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事业单位绩效审计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可参考的案例和经验较少,受传统审计影响,审计人员认为内部审计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价值,忽视绩效审计对事业单位社会责任履行方面的作用。
2.传统观念认为内部审计就是查找账面上的错误,忽视将绩效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有效途径,寻找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3.未能有效地将持续审计、过程考核、后续审计与绩效审计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内部审计,未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咨询职能,内部审计报告应包含业务部门开展工作的合理建议,为单位领导决策提供帮助。
二、绩效审计是增加事业单位组织价值的有效途径
事业单位一定程度上存在“重投资、轻绩效”的问题,随着国家政治民主化、法制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事业单位的绩效审计随之产生和发展,对事业单位“问责”和对事业单位资金“问效”,成为事业单位内部绩效审计发展的政治推动力。为强化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强对国有资本运营及事业单位职责履行的监管,财政部、人事部、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相继出台相关政策、制度,对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支出开展绩效考评,设计了综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审计人员开展绩效审计时,可以借鉴这些评价指标,但切不可简单照搬,千篇一律的套用。以下从确定绩效审计的项目及内容、审计报告和审计结论等方面,结合社会责任观和其他审计程序和方法,探讨绩效审计增加事业单位组织价值的方法。
(一)确定绩效审计项目
事业单位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对其进行内部审计应侧重于社会性而非经济性。根据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工作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和确定绩效审计项目应遵循以下原则:
1.重要性原则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某项业务涉及的金额越大,财务的重要性越高,可能通过改进得到的组织价值增值额也越高。事业单位除了以金额大小衡量重要性外,更应该注重选择那些社会普遍关注的、单位领导关心的、决定事业单位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作为审计事项。对于应进行内部审计的项目不应刻意追求全面审计,导致审计项目数量繁多、内容繁琐,单位相关业务部门不配合,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应明确内部审计的目标,注意抓重点找关键,适当做减法,着重对某一业务、某一环节或某一类突出问题进行专项审计。遵循重要性原则,能够使绩效审计的项目最大限度的引起利益相关方的重视,从而增加事业单位组织价值。
2.增值性原则增值性是指被选做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对象的事项本身应具有一定的改进空间,能够通过内部审计促进事业单位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只有当事业单位存在绩效低下的可能性,才具有对其开展绩效审计的必要性。对那些可能发生严重损失浪费、效率低下、制度不完善、控制薄弱的项目要优先开展绩效审计。
3.可行性原则确定为绩效审计的项目应得到单位领导的认可,具备必要的经费保障、配备相应的审计人员;具备顺利实施该项审计任务的环境基础;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能配合审计工作的开展。
(二)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内容
财务审计是绩效审计工作的起点,对事业单位财务关注的重点是支出,因此事业单位支出是绩效审计的关键。我国事业单位管理和使用资金所形成的支出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支出,是事业单位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支出;另一类是项目支出,是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其特定的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
1.基本支出审计基本支出绩效水平反映事业单位日常办公支出和办公成本的高低。应重点检查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开支是否有损失浪费,是否有不必要或重复的开支,如是否实施电子公文系统以减少纸张耗材浪费;是否实施政府采购以降低采购成本;是否以电话会议、视频会议代替传统会议以节约会议费开支等。应重点关注会议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差旅费等费用超标准、超规模、奢侈浪费等问题。
2.项目支出审计(1)基本建设类项目支出审计对基本建设类项目进行内部审计,应从报批手续的完备程度及批准权限入手,审查项目是否按规定程序顺利实施,项目资金使用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做到专款专用。重点审查不能正常投产运转的项目支出,检查是否存在由于决策失误、可行性研究偏离实际、规划布局不当、总体设计不配套、建设管理不善、运营条件不具备等原因造成资产闲置和损失浪费问题。(2)其他类项目支出审计这类支出应着重关注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对应用性科研资金的绩效审计,应重点关注取得的科研成果,获取的授权专利,以及专利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的产值、利润和社会效益情况。
(三)绩效审计与持续审计、后续审计、过程考核相结合
1.对事业单位进行的绩效审计应当与持续审计相结合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是一项持续改良活动,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再到发现新问题,是一种良性的循环系统,以实现其持续的价值增值效应。基于例外事项的持续审计使得事业单位管理者能够随时掌握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避免更严重的异常发生。
2.规范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考核机制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考核的内容既包括对内部审计过程的考察,也包括对增值结果的评价,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考核增值效果并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特别是要重视检查内部审计项目创造的价值,以保证审计结果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3.后续审计是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必要补充通过对事业单位进行后续审计,可以检查单位是否真正采取了纠正措施,并对纠正效果进行评价,分析落实纠正措施的成本与效益。后续审计还要关注未纠正的问题,弄清原因,并提出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整改意见。绩效审计与持续审计、后续审计、过程考核这四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绩效审计为后续审计、过程考核提供方向和内容,持续审计使绩效审计、后续审计、过程考核有了侧重点,后续审计是绩效审计的延伸和深化,过程考核是绩效审计与后续审计实施效果的保障,事业单位应当将四者有机的结合起来,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增加事业单位组织价值。
(四)社会责任的绩效审计
履行社会责任是事业单位不可推卸的义务,审计人员应围绕社会责任标准,基于社会责任开展对事业单位的审计,了解事业单位在履行社会责任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不足。应重点关注单位是否实施了严格的安全监管措施,是否建立了紧急情况应急预案;是否建立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制度,认真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发展循环经济,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是否依法保护了员工的合法利益。这样既能有效贯彻国家规定,健全内部控制,又符合我国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实际,切实发现事业单位社会责任问题,提高社会责任审计质量。
(五)审计报告和审计结论
应得到相关当事人的认可绩效审计结束后应当出具审计报告,问题相关当事人应是内部审计报告的第一汇报人,内部审计报告出具后首先要与问题当事人进行沟通,了解实情、征求意见。撰写审计报告时应防止试图建立标准模板式的评价指标体系,防止过分夸大全面复杂的量化指标在绩效审计中的作用,防止简单罗列与汇总问题,应重点突出问题和建议部分,绩效审计报告中反映的合法、合规性问题,除进行相应审计处理外,还应侧重从绩效角度对问题进行定性分析,描述问题对绩效造成的影响、后果及其严重程度,注重从体制、机制上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兼顾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个体利益和组织整体利益,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审计结论中提出的方法应客观且具有可操作性,并得到问题相关当事人的认可,最后再将与问题相关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的内部审计报告提供给单位领导。审计结论应与事业单位具体的社会责任相对应,从源头上堵塞事业单位漏洞,不断改进事业单位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成效,保障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
三、小结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是为事业单位整体目标服务的,执行审计任务时不应干扰和阻挠事业单位正常业务的开展,对事业单位进行内部审计应注重其社会职能,选择的审计项目须满足重要性、增值性和可行性三个基本原则,审计内容是基本支出或项目支出中的某一业务、某一环节或某一类突出问题,应充分利用绩效审计,结合持续审计、后续审计、过程考核等程序和方法,增加事业单位组织的价值。
作者:封丹单位:陕西省交通厅航运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