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信息技术课程立体化教学革新探求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信息技术课程立体化教学革新探求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信息技术课程立体化教学革新探求

1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1.1高中教育模式

早在2001年初,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就正式进入高中课堂,课程的最终评价方式是会考形式。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考核转变为学业水平测试,这意味着其考试的实质没有从根本上发生转变。由于高考这个指挥棒,众多高中学校在教育教学中背负着升学的压力,一切与高考无关的学科均将边缘化,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未能幸免。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考试这种形式对于强化学生从实践到技能的转化是十分有效的。然而,现实问题是,大部分地区都将信息技术考试纳入高考、中考成绩,所以高、初中学生从一入学接受的就是为考而进行的应试训练,到了高中还要接受会考应试训练,这样一来基本操作的考试内容并没有多大变化。这种形式既浪费了教育资源,又遏制了学生对信息素养的追求。

1.2强化训练无法实现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需要引导和应用素质教育,这种教育是通过短期强化训练得到提升的。一直以来,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素质教育的内涵并没有迅速提升。因为很多高中教育教学方式背离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理念,单纯追求技术层面的应用。

2立体化教学模式构建

近10年来,教育教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立体化教学,它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将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有效地融为一体,形成三维效果。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提出不仅仅体现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更新,同时还体现在教育观念、教育理论的更新,对教育模式和教育体系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提出《信息技术课程》的立体化教育教学模式,并全方位地提升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

2.1立体化教学概述

伴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学校教育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主要体现在教学资源建设正从传统的纸质教学资源向数字化、电子化资源转变;教学载体从单一的黑板教育向多维的多样化教学资源服务方式转变,逐步形成了以纸质教学资源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紧密结合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包。这些变化,不仅给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同时还迅速改变着学生传统的填鸭式、被动式学习方式,让学生借助网络,主动学习、快乐学习,实现随时随地接受教育。就目前而言,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探讨多维的教学资源体系结构及基本内容,摸索一种教学资源的整体解决方案,可全面提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资源使用效益。

2.2立体化教学模式构建

纵观教学五大要素,能将这些要素融入构建立体化教学思想中,是教学模式构建的核心所在。笔者认为,搞好“五化”工作即可解决立体化教学模式构建:一是教学对象层次化;二是教学内容选择合理化;三是教学方法案例兴趣化;四是教学手段现场化;五是教学评价多元化,下面将分别进行分析。

2.2.1教学对象层次化

层次化教学主要解决高中生因初中阶段兴趣爱好问题,在计算机实践方面出现的技能差异。采用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解决教学安排一刀切带来的弊端,另一方面能让所有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一门非零起点的课程,因为在初中阶段也要开设初级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但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会出现一些水平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会影响到高中,甚至大学阶段的教学活动。学生升入到高中阶段后,教学活动往往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各种差异,形成一种“饿的吃不饱,饱的不想吃”的现象,对整体教学影响很大。因此,这一阶段的教学,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可将学生分为多个不同层次开展单列教学,以达到教学活动的预期目的。

2.2.2教学内容合理化

针对高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要求的特点,要选择合理化的教学内容,不能简单地只注重书本内容的教学任务,既要做到实事求是又要创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应尽可能做到3个合理:一是教学内容编排合理,以教材为主要依据,针对学生实际做到教学内容编排科学合理,处理好计算机发展前沿水平与当地教育教学实际相对稳定的关系;二是教学内容深浅度对学生现实要求要合理,教学内容不能讲得太深,让学生觉得摸不透,也不能太浅,让学生觉得无聊,教学要尽可能处理好教与学的内涵关系;三是教学内容选题合理,要符合提升高中生信息素养要求的实际,处理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既满足学生应试教育要求,又提升自身基本素质。

2.2.3教学案例兴趣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如何设计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教学案例,是激发学生浓厚兴趣的第一要务。只有确立了一个好的教学案例,让学生有兴趣,愿意去学习,才能解决好其它教学问题。要实现信息技术教学思想上的转变,即实现以知识传播为目标,向以综合能力发展为目标转变。通过信息技术课程教育,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性发展,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只有对学生愿意去解决问题时,才会静心思考,逐步地深入理解其内涵实质,实现信息素养的提高,从而真正地达到提高计算机技术使用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目的。

2.2.4教学手段现场化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活动主要在多媒体教室或计算机实验室开展,这门课程的授课教师不要严格去划分理论课、实践课,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理论,把实践问题上升为理论。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展示立体化教学模式,即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练为主线的环形教学模式,学生碰到问题就地解决,真正落实教学手段现场化。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或计算机实验室进行,既能解决学生全体参与全过程互动的问题,又能解决学生一对一学习的问题,同步推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与学生发展目标组成立体化教学实践活动,最大程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2.2.5教学评价多元化

学生通过学习后,教学评价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学评价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评价方式要现代化,二是评估体系要科学化。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式很多,不能完全照搬传统单一的理论试卷考试模式,要采用现代无纸化考试模式,考试系统可以在校园网上进行,考试系统集成平时作业、网络辅导与答疑、网上考试、网上评卷等功能为一体,采用开放式考试模式,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机作为现代办公工具的强大功能。考试评估体系要科学化,教师在制作信息技术课程试题库时,要通过学生的答题解决提升操作能力、信息应用能力、综合素养能力。在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估体系中,三大能力素养的考核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的考评模式。

(1)操作能力。该部分考核的主要内容体现在: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对一些常用的操作方法熟练掌握,能做到举一反三,操作自如。

(2)应用能力。该部分考核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设计考试内容,以项目块的形式,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不限定方法手段,真正考察出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

(3)综合素养能力。该部分考核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以项目形式出题,以团队方式答疑,针对一些具体应用项目,让学生客服课本知识的约束,结合自己的想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问题一般是综合类的,可综合考查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3结语

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教育教学改革是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话题,中国学校的教育教学成功与否,基础教育是基石,没有好的基础,再好的高等教育都会出问题。通过分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教学现状,提出了立体化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强化培训形式下的客体型学习向主动参与的主体型学习过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这对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本身和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饶正婵蒲天银单位:铜仁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