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有机化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从结构上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框架
由于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碳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第四主族的元素。最外层有四个电子,不容易失去也不容易得到。原子间常以共价键的形式结合成长短不一的链状和形式不同的环状。导致有机化合物在种类数上远多于无机物。而且有机物中的每一元素都表现出不变的化合价如碳原子永远是四价,氧原子为二价,氢原子总是一价,使得有机化合物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都能燃烧,熔点低,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稳定性差,反应速度慢。而反应产物复杂。又由于碳碳键的连接类型不同。导致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也不相同,可将有机化合物分为开链烃(饱和链烃和不饱和链烃(烯烃和烷烃))和闭链烃(脂环烃和芳香烃)初步形成有机化学基本框架。
二从规律中掌握相关知识
(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深奥的东西明显化)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摸索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有意识地教学生从规律中掌握相关理性知识。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是《有机化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而烷烃的命名则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础。因此讲好烷烃的命名,使学生掌握好命名原则。这点对学生学好有机化学尤为重要。所以开始讲烷烃命名时应将学习进度放慢一些,多列举例题反复练习。让每个学生把系统命名的规律都掌握,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而课本讲命名的步骤不太好记,教师自己编写口诀,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掌握了知识。烷烃的命名口诀为“选定长碳作主链,按照碳数称某烷,支链近端为起点,主链依次把号编,支链名称写中间,阿拉伯数冠于前,支链名称若相同,合并起来为二三,支链名称若不同,复杂在后简在前”。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熟练掌握了烷烃的命名,从烷烃的命名中掌握规律,运用到烯烃和炔烃中去,差别仅在选主链上,前者为“长碳链”后者为“含双”或者是“含三”上,以至于后面的醇、酚、醚、醛、酮、羧酸的命名都可以用此规律,驾驭这种规律为以后各类有机化学的命名打下了基础。
三从教学中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学中巧妙的设置疑问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如讲“苯分子机构”时先向学生介绍苯的分子式(C6H6)和结构式。然后回顾烷烃和烯烃的化学性质。根据苯的结构式向学生提问。苯能使高锰酸钾褪色吗?根据已有的知识学生都回答:“能”接着通过演示实验,证实回答是否正确。结果不褪色,学生的头脑中就可以产生疑问。他们急于寻找原因,在恰到好处的进行解释这样学生就会听得很仔细,兴趣很浓厚。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外,通过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有机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尽可能的全面提高学生的有机化学综合素养是有机化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认为电子理论对有机化学中的离子型反应的发生、反应位点、活性都有非常好的解释作用,在教学实践中使用电子理论教学法有助于把众多分散的有机反应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电子理论就是它们的主线。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的插入化学史的内容丰富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化学安全观念在化学中同样非常重要,因此我们认为在课程中有必要引入相关的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电子理论;化学史;安全意识
有机化学是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1],是化学、化工、药学[2-4]、医学、食品[5]等众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涉及的专业面和学生面都很广。如何上好有机化学课,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有机化学素养是有机化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有机化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课程,涉及众多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大量的有机反应,并且有机反应的变化非常丰富、应用及其灵活。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如何通过学习有机化学这门课程使学生具有较好的有机化学的思维和素养,对有机化学教师而言是极具挑战的。通过多年的有机化学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有机化学课程中必须抓住主线,利用有机反应中的电子理论[6,7]把众多复杂的有机反应进行整合,如亲电加成、亲电取代、亲核取代、亲核加成等。反复利用电子理论对这些反应进行系统的讲解,使学生在本质上理解反应的为什么发生、如何发生及其反应结果。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相关化学史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他们的全面素质,以及在课程中加强安全意识的教育都不容忽视。
1在有机反应中引入电子理论进行教学
在讲解有机反应过程和反应活性等知识内容时,引入电子理论教学,引入较为合理的逻辑概念,有利于学生对有机反应本质的理解和反应活性之间的差别。有机电子理论是用正负电荷吸引的性质,来说明化学反应的发生方式,即发生的位置和顺序,发生的难易程度。因此,它把分子中电子携带的电荷分布情况,也就是以电子密度作为基础概念来思考化学反应。电子密度的大小、增量已被量子中的理论计算和物理测定所证实,并获得化学界的承认。化学家中把这种电子密度当做类推的基本概念,广泛用于说明和理解各种化学现象。电子理论认为,分子中,电子(携带负电荷聚集的位置,即电子密度大的位置),容易与携带正电荷的试剂(亲电试剂具有吸引电子的性质)发生化学反应。反之,电子密度小的位置容易与携带负电荷的试剂(亲核试剂,具有排斥电子性质的一方)发生化学反应。利用电子理论能够轻而易举的解释有机反应中的离子型反应,而我们大学有机化学的教学当中,大部分反应是离子型反应,如亲电加成反应、亲核取代反应、亲电取代反应、亲核加成反应等。当然电子理论的理解有一个过程,学生在刚开始接触的时候很难理解电子密度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逐步为学生打下一定的物理基础,如电子-电子云-电子密度等概念,使学生能够从微观的角度、物理的角度去理解有机分子、有机原子,同时强化电负性、诱导效应、立体效应、共轭效应等概念,让学生从高中学习化学的思维中转变过来,使用一种全新的有机化学微观思维方式来理解反应为什么发生、为什么在这个位点最容易发生、反应活性变化等现象。从而从本质上理解反应,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举一反山,真正达到学习有机化学的目的。
2在课堂中引入化学史教学
[摘要]金属有机化学是有机化学专业的一门分支学科,开设金属有机化学课程体系对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起到关键的作用,同时有利于满足地方高校对金属有机合成及应用的需要。文章从金属有机化学课程的作用、教学目标及任务、教学方法及手段、相关教材及师资队伍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分析。
[关键词]金属有机化学;课程建设;人才培养
金属有机化学课程是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交叠的一门分支课程,它是在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相互渗透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主要涉及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相关反应。纵观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充满了大量的意外发现。早在1827年,丹麦药剂师Zeise用乙醇和氯铂酸盐反应而首次合成了金属有机铂化合物。之后,科学家们通过不同的方法合成了大量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并研究其在催化,材料等领域的应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已经有许多科学家涉猎这方面的研究,自1963年以来,已有20多位科学家获得了金属有机化学方面的诺贝尔化学奖。由此可见,金属有机化学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并不断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这也体现了在高等院校开设金属有机化学课程的重要性。因此本文将从开设金属有机化学课程的作用,教学目标与任务,教学方法与手段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和分析地方高等院校开设金属有机化学课程的意义。
1金属有机化学课程的作用
金属有机化学作为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交叉学科和分支学科之一,通常是普通高校高年级本科生的选修课程以及无机专业和有机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涉及的基本理论较深,特别是一些理论需要借助无机化学理论来理解,同时也要有机合成功底,因此这就需要学生要正确掌握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如有有机化学中的各种合成策略及无机化学中的各种配位场理论,晶体场理论及十八电子规则等。因此,通常高校在制定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时将会首先开设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课程,而金属有机化学作为选修课程供有兴趣的同学学习,本科生对金属有机化学课程学习的要求不高,只要能够掌握基本的金属有机化学理论和相关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即可,这能为他们今后考研打下基础。而对培养研究生而言,特别是对于金属有机合成及金属催化专业研究生,这门课程的开设能够极大地增强该专业研究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利用相关知识解决科学研究中的具体问题,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金属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摘要]大学生即将成为建设祖国和世界的中坚力量,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高度与方向决定祖国未来的发展的高度与方向,故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不容忽视。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推进思政建设,以“旋光异构”一章为例,分别从旋光异构体的发现、旋光异构的性质、对旋光异构化合物的重视、化学反应中旋光性的应用四个方面进行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的融合。
[关键词]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旋光异构;爱国精神
随着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新一轮兴起,深刻影响着人们现在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发展方式。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量和信息获得性显著增加,而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引导青少年学生对信息的辨别、吸收尤为重要。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1]。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即将成为建设祖国和世界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思想高度与方向决定祖国未来的发展的高度与方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课程思政对于大学教育至关重要,不仅在思政课堂上,专业教学中也需要将专业知识与思政育人相互交融,致力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能力、有纪律的四有青年。在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中推进思政建设,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根据所讲章节内容以多以案例形式讲授爱国主义、实事求是、严谨科学作风、科学发展观、绿色经济、理论联系实践、资源开发与保护、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等思政元素。本文以旋光异构一章为例将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分别从旋光异构体的发现、旋光异构的性质、对旋光异构化合物的重视、化学反应中旋光性的应用四个方面与思政结合授课。
1“旋光异构”课程思政目标
1.1本章专业课程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旋光异构体的发现史;掌握对映异构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掌握对映体、非对映体、外消旋体、内消旋体等基本概念;掌握旋光异构化合物的性质;了解环状化合物及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了解外消旋体的柝分原理及方法。
[摘要]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在有机化学理论课程教学中发挥重要辅助作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高效的思维方。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类专业的基础实验课程,结合我院化学类专业的实验教学特色,立足于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体系,从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全面培养,精心安排实验项目,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入有机化学最新研究成果,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实施翻转课堂,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进行改革,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改革;探索
1前言
进入疫情后时代,社会经济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大学生就业人数在逐渐发展扩大,学历优势渐渐弱化。用人单位和科研院所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也由以前“看成绩”逐渐转变到“重技能”。化学本身就是一门具有实验性质的学科,科学研究在工作和研究生学习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如何在高效率的基础上进行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培养和满足社会的需要,该问题在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改革中,亟待解决。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是在化学本科专业基础教育阶段所需要进行的一门实验性课程,是廊坊师范学院化材学院化学、材料化学、应用化学三个学科专业的一门本科必修课。有机化学实验作为重要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基本学习能力和科创能力[1],在有机化学理论和实践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今,化学专业中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和有机化学理论课程相辅相成,通过有机化学的实验课程学习,进一步掌握有机化学理论课所学知识,直观形象且容易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2-4]。然而,在实践性的教学中,对于许多的理论知识,学生们虽然在进行理论课的教学中已经基本掌握了,但为巩固一些基础的实验,在进行这方面的教学中仍单纯重复了理论课的内容,学生感觉没有新鲜感,难以发挥其创新创造能力。针对这一特殊情况,许多高校都在积极推进有机化学实验教育的改革与探索,希望这些有机化学的实验教育既能够完成其传统课堂教学的任务,又有可能够很好地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及其实践操作动手技巧,培养新新时代的人才。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学术院所科研机构和个别专业技术院所的研究成果陆续发表到SCI等著名学术杂志上。然而,高校本科生对这些课题的研究成果了解甚少,主要原因是由于实验教学中缺乏前沿性研究成果介绍,学生们仍然正在继续重复最基本、最简单的有机合成反应,思考性和启发性不够。这样的社会现象严重地阻碍了我们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动力。因此,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改革应确定与科研工作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和深化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还应注重培养学生思维创新。
2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改革依据
在1999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文化素质进行教育,培养学生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经济建设,做我们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将文化素质教育作为实现我国优秀文化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目标的一项重大长远战略。《决定》的出现,标志着素质教育理念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4]。素质教育以促进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及其经济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现实需求作为其基础,以培养和提高我校全体青年学生的综合基本素质作为根本教育目的,把培养和形成一个人的品格作为其教育的一项根本特点。有机实验课程改革将依据国家教育改革要求,全方位贯彻素质教育这一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