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自媒体时代中国女粉丝消费文化现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消费者群体不仅获得了更潮流、更便捷的消费载体,同时也具有了更时尚、更前沿的消费观念,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独特的粉丝消费群体和粉丝消费文化。而在粉丝消费群体中,女性粉丝群体以无可比拟的人员比重占据了绝对优势,并借助自媒体平台进一步拓展了粉丝消费文化的理论空间、丰富了粉丝消费文化的理论内核。基于这一独特背景,本文围绕自媒体展开对国内女性消费文化研究。首先,阐述自媒体时代女性粉丝消费文化的现状及核心内容。其次,阐明自媒体时代女性粉丝消费文化的特点。最后,探究自媒体时代女性粉丝消费文化的双重影响。
关键词:自媒体;女性粉丝;消费文化
“自媒体”这个概念最早源自美国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他率先提出了journalism3.0的概念。它既不同于以报纸、广播等单向线性传播形式为主的journalism1.0,也不同于新闻传播速度更为快捷,但仍然是以一对多的新闻传播形式为主的journalism2.0,而是以“网络论坛、博客、微博等点对点的、双向互动的新闻传播形式”为主的新型媒体形态即自媒体。自媒体的出现,消解了不同国家、地区及不同产业之间的消息壁垒,突破了以往传统大众媒介固有的信息边界,同时实现了信息传播主体由专业传播机构到普通民众的转变。具体说来,自媒体的出现,既能在最为根本的意义上以更加便捷、新颖的载体实现圈层文化女性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进而促成女性消费文化的出场。
一、自媒体时代女性粉丝消费文化现状
在粉丝消费文化形成过程中,女性群体以不可阻挡的压倒性优势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消费群体。据基本的数据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女性粉丝以压倒性的优势成为消费大军中的主力。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女性群体左右了粉丝消费文化的生成与流变。
(一)消费动机
投射自我理想。粉丝对偶像的崇拜,大多是一种理想性的自我投射,他们将自身无法实现的理想、欲望寄托在偶像身上,借助偶像这一完美的“他者”,来实现自身无法达及的理想,并借此告诉周围的人‘我是什么样的人’。换句话说,在最为原始的发生意义上讲,女性粉丝消费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物欲需求和与人比较的攀比心理,而是通过将自己的正面意义的理想映现到偶像身上,通过对偶像的崇拜来表征自己的追求和为人。同时,通过这样一种偶像消费,女性粉丝也能够获得一种情感和心灵上的满足,并且能够重新获得对自己存在意义的发现和对自身身份的认同。
(二)消费内容
一是偶像作品。偶像之所以受到女性粉丝追捧,在于他们都依靠自己的作品赢得了人们的喜欢,这些作品流入市场,迅速获得粉丝们的青睐和支持,她们争先恐后地根据自己意愿购买此类的产品,这样一种消费过程就是偶像消费。她们会购买偶像的衣服、鞋子和手表等生活用品,同时通过购买门票参加偶像开展的各种见面会。如一些歌迷会关注偶像近期举办演唱会的真实地址,在第一时间前往现场为偶像呐喊助威等等。二是代言产品。偶像除了自己的专辑、唱片外还会代言一些产品,而很多粉丝基本都会大量购买自己喜欢的偶像代言的产品。比如,最近特别流行的抖音明星带货,就是充分利用了女性粉丝对偶像的崇拜。
(三)消费类别
正向性的理性消费。所谓正向性的理性消费是指粉丝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做出符合自身承受限度内的消费。它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满足性消费。主要是指为了满足自己外在的感官满足或内在的心理满足而选择购买偶像代言的相关产品。二是支持性消费。主要是指粉丝所崇拜的偶像陷入事业困境或遭受打击时,粉丝们通过自发地选择消费来支持自己喜爱的偶像。负向性的非理性消费。所谓负向性的非理性消费是指粉丝受虚荣心、从众心的支配,超出自身实际承受限度或超出日常行为规范的消费。它也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崇拜性消费。其根本核心在于由于过度地注重盲目崇拜偶像而走向事情的反面,即不再注重产品本身的实际价值和对自己的实际效用,而是仅仅将目光投向虚拟的符号,获得虚拟的满足,从而走向消费异化。二是炫耀性消费。炫耀性消费同样也是一种异化消费,它同样也是忽视产品本身的效用,而主要是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满足虚荣心。
二、自媒体时代女性粉丝消费文化的特性
在当下的journalism3.0时代,自媒体的真正出场在重构人们的存在方式,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女性粉丝的消费文化,使其呈现出新的特性。
(一)多元性
伴随着自媒体的迅速发展,粉丝消费文化突破固有的单一性模式,呈现出多元性的特性。首先,女性粉丝身份泛化。自媒体的虚拟性和开放性特质,丰富了女性的身份设定,使得女性粉丝可以实现身份的自由切换,并且可以在不同粉丝群之间任意游走,成为名副其实的“游牧民”,体现出女性粉丝身份“泛化”的特色;其次,偶像群体多元化。与以往的传统偶像崇拜不同,如今的偶像涉及各个领域,并出现了“平民偶像”“网红”等新的偶像群体;最后,粉丝消费方式多元化。在自媒体时代,女性粉丝的消费方式也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固定的传统模式,而是变得更加多元和新颖。
(二)商业性
在物质层面得到一定满足之后,伴随着而来的是女性粉丝群体对精神消费的更高要求。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女性粉丝的消费需求更加的多样和更具高的要求,他们投入大量情感导致了一系列消费行为的产生,并促成粉丝经济的崛起。在自媒体时代,粉丝经济的兴起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粉丝电影”的兴起。“粉丝电影”是近几年国内兴起的一种新的电影类型,它是借助明星的知名度进行营销的电影。“明星+粉丝+电影+消费”是“粉丝电影”的标准模式。从表面上看“粉丝电影”消费的是电影,然而从根本上说,它消费的是粉丝对明星的崇拜与支持;另一方面是“FFC”模式的异军突起。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粉丝经济也经历了由内容众包、产品众消到“FFC”模式的转换。“FFC”模式是一种以“工厂+粉丝+顾客”为标准模式的新型商业模式。Factory+Fans的核心是粉丝成为商业传播的轴心,成为商业经济中的主导力量,从而使得大规模的产品定制成为可能。
三、自媒体时代女性粉丝消费文化的双重影响
(一)自媒体时代女性粉丝消费文化的积极影响
丰富文化市场,促进经济发展。女性粉丝消费文化兴起具有积极的开启意义,它极大丰富了消费文化的类型,促进了消费文化的发展。女性粉丝群体身份的多元性、消费方式多样性,在一定意义上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例如,仅“双十一”一天,淘宝的成交额就有几百亿元,而据统计主要的消费群体就是女性。女性粉丝多元的消费特点不仅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和消费生态,而且促进了目前粉丝消费产业的更新换代,使得中国粉丝经济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例如,偶像真人秀节目以及选秀节目,不仅推动了国内粉丝消费市场日趋成熟,而且带动了旅游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树立中国形象。在过去的女性粉丝消费文化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日本、韩国等外国的明星一度成为国内女性粉丝主要的崇拜偶像,而国内明星偶像则很少为外国人知晓,从而阻碍了不同粉丝消费文化之间的交流,进而不利于中国文化走出去。而在自媒体时代,女性粉丝群体的消费文化具有更强的交互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因此,优秀的中国明星偶像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树立中国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海内外传播当前国内健康的流行文化,对内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外树立良好的文化形象发挥了良好作用。
(二)自媒体时代女性粉丝消费文化的消极影响
导致自我与理性的迷失。费斯克曾说过:“粉丝是过度的读者,其对文本的投入是主动的、热烈的、狂热的、参与式的。”可以说,过度消费是女性粉丝消费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其区别于大众消费的重要方面。在精神上,自媒体的发展为女性粉丝群体提供了情感宣泄的场域,同时也丰富了她们的精神生活。但与此同时,在频繁的交流中加深了对偶像的迷恋和对自媒体的依赖,部分女性粉丝迷失在偶像崇拜和纷繁复杂的文化产品中,逐渐丧失思考能力,成为“单向度的人”。而在物质上,部分女性粉丝走向了过度消费的极端,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和危害。非理性行为造成道德失范,败坏社会风气。网络自媒体所具有的虚拟性、匿名性、开放性等特质使得不同身份、不同文化水平的群体都能够自由发声,各种错误的言论和论调也随之而起,女性粉丝群体极易受其蛊惑,并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助推不良言论的传播与扩散,甚至为了维护自己喜欢的偶像,在未确认信息来源的准确性的前提下,发表各种低俗舆论,甚至以非理性的方式与其他粉丝对骂。而且,女性粉丝消费文化中所形成的拜金风尚容易误导青少年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自媒体时代女性粉丝消费文化的启示
评论家杨禹曾说过:“粉丝其实是很脆弱的……虽然粉丝文化是传播时代、互动时代不可缺少的一道辅料,但若粉丝主导宴席,不仅会令主料迷失其味,也会使全席失去风骨。”女性粉丝消费文化作为一种新兴文化,其产生、发展既有推动文化消费和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风气败坏、扰乱市场秩序、助推错误言论传播等不良影响。因此,国家、社会、学校、家庭要形成促进粉丝文化健康发展的合力,引导不同群体的女性粉丝消费群体树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并借助自媒体这一中介引导女性用户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克里斯•罗杰克.名流:关于名人现象的文化[M].李立伟等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2:97.
[2]陶东风.大众文化教程[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77.
[3]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M].王晓钰等译.北京:中央编出版社,2001:163.
[4]扬禹.粉丝,最像朋友的敌人[N].中国青年报,2006-7-17(002).
作者: 苗文玉 单位: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