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中学数学前置作业的量与设计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双减政策的出台为素质教育的科学实施提供了强大的政策依据和发展动力,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与作业设计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教师开始深入探究中学生前置作业的实际数量与内容设计,自觉践行双减政策,为中学生前置作业的科学开展以及课下活动的自由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双减背景;数学;前置作业;量与设计;中学生
双减政策背景下,要求教师科学设计中学生前置作业的实际数量与具体内容。这样,中学生前置作业的开展质量获得了极大的提高,课下自由活动也得到了时间保障,中学生自然能更好地安排自己的课下活动,去探究和实现自己的个性想法。
一、双减下数学前置作业量的要求
双减政策要求中学生的课下作业时间总量不超过90分钟,由于中学生的课程学习有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等多元化科目内容,因而数学课程的课下作业时间应不超过20分钟。而中学生在课下既要完成课上内容的习题巩固,又要完成以预习为主要内容的前置作业,因而中学生前置作业的实际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因此,教师在设计前置作业时就要以10分钟为实施基准,向10分钟要质量,向10分钟要效益,更要科学设计10分钟的具体内容。
(一)前置作业要实现小型化
前置作业是中学生预习课文内容、提前做好准备的自主活动内容,因而前置作业是中学生展示个人素养、认知能力、学习习惯的生命展台。因此,教师要在10分钟内科学指导中学生进行高质量的预习活动,实现前置作业的小型化,便于中学生快速完成,保证质量。以“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为例,为了培养中学生的空间立体感,教师要让中学生在家预习教材内容,并让中学生自己在家中仔细观察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纸箱,且中学生要亲手拆分正方体与长方体纸箱,将立体图形转变为平面图形。中学生还要将拆分好的平面图形再次组合成立体图形,以此培养中学生的空间立体感。教师不再做其他要求。
(二)前置作业要实现模块化
教师不仅要实现前置作业的小型化,还要实现前置作业的模块化,为中学生提供明确的作业范畴,使中学生拥有清晰的知识界限。以“集合”为例,教师只要求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集合”“包含”“真包含”“子集”“真子集”这五个概念即可,能在课堂上的合作探究中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述出对五个概念的主观认知内容,能独立处理较为简易的课后习题。这样,高中生就会在前置作业中初步掌握“集合”知识的基本内容,而且,能在自己的头脑中初步形成模块化认知结果,从而达到教师设计前置作业的初衷。
(三)前置作业要实现简易化
前置作业不仅要实现小型化和模块化,还要实现简易化,只要求中学生对预习任务进行初步感知,获得一个浅显的全面认知,做到预热即可,认知难度不宜大。以“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例,本节内容需要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想象力、立体感和空间感,因而内容不多,却具有一定难度。中学生在初级中学时期仅仅学过位于一个平面内的点、线与面的位置关系,现在要求在空间范畴内探究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因而难度较大。教师在前置作业中只要求中学生做到熟读课文内容,初步形成空间立体感即可,不要对中学生要求太高,因为过犹不及。
(四)前置作业要实现精准化
前置作业不仅要简易化,还要精准化,能为中学生提供非常具体可行的预习任务,且一个个精准的前置作业还能为中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从而使中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初步形成体系化认知。以“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为例,中学生虽然没有直接认知过类似知识,却在初级中学时期接触过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因此,教师可以让中学生借助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去初步探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利用触类旁通的原理精准引导中学生完成关于“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的前置作业。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以“10分钟”为活动舞台,努力促进前置作业的小型化、模块化、简易化、精准化开展,切实推动中学生课下预习的高效化,为中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活动时间,有效培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加速中学生的快乐认知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萱靖.高中数学前置性作业的有效设计研究:以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6):22-23.
[2]刘伟.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前置作业设计及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6(9):36-38.
[3]宋金龙.高中数学概念前置作业的设计[J].快乐阅读,2016(18):65.
作者:何正花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第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