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隐性课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隐性课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隐性课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隐性课程,又称“非正式课程”,指不在课程计划中,不通过老师有计划地进行的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隐性课程大体分为两类:一种是可预设的隐性课程。如物质情境的隐性课程,学习环境等。另一种就是非预设的隐性课程,包括人际情境中的师生关系、学风等。

一、隐性课程与语文课程相结合的独特性质

语文是一门集基础性、综合性、人文性的课程,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对教育高度的要求,人们也开始关注“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学习好语文,不仅是一种语言的交流,也是学习其他科目的良好前提。不仅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家的文化背景,而且对学生个人素养的提高至关重要。所以,这种文化的传授与延伸,需要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在这种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的学习与发掘中,更好地去探究语文的魅力。

二、隐性课程对中学语文有着重要的意义

根据隐性课程的分类,要在中语文教学中加以实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主要方面:

1.塑造良好的环境和学风。

作为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是属于可预设的隐性课程范畴。那么,如何合理地规划与设置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比如,在教室和楼道的墙壁上,会看到一些名言名句,这是学校为了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的方法。但对学生而言,他们没有办法感同身受。那么,是否可以对这些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呢?比如,分享学生的励志故事,树立贴近生活的学习榜样,了解身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有益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想要争取荣耀、积极向上的心,而且,也可以激励其他学生去学习、模仿,努力成为更加优秀的人。充分利用墙壁的空白处,来发挥其教育与引导意义。其次,就是充分利用教室黑板报,除了展示同学的书法、绘画之外。也可以展示他们近期的学习进程,学生可以自己去制定这学期想达到的目标,不断鼓励自己一步一步去落实自己的计划。外部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从内部而言,良好的学风也是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形成呢?首先,建立同一个学习目标是非常关键的。这个目标的制定在于教师与学生的配合。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中,一共有六个单元,教师应分别为每个单元设立独立的学习目标。比如,背诵篇目的内容,欣赏名家优秀诗文,萌生阅读作品的兴趣、感受作品中的形象、体会丰富的情感、深刻的寓言,等等。其次,学习方法的恰当使用,对于语文知识的教与学,仅仅采用读、背的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在海师附中的实验班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被引入到语文教学中。学生可以三五人形成一个小组,对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并回答。比如,在讲到《童趣》这篇课文时,围绕“写景”的句子为中心进行小组讨论的方式来思考,学生可以从景物的布局以及写作动静结合的特点来回答问题。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但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精神,而且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把握问题的要点。在不断地配合与实践下,学生逐渐学会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究的方法,产生探究的兴趣,形成整体良好的学风。

2.语文教师对隐性课程的准备。

要对学生进行“隐性课程”的教学,教师的个人素质与魅力是隐性课程成功达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我们知道的是诗歌为我们呈现出了一番美好的田园风光。但“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是与陶渊明的官场生活有关,不阅读和收集相关的资料,我们就不知道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也不知道他在官场生活中经历了怎样的挫折,这些都是需要老师自己去精心准备与提炼的。其次,就是语文教师的语言素养,这对学生也有着很重要的示范作用。比如,语文老师的语言评价对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和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以海师附中实验(2)班语文老师,朱远舵老师的《使至塞上》为例。在初步感知这一环节中,会对学生阅读诗歌时所要把握的停顿、节奏、情感基调,分别进行纠正与训练,并鼓励学生去大胆读。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时,她说:“今天,我们就把机会留给其他同学,让他们多展现自己,不要害怕,自信一些。”在理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时,学生的回答有理解错误、不完整的,老师并没有打击学生,而是告诉她,注意贴近诗句去理解。学会去紧扣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烟直”“、落日圆”等,鼓励学生多去表达他们的想法。所以,教师在传授内容的同时,更多的是给予学生书本知识背后语文能力的提升,结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去引导学生,这要求教师不仅有丰厚的知识储备,教师日积月累的语文修养也是必不可少的。

3.课外活动的开展是对隐性课程的延伸。

课外活动的开展,是学生之间知识与整体能力的提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课外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间的更多的交流。每周五,海师附中会举行“学生读书报告会”。这一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养成阅读和分析文本的好习惯。学生展示出自己PPT,对书中精彩的字句、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和赏析。比如,很多学生喜欢余华的《活着》,小说中的“我”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听他讲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在讲解过后,听课的学生,会对他讲的内容进行提问,不断地以这样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的方式对文学作品进行讨论与欣赏。这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有着日益显著的效果。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了进一步的升华,学生获得了属于自己的情感体验。

三、结语

总之,显性课程固然重要,但是隐性课程会给学生语文能力带来“质”的飞跃。两者之间的结合与互补,不仅会让语文课堂的学习更加富有趣味和知识性,而且对学生长足的学习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隐性课程的特点可能在短时间内体现不出来,但教师所带给学生的教学方式和隐性课程准备,会为学生未来的个人素质和学习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者:江丽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