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基础设施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基础设施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基础设施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

摘要:

高校的科技创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分析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是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我国高校2000-2015年的科技创新数据进行的分析,结果发现:高校用于科技创新的基础设施投入和产出效率都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显著影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设施要素主要有国家对高校的财政性经费投入、高校R&D经费内部支出和R&D人员全时当量。

关键词:

高校;创新基础设施;科技创新能力;实证分析

1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现状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新型国家的主体之一。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是高校科技创新最根本的动力,是科技创新活动中最活跃和最重要的因素。从表1中可以看出从2000年到2015年我国高校参加科技创新的R&D全时人员年均23.04万人,虽然每年人数略有波动,但总体呈逐步增长趋势。这说明高校具有稳定的科技人力保障。高校科技活动经费投入方面,表2显示科技活动筹集经费呈逐年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在20%以上,增长较快的是2000、2004和2015年;在筹集的经费中,政府筹集资金占50%以上,企业资金占30%以上,金融机构贷款所占比重相对较低。高校的R&D经费内部支出总体上也是逐年增长的趋势,占筹集总经费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在各项研究的支出中,应用研究占50%以上,基础研究的比重在近几年有大幅度提升。这些数据表明:第一,国家对高校投入的科技经费比重较大,是高校从事科技研发的主体;第二,高校与科研机构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国有科研机构已经成为高校从事科技研发的主体之一;第三,高校对科学研究越来越重视,转入研发支出的经费不断增加;第四,高校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不断加大,更加关注知识创新工作,有利于组建基础研究创新团队,扩大我国的基础研究规模。高校科技产出方面(见表3),科技论文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科研成果的主要反映形式。我国高校2000-2015年共发表科技论文8441362篇,总量上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为了便于比较,我们整理计算出R&D人员产出率和R&D经费产出率,科技论文的R&D人员产出效率呈现递增趋势,但R&D经费产出效率有所下降。专利申请体现了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能够综合反映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专利申请受理总量近几年有大幅提升,R&D人员产出率和R&D经费产出效率均呈现逐步提升的趋势。由此可以得出:专利申请受理数增幅较大,且产出效率增幅较大,说明高校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2变量的选取与模型的设定

2.1变量的选取

Porter和Stern(2002)的国家创新能力理论分析框架中,衡量国家创新基础设施的指标主要有:一国的知识存量、总的研发资本投入(包括人力资本和资金资本)、教育投入比例、开放度、专利保护强度、反垄断强度。根据这一框架,程雁和李平(2007)选取了人均GDP、研发经费、研发人员数、教育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贸易依存度与外资依存度之和、专利保护强度作为我国区域创新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要素。根据这些学者的国家、区域创新基础设施的评估指标体系,本研究选取的评估变量主要有:高校的R&D人员全时当量,这是国际上通用的、用于比较科技人力投入的指标,是指全年从事R&D活动累积工作时间占全部工作时间的90%及以上人员,这一指标能够有效地衡量高校科技创新的人力资本;高校的R&D经费内部支出,体现高校用于内部机构研究与开发的实际支出费用,是高校科技研发资本投入的重要指标;高校的国家财政性经费占GDP的比重,这一指标体现了国家对高校人力资本的投资比重;人均GDP,这可以反映国家的技术水平,能够体现高校在不同时期所处的技术发展现状;现有的技术发展水平,这会对今后的创新活动产生阻碍或者促进作用;此外,高校的开放度、专利保护强度也是创新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存在数据可得性方面的困难,模型中没有包括。

2.2模型的设定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估指标选取高校专利申请受理数,前面分析可以看出这一指标是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国内外的实证研究多数都选用这一指标来衡量科技创新能力。根据Porter和Stern(2002)的国家创新能力分析框架,我们建立如下模型:LnPAt=α0+α1LnPRt+α2LnERt+α3LnHEt+α4LnTEt+ut其中,PAt为高校专利申请受理数,PRt为高校R&D人员全时当量,ERt为高校R&D经费内部支出,HEt为高校的国家财政性经费占GDP的比重,TEt为人均GDP。

3实证分析

3.1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由于是时间序列数据,首先对各变量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单位根检验是检验时间序列平稳性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检验方法选择ADF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取对数后的各序列在10%的显著水平下均通过平稳性检验。

3.2格兰杰因果检验

在平稳性检验通过的前提下,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可帮助变量之间确定因果关系是否存在,以及确定因果关系的方向:双向因果关系、单向因果关系、无因果关系。运用格兰杰方法检验变量LnPR、LnER、LnTE、LnHE与变量LnPA的因果关系,即检验创新基础设施与科技能力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过程中滞后阶数分别选择了1阶和2阶。结果显示:滞后阶数为1阶时,LnHE是LnPA的原因是显著的,LnPA是LnPR、LnER、LnTE的原因也是显著的,即显示为单向因果关系;滞后阶数为2阶时LnPR、LnER、LnTE、LnHE均显示与LnPA互为因果关系,即存在双向因果关系。LnHE与LnPA的因果关系说明国家对高校的财政性支持始终是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原因。滞后1阶时LnPA是LnPR、LnER、LnTE的原因,说明高校已有的专利申请受理量即已有的知识存量会影响科技人力资本、科技研发资本的投入和国家现有的技术水平。滞后2阶时LnPR、LnER、LnTE也成为LnPA的原因,说明当高校投入科技研发人员和研发资本之后,及国家整体技术水平提升后,都会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产生正面影响。这表明创新基础设施的投入正是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的原因,而科技人力资本、研发资本和国家的技术水平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

3.3基于滞后变量模型的回归分析

根据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创新基础设施的投入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因此在模型中采用相应的滞后变量,基于滞后变量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回归分析。最终选择的滞后变量模型如下:LnPAt=6.8234+1.6270LnPRt-1+1.6836LnERt-1+0.4563LnTEt-1+2.4069LnHEt-1最终回归结果表明,当前我国高校的专利申请受理量主要受到滞后的R&D人员全时当量、R&D经费内部支出和高校的国家财政性经费占GDP的比重的影响,滞后期为一年,这三个滞后变量在5%的显著水平下对高校的科技创新具有显著影响。滞后的人均GDP虽然影响不够显著但表现出了与高校专利申请受理量的正相关关系。从具体的影响程度看,高校国家财政性经费占GDP的比重对高校专利申请受理数的贡献最大,国家财政性经费占GDP的比重每提高1%,专利申请受理数将提高约2.41个百分点,说明国家对高校财政经费上的投资对科技创新能力的边际促进作用最大。R&D经费内部支出和R&D人员全时当量对高校专利申请受理数的影响作用次之,R&D经费内部支出每提高1%,专利申请受理数将提高约1.68个百分点,R&D人员全时当量每提高1%,专利申请受理数将提高约1.63个百分点,说明科技经费和人力资本的投入仍是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相对来说人均GDP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较小。

4研究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可得出以下基本结论:①我国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强,无论是科技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的配置,还是从科技投入的产出效率看,高校用于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的投入和产出效率都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说明我国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在逐步提高;②高校科技创新的基础设施是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且具有滞后的影响效应,滞后期为一年,即创新基础设施投入一年后,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产生作用。创新基础设施各要素中,国家对高校的财政性经费投入对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贡献最大,说明国家对高校人力投资的支持直接影响了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高校自身用于科技创新的人力投资和财力投资对高校科技创新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其中研发经费的支持影响更大一些;同时我国现有的技术发展水平对高校的创新活动也具有促进作用。鉴于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①加大科技经费的投入力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高校的投入,另外一方面高校自身也要增加研发资金的投入,高校可以通过加强与企事业的联系,引导企事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力度,形成“产学研”的有效结合,通过市场和企业解决科技经费投入的问题;②加大科技人力资源的投入力度,高校在科技管理工作中要以人才为中心,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现有人才,依托优势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创新的主观能动性;③此外,虽然模型中没有涉及高校的开放度和专利保护程度,但这两方面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均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高校应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导向,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高专利保护意识,同时增强国际、地区之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鼓励高校科技人员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参考文献:

[1]吕建荣.中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历史与现状[D].西安:西北大学,2014.

[2]程雁,李平.创新基础设施对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6,5(9).

[3]徐侠,安同良.东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同构度的测度与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8).

[4]江蕾,安慧霞,朱华.中国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际测度:2000—2015[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6(5).

作者:党杨 景莉莉 单位:长春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