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行为理论研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行为理论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行为理论研究

摘要:关于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最早源于国内教育学者提出关于有效教学的理念,有效教学历经“好教师品质研究”、“好教学的特点研究”和“有效教学的综合研究”的三个阶段。尽管有学者反对研究教学的效率问题,认为无法准确确定教学销量,但进入经济新常态下,对中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研究不仅没有停止,而且还在反思过去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主张。

关键词: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课堂教学

1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行为的定义

经济新常态下,随着政府部门和民众对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强烈呼声,通过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研究也呈现进一步的增加趋势。国内教育学者通过教师、学生、教育管理者以及教育理论工作者开放性地描述教师的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行为,并对其重要程度进行排序,研究结果表明,与改进学生学习成绩高度相关的教学行为是被试者十分看重的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行为。虽然大多数教师都了解和实际表现出与学生良好成绩相关的行为,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多地表现出这些教学行为。姚利民(2005)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的一个基本假定就是,教学是线性活动,过程(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结果(学生的学习效果)。杨帆(2009)根据有效教学和教学行为的特征总结出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行为的定义:是指教师以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灵活地运用教学智慧和教学策略,为达到课程与教学目标要求,促使学生学业发展及教师自身专业成长而参与的专业行为。综合国内有关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行为的定义,教育专家用多种观察工具和评定量表客观激励教师的教学行为,通过教师教学行为出现的频率与学生成绩的相关而确定两者之间的关系,标定那些与学生优异成绩高度相关的教学行为是教师的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行为。姚利民(2004)从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行为的教学、效果、效益和效率等四方面进行分析和综合,指出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行为是教师通过保证教学过程的合规律性,成功地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

2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行为的内涵

GDBorich(2000)在《有效教学方法》(第4版)这本著作中指出10种教师行为与理想的学生学习业绩有显著关系,其中有以任务为导向、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教学的多样性、授课的清晰明了以及确保学生的成功五种行为在过去30年里在众多学者的研究中获得了一致的认同和支持,这五种行为被称作关键行为(keybehavior),它们被认为是有效教学的主要教学行为。另外适当提问、参考学生的观点和建议、精心组织、展开询问以及传递自身的影响五种行为被称作辅助行为,它们通过与关键行为配合使用,促进有效教学。姚利民(2004)通过参考大量国内外有关有效学校和有效教学的研究论著,同时征求众多优秀中小学校长和优秀中小学教师的意见,选定三大类、15种行为为教师的有效课堂教学行为,它们主要是:第一,主要教学行为:讲授、组织课堂讨论和提问,其中讲授包括讲授组织条理性、讲授清晰明了性、讲授科学性、为理解而讲授;第二,辅助教学行为:适应性教学、激发动机、运用非言语手段和创设课堂环境,其中创设课堂环境包括创设适宜课堂环境和创设教与学环境;第三,管理行为:管理课堂、管理教学时间、管理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其中管理课堂又包括制定和执行课堂规则、管理课堂。

3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

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主要是区别去低效或无效教学行为的独特标志,其应是在符合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行为的涵义,有助于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行为目标实现的基础上,表现在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上。国内外有关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研究主要有:(1)正确的目标;(2)充分的准备;(3)充满热情;(4)促进学生学习;(5)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6)高效利用时间;(7)激励学生。姚利民(2005)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有关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研究,指出五种公认的特征:教学清楚明了,主要是指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充分了解和对教学目标的正确认识,并清楚明了地传递给学生;充满热情,主要是指教师教学活动中通过言语、情感、肢体动作等显示自己对教学行为、学科和知识的理解,以及对学生的热情,促使整个教学活动充满感染力和影响力;精心准备教学和合理组织教学,主要指教师为确保一门课程或一堂课能有计划地进行并完成教学任务所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精心策划,并合理地安排和控制教学时间,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善于激励学生,主要是指教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其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知识丰富,主要要求教师不仅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一般教育学知识,而且要求教师具备融合、综合学科内容知识和一般教育学知识,形成特定学科的知识。

4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行为的结果变量

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需求以及真实的学习水平,尊重和关怀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并且科学地运用提问、激励、组织讨论等教学方法,其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行为对于学生学习成绩和认知发展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杨春英(2010)通过对杭州采荷实验学校进行的教学实验,研究发现教师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行为有助于学生的元认知技能水平的提高,具体表现在操作班学生的测验成绩优于对照班,同时发现操作班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显得主动、思维活跃、提问质疑的积极性也较高,并且显示出一定的深刻性。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行为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压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这些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有效性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美国的帕里克的对比实验研究发现: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气氛中,其学习情绪高涨,对知识感受性高,记忆深刻,思维敏捷,注意力集中;学生在压抑的学习气氛中,其情绪会不稳定,认知活动效率下降,机械重复和混乱反应增多。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行为要求教师注重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更大程度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且适时、适度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行为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和记忆。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行为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满热情,不仅对所教学科充满热情,并且在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言语交流以及学习互动中都表现积极、热情,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行为的充满热情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增强具有积极作用。庄绪静(2008)通过研究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冷漠行为对学生造成的影响要大于批评和体罚等行为的消极影响,伤害学生的自信和自尊。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学行为充满热情,摒弃冷漠的行为,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增加和自尊心的认可。另外教师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行为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注重眼神交流、肢体语言等辅助性的教学行为,有利于学生感知教师的关心、关怀、尊重和重视。大量研究表明,教师根据学生不同方面的特征,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不同的期待,这种期待主要通过教师的表情、与学生的目光交流和态度表现出来,并被学生所感知。

参考文献

[1]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第34-35页。

[2]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第37-38页。

[3]杨春英:《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浙江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4]龚春燕:《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漓江出版社,2000年,第89-90页。

作者:孔文良 单位:甘肃省舟曲县藏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