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反思性教学生物技术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因为明确反思性教学的内涵是搞好任何专业学科反思性教学的必要条件,所以在探讨民族地区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基因工程反思性教学的意义与策略之前,我们先对反思性教学的内涵进行初步的分析。关于反思性教学的内涵,目前在我国教育界的学者们尚缺乏统一的认识。例如,熊川武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地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的目的、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而王俊英和张志泉则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反思,从自身发展,教学目的、内容、方法策略等方面不断思考学与教的效率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使自己成为高效的教学主体或学习主体的过程。仔细比较上述观点,不难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前一观点强调反思性教学的主要措施是行动研究法,通过反思性教学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二是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三是把教学主体自己培养成学者型教师;而后一观点则认为反思性教学的主要手段是教学主体的自我反思,通过反思性教学要达到的目的主要是不断提高教学或学习的效率。第二、两种观点都主张在实施反思性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进行。
笔者认为,对于第一个结论,前一观点对反思性教学的要求过高,与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况有所偏离,因而可操作性不强,因为通过调查发现现实情况是:(1)无论在中小学还是在大学,尤其是地处民族地区的中小学和大学,借助行动研究开展反思性教学的教师并不普遍;(2)较为合理的教学实践不一定能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而看似不甚合理的教学实践却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3)在中小学教师中,由于工作的繁忙,精力有限,真正的学者型教师极少,更何况仅通过解决教学问题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要求与实际目标的达成相去甚远。而后一观点则过于简单,对反思性教学的要求太低,所以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对于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缺乏足够的推动力,因为这对于中小学教师尚可,但对于高校教师,如果只要求借助个人的反思来实施反思性教学,而不开展行动研究,势必很难成为学者型教师。对于第二个结论,无疑是科学合理的,因为不会学习的教师怎么能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同理,不能不断“学会教学”的教师又怎能不断提高教学效率?所以,笔者认为作为教师,自己会学习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不断“学会教学”的前提。总之,在实施反思性教学的过程中“,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二者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通过上述讨论,笔者认为反思性教学的内涵应是:教学主体根据培养对象的层次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借助反思或行动研究等途径,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全面考察研究过去自己所经历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或事件,以不断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并逐步提升符合自身教育教学工作发展需要的自我完善的过程。
2在民族地区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基因工程课程教学中实施反思性教学的意义
首先,民族地区本科院校的大多数学生,在录取时录取分数与全国的发达地区相比分数较低,可见其理科基础与全国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差距;其次,前面已提及,在民族地区本科院校,基因工程课程通常设置于大四上学期,但因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此时所掌握的与基因工程关联的学科知识不甚牢固,或尚未接触到其他与基因工程关联的学科知识;第三,通过笔者对报考民族地区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多位学生的访谈发现,他们中大多数在录取时是调剂到该专业的,其他在录取时虽直接填报该专业,但对选择报读该专业的目标和意义尚存模糊之处。所以,在民族地区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要让学生牢固掌握较为庞杂的基因工程知识,深刻理解抽象的基因工程概念,以取得较大规模的基因工程课程教学效益,在教学中逐步全面、习惯地实施反思性教学,有着极为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2.1反思性教学有利于不断提高基因工程课程教学效益
调查表明,民族地区本科院校学生在基因工程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随着教学的深入,面对基因工程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庞杂的内容,以及程序繁琐的实验技术,普遍会产生枯燥、烦恼、厌学等情绪。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如能全面、认真地观察学生,并及时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以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刻的反省回顾,包括对在教学过程中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是否正确、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是否融入基因工程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学语言和行为是否合理等,自我展开逐项分析;之后,立即提出并实施改进问题的新的方法或手段,将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教师,促使自己会教,越教越喜教,越教越娴熟;而对于学生,促使他们会学,越学越想学,越学越得心应手。于是,师生皆大欢喜,从而大幅度提高基因工程课程的教学效益。
2.2反思性教学有利于促进基因工程教师专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基因工程课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所以它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基因工程教师,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为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应与时俱进,自觉、主动在自己的专业信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专业素质上,不断成长并追求成熟,及时更新、演进和完善。实际上,通过反思也为基因工程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了继续教育的机会。现代社会是一个终身教育的社会,教师的角色和作用现已发生了根本改变。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和促进者,还必须通过较系统的自我研究,及时发现自己知识、能力或技能等方面的缺点或不足之处:是基因工程某个模块理论知识、某方面实验技能的问题?还是教育理论、心理学基础、教育教学策略和技能技巧方面的问题?亦或是双语语言教学、创新研究、学术水平方面的问题?等等。当教师体验到这些困难、麻烦或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时,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不安全和不确定的感觉。于是,教师不得不在在行动中或行动后回头分析自身的经验。这样,经过反思,发现了问题立刻弥补:要么及时通过自学专业教育教学理论或专业知识,要么脱产进修,要么出国深造等。总之,通过反思性教学,既能促使基因工程教师自觉检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从而使其教学行为更为睿智和成熟,基因工程教学质量和创新教育水平,又能有效、快速、持续地提高基因工程教师的专业素养。
3在民族地区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基因工程课程教学中实施反思性教学的策略
基因工程课程体系错综复杂,涉及面很广,而它又是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或主干课程之一,与生物技术专业其他核心课程,如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发酵工程原理、微生物学和普通生物学等联系极为紧密,是学习这些课程的基础。所以,笔者认为,基因工程教师要在基因工程课程教学中真正地实施反思性教学,发挥反思性教学的价值,必须明确反思性教学的目的,养成自觉反思的习惯,并熟练掌握反思性教学的方法。
3.1明确反思性教学的目的
反思性教学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发展,二是为了专业引领。首先,实施反思性教学是为了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因为基因工程课程的“繁”和“难”,所以基因工程教师往往因难于梳理而不安,学生常常因难于理解而烦躁。通过反思性教学既要求基因工程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基因工程,乐于学习基因工程,使学生成为善于学习的全面发展的学生;又要求基因工程教师“学会教学”基因工程,热爱教学基因工程,使基因工程教师自身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直至成为学者型的教师。其次,实施反思性教学是为了对基因工程教师进行专业引领。通过专业人员参与的专业引领的反思活动,使基因工程教师明确如何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基因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和前沿理论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心理学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基因工程教学实践,有助于提高其反思、独立教学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促进其专业水平的发展和反思性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3.2养成自觉反思的习惯
正因为促使教师通过其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成长的机制是反思和更新,所以养成自觉反思的行为习惯是教师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基因工程教师通过全面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亦即从对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等各环节进行回顾和评价,总结自己的成功与教训,并及时“充电”,将努力学到的先进教育教学理论和前沿基因工程专业知识,整合到教学实践中去改进教学行为,不断完成自己的教育观念的更新并加以提升,养成自觉反思的行为习惯。
3.3熟练掌握反思性教学的方法
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反思性教学能有效提高民族地区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基因工程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内反思与外反思。
3.3.1内反思
内反思也叫内省、自我反省或自我剖析,亦即基因工程教师通过回忆自己的专业成长经历,准确了解自己的知识结构、认知特性、常用的教学方法、成功的教学案例与经验教训,明确自己的优势和需要加强之所在,以科学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计划或改进措施。如自己所掌握的物理、化学、数学和计算机等知识程度是否需要完善或加强,以及当把这些知识熟练、精准、融会贯通地运用于基因工程教学实践后,学生的反应情况:他们是否深刻理解抽象的基因工程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否明白基因工程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与生物技术专业其他核心课程的联系?又如,对于基因工程课程知识体系的传授,按知识联系所组成的模块开展教学和不按模块进行教学,哪种方式效果更好?再如,如何才能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结合课程实验和相应的课程实践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
3.3.2外反思
外反思亦称为外省,就是通过听同行或相关课程授课教师的授课、与学生对话、请他人观评自己的教学录像和开展行动研究等,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从外界环境反观、审视自己的过程。首先,通过听同行或相关课程授课教师的授课后,进行深刻思考,不但可以获得启发或借鉴,找到自己的不足,而且还可以在今后教会学生将基因工程的学习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联系起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基因工程课程中将供体、载体、受体和工具没等概念和知识点学好后,在学到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等课程时,遇到相应的内容可以进行差异化学习,即对于已经熟悉、共同的部分一掠而过,只注意理解有差别的地方就可以了。这样,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去学习与思考其他未学过的内容。其次,通过对与学生在课堂或课后的对话的反思,可以理清他们学习中的很多问题:为什么畏惧学习基因工程课程?是生物化学基础的原因吗?若是,是哪方面的基础较薄弱?如何快速帮助他们把这些基础补起来?再次,通过请同行或其他专业人员、学生等一起观评自己的教学录像细节,对他们的评价作深刻的反思,可以很快找到自己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技能或教学策略及理论依据是否灵活与适当。最后,通过行动研究,基因工程教师选取自己认为在教学中难于处理的、较薄弱的章节完成“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个环节,自己作自我诊断、教师群体共同诊断或教研、科研人员共同参与会诊,能及时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极大地帮助基因工程教师提高教学的应变能力、自我监控能力、总结评价能力和理论思维品质。
作者:肖国学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