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成本会计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特别是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更应注重成本会计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着一系列不能适应其培养目标的问题,如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成本会计实训体系不完善、教师教学方式单一落后等。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给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成本会计;成本核算;核算流程;实训;原始凭证;会计循环
成本会计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中会计、财务、审计等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课程的主要内容为成本核算,而成本核算是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培养目标有别于一般研究型大学,它不以培养研究、设计型人才为目的,而主要是培养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上要有自己的特色,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又要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
首先,成本会计的实践性强。成本会计从基本要素的归集与分配,到最终结转完工产品的成本,这些过程都离不开原始数据的处理、原始凭证的填制与传递、记账凭证的填制和相关会计账簿的登记等,以上数据都是环环相扣,只有正确核算出前面的数据,才能进行后面的步骤计算。另外,应用型本科院校成本会计的教学目标也决定了必须更多地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其次,成本会计课程理论性较强。一是成本核算流程复杂。一般来说,成本核算的流程包括基础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成本的归集与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以及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这些流程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二是每一流程过程中的分配方法众多,容易混淆。如辅助生产成本的归集与分配就包括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和计划成本分配方法四种,每种分配方法的计算都比较复杂。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成本会计的教学现状
(一)成本会计教学拘泥于单一费用分配方法的讲解,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
现行很多《成本会计》教材的内容和结构特点,使学生在学习成本费用分配方法时常将重点放在掌握单一的费用分配方法上,缺乏对各费用分配方法在整个产品成本形成过程中所处地位和环节的重视,不能很好地理清成本核算流程的主线;另外,在成本计算方法的讲解时,所举的例题从产品成本形成的全过程看都不是一个完整的案例。这样学生就不能系统地掌握成本会计的知识,也不能独立完成整个成本核算的过程,在实际工作时就会无所适从。
(二)成本会计课程的实训体系不完善
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决定了成本会计的教学离不开实训教学。但是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成本会计实训资料并不完善,如模拟实训的情形是编者随意杜撰出来的公司情形,并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形;模拟实训是模块实训,并不能体现一个完整的成本循环过程,只是简单地以数字描述和数字计算来代替成本核算过程。这样的实训,与企业的实际成本核算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模式单一,过度依赖教师的主导作用
应用型本科院校成本会计课程的传统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同时,成本会计的表格多,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复杂,单纯依靠教师板书或简单的PPT并不能清楚地描述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另外,成本会计的数据计算量大,在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中主要依靠学生的手工计算来完成,这样既容易出错,教学效率又低。
(四)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其授课不能摆脱从理论到理论的局限
很多教师的理论基础很好,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因此教师对企业生产环境的实际认知都是抽象的,在授课时不能很具象地描述企业的生产过程,让教学还是停留在理论———理论的教学上。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建议
(一)理清成本核算的流程主线,重点讲解与练习各种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方法,做到“点线结合”
成本核算主要是通过三个成本账户来进行,即基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和辅助生产成本。只有帮助学生理清成本核算流程,从整体上理清这三个成本账户之间的关系才能让学生从主线上了解并掌握。在辅助生产车间不设制造费用一级账户,发生的相关耗费全部记入“辅助生产成本”账户时,成本核算的流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在理清成本核算流程的基础上,要加强各种分配方法的讲解与练习。其一,由于各种费用分配方法的种类多、过程繁杂,教师在教授时要善于总结,给学生一些步骤性的建议。其二,教师在讲授时可以将类似的方法进行比较讲解。如计划成本分配法在核算实际成本时只转入不转出,而交互分配法在交互分配时,需要将原车间的辅助生产费用+其他辅助车间转入的费用-提供给其他辅助车间的劳务费用,既转入又转出。通过这样比较讲解,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印象更深刻。其三,要加强各种费用分配方法的练习。教师讲授结束后,要辅助学生多进行相关的强化练习,学生只有真正动手练习才能掌握核算过程以及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强调当前所核算的费用在成本核算流程中的地位与环节,让学生做到“点”上强化学习与练习,同时也清楚地知道所核算的费用在成本形成过程即“线”中的位置与环节,这样的点线结合才是系统性的,才能真正增加学生对成本核算理论的掌握。
(二)完善模拟实训资料,加强成本会计实训
1.拥有一套完善的实训资料是成本会计实训的基础。
成本会计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有赖于成本会计实训。成功的成本会计实训案例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是模拟的情景要接近真实情况;二是从最初的原始凭证一直到最后完工产品的成本核算相关单据与账簿要接近企业的实际;三是要体现一个完整的成本循环过程。由李艳主编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生产企业成本核算》一书是在企业真实案例的基础上进行改编的,包括电子器材厂、成衣服装厂,造纸厂三个案例。该实训资料通过原始凭证来描述业务的发生,从而避免了传统的实训资料直接以文字描述的方式来给出材料领用金额。这样的实训让学生如身临真实的企业中一般,让学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而不是眼高手低。学生见到原始凭证与单据知道如何处理与流转,需要处理业务时知道从哪个环节或哪个部门获得数据与单据,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该实训资料涵盖了一个成本会计循环,从车间领料开始到核算出完工产品的成本结束,从领料单开始到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计算单结束。
2.实训过程要求学生按企业的实际核算过程进行操作。
学生从原始凭证开始处理,到基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以及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的登记都在教师的带领下自行完成。通过这样的锻炼,让学生学会各种凭证与单据的传递和流转,掌握如何开设与登记成本明细账,以及成本账户中这些数据的结转与分配顺序。
3.尽可能让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成本数据资料的处理。
在处理这些业务与数据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EXCEL表格来取数,如通过EXCEL“数据—筛选”来把众多不同用途的领料单汇总并按用途进行分配;通过设置round函数来将分配率取小数位等。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将EXCEL中的常用函数与成本核算结合起来使用与练习,既提高了成本核算的效率,又增强了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4.各种成本分配方法分别穿插在实训的案例中,使理论和实践充分融合。
如用直接分配法来分配辅助生产成本、按约当产量法来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成本之间进行分配。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继续巩固与熟练所学的成本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知道每个环节的数据来源,通过在账本以及原始单据取数,才能完成上面的分配结转工作。
5.如果条件允许,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积极拓展校企合作渠道,加大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争取与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签订实习基地协议书,给学生真正接触实际工作的机会。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鼓励教师的高水平多媒体课件教学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多开展教师PPT技能方面的训练,如PPT课件制作中超链接、图示、自定义动画等的恰当运用以及FLASHMX等动态效果的引入等,这些技能可以使教师的理论解释更形象、数据来龙去脉更明朗、流程总结更清晰。此外,学校可定期开展课件竞赛活动,激励教师设计出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
(四)鼓励教师到企业锻炼学习,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双师政策、带薪下企业等,积极鼓励教师走入企业,真正接触企业的生产环境与工作环境。如果条件允许,直接进入到与专业相关的岗位进行锻炼,对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赵海宁.高校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浅析[J].陕西高教,2011,(4).
[2]李珩.高职高专院校成本会计教学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8(3).
[3]李艳,等.生产企业成本核算[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陈凤香 单位:广东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