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音乐教育对促进幼儿心理发展浅议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音乐教育对促进幼儿心理发展浅议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音乐教育对促进幼儿心理发展浅议

摘要:幼儿时期在人类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也是生理、心理发展变化最为明显的时期。良好的音乐教育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感知世界的美好,养成良好的品格,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对幼儿终身发展有积极的影响。从幼儿心理特征这一角度出发,为幼儿的音乐教学课堂提供一定的思路和策略,以及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高质量地上好每一堂音乐课。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音乐心理学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同时具有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其优美的旋律能够准确而且细腻地反映出人们的内心情感,影响人们的心理和感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幼儿音乐教育受到越来越多家庭的重视。音乐教育不像语言说教那样直接,而是像春雨一样点点滴滴渗透到幼儿内心,它比语言说教更易于接受,也更深刻。音乐教育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感知世界的美好,养成良好的品格,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对幼儿终身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对于幼儿智力开发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激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时期在人类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也是生理、心理发展变化最为明显的时期,在幼儿时期进行音乐教育也是收效最为显著的时期。音乐课程不仅可以学习到相关的音乐知识,还可以很好地促进幼儿心理、生理的成长,为其一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这也对提高我国总体教育水平和国民素质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幼儿音乐教学课堂中如何更好地运用音乐心理学进行相关教育的研究,更高质量地上好一堂音乐课,激发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潜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幼儿期主要指的是儿童3到7岁这一段时期。进入这一时期,幼儿由于身体的发育和生活范围的扩大,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逐渐产生了参与社会活动的想法,独立性也逐渐增强。幼儿心理健康是其完善人格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幼儿精神世界发展的内在基础。根据一些幼儿园的反映,处于幼儿时期的儿童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一是抗挫折能力较差,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二是人际交往中缺乏独立面对事件的能力。对于这一时期的幼儿来说,他们从不同的家庭进入幼儿园,心理上会有一些困惑,从在家中的以自我为中心,到在集体中需要考虑其他人的感受,面对崭新的环境他们会产生焦虑、愤怒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因此,加强幼儿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发展,是幼儿教育中十分重要且迫切的工作。而音乐教育以其独有的内在感染力,在对幼儿的心理教育方面的优势就逐渐凸显出来。

二、在幼儿音乐教学实践中的探索

音乐教育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幼儿阶段的音乐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游戏的升华,而音乐教师就是连接音乐与幼儿之间重要的纽带。目前,国内一些幼儿园已经在音乐教材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型仍占据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教学中想要更好地促进幼儿情感、智力、个性的全面发展,就要针对幼儿时期儿童的心理、生理特征,在教学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尊重每个幼儿的特点和对音乐的理解,引导幼儿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享受音乐。

(一)注重兴趣的培养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幼儿的认知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幼儿一旦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就去主动地接触,认真地观察。如果幼儿对这件事情没有兴趣,强迫他参与时,往往会产生厌烦的情绪。处于幼儿阶段的儿童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相对不高,他们还没有具备独立理性处理事情的能力,做事情基本凭一时的兴致。因此,兴趣是幼儿学习音乐最主要的动力。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最主要的是创造一个和谐的音乐环境,让幼儿处于轻松的状态,才能更好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教师要引导幼儿保持积极的情绪,通过不同角色的变化对幼儿的音乐活动进行指导,给幼儿探索和表现提供机会,并且注意选择丰富有趣、积极向上、符合幼儿年龄的教材内容来进行教学。3—4岁的幼儿对节奏、节拍已经有了很明显的反应,能够跟随音乐作品做出拍手、晃脑等一系列动作,并且能够完整地演唱一首歌曲。这一时期,选择一些具有鲜明形象的音乐作品进行教学,引导做一些扮演类的游戏,都有助于幼儿音乐能力的提高;5岁时,幼儿对音高的辨别以及节奏的感知发展迅速,这一时期就要选择一些不同速度的作品进行训练;6—7岁的幼儿,能听懂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绪,并且对节奏的反应要比对旋律变化的反应更能接受。这一时期,要激发幼儿对情绪的表达,更要加强节奏的训练。

(二)转移教学主体

在目前的音乐教学中,大多数还是以教师授课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并且不利于幼儿独立性的养成。幼儿接受音乐的方式不是理性的,而是感性的,处于幼儿时期的儿童一般较为好动,很难长时间保持一种听课姿势,根据这种心理特征,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教学模式改变为创造性模式,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在接受音乐教育中是否快乐为出发点和立足点。针对不同性格的幼儿,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面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教学环境要简洁,在教学中要随时提醒,将他们的注意力调整过来,并且用柔和的目光与其交流,细心倾听,坚持让幼儿不停顿地做完一件事,培养幼儿的毅力。对于音乐感较差的幼儿,要主动亲近,避免训斥,教学中经常提问并邀请其作为领衔角色,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并且多与其沟通交谈,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通过设计一些合理的音乐游戏,参与到幼儿的音乐活动中进行音乐教育。在音乐中加入音高、音色、节拍等要素的学习,调动幼儿的参与度,既让幼儿易于接受,更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同时,还可以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合作学习,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主动选择角色和情节,促进自我意识的觉醒,加强合作意识的培养。

(三)注重音乐情感的培养

幼儿阶段是儿童个人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交圈越来越广泛,幼儿的情感体验也会随之日益丰富和复杂,对情感的调节能力也逐渐增强,美感、道德感等一些社会情感也开始逐步成长,对情感的体验也开始走向精细化。在这一阶段,接触的音乐种类和参与的音乐活动越多,其情感体验也就越丰富。

(四)加入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课堂中,单一的教具很难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工具,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幼儿的视野,促进耳朵、眼睛、嘴巴身体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到对音乐的感受和学习中去,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在讲解幼儿演唱《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时,运用多媒体工具播放春天的美丽景色以及小河流水、鸟儿的叫声,再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让孩子们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更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对幼儿心理的教育不仅仅是如何对待儿童的情绪和行为,也更应该注重如何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和生活质量。音乐教育对幼儿良好性格的养成、自信心的建立、创新思维的建立、毅力的养成以及想象力的培养发挥有很重要的作用。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一堂高质量的音乐课程,都可以给孩子们带来无限的欢乐和遐想,他们会被作品中所描绘的情景所感染。在幼儿阶段,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为手段对幼儿进行基本的素质教育,笔者认为,音乐教育与其它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区别在于其内在的感染力。所以,音乐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音乐真正走进幼儿的生活中,让幼儿的生活充满音乐,从而达到全面、健康、和谐地成长。幼儿对音乐学习和感知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升。在学习过程中,枯燥的作业不是主要目的,从中启发幼儿的创造能力,通过各种音乐活动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音乐的熏陶才是关键之处。

作者:仝玲 单位: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