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雨课堂在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模式研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雨课堂在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雨课堂在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进课程建设,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将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引入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构建基于雨课堂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型,设计课前、课中和课后具体教学手段,分析实施对象和教学内容的基本情况.通过数据挖掘,从“雨课堂参与度”、“知识点掌握程度”和“雨课堂的问卷调查分析”3方面进行剖析.结果表明,雨课堂有助于提升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学习的参与度,为教师精准教学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关键词]雨课堂;环境工程;有机化学实验;数据挖掘

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对传统课堂教学产生深刻影响,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让“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进课堂.雨课堂作为一款智慧教学工具,具有定制、便捷、立体和易用等特点[1],将雨课堂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相结合,提升课程教学的信息化程度.2018年6月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超8亿.信息时代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使用QQ、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已经常态化,信息技术与教育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成为数字原住民可行的学习方式[2].教师用各种即时通讯支持课堂教学,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补充学习,已经成为当前学习的日常模式.雨课堂将微信和PPT整合,通过微信扫码功能将PPT与学生手机联系起来,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实现线上线下实时互动.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实验课,传统实验教学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多媒体及实验有关的仪器和试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局限在实验室,常规教学手段不易收集学习行为数据,无法满足个性化教学需求.冯艳裴[3]以环乙烯的制备为例,介绍了课前、课后和课中运用雨课堂具体操作方法,问卷调查发现雨课堂的应用活跃了有机实验课堂氛围.郑新[4]等人在乙酸正丁酯制备中应用雨课堂,将答题成绩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促进了学生重视预习环节.雨课堂可以将学生学习情况以电子邮件、微信短文等数据形式反馈给教师,这些数据包括课前预习人数、测验正误率、课后作业完成率等,通过挖掘数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查漏补缺[5-6].本课题经过环境工程专业有机化学实验的课程实践,依据雨课堂数据分析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情况,促进教学活动由“经验教学”向“数据驱动”过渡,有助于科学合理的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 实验教学模型

根据有机化学实验的课程目标,以雨课堂为桥梁,明确教师和学生各自任务,构建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型。 雨课堂将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活动与学生的课程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由单一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引导者和服务者[7-8].课前,教师将实验的教学大纲、教学视频,通过“公告”至班级,推送语音信息.学生查看公告栏信息,下载预习材料,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以“报告老师”的形式反馈给教师,教师统计学生阅读数据,收集预习信息,掌握课前预习情况.课中,学生拿出手机扫描雨课堂二维码,教师在PPT端了解学生签到情况.多媒体投影与学生手机屏幕同步显示课件,教师可以限时发送单项选择、多项选择或主观题,以随机点名的方式,抽查学生听课效果,对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开启弹幕互动,学生可看到其他人观点,教师参与点评,纠正错误观点,给出正确答案.课后,教师查阅电子邮件,下载发送的数据,通过挖掘行为数据,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弄清知识的重难点,及时调整教学方式.

2 学情分析

课程对象为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总人数为41人,其中男生11人,女生30人.班级分成2个平行教学组,教学组中每2名学生自由组合成搭档.该课程在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开设,共18周.实验教学进程由“绪论”、“物理常数的测定”、“合成实验”和“复习考核”4部分构成,上课周数分别为1周、6周、10周和1周.教学对象为非化学专业本科生,他们对该课程的定位较为模糊,调查发现课堂上认真听讲和迫不得已去上课的学生比例分别为38.5%和8.5%[9].因此,教师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清晰地向学生传递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有机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达到规范化操作目的。

3 教学数据分析

3.1 参与度分析

面对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学习者需要一个适应阶段,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加深对雨课堂的理解.分别选取了第2周、第5周、第7周课堂数据进行对比,将课程答题次数量化为0-1之间的数值,两组学生参与答题趋势如图2.结果表明,随着实验课程的深入,参与答题的活跃度增加,图2a显示第1组成员学习“熔点的测定”、“重结晶”、“薄层色谱”,参与答题的人数分别为7人、10人和19人,显示第2组参与答题的人数分别为10人、13人和15人,说明在雨课堂教学模式引导下,积极思考的学生人数在增多,增强了获取知识的主动性。

3.2 知识点掌握程度分析

教学行为数据能够还原教学过程,客观反应教学现状,判断学习者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辅助教师在后续教学中有意识的增加相关联的知识点,为精准教学提供决策依据.应用雨课堂进行期中测试,共20道单项选择题,每题回答错误的人数为分子,总人数为分母,计算答错率.答错率越低,说明学生对该知识点掌握程度越高,反之亦然,数据见表2.结果显示,学生对“重结晶”、“蒸馏”、“溴丁烷合成”及“薄层色谱法”掌握较好,“萃取”掌握一般,“熔点测定”、“精馏”和“减压抽滤”掌握较差,需要在后期教学活动中补充知识点。 课程结束,教师可查看“优秀”学生,重点关注“预警”学生.下次授课,以“点名回答问题”方式,提醒学生.学生通过雨课堂学生端,掌握个人总分以及班级的平均成绩、个人答题用时及班级平均答题用时,分析个人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状态.以雨课堂显示为优秀学生张建成为例,张建成在自己的手机端,查看成绩为75分,班级平均分为62.3分,完成题目时间为11分钟40秒,班级平均时间为12分28秒.基于此,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完善教学进程;学生也可以知道哪些问题的理解存在疑惑,改进学习方法.

3.3 问卷调查分析

经过一学期雨课堂在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实践,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95.13%的学生对雨课堂教学模式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可见学生对该教学模式认可度高,愿意配合老师使用雨课堂完成教学活动.为了解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对有机化学关联知识的兴趣,通过雨课堂进行问卷.学生在“有机化学事故”、“有机化学企业”、“不清楚”、“有机化学著名科学家”、“有机化学学科前沿”、“其他”需求比值分别为26.83%、24.39%、19.51%、17.07%、7.32%和4.88%,教师通过以上信息,针对性的推送关注度高的文章,如国内外化学化工企业重大安全事故的起因、过程和反思,以及著名化学企业的创业和发展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结 语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应用雨课堂教学模式,收集教学过程数据,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提供有效的途径.数据挖掘表明,随着课程的深入,参与答题的人数逐渐增多,对雨课堂教学模式满意高,希望教师针对性推送有机化学相关的课外知识.教学数据的量化,使教师在教学中能更好的教,学生更容易学,促进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王帅国.雨课堂: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5).

[2]张国培.论“互联网+”背景下的雨课堂与高校教学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7,(19).

[3]冯艳斐.雨课堂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广东化工,2018,45(7).

[4]郑 新,肖朵朵.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基于雨课堂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山东化工,2018,47(19).

[5]杨 芳,张欢瑞,张文霞.基于MOOC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初探—以“生活英语听说”MOOC与雨课堂的教学实践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

[6]姚 洁,王伟力.微信雨课堂混合学习模式应用于高校教学的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17,(9).

[7]肖安宝,谢 俭,龚付强.雨课堂在高校思政课翻转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5).

[8]戴亦军,何 伟,袁 生,等.“互联网+”背景下“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18,45(3).

[9]周凤新.基于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8.5.

作者:周佳   单位:汉江师范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课堂内外·科学Fans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课堂内外·初中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课堂内外·作文独唱团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