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幼儿撒谎行为分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幼儿撒谎行为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幼儿撒谎行为分析

摘要:幼儿撒谎行为是幼儿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普遍问题,如果忽视这一问题,将会对幼儿的健康成长造成影响。对幼儿的撒谎行为教育者既不可漠不关心、任其发展,也不可过分斥责、大打出手。文章分析了影响幼儿撒谎行为的内外因素,提出了一系列矫正幼儿撒谎行为的有效策略,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撒谎行为;影响因素

卡尔•威特在《卡尔•威特教育在我家》一书中说:“一个人拥有诚实守信的品德,是他走向成功的资本。”可见诚实对一个人的重要性。然而,幼儿时期出现撒谎行为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当个体的机体发展到一定程度,一旦出现撒谎动机,撒谎行为顺其自然地就产生了,也就是说撒谎是机体发育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我国研究者徐芬、张文静等通过“抵制诱惑情境”的研究发现,撒谎儿童的比例3岁儿童达54.5%,4岁儿童为75.6%,5岁儿童高达83.1%。虽然撒谎是幼儿的普遍行为,但它是幼儿心理发展不成熟的表现,是一时的行为,随着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幼儿会逐渐认识到撒谎的不道德性,从而通过自律来遏制说谎行为的发生。所以,家长、教师面对撒谎的幼儿时,既不要过于大惊小怪,否定孩子的道德品质,以暴力相待,也不能放任幼儿的撒谎行为,任其发展,而是应该肩负起教育幼儿的责任,不断地制止和纠正幼儿的撒谎行为,鼓励孩子说实话,从而把幼儿培养成诚实守信的人。幼儿的撒谎行为是不诚实的前奏,若不及时教育、矫正,必将影响幼儿的一生。

一、谎言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心理学者将撒谎分为不同类型。我们按照撒谎的初始动机,将谎言分为利他谎言和利己谎言。

(一)利他性谎言

利他性谎言也称白谎,是儿童在礼貌情境下为考虑他人感受,避免伤害他人而编的谎话。例如,当幼儿收到自己不喜欢的生日礼物时,仍然会出于尊重他人感受的目的而说出自己非常喜欢这个礼物的谎言,这就是利他性谎言的。这种谎言是人类特有的,是人与人交往的润滑剂。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利他性谎言的评价比其他谎言积极的多。人们认为儿童的善意的谎言是亲社会性质的,是符合社会规范的。Talwar﹠Lee为了探究白谎出现的年龄,他利用反红点任务发现65名3-7岁的儿童中55名儿童在实验情境下选择说善意的谎言,且大部分3岁幼儿能够出于礼貌说白谎。Xu,Boe等人采用“不被希望礼物”范式发现:40%的7岁儿童,50%的9岁儿童,60%的11岁儿童在收到不喜欢的礼物时会说白谎。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说利他性谎言的几率也随之增长。利他性谎言的背后是礼貌、尊重、善良,符合社会的需要,它被人们所认可,是一种正确的处事方式,更是一种优良品质。因此,成人要根据说谎的情境,认真分析幼儿说谎的动机,区别对待利他性谎言和利己性谎言,特别针对幼儿的利他性谎言给予支持、鼓励。

(二)利己性谎言

利己性谎言也称黑慌,是儿童为了避免自身的错误或为了获取某种利益而说的谎言,也就是说利己性谎言分为自我保护谎言和自我利益谎言,自我保护谎言是幼儿在违反规定的情境下为了避免惩罚而说的谎话。例如,果果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妈妈询问果果花瓶怎么碎的,果果说是小猫咪碰掉的。果果出于自我保护的心理,利用撒谎的方式来逃避妈妈的指责,属于自我保护谎言;自我利益谎言是幼儿为了得到某种好处而撒的谎。例如,弄弄看到豆豆有一个小汽车,弄弄很喜欢,就偷偷地把小汽车带回了家,妈妈问他汽车哪里来的,他说是外面捡来的。弄弄通过撒谎得到了小汽车,这种谎言属于自我利益谎言。不管是自我保护谎言还是自我利益谎言都是利己性谎言,都是不符合社会约定的,需要否定和纠正的。理论上来说,利己谎言是个体有了自我概念和心理理论能力之后才出现的,幼儿在15-24个月开始能够自我识别,2岁左右一级心理理论开始发展。由此可见,幼儿从2岁开始出现利己性谎言。通过徐芬等的研究发现:59.3%的3岁幼儿和75%的4岁幼儿出现撒谎行为,可以进一步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撒谎的频率增高。但随着个体社会化程度以及认知能力的增长,幼儿成长到青春期时,利己性谎言出现的频率下降。

二、影响幼儿撒谎的内外因素

(一)个人因素

1.生理因素

由于年龄的原因,幼儿身体各方面的机能发育不完善,尤其是支配全身各项生理机能的神经系统。在幼儿阶段,神经系统中的神经纤维分支加多加长,神经元之间的联系逐步形成,然而,神经干的髓鞘化工作还没有最终完成,这就常常导致幼儿神经传输具有跳跃性、不稳定性、泛化与扩散。可见,低龄幼儿由于生理原因分不清现实与想象而撒的谎,是幼儿无意识的行为,不应该被成人贴上撒谎的标签。

2.认知因素

皮亚杰认为2-7岁的幼儿处于思维的前运算阶段,此阶段幼儿有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他们为了适应现实需要,常常按照自己的想象来歪曲客观事实。幼儿可以在想象的世界里暂时摆脱无法掌控的现实世界,可以满足任何愿望,所以,幼儿普遍热爱想象,加上低龄幼儿认知活动与思维发展不成熟,记忆力不准确,时间观念模糊,缺乏生活经验,往往会把自己想象的世界与实际生活混淆,进而说一些不切实际、异想天开的话。成人不应该把这种天真地想象斥责为谎言。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认知能力不断提高,这种现象就会不断减少。

(二)外在因素

1.环境因素

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声称,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个人品格良莠不齐,撒谎行为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中盛行,这就为幼儿的撒谎提供了罪恶的环境。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对幼儿的社会性行为起到了一种持续性的影响,这种影响并不会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而消失。Pulkkinen在调查幼儿撒谎行为中发现:超过30%幼儿的撒谎行为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9]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以及父母自身行为等都对幼儿的撒谎行为产生影响。有研究表明:支离破碎的家庭中幼儿比正常家庭中的幼儿有更多的撒谎行为。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在幼儿心里,父母总是高大而又值得信任的,是幼儿思考和行动的方向标,因此,父母的日常行为无不成为幼儿学习模仿的榜样。幼儿园作为幼儿生活的另一重要场所,幼儿园环境也是影响幼儿撒谎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幼儿学习的方向,如果教师出现撒谎行为,幼儿会误以为撒谎是正确的行为,从而学会撒谎,所以,教师切不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欺骗孩子,而应该言而有信,以身作则;另一方面,幼儿园的环境氛围也对幼儿的撒谎行为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如果幼儿园缺乏诚实守信的环境,个别幼儿的撒谎行为便会影响更多幼儿出现撒谎行为。

2.父母教育方式

父母教育方式对于幼儿撒谎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体罚程度以及父母教育是否一致等方面。有研究指出:父母体罚会增加儿童的撒谎行为,若父母坚持使用体罚将会对幼儿产生更为消极的影响。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认为:儿童之所以撒谎,主要来自于儿童对成人的恐惧心理。例如,兰兰把妈妈的发卡弄坏了,诚实地告诉妈妈,妈妈却责备甚至打了她,这种教育方式,无疑增加了幼儿的撒谎行为,下次兰兰再犯错误时,由于惧怕受到惩罚,从而出现撒谎行为。父母作为家庭中的独立个体,同时又是幼儿的共同教育者,难免会出现教育不一致的现象。有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在撒谎幼儿中有75%的幼儿存在教育方式不一致现象,而其他幼儿中仅有30%父母教育方式不一致。父母教育的不一致,会使幼儿产生迷茫和焦虑,从而促使幼儿的撒谎行为产生。

3.成人暗示性语言的引导

由于成人暗示性语言而引起的幼儿撒谎行为屡见不鲜。幼儿的这类谎言并不是幼儿的过错,而是父母的过失。成人错误的、直觉式的归因,认为自己的孩子的行为都是对的,不能对事实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加之幼儿的道德观念模糊,缺少生活经验,极易受到成人的语言暗示,撒谎也就不可避免了。例如,点点的玩具坏了,妈妈质问:“是不是蛋蛋弄坏的?”点点回答:“是!”其实事实并非如此,点点的玩具是自己弄坏的,对于这种暗示性撒谎,应该引起成人的高度重视,反思自己的言行,切不可因为自己错误的语言引导而把幼儿带入歧途。如果成人可以改变问法:“玩具是谁弄坏的啊?”结果就大不相同了。

三、幼儿撒谎行为的矫正策略

(一)正确对待幼儿的撒谎行为

传统观念上,成人会认为说谎是幼儿道德品质不好,但心理学家则认为幼儿撒谎象征了其心理能力的发展,是幼儿获得心理理论的重要指标。所以,成人无需过分担心,应该正确对待幼儿的撒谎行为。面对幼儿的撒谎行为,成人既不可一概而论、暴力相待,也不可视而不见、任其发展。切忌不要草率地为儿童扣上撒谎的帽子,而是先要了解幼儿撒谎时的情景,分析幼儿的撒谎行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以及幼儿撒谎的动机和频率,从而根据不同的撒谎行为,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如果是认知水平造成的无意识的撒谎,成人应耐心引导幼儿分清想象与现实的区别。而针对幼儿撒黑慌的行为,成人不能一味地打骂、责备,应该及时教育幼儿,晓之以理,使其认识到撒谎是不诚实的表现,是社会所摒弃的行为,同时,应该善于对幼儿进行积极评价,鼓励幼儿主动承认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二)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1.家庭环境

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良好道德素质的养成。幼儿撒谎,大多数是由于不信任父母或外界环境造成的,因此,为了增强幼儿的信任感,父母应该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表现更多的信任和爱护,时刻保持与幼儿的亲密关系,同时,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让其获得心理上的安全,从而认为犯错是可以被原谅的,这样幼儿才会毫无顾忌的承认错误而不用担心被斥责。针对幼儿主动承认错误的行为,父母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耐心帮助其改正错误。

2.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作为幼儿生活的第二场所,同样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给幼儿营造一个诚实守信的生活氛围,避免幼儿受到不利影响,教师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首先,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培养幼儿诚实守信的品质,针对日常生活中的撒谎行为,及时进行矫正;其次,定期组织本班幼儿开展相关活动,为幼儿宣扬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最后,教师对幼儿的承诺要做到言而有信,通过言传身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发挥榜样作用

著名教育理论家洛克曾说:“撒谎在形形色色的人群里很盛行,要使儿童不看到、不听到别人撒谎是很困难的。孩子经常看到、听到别人撒谎,又怎么不学呢?”幼儿的模仿能力强,幼儿又是教师和家长的崇拜者,教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幼儿起到了榜样示范作用,如果成人经常言而无信,幼儿便会潜移默化地认为撒谎是正常的现象,从而出现撒谎行为。因此,在生活中,成人应该时刻谨记以诚待人,言而有信,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给幼儿的承诺就一定要说到做到,切不可不讲信用,欺骗幼儿;即使不能兑现,也应该及时向孩子说明原因,并做自我批评,以取得孩子的谅解。

(四)运用和完善奖罚机制

针对习惯性撒谎的幼儿,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奖励和惩罚措施来辅助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当我们发现幼儿多次撒谎后,一方面,我们应该对幼儿的不良行为予以揭露,剥夺幼儿的某项利益,同时,可以惩罚他做一些不喜欢的事;另一方面,对幼儿的撒谎行为表现出反感,讨厌,让其明白撒谎的孩子是不受欢迎的。一旦幼儿进步,表现出诚实行为,成人要抓住时机给予幼儿一定的表扬和奖励,强化其诚实行为出现的频率。值得注意的是,成人一定要慎重使用这种方法,奖励和惩罚的选择要注意针对性、适当性以及适度性,如果把握不好,往往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五)加强家园合作家庭

作为幼儿第一个生存环境,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起点和基点,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优化幼儿心灵,促进幼儿养成优良道德品质。同时,家庭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是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园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利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幼儿的道德品质进行培养,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在幼儿德育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家庭和幼儿园应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加强合作,发挥家园互动的优势。作为家长,要积极支持配合幼儿园的德育工作,保持与幼儿园德育的一致性,认真听取教师的意见,有针对性地矫正幼儿的撒谎行为;作为教师,应该多与家长沟通联系,及时告知家长幼儿在园的表现,与家长一同分析幼儿撒谎的动机,为家长提出有效的教育策略。

虽然幼儿的撒谎行为是幼儿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普遍问题,但是,大多数撒谎行为是幼儿的无意识行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面对幼儿的撒谎行为,我们既不可听之任之,也不可过分斥责,家长和教师应该共同努力,以身作则,正确对待幼儿的撒谎行为,分析幼儿的撒谎动机,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适时适当的运用奖励和惩罚,那么,每个孩子都会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作者:张艳,徐东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