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研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研究

一、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平静状态向活跃状态的转化

教师应当借助信息技术的魔力,打破这种平静状态,使学生的学习心理活跃起来。例如,我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时,第一步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准生字音,读通课文;第二步检查自学情况,如果按照我以前的教学思路,第三步应该是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了,但备课时我就考虑到这篇课文也是一首歌曲,不如换一种教法,给学生一种新鲜感,或许会有不同的效果,于是我把第三步换成了跟着多媒体学唱歌,学生在那欢快的音乐、鲜艳的画面的渲染下也都摇头晃脑、手舞足蹈起来了,一个个涨红着小脸拼命地唱着,语文课变成了音乐课,效果却是出奇得好。快下课时,我检查了学生的朗读效果,他们个个声情并茂,我点名让学生背诵,他们个个都会。在这节语文课上,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恰到好处地使用了多媒体,真正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二、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抑制状态向兴奋状态的转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处于抑制状态的学生,是不可能很好地进行学习的,表现为情绪低落,无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被动地、无可奈何地接受知识,这时,教师应想方设法将这种抑制状态转化为兴奋状态。例如,《小抄写员》这篇课文表达上最突出的特点,是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来展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文中一次次描写叙利奥受到父亲错怪后的心理活动,赞扬了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关心体贴父母,勇于承担家庭责任的美德。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思维、经历的限制,人物的心理刻画描写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有时甚至是忽略不计。课前,我就考虑到这一因素,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有效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了“心理刻画”这一重要写作方法。

三、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兴奋状态向理性状态的升华

教师应因势利导,采取有效的办法,就能自然而然地将学生的兴奋状态引向理性的升华。例如,在教学《万里长城》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展现了万里长城的雄姿后,学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满怀激情地朗读了课文,紧接着我用多媒体出示了“鲜花和长城”画在一起的图片,那雄浑激昂的音乐,娇嫩欲滴的鲜花,钢铁巨龙般的长城,再一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情不断奔涌而来,这时我问:“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话要说吗?”有的学生说:“把鲜花和长城画在一起,其实是把鲜花比喻成那些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他们在守卫长城,保护长城。”有的学生说:“这些鲜花是缅怀为修筑长城而死去的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还有的学生说:“鲜花也可以看作是我们,因为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因此,我们要像长城一样刚毅、坚强!”你看,正是教师的精心设计,不失时机的引导,才使得教材的人文性挖掘得更深了!

四、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畏难心理向自信心理的过渡

应该说每堂课都有它的教学重点和难度,在这些新的知识面前,学生往往表现出畏难情绪、缩手缩脚,不敢“攻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心理方面带给学生一种具有新意的刺激,这种刺激能够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亢奋状态,愿意调动自己的全部力量进行实践。另外,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应充分发挥运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及时创造机会和条件,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相应“坡度”,使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不断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其实在学生攻克一个个困难的同时,他的自信心也在不断建立,学习能力也在不断提高。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使用一定要从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出发,把握住时机,做到“有的放矢”,这样信息技术的作用才会更加突出,效果才会更加明显。(本文来自于《学周刊》杂志。《学周刊》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范雪兰单位: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高资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