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科技创新投资渠道探索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南宁的科技创新现状
近几年,南宁的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以2010年的科技创新活动情况为例,南宁的科研经费投入上达到19.5563亿元,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GDP)的1.09%,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3.89%;从事R&D活动的科技人员达到17942人,占广西R&D人员的39.87%;专利的申请量、授权量以及科技成果量实现了快速增长,全年申请专利1452件,获得授权专利896件,科技成果则达到960项;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发区共有17个,其中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一个自治区级开发区(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南宁的科技孵化体系的建设也日趋完善,高新区现有留学人员创业园、南宁软件园、大学创业园、生物产业孵化园、中国-东盟科技企业孵化园、南宁市科技企业孵化基地等专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此外,还设立有风险投资基金和创业基金,为中小型企业提高发展资金和融资担保,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自主创新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全民的科技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些为南宁科技创新活动的深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地科技支撑。
2南宁的科技创新投资渠道分析
科技创新活动是一个系统的、持续的创造性的活动,需要大量资金、人才以及政策制度等要素的支持,尤其是对R&D的投入。R&D经费的投入强度、来源渠道和分配结构等是评价科技创新活动的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下面将从R&D经费的几个方面来分析南宁科技创新活动的投资状况。
2.1R&D经费的投入强度
R&D经费的投入强度就是指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它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整体科技实力及其对科技发展重视程度的指标。国际上通常采用这一指标作为R&D经费宏观结构的重要标准。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科技统计指标体系,对R&D活动投资规模的描述主要有两个指标:(1)R&D经费的绝对数(GERD);(2)R&D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对数(GERD/GDP)。由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在进行比较时一般使用GERD/GDP相对数的指标。该指标可以很好的体现了R&D经费支出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以及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提高R&D经费的投入规模和投入强度是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表1列出了南宁市2006-2010年R&D经费投入的情况。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南宁的R&D经费投入强度是在逐年增加的,其所占的GDP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同时也说明R&D的经费投入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成正相关关系的。2006年,南宁市的R&D投入只有4.5447亿元,到2010年已经增加到19.5563亿元,平均年增长率达到33.89%。GERD所占的GDP的比重也由2006年的0.52%增长到2010年的1.09%。可见,南宁市已经认识到科技创新投入对社会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
2.2R&D经费的来源渠道
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活动的总体规模、运行状况不能只看R&D经费的投入强度,R&D经费来源渠道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合理的R&D经费来源结构是实现R&D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环节,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创新的研究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R&D经费来源渠道一般有政府、企业、金融机构贷款、科研机构、高校以及其他资金等。其中,政府和企业是R&D经费主要的来源渠道。根据政府和企业的投资比例的不同,我们可以将R&D经费的来源结构分为政府主导型(政府R&D经费投入所占比例大于50%)、企业主导型(企业R&D经费投入所占比例大于50%)和政府企业双主性(政府和企业在R&D经费投入中所占的比例大体相当,是一种由政府主导型向企业主导型的过渡性类型)。2008年,南宁市政府与企业的R&D投入比重为1.067:1,基本处于企业主导与政府主导的临界状态。到2009年,政府投入的比重下降到41.10%,而企业投入却上升至52.51%。这表明南宁市R&D投入结构模式已经逐渐由政府主导型向企业主导型过渡。国内外R&D经费投入的经验表明,政府对科技创新活动的资金投入可以起到很好的引导和示范效应。当前,在政府政策和投资的引导下,企业已经逐渐成为了R&D经费的来源主体。
2.3R&D经费的分配结构
R&D活动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三种类型。一般来说,不同环境的国家或地区R&D经费在不同活动阶段的分配是有较大差异性的,会因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技术经济状况的不同而不同。在发达国家,技术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这三者的科研费用的比例,在1:2:5范围内是合理的。如日本的基础研究经费为5.2%,应用研究经费为21.8%,开发研究经费为73.0%。具体来看,南宁市2006-2010年R&D经费投入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三个阶段的详细情况如表2。根据表2中的数据,就南宁R&D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经费投入状况来看,2006年,南宁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投入的比例依次为11.68%、44.47%和43.85。2010年,这三者的投入比例为6.79%、27.27%、65.94%,基础研究所占的比重不断缩小,发展研究所占的比重则不断扩大,南宁市R&D经费在不同活动阶段的分配结构更趋合理和科学。
3南宁科技创新投资渠道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述对南宁R&D活动的分析,虽然广西研发事业近些年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R&D经费投入强度相对较低,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比较小
2010年,南宁的R&D经费投入为19.5563亿元,仅占全市GDP的1.09%。根据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经济处于发展初期,R&D/GDP一般在0.5%~0.7%左右;在经济起飞阶段,这一比例应上升到1.5%左右;进入稳定发展期,则应当保持在2.0%以上。由此可见,南宁的R&D经费投入与其社会经济的实际发展状况是不相符的。同期,西安市R&D经费投入为57.3亿元,占全市GDP的1.77%;重庆R&D经费投入为100亿元,占全市GDP的1.27%;成都市R&D经费投入也达到了45.4亿元,占全市GDP的0.82%。同这些同为西部的省会城市相比,南宁对科技创新的经费投入强度还是比较小的,科研经费的不足成为制约制约南宁科技创新活动发展的主要瓶颈。
3.2R&D经费来源主体较为单一,多元化投资体系不完善
2009年,南宁的R&D经费共有14.8575亿元,其中政府投入占R&D41.10%,企业投入占52.51%,其它渠道资金投入还不到6.4%。南宁科技创新活动经费来源渠道需要进一步拓展,企业的参与力度也比较低,一些企业的技术开发经费投入还不到销售收入的1%,银行科技信贷体系和机制也不健全。企业还没有成为真正的科技创新投入主体,多元化投资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3.3R&D经费分配结构不够合理,管理机制不完善
2010年,南宁R&D经费投入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三者的投入比例分别是6.79%、27.27%、65.94%。可见,南宁在R&D活动中经费的分配结构还不够合理,基础研究的资金投入较少,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后劲不足,这严重影响了南宁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综合竞争力。此外,南宁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也不够完善,缺少对科研经费的监督管理,科研经费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4对策建议
4.1继续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实现投资渠道多元化
国外学者Dominique和Bruno通过对17个OECD国家(1981~1996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后认为,政府对企业R&D活动进行财政资助和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可以产生明显的杠杆效应,政府的相关行为将刺激企业增加R&D支出,政府每资助企业研发1美元,企业就将增加0.7美元的研发支出。由此可见,政府对R&D的投资具有很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应进一步加大政府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力度,提高R&D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同时,政府也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资金,构建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资、融资平台,鼓励企业提高R&D的资金投入强度,为企业进行R&D活动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于一些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要加大资金的投入,从而使每年有限的科研经费发挥最大的效应。此外,还需要拓展其它新的投资渠道,实现投资渠道的多元化。例如增加银行的信贷资金、鼓励民间借贷、进行投资合作以及引入投资中介机构的资金等,通过这些渠道既可以很好地弥补企业在R&D经费的不足,也可以较为灵活地适应企业活动的各种需要,进而提高企业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积极性。同时,还应积极培育创新文化和创新意识,着力激发企业家的创新观念和活力,对于一些有实力的企业还可以鼓励它们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来筹集资金,推动企业更多地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4.2调整R&D经费投入结构,优化经费配置
R&D经费投入的结构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创新活动的成功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要调整R&D经费来源的结构,让企业成为南宁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主体。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优化科研经费在R&D的各个活动阶段的配置比例。2010年,南宁R&D经费投入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三者的投入比例分别是6.79%、27.27%、65.94%,可见南宁的R&D经费投入结构近些年已趋于合理。但在基础研究上的经费投入还稍显不足,而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基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发展的后期动力。基础研究过低将会降低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最终会导致社会经济发展的后期动力不足,从而影响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综合竞争力。因此,应进一步优化南宁R&D活动中的经费配置,适当增加基础研究的投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R&D经费的利用率,从而增强科研经费投入对南宁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
4.3创新科研合作方式,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科技创新活动的研发主体由于知识产权的优先性问题,同行之间往往缺少在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合作和交流,这在无形之中造成了科技创新过程中的重复研究,造成了科研经费的浪费。由此,加强科技创新活动研发主体间的合作和交流就显得非常必要。国际上,在科技创新上进行合作开发是一种已经被证明的可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模式,这种合作既可以是企业与企业间的联合开发,也可以是企业和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的合作研究。其中最常见方式的就是实行产学研结合,这种方式可以使各科技活动主体之间实现优势互补,减少在科技发展过程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形成技术协同效应和技术组合优势,从而使它们的整体实力得到提升。同时,合作研发也有助于提高现有知识的利用率和己有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这些科技成果进入市场后也能较快地抢占市场先机,使各个参与主体均获得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这为各参与主体后续的科研投入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此外,政府应逐步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体系,制定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让科技创新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4.4强化科研经费管理,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
南宁近几年社会经济发展较快,政府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比较大,企业的参与力度也在逐年上升。但由于科技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南宁的科研经费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混乱,这就需要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强化对科研经费的监督管理,减少和消除科研经费在使用过程中的不当行为。同时,还应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制定科研经费的使用和评估的制度,逐步建立专门的科研经费管理机构,改变目前南宁科技创新活动中“撒胡椒面”的管理模式,从而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此外,还应加强对科技创新活动成果的管理,保护知识产权,建立知识产权的奖励、资助制度,从制度上保证科技创新活动的公平、有序竞争,为南宁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作者:张毅吴尧王海珍单位: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