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质量成本会计理论研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质量成本会计理论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质量成本会计理论研究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问题的提出;质量成本理论透视;质量成本会计实践与质量成本管理等进行讲述,包括了质量成本是一种为了保证和提高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由于产品质量未达到既定标准而造成的一切损失的总和、树立企业员工的质量成本意识、质量成本管理在实践中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等,具体资料请见:

论文关键词:质量成本总量结构优化

论文摘要:质量成本管理在实践中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本文由质量成本的内涵与结构为起点,分析了质量成本在企业实践中应注意的不足与过剩问题,提出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标准应是促使企业质量成本总量与结构的优化。

1问题的提出

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A.V.Feigen-baum就提出了质量成本概念。传统的质量成本概念将企业运行中的质量成本分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即质量保证成本和由于没有达到质量要求所造成的质量损失成本。具体包括四部分: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质量保证成本增加时会影响质量损失成本的减少。

质量成本设置的目的是为了用于质量的成本优化,使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和故障成本,包括外部故障成本与内部故障成本的总和最小,使质量成本各要素之间保持合理的最佳结构。美国质量专家克劳士比认为,质量本身不存在问题,只有产品的设计、材料、人工和制造的问题才会导致质量的低劣。克劳士比提出质量成本由两部分组成:符合成本和非符合成本。预防成本与鉴定成本都属于符合成本,因为它们适用于确保产品和服务符合顾客的期望。内外故障与外部故障是非符合成本,它们是由于产品或服务被拒绝而产生的成本和机会成本。质量成本是符合成本和非符合成本的总和。统的质量成本概念及构成已为我国广大企业接受并应用。传统的质量成本概念有明显的局限性,它只考虑质量不足所带来的成本,但除了质量不足,质量过剩也是一种损失,这种损失也应该是一种质量成本。

2质量成本理论透视——不足或过剩

质量成本是一种为了保证和提高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由于产品质量未达到既定标准而造成的一切损失的总和。它不是一种职能成本,但是通过质量成本分析,可以找出质量成本的最适宜点,从而为企业挖掘潜力,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依据。正常情况下制造合格产品的费用不属于质量成本构成,它属于生产成本。质量成本是一种变动的成本,它随着质量水平的变化而变化。质量成本是一种机会成本,它不拘泥于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也可以用于分析和预测可能或应当发生的经济活动。质量成本方法向管理层提供了一个管理工具。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规定,质量成本由两部分构成,即运行质量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而运行质量成本中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

运行质量成本是指质量体系运行后,为了达到和保持所规定的质量水平所支付的费用。质量成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运行质量成本。①预防成本是用于预防不合格品等故障所发生的费用,当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预防成本通常是增加的,因为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通常需要更多的时间、努力和资金等的投入。②鉴定成本是用于评定产品是否满足合同双方确定的质量水平所发生的费用。③内部故障成本用于产品交付前因不满足合同双方确定的质量水平所发生的费用。④外部故障成本是用于产品交付后因不满足合同双方确定的质量水平导致索赔、修理、更换等所发生的一切费用。信誉损失同属外部故障成本但一般无法用金钱来度量。同内部故障成本一样,当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外部故障成本会降低。外部质量保证成本是在合同环境条件下企业根据顾客提出的要求,向其提供客观证据,保证所支付的费用。它的构成项目主要是①为提供附加的质量保证措施、程序、数据等所支付的费用:②产品的验证和评定的费用;③为满足顾客要求进行质量体系认证所发生的费用。企业在货物销售后免费提供短期存放服务时,将一些可以露天堆放的货物存放于仓库而不是露天场,就是一种质量过剩服务。企业在提供产品售后维修服务时不考虑待修产品的整体寿命而更换过高质量的零部件,产品到了报废年限,这些零部件还运转良好。更换的该类零部件就属于质量过剩成本。质量过剩的情况以前常被忽视,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加大了质量投入,想以高质量的服务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但对加强质量成本的管理却有所忽视。这样容易造成质量过剩。当然这里的质量不足或过剩主要是指企业服务水平相对于顾客要求而言的。质量没有达到顾客的要求就是不足,构成该质量水平的全部支出及其造成的间接损失就是质量不足成本。反之,就是质量过剩成本。质量不足与过剩是由各相关成本动因综合造成的,并且各成本动因也有质量不足成本与质量过剩成本之分。

3质量成本会计实践与质量成本管理——质量成本会计的归宿

企业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努力降低企业综合质量成本。首先,企业应明确客户的质量需求水平。其次,树立企业员工的质量成本意识。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离不开广大员工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因此可以通过开办质量成本专题讲座,向员工讲清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目的、意义和要求,提高他们对质量成本理论的基本认识,使员工相信并愿意长期为之努力。第三,将质量成本管理纳入经济责任管理范围。对于发生的质量事故要追究原因和责任,运用经济手段增强员工质量成本意识,保证合理服务质量水平。对质量成本责任进行考核必须确定质量成本考核指标。确定考核指标的依据有质量成本计划,质量成本结果,质量成本责任归集明细表。按责任部门分类,确定责任部门考核指标:按责任分部分项分类,确定考核指标:按量值分类,确定发生额和相关指标的考核指标。根据这些指标,实施质量成本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进行反馈和处理。坚持质量成本效益与趋势分析,为质量成本会计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分析质量成本与有关指标的关系,从一个侧面大体反映质量经营的状况及其对质量经济效益的影响,借以说明企业进行质量成本核算和管理、开发质量成本的重要性。通过一些基数与质量成本对比,从不同角度说明经营情况。质量成本实践中通常利用的基数有:工时基数、成本基数、销售基数和单位基数。通过对这些基数进行期初预测数与实际执行数的对比分析,反映质量成本趋势,更好地体现质量成本的分析结果。提出改进质量成本管理的建议。针对公司质量缺陷、质量成本管理和质量体系薄弱环节以及公司质量成本构成合理化建议。为更好的体现企业的质量控制情况,应编制质量报告表,以有利于企业进行整体战略布局与调整。

4结束语

质量成本管理在实践中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企业应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用户最满意的产品。为了从根本上保证产品质量,使得产品质量得以改善和提高,企业适当地增加预防成本是必要的。这是使得内外部故障成本大幅度下降,其最终结果既降低了质量成本又增加了经济效益。因此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重点、有选择地控制产品的质量控制成本。但是企业同时应注意防止出现质量成本过剩,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质量成本过剩本身是企业的损失,因此企业应在适当增加相关质量成本的基础上,严密监视企业的增量质量成本与企业增量效益,在质量成本会计实践中实现质量成本总量与结构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