教学课堂之上,似乎阅读教学的目的仅仅着眼于传授语文知识,尤其是对考点知识的传授。从小学阶段到高中阶段,学生们读了大量的课文,背了那么多经典,也依照老师的传授做了大量的笔记,然而能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较高的独立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的学生却寥寥无几。这种现象的出现不得不说与教师们对于知识传授的重视而忽视了对学生们学习能力的培养的错误的教学方式不无关系。

1.2过度重视结果,忽视对阅读过程的把握:

让学生们掌握考试大纲的知识,可以在考试中获得较高的分数是大部分教育者的教学目标,这就是一些教师往往采取一些便捷的教学模式,就是将教参上的一些阅读材料的结论灌输给学生,或是自己通过阅读了解得出的结论全部倒给学生,至于学生们是否接受,那么就看学生自身的记忆力了。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老师们把结论的得出过程简单的忽略了,而知识要求学生们对结论进行刻板的记忆,这种教学模式正式“舍本逐末”的做法,在阅读教学中,重要的不是学生们能够拥有多少现成的知识,而是是否拥有得出这些知识的独立阅读自我学习的能力与对阅读过程的把握,分数的确实是衡量以为老师的教学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内容,但这不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

1.3过度重视“教读”,忽视对自读能力的提高:

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上,很多老师往往把自读课上成了教读课,并不是真正的给学生们自由自在的阅读的空间,而是在学生们真正的接触到作品之前便接受了老师的“权威”的分析,这样学生们往往便会带着已有的观念去阅读,很难会形成自己的真正的观点或看法。当然,这并不是指需要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撒手不管,放任学生自己阅读,而是要采取合理的方式指导学生有重点有目标的去阅读,去理解。除此之外,课外阅读也是提高语文素养和提高人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但是从现阶段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现状来看,学生们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而且,高中教学内容的繁重和语文这一学科的学科特点也使得语文阅读教学乃至语文教学往往受不到重视,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地位,因此,及时创新教学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2对教学现状的反思

2.1教学观念陈旧:

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教学观念的陈旧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大部分的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停留在是否给学生传授了知识这一层面,这种教育思想所导致落后的教学模式导致了教学过程中的低效现象。除此之外,还有学校领导的落后的教育理念也是形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学校的领导往往并不关注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是否真正的获得了提高,也不关心学生们是否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他们关注的只是学校的升学率有多少,怎样教学才能获得更高的升学率,怎样的升学率才能获得家长的认可。

2.2不能正确地利用课外阅读:

从现阶段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现状来看,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是非常少的,很少有学校会拿出大量的时间去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独立阅读,而是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考点的讲解,课外阅读作为提高语文素养和提高人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也失去了应该发挥的效力。

3阅读教学的对策

3.1明确阅读教学的内容:

教师在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不能仅仅拘泥于教学大纲的要求,要在正确的处理教材的内容之外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所谓阅读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也就是理解能力、鉴赏能力与创造能力三个方面。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也要重视对阅读方法的培养,而并不是仅仅注重对知识的传授于对阅读内容的讲解,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也就是“授人以渔”。

3.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要全方位的提升个人素质,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面,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引领学生以全新的视角进行阅读,审视世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度的减少教师对课堂的支配力,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创建和谐宽容的新型师生关系,逐渐形成生动的活泼的课堂氛围,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进行独立阅读的热情与信心,逐渐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阅读思维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3.3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可以开展“读书汇报”、“手抄报”、“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比赛”、“阅读长廊”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不仅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而且还会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4结束语

新的教育阶段之下,传统的低效的阅读教学模式也很显然已经不适合现阶段的教学要求,因此促进高中阅读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已经是时展的要求,因此我们要着眼于现阶段阅读教学的现状,采用合理的解决措施,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感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张后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程云龙.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应对[D].延边大学,2010.

作者:元娟 单位:湖北省赤壁市第一高级中学

第三篇:中学生对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兴趣

阅读教学的指导思想不仅仅是为了升学考试,而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基于这种考虑,教者应该考虑寻求教师易于操作,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来开展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对话”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1阅读教学应当成为对话

“对话”应是互动的、交往的教学。有沟通和合作,必然会有互动与交往。互动和交往是在沟通、合作基础上的进—步的行为。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在互动过程中,实现着多种对话、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让真理的探求不断增加新的可能性。《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可见,对话,已成为一个阅读教学理念。但作为一种阅读策略和阅读教学理念的对话,不应理解为只是师生之间的言语应答,按照雅斯贝尔斯的说法,“对话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是一种“在各种价值相等意义平等的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它强调的是双方的“敞开”与“接纳”之间的一种问答,是一种在相互倾听和共享中实现“视野融合”的精神共通,共同去创造有意义的活动。这一对话过程,具体包括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四重对话的交织。阅读教学的目的也可以说主要是通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实践,学习如何与文本对话,从而培养起与文本对话的能力。

1.1教师与文本对话:

对话总是在具有相同、相似或相近的见识的前提下进行的。用对话的理念指导阅读教学,这要求教师必须有自己的个性阅读,要有自己的个性理解,要有自己的见识。而教师备课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本身就是在与文本对话。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先于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走进作者的创作的时代背景,充分把握教材,才能明确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的对话场景,从而保证课堂阅读中的“对话”有序进行。对话要求教师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让教师在课堂中旁征博引,以此带动、熏染学生共同进步、提高。

1.2师生对话:

作为精神承载者的文本,往往也引导着、影响着、制约着我们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帮助我们把握阅读的方向。但对话中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作为读者的地位,尊重学生个体独特的阅读体验。教师不能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宣布或判定文章的“确切”意思是什么。教师所起的作用主要是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指点如何与文本对话的门径,帮助克服在对话中遇到的困难。阅读教学中师生对话,教师对学生还应起到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效果,面对学生的各种疑问,教师要大胆做出评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为课堂的主人、课堂的主体。

1.3学生与文本对话:

教学是创造的、生成的教学。对话性教学,不是简单的传递信息,而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特征。在对话精神的作用下,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就教学内容进行平等地交流、真诚地沟通,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在合作的氛围中,各自生成或建构了自己的认识与知识,与传话式的教学相比教,整个教学过程是充满创造色彩的。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求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世界,“读”与“思”结合起来,主动获取新的知识、大胆探索未知的领域。

1.4生生对话:

新课程改革强调:让课堂成为学生“有效思维”的训练场所,让课堂成为孩子们智慧火花燃放的空间,也就明确了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文本中“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交流心得、发现,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和阅读能力。唯有如此,才能打破课堂教学的沉闷。语文课堂对话教学绝不是拘谨地、孤立地、机械地对话,而是几种对话形式的交织,时时兴趣盎然,群情激奋,人人陶醉在“对话”的幸福与喜悦之中,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于潜意识里得到不断地渗透,而后达到一种自然而然的效果。而这样的课堂又怎能沉闷?

2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

2.1积极培养对话意识。

良好的对话氛围产生于教学主体间的对话意识。必须有这样一种“对话意识”,即一种民主的意识、平等的意识、合作的意识,致力于共同创造新的精神境界和倾听他人的渴望。

2.2善于创设对话情境。

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应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对话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对话的欲望和热情。比如:人类已步入对话时代,让我们的阅读教学乘上“对话”的翅膀!让我们农村中学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学生不再沉默而是充满生机勃勃!

作者:佟东梅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晨宇希望中学

第四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讨

摘要:在语文学习中,阅读始终都是得分的核心,其实通过平常的考试就能够发现阅读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语文阅读方面的训练。加强学生对于课外读物的涉猎,阅读的根本就是要多读,多看,多思考。本文针对如何有效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讨论,以达到强化学生阅读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有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是基础学科,而阅读就是语文学习的核心。那么,怎样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成为重点,这也充分体现了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1]。大量的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气质。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对增加词量和写作都非常有帮助。不论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是对学生人格的养成都有很大的影响。究竟怎样才能有效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呢?

1目前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状况

1.1阅读教学的中心不明:

受过去死板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明确。老师只重视文章内容地讲解,忽视了学生自己对于文章主旨的理解,使得学生的阅读水平得不到发挥。阅读是没有固定答案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老师不能给学生灌输只有一种答案的思想。语文阅读不像数学,它没有唯一答案可言。这种忽视学生个性与发散思维的培养方式,是影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无法达到理想效果的关键。

1.2过度地依赖现代科技实施阅读教学:

现代科技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对于多媒体设备的过度使用,使学生在阅读方面地训练变得过于死板。现代科技对于教学地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使学生更多的将关注点放在课堂之上,实现了师生间的有效互动等等。但同时过度的让多媒体设备介入语文教学中,使学生的思维被框在了一个固定模式里面,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十分不利。当然,对于提升教学效果以及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都是弊大于利的。

1.3阅读教学计划与实际教学不符:

教学计划是每位教师必须要提前进行的,这可以反映教师对于整堂课地规划,教学重点以及目标等。教学计划的目的是为课堂教学能够更加有条不紊地进行,而现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学计划得不到很好地实施,变成了一纸空谈[2]。虽然教学计划得以实现,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教学过程过于生硬死板。还有一种就是教师在授课的时候,无法把控全局,造成出现无法按照教案将阅读教学进行下去的情况。这样的教学方式是无法实现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恰恰相反,可能会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消极的想法。

2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方法

2.1树立正确的教学方向:

为了能更好地提升语文阅读教学,就必须要树立正确的阅读方向,并配合合理的教学计划,才能使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更加顺利地进行。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方向,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施语文阅读教学。我们一直提倡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每星期读一篇文章,并能够说出自己地见解[3]。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内容,选择类似的文章进行阅读。这样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开阔了眼界,对于词汇地增加也有很大的好处。有目的的进行语文阅读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加热爱阅读,从而发现阅读的魅力,对于学生情感地培养也是很有利的。

2.2创意教学,灵活授课:

由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特殊性,所以只相信课本,阅读教学是不能用条条框框来约束的。教师要采取有趣的方式灵活授课,不能让学生觉得语文阅读学习是古板无趣的。对学生阅读教学有利的素材和方法都可以借鉴,合理规划有效的教学方式[4]。比如,对《卜算子•咏梅》进行讲解时,可以将陆游与的词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每组学生选出最喜欢的,并分析喜欢的原因。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搜集历代诗人所创作的有关“咏梅”的诗词,并加以整理,不但使学生的阅读面变广了,同时学生归纳整理地能力也得到提高,当然对于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2.3共同学习,良性竞争:

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进行竞争,这样做能够促进学生间的互相学习,同时也能让学生在竞争中提高能力。学生之间共同学习,互补长短,各抒己见,才能创造轻松的学习气氛。在校园环境中,学生与学生之间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更加容易交流。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阅读方法以及收获,便于学生理解。尤其对于难懂的文言文阅读,让学生共同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来进行理解,使复杂的古文变得易懂了。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同时对于一些基础不稳固的学生,也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2.4实践与教学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情节来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演绎文章中的不同人物,来感受文章的深意,使阅读变得更加有意思,还能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通过用学生感兴趣的模式,来进行代入式的阅读,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意思。例如对《威尼斯商人》这篇文章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来演绎文章当中不懂的人物,如文章的主人公安东尼奥,犹太人高利贷者夏洛克等等。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与情感带入表演当中,这样灵活有趣地授课方式,能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而且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演绎,会更加理解文章当中每个人物的情绪,这样对于学生了解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非常有利的。

结束语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要一直保持的,学生必须要有毅力,才能更便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该给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方向,再通过合理可行地授课方式,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本文通过对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进行阐述,同时对当前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使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有更大的进步,以此来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苏亚平.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10(11):23-23,18.

[2]王亚芳.新课程背景下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反思[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12(1):42-43.

[3]王国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2014,20(4):283-283,284.

[4]李洪龙.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点滴尝试[J].读写算(教研版),2015,12(15):180-180,183.

作者:陈桂华 单位:吉林省磐石市城南中学

第五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人文精神思考

摘要: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探讨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一些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人文精神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既要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更应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因此当前的教育改革也更加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理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不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使学生体验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涵和思想情感,感受文学作品蕴含的人文精神,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正是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索了一些渗透人文精神的教学方法。

1营造生动情境,在浓厚的氛围中激发学生情感

中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普遍对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感到厌烦,而生动的课堂情境,浓厚的学习氛围,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有效方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营造一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融入课堂,体验文章表达的情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利用生动形象的短片或图片,营造出直观、具体的视觉形象,让学生在充分的视听感官刺激下,走进文中描绘的内容并与作者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加深知识体验。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切实体会作者所描绘的美丽景色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前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在课堂上抒情的音乐伴随着清新的初春景色展示在同学们面前,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到了课文所描写的氛围中。在音乐与动态图画的双重刺激下,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与作者共同来到春天,在青青的草坪上,在和煦的春风里,在蒙蒙的细雨中深刻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境界,从而激发学生情感与作者融为一体。总之,课堂情境的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文章内容,精心设计一定的教学情境,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2开展合作学习,在自主探究中体验阅读乐趣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更能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阅读的乐趣。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同学之间交流对文章的理解与看法,探索问题的形成与解决,这一过程可以使学生之间共同学习、取长补短,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文章内容,从而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展开充分的讨论与交流。例如在阅读《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在自主探究中理清文章的人物和情节,体会文章巧妙的构思。在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为他们设置问题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谁?为什么?怎样概括文章的情节?然后让学生在合作阅读中总结出每个学习小组的答案,再由每个小组公布答案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讨论,最终由教师点拨,引导学生一步步辨析文章的主要人物,树立文章的情节故事,体会文章的精妙构思。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共同探索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主动探究欣赏文章的遣词造句,深刻体会文章的构思,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人文素养。

3关注情感体验,在阅读中陶冶学生情操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更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阅读作为一项智力活动,通过语言文字向人们传达丰富的情感,带给人们各种不同的心理感受。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这一活动中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精神力量,丰富人生阅历,从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和感悟的内容,充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美好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内涵,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不断培育人文精神,陶冶思想情操。例如在学习《那树》一文时,课文中表达的珍爱生命、积极进取的精神对于中学生极具教育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相关背景资料、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带领学生品读重点词语,指导学生体会语句蕴含的思想情感,深刻体会文章的构思,感悟生命的本质和内涵。通过带领学生深入思考,在阅读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4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大、模仿力强。教师作为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其一言一行总是学生经常模仿的对象。因此,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首先教师应该用高尚的道德品质来感染学生,通多榜样示范的作用不断塑造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其次教师要拥有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业务素质,这使得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深入浅出的传递知识营养,从而使学生如沐春风,获得丰富的课堂体验,不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最后教师还应该具备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学生的热爱,这样才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引领学生体验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从而不断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总之语文教师的个人素养对于学生有着巨大的感染力量,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知识储备,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丰富学生的学识,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语文是一门人文内涵十分丰富的学科,而阅读是学习语文学科的重要方法,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进行思想碰撞与交流的过程,更是汲取精神力量、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不断渗透人文精神的培育,从而知道学生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完善自我人格。

参考文献

[1]姚秉含.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D].聊城大学,2014.

[2]严琳.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

[3]周瑾.期待视野理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4]彭欢.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3.

作者:姜鹏柱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第二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