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等有机化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高等有机化学》课程是化学类学生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对有机化学知识的进一步提升。《高等有机化》学涉及许多有机理论和反应类型,知识点庞杂;同时,可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结合点较丰富。将课程思政融入《高等有机化学》,有助于提高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更有利于守好课堂这一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也是培养德才兼备型高层次人才的必然要求。本文总结了“师生同向”课程思政的探索,以供理工类课程的课程思政研究作参考。
[关键词]高等有机化学;课程思政;师生同向;教学;探索
当下,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社会形势日新月异,复杂多变。新时代的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冲击和影响。高校将“立德树人”贯穿到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是实现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有关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重要环节。而“课程思政”即是以构建三全育人格局为目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政治教育生动具体地融入专业知识讲授过程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而为党和国家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1]。《高等有机化学》课程是化学、药化,以及制药类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对有机化学知识的进一步提升。《高等有机化学》的学习对于培养更加专业的化学化工人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有机化》学涉及许多有机理论和反应类型,知识点庞杂。但正是因为知识点丰富多样,给课程思政提供了更多的可结合点[2]。将课程思政融入《高等有机化学》,有助于提高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更有利于守好课堂这一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也是培养德才兼备型高层次人才的必然要求[3]。目前有关《有机化学》课程的课程思政研究较多,许多学者也总结出许多有价值的经验[4-6]。但是,作为更高层次的《高等有机化学》的课程思政探索,还未见相关报道。本文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感悟,总结了“师生同向”课程思政的探索,以供理工类课程的课程思政研究作参考。
1师生同向的课程思政理念
课程思政的精神内涵是以专业课课堂为渠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和政治修为共融共通,互相促进。值得关注的是,课程思政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同心同向,才能确保课程思政这一新时代课程观深入人心,发挥应有的育人作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具备较为全面的课程思政意识,而学生应抱有学习的主动能动性。首先,作为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和文化修养,具备“又红又专”的底色,方能给学生积极正面的影响。近年来,相继报道出有些高校教师在讲台上发表不当言论,影响恶劣。这提醒我们,作为教师仅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作为高校管理部门,应该对专业课老师定期开展课程思政培训,健全教学考评机制,注重育人过程和效果的考核。其次,如何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是极为重要的。高等有机化学涉及较多理论知识和庞杂的反应类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产生畏惧和厌烦心理。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唯物辩证规律,结合时事热点,植入爱国情怀教育,让高深的专业知识更加接地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相长的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师生同向,促进高校思政教育走深走实。
2课程思政的具体实践举例
2.1立体化学原理与思政元素的融合
在立体化学发现的过程中,经常提到法国化学家巴斯德,他热衷葡萄酒。偶然一次,他在喝完的葡萄酒酒桶底部发现形态漂亮的晶体。这激发了巴斯德极大的研究热情。经过仔细分析研究,终于揭示了立体化学现象。这个科学小故事令同学们很感兴趣,适合进行思政元素的植入。伟大的科学发现来源于细心的观察,来源于扎实的专业知识,来源于孜孜不倦的执着追求。此外,在立体化学知识中,通常还会提及手性药物的重要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德密集出生了一大批“海豹畸形婴儿”。经过调查发现,这批妇女都使用了一种名叫“反应停”,即沙力度胺的止吐药。正是由于反应停的使用,导致孕妇对胎儿的血液供应受到影响。原来沙力度胺的结构含有一个手性中心,存在一对对映异构体,其中一个异构体具有致畸性。这一发现,直接促进了手性药物的快速发展。这一案例告诉大家科学是非常严谨严肃的,容不得半点马虎,一旦研究不清楚,后果难以想象。
2.2反应机理中热力学控制与思政元素的结合
在讲授反应机理一章节时,知识点尤其显得晦涩难懂,这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其中在讨论热力学控制曲线时,通常会提到反应经过了一个较高能级的过渡态即可生成能量更低的终态产物;而动力学控制往往经过一个能级较低的过渡态,生成能量相对更高的终态产物。这两个过程可以和人生轨迹和生涯规划联系起来。作为当代大学生,如果想急于求成,走捷径,而不狠下功夫,攻坚克难,那么就只能达到一个不够稳定的终态。这就相当于是动力学控制过程。如果想走向更宽广的舞台,取得更大的成绩,给社会(即外界环境)贡献更多力量,就需要跨越更高的能级。因此,同学们应该走热力学过程,不经历风雨何以见彩虹;只有跨过高山险阻,才能走出一片通途。在这个攻坚克难的过程中,你释放出的能量,给社会创造的价值才是最大的。
2.3还原反应与思政元素的串联
在还原反应章节中,必须提到的就是黄鸣龙还原法。在上千个有机化学人名反应中,黄鸣龙是第一个上榜的中国人。准确来说,是三分之一个反应。这个还原反应的全名叫基斯内尔-沃尔夫-黄鸣龙还原,是在基斯内尔-沃尔夫反应的基础上改良的。经过改良,该羰基的还原反应条件从高压降为常压,反应温度也大大降低,极大地提升了该反应的实际应用价值。黄鸣龙院士毕生致力于有机化学的研究,为我国有机化学科学发展和化学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现如今,我们中国人出现在人名反应中的例子越来越多,如陆熙炎环化反应、史一安不对称环化、冯小明反应等等。可见,中国有机化学发展迅速,我们完全有利于做到“四个自信”,中国人有能力站在世界科技的舞台中央。
3结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校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守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中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师生同向,教学相长,以高等有机化学理论知识为载体融入思政元素,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交错相融,共同进步,才能为党为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陈维一,李敏,虞虹.有机化学课程思政的初探[J].山东化工,2021,50(01):156-157.
[2]赵海英,赵睿国,陈树峰.高校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探索[J].广东化工,2021,48(11):194-195.
[3]崔颖娜,王爱玲,姜岚,等.课程思政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融入[J].广州化工,2021,49(11):166-167.
[4]韩冰,李建鹏,惠永海,等.教学课程与思政教育知识构建的探析——以制药工程专业有机化学课程为例[J].化工高等教育,2021,38(01):78-82.
[5]沙风,伍新燕,杜仕菊,等.有机化学课程思政建设“四步法”[J].大学化学,2021,36(03):176-182.
[6]刘晋彪,叶秋香,李立清.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下《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浅析[J].教育现代化,2019,6(48):32-33.
作者:陈福娇 刘晋彪 单位: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西理工大学材料冶金化学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