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结合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国有企业一直都扮演着中流砥柱的角色,不仅对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民族凝聚力的提升和加强方面也占有重要地位。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部门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审计部门多年来致力于监督和杜绝领导干部的受贿贪污行为,有效地促进了国有企业在廉洁自律方面的发展,其中的经济责任审计为考核领导干部的行为表现和绩效方面提供了客观性的参考信息,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有助于大幅度提升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本文将从绩效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结合现状入手分析,基于两者结合的必要性提出两者有效结合深化审计工作的策略。
关键词: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
尽管经济责任审计在我国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因为经济责任审计客观上存在的劣势对审计效力的影响使其始终处于不成熟发展阶段,相对而言,绩效审计的优势与特征正好能弥补经济责任审计的不足,二者有效的结合能提升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和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与合理性。
1绩效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结合现状分析
就当前国有企业经济审计工作实际情况而言,还是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经济活动的合法性、有关信息的真实性有待考察等,保证这一审计工作合法性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深入探究财务会计活动和相关经济行为的规范性。关于信息真实性的核对,审计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切都是因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会直接受到信息合法性和真实性的影响。此外,绩效审计理念在经济责任设计中的贯彻深度不足,导致无法满足后者实际需求,进而影响审计工作的整体质量。有很多财务性指标和非财务性指标都会出现在绩效审计评价工作中,但指标这个主体在具体工作中存在量化难度高的问题,加之国有企业的绩效影响因素繁多,难以统一多个不同审计单位的效率性指标、经济性指标和效果性指标,各方面工作存在过高的不确定性,严重限制了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2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结合的必要性分析
2.1满足发挥经济责任审计职能效用的需要。对国有企业进行权力监督和制约最为有效的措施途径就是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将效益审计逐步融入经济责任审计中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两者的融合,以此实现全方位的审计企业领导干部的业绩,这种深层次的考察一方面能为人员任用以及人事部门客观正确的评价提供科学参考依据,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业绩责任的考核机制。另一方面还能推动国企内部各个部门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加快管理模式现代化发展步伐。
2.2符合公共受托责任的内在要求与条件。对经济责任审计而言,公共受托责任关系是其产生并完善发展的基础性理论支撑,同样在绩效审计发展中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就这一理论的根本性要求来说就包含了两者的结合。通常情况下,公共资源的受托责任人是国有企业责任人或是各级单位的领导干部,受托人在公共财产受托经济管理模式下必须承担起受托财产的效益性、安全性和完整性责任。绩效审计是一个完全独立的视角,从第三方的角度执行监督和审计公共受托责任的效率、效果和经济,最后将审计结果提供给每位利益相关者。由此不难看出两者的结合能全面性地监督评价受托责任人的责任履行情况,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
2.3审计机关合理安排审计资源的必要条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仅工作期限长、审计对象多,且拥有非常广泛丰富的审计内容,审计工作显得特别紧迫和集中。每一次国有企业出现内部领导或管理者调整时,审计工作就尤为集中和紧迫,审计力量不足与审计任务重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与此同时,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最好方式就是基于两者的结合来充分发挥审计资源价值,以便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审计工作要求。
2.4提升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必经之路。审计工作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也实现了进一步发展,经济责任审计在此过程中开始逐渐朝着绩效审计视角下的经济责任方向转变。绩效审计是以合法性为主要特征的深入化审计工作,也是针对国有企业决策管理活动效益、效率和经济进行全方位审计的一项工作。经济责任审计水平能通过两种审计的结合得到有效提升,这也是当前形势下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必经之路。
3以求异存同为原则深化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的融合
3.1突出绩效审计经济性,构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审计评价,由于在客观上会受到审计评价模式的一些限制,所以评价工作总会对审计工作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绩效审计经济性的特征有助于审计评价的改善,所以在融合两者开展相关工作过程中要突出绩效审计经济性,在此基础上遵循合法、真实、有效、可比和适用的原则,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理念出发构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值得留意的是终极目标并非构建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重点在于提升审计评价的有效性,从四个不同的层面入手细致分析并搭建审计指标体系的大体框架,基于系统性的分析完成每个指标性质的确定。通常情况下,定量指标指的是以社会层面、财务层面和生态环境层面为主要对象,三者关系中的环保设施投资比率,此外的所有指标都是定性指标,在得出加权平均数(Aweightedaverage)之后,将Aweightedaverage作为对比审计目标的标准,通过这样的方式对被审计者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具体履职情况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保证审计评论结果更具经济性、有效性和依据性。
3.2以绩效审核为主手段,考核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从实质层面来看,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对“人”的审计活动,以实事求是为原则,以任期时间段为主要审计阶段,对被审计者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核实与分析,主要分析材料是被审计者所在部门的会计核算与财务活动记录,从真实性、效益性、合法性和资产保值增值等角度对其任期间的资产、负债和损益作出系统性的全面审计。为了避免审计项目安排出现随意性,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一步深化,审计人员可从“以事议人”的角度在审计部门年度工作规划中纳入绩效审计,定期的审计和评价被审计者的财务以及公共资源的效率性、经济性和效果性,并出具详细的审计报告,类似于每一个会计期间的财务报告。与此同时,无论审计对象所在部门的负责人是谁,只要在其任期内部门的公共资源使用以及财务资金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效果明显、较高的投入产出率,即可大致判断该部门被审计人员很好地履行了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在有关组织部门进行人事调整时,可以将审计部门日常绩效工作中的审计报告作为主要依据,用以分析任期时间段内被审计者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一方面可有效避免时间紧迫和人员配合上的尴尬,还能确保最终审计报告的公平性、客观性以及审计评价的强大说服性。
3.3基于绩效审计效力性,进一步深入开发审计人力资源。“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一直以来就是确保各种生产效率的基础条件,当前存在于大多数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限制性问题是难以寻觅合适的审计人才,或是现有的制度缺乏审计人才养成内容。关于审计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问题,我们可以选择性地借鉴别国审计署的有效做法,调整专业型人才在审计人员队伍中的比例,致力于精心培养审计人才,并适当提高对审计人才的要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构建高质量的审计人才队伍:第一,重视并加大对在职审计人员的再教育力度,让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朝着多元方向发展。第二,对外部人力资源要加以利用,完善对外招募人才的模式,针对性地选择对口专业学科的人才进入审计领域,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技术和高知识性的审计人才队伍。关于审计人员的再教育,需要在优化调整审计职业教育体系的前提条件下制定个性化培训计划,让业务素质教育贯穿于审计人员职业生涯的每个环节,重点是将业务素质教育融入审计再教育中。综合性专业人才既要熟悉审计业务,还要掌握计算机、法律以及经济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这样的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需要。
3.4确保绩效审计效果,构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通常情况下,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反映出来的问题都无法在短时间内纠正,揭露隐藏的经济责任问题的最终目的并不是立刻改变这一错误,而是积极采取补救措施的同时做好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的预防准备工作,所以如何有效地防范再次出现类似问题就成为了主要问题。就当前我国审计机关的工作现状而言,在既没有处罚权又没有将公开工作落实到位的情况下,最有效的防范措施就是构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这一举措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彻底打破权利系统中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始终属于封闭运行的局面,在信息传递系统的构建中纳入公众知情权,将各种审计报告通过公共渠道出来以便政府单位和社会公众使用,形成一个兼具问责与警示的社会环境氛围。将作为经济责任审计“产成品”的各种审计报告公开展示在审计部门官网上,让企业员工和社会公众通过更加便捷的渠道知晓审计评价结果,如此一来才能真正发挥公众对被审计者的监督作用,逐渐建立并完善权为民所用的良好发展局面。
4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国企绩效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结合的现状和发展对策进行积极分析,对整个国民经济水平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保障。工作人员在审计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真实数据做分析,从多个不同层面制定优化措施,同时保证各项工作贯彻落实到位,只要在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效性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的结合,助力我国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刘慧娟 单位: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青岛分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