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通货膨胀条件下会计核算应对措施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通货膨胀条件下会计核算应对措施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全面的通货膨胀初见端倪;货币流动性过剩、以能源为主的原材料需求过高,国际的经济形势和国内的经济运行状况相互交织,国际市场原材料和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公众对物价上涨的预期,输入型通货膨胀加剧了国内物价水平上涨的压力,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盈利情况,影响了会计核算。

【关键词】通货膨胀;会计核算;应对措施

一、通货膨胀下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通货膨胀冲击了传统的会计假定

货币计量是会计的基本假设之一,而币值不变则是这一假设的前提。基本涵义是:用来进行会计计量的货币本身的价值是稳定不变的,或者即使币值变动,它的变动幅度也是微不足道的,而且从一个较长时期来看,这种变动使得货币的升值与贬值可以相互抵销。这种假设,自从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通过货币政策干预国家经济以来,币值的变化一直较为剧烈。这表明:货币计价使得币值不变的会计基本假设相当明显地脱离了经济现实,其意义已丧失殆尽。因此,这一假设不能不发生动摇。货币计量的优点是:它可以抽象掉各种经济业务的具体形态,用观念的货币计算出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这有着极大的综合性。但是会计工作人员使用货币计量这一项假设时,是假设币值本身是稳定不变的,它的变动幅度也是很小的,并不影响它的计量价值,依靠货币计量假设,会计人员才有可能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进行计量,才有可能编制和提供会计报表,是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但是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货币本身的价值不断下降,货币计量单位本身在发生变化,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货币金额缺乏一致性与可比性,使得编制出来的会计报表,不能提供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通货膨胀使历史成本会计原则失去一定作用

历史成本原则是传统会计最基本的计量原则,也是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的基础。历史成本原则的前提条件是物价稳定。在物价稳定时,按照历史成本原则提供的会计信息比较客观、可靠,对于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投资、信贷等的决策,是有用的。但是,如果物价持续地不断波动,涨跌较为剧烈,那么,历史成本原则就会缺乏一定的现实基础。当通货膨胀时,损益表反映的经营成果徒有虚名。一方面,由于少摊成本,企业的资本补偿不足,再生产会处于萎缩状态;另一方面,将虚假的利润进行分配,必然导致企业的资本受到侵蚀。久而久之,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营能力会逐渐萎缩,处于自我清算之中。在持续、剧烈的通货膨胀时期,企业如果仍按历史成本编制财务报表,则显然难以满足现在的和未来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宏观调控部门及广大公众的需要,因而历史成本原则受到了剧烈的冲击。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标准是会计信息的有用性。由于通货膨胀情况下的历史成本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与现实经济环境的差异性,从而导致它的相关性随之降低。如果将这种会计信息用于预测和决策,即便不导致失误,其可用价值也是极低的。从形式上看,历史成本是由交易双方确定的,有据可查,可以验证,具有可靠性。但是,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历史成本与现行价值往往相距甚远,从而使财务报表的可信程度随之降低。其形式上的可靠性被实质上的不可靠性所否定。在通货膨胀时,历史成本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都是很低的,通货膨胀会降低传统会计的信息质量。

(三)通货膨胀影响了资产的正确表达和使用

估低了资产,高估了收益,使企业成本计算陷入困境。传统会计对企业资产的计价是按其发生时的实际成本入帐的,这样的话,传统利润的计算方法势必是:利润等于现时的销售收入减去历史成本。在通货膨胀状况下,必将虚增了当期的利润,甚至出现虚盈实亏的现象,造成利润虚增的主要原因是历史成本低于现时的重置成本,表现为低估了资产,折旧费偏低存货成本低估两个方面。由于低估了企业当期的成本而引致的利润,是有名无实的利润,因为这部分所谓的“利润”是少计成本的结果,不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如果把这些“利润”按一定比例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进行分配,就无异于企业本身的自我清算。结果造成用企业的资产来支付未实现的税金,增加职工的福利,这实质上是在吃企业的“老本”。

(四)对责任会计的影响

通过核算环节,已经对各责任中心的实际执行与之前确定责任目标或者责任预算进行比较,揭示其差异性,并对它的经营业绩作出进一步的评价。最后通过调查和分析,编制责任会计报告,责任会计报告的内容包括责任目标和实际执行情况及其差异的揭示,并根据重要性原则对差异进行调查与分析,找出原因,提出改进中的意见等,责任会计对加强经济核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会因通货膨胀的影响而大大降低。

二、通货膨胀条件下会计核算应对措施

(一)通过制订会计政策去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过制订合理、科学的会计政策,去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这是一般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比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就针对通货膨胀影响和企业成本补偿不足的问题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在存货的计价方法上,允许企业采用后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能够是企业近期成本与现行收入相配比,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因存货变动而产生的损益,使得计量的收益较为接近实际。由于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存在着经营风险,商业信用不可避免地带来损失。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为求得经营上的稳健,根据估算,预先计算出这些损失的数额,在资产负债表上能真实地反映应收账款可实现的净值。

(二)实现从历史成本会计模式向现行成本会计模式的转变

现行成本会计是以资产的现行成本项目或劳务变化时的价格反映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的会计模式。现行成本会计的特点是以资产的现时成本作为计价的基准,以名义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以个别物价变动作为计量基础,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不是用简单的方法将会计信息按照历史指数进行调整。从中国国情出发,借鉴西方通货膨胀会计学中有用的东西。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模式由于没有摆脱传统会计的基本原则,只是对历史成本利用一般物价水平对每项资产进行一定的调整,所以,我觉得对通货膨胀影响的消除是有限的;现时价值会计完全是以新模式出现,而且是以每项资产的现行成本为基础反映企我国的港奥台地区也已普及。在众声喧哗的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时代,传媒精英很容易被“草根”传播淹没,传播权已经由专业精英垄断向草根平民赋权,一个平民网红,一个人气艺人其影响力可能高于一家主流媒体机构。能否出台顶层设计,让我国高校的新闻传播资源也能用于中小学以至社会民众的媒介素养教育和普及,这对净化网络不良空气,化解戾气,提升民众的公民意识和政治参与无疑有现实意义。

(三)对“媒介融合”认识陷入误区

媒介环境学派先驱麦克卢汉认为媒介的“内容”好比是一片滋味鲜美的肉,破门而入的窃贼用它来吸引看门狗的注意。媒介的影响之所以非常强烈,恰恰是另一种媒介变成了它的“内容”。在互联网时代,所谓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一定是传统媒体融入互联网新媒体,传统媒体成为互联网新媒体内容生产体系中的一环,一个常见的误区便是在传统媒体体内孕育新媒体,所谓传统媒体是“母”,新媒体是“子”。实践证明,这样一种模式很少有成功的,我国当下的广电集团和报刊集团转型便面临着将旧的生产机制打破,融入新媒体涅槃重生的考验。而对于新闻传播教育而言应该更加具有前瞻性,先贤的思想为我们预言了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事实,应该勇敢地打破新闻传播传统专业和课程的束缚,将传统媒体内容融入新媒体架构内的全新内容生产。

(四)新闻传播教育理想和新闻从业的现实处境尖锐冲突

最近这些年,国内著名新闻传播学院如人大、复旦、武大、中大等新闻专业毕业生实际从事媒体编辑记者职业的就业率微乎其微,一个班级三十四五人,真正从事新闻业的也不过三五人而已,甚至不足七分之一。新闻专业毕业生到媒体行业工作的比重不到10%。很多学生高考志愿填新闻专业,是奔着记者这一职业的理想光环而来的。到了新闻传播学院,经过四年学习进入实习阶段,才发现理想离现实是那么遥远,国内记者从业环境极其恶劣,“防火防盗防记者”是公开的秘密,而薪资福利却远远不及付出。中国新闻学院每一年在校本硕学生超过21万万,而目前中国持有新闻记者证的采编人员共有23.6万余名。这意味着,新闻专业在校生的数量已逼近全国记者总数。

三、发展基于媒介融合生态链的新闻传播教育

当下以各种新媒体技术平台为核心的新的媒介融合生态链正在形成。在这个生态链中综合社交媒体平台QQ、微信和微博,构筑了最为庞大的综合社交媒体用户和内容生产者(PGC/PPC)基数,在此基础上诞生了综合资讯app和网站、综合视频app和网站、知识分享app和网站和视频直播app等主要新媒体技术应用平台,这些平台的用户画像很大一部分是重合的。在这种新型的媒介融合生态链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角色已经融为一体,每一个平台的注册用户既是内容的生产者、传播者又是消费者,其区别主要是注册者是机构、自媒体从业者还是普通网民。因此内容生产被分成了普通用户生成内容(UGC)和专业生产内容(PGC/PPC)。这里的专业内容生产者指向各类入住机构(商业机构、非商业机构和政府机构,包括传统媒体机构)和自媒体从业者。 融合媒介生态链通过对图2的分析,可以知道当下的各种新媒体技术平台为核心的新的媒介融合生态链中,新闻传播教育所需要培养的专业内容生产和传播者其适用外延远远多于传统大众传播时代,这是融合媒体生态给新闻传播教育提供的契机,不应指责我国高校设立了如此多的新闻传播专业,培养了过多的新闻传播专业学生,数量不是问题,问题是这些学生能否胜任这些平台的专业内容生产和传播重任?商业机构、非商业机构和政府机构及自媒体从业者对内容生产和传播各有各的要求和侧重,而入驻各技术平台的传统媒体机构既具有商业性又要坚持政治性,其内容的生产和传播要求更为特殊。我们的新闻传播教育应该根据所在院校特点,紧密围绕着新技术平台上各类符号(文字、图片和视频)传播特点和四种角色各自的内容生产和传播要求来重新定位,进行课程再造和效果评估,只有这样也能与时俱进,焕然一新

作者:屈航 文莉 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