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集中支付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影响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在推进公共财政改革的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有助于进一步加强资产管理,并有效提升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在保证会计核算高度真实与准确基础上,获得更好的会计信息质量,全面提升国有资产利用率,以防资产流失。但目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落实国库集中支付期间,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会计核算工作,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项目、银行账户管理、会计监管体系、财政部门资金控制工作等方面。对此,需要行政事业单位深入学习并正确解读国库集中支付相关制度内容,积极采取有效策略优化会计核算,以全面应对国库集中支付对会计核算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会计核算;影响
引言
国库集中支付在行政事业单位全面落实,有助于使单位的财政资金保持更高利用率和使用效益,并且有助于规范会计核算工作者个人行为,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资金预算等工作具有更高科学性、准确性。而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落实期间,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项目、银行账户管理及会计监管体系等方面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了充分发挥国库集中支付的重要价值,有必要深入探究行政事业单位在落实国库集中支付过程中会计核算所受到的影响,并在不断优化会计核算过程中充分适应国库集中支付相关要求,使单位资金具有更高利用效率,会计核算更加规范,会计信息质量进一步提高,从而为领导层和财政部门决策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支持。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会计核算项目受到影响
在国库集中支付相关制度执行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并未大幅调整会计核算流程,但由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势必会使一些会计核算项目发生改变。在国库集中支付执行期间,行政事业单位中和银行存款密切有关的部分财务核算项目会和以往有所不同,比如不再列出给付财政经费项目。同时,在国库集中给付机制实行之后,财务核算项目当中会增加零余额账户支付限额、财政应返还金额等相关项目,同时会对相关明细类目作出更详细的论述[1]。另外,因为国库集中给付机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务核算内容,那么行政事业单位也需要同步调整与改进财务报表。
(二)银行账户管理受到影响
行政事业单位在没有实施国库集中给付机制之前,很多银行账户缺乏规范性管理,一些单位会同时开设多个银行账户,但其中很多账户保持着非常低的利用率。而通过国库集中给付机制的执行,会更集中化地管理单位银行账户,同时可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运营情况,把财政经费全部汇集至国库账户当中,这种经费管理模式不仅转变了以往过于零散的财政经费分布状态,还有助于国家动态了解各项经费具体使用情况,使财政经费保持更高使用率与使用质量[2]。
(三)会计监管体系受到影响
通过全面落实国库集中给付机制,会使行政事业单位所制定的财务监督机制受到一定影响,并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相关要求进一步完善与改进财务监督机制,促使行政事业单位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首先,通过国库集中给付的有效实施,有助于财政机关受到更大制约,并更关注发挥本应体现的监管职能,以有效减少出现违法、违纪现象。其次,通过国库集中给付机制的贯彻执行,可对行政事业单位多种违规经济行为加以制衡,并对财政经费实际使用情况加大监督力度,促进财政监督制度不断完善与优化[3]。最后,国库集中给付机制的执行,会使部分财务核算内容与项目发生改变,而行政事业单位也会据此改变不断调整与优化会计监督内容。
(四)财政部门的资金控制受到影响
在国库集中支付落实期间,有效地优化与精简了财政资金使用的中间流程,使得财政部门可以及时了解下级经费具体走向,有效缩减资金成本和流转时间,这样可有效避免相关工作者在部分中间流程利用下出现违规违法行为,如滥用甚至直接侵吞财政经费等。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的全方位实施,财政部门在经费方面可掌握更多主动权,以此更充分地推进国家各项宏观调控策略的实施,便于有关政府部门对经费实现集中管控及分配。在落实中央财政集中给付机制过程中,能够使会计核算工作职责进一步完善与优化,强化财政部门的责任感,推进部门直接给付,并可对会计、财政以及财务加大监督力度,从根源上减少甚至消除腐败问题。在执行国库集中给付制度过程中,财政经费支付流程和划拨流程更加精简,有助于提升经费流转效率,在此过程中财政部门需要对各部门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监督,以防发生侵吞或擅自占用经费问题。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在落实国库集中支付期间,要防止会计核算机制存在管理力度差、合作受阻或内部职责不清等问题,对各项财政经费走向与具体用途进行全面、详细的核实,每项经费都要保留真实凭据。中央政府要加大财政管控力度,以防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数个储蓄账户的设置。
二、国库集中支付下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优化策略
为了有效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就要从如下方面努力,不断夯实管理基础,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满足新时期的管理要求。
(一)优化与完善报表体系
在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过程中,财务公开度也不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核算工作中要不断优化财务报表,使报表类目与形式更加丰富。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要关注恰当的改进与丰富财务报表内容,增加部分项目,如固定资产及投资类资产等,以体现报表的完备性。另一方面,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由于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经费流量增加,同步进行现金流量表的匹配设置,动态与完整的记录各项有关现金收支的数据,保证有关部门可以对现金流变化实现动态追踪与及时把控[4]。最后,要进一步完善会计报表系统,详细地核对财务数据,并对各部门资产以及债务信息进行全面整理与详细核对。同时,要将财务经营项目添加至财务报表当中,以对部门收支情况进行准确预估,使财务数据类型更加丰富。
(二)加强零余额账户管理
在全面落实国库集中支付过程中,需要高度关注零余额账户,对相关账户加大管理力度。首先,行政事业单位领导需要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内容具有正确、深入的认识,虽然领导层不能干预基层资金收支,但可以对相关资金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为了使资金利用更加合理与科学,需要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关注行使监督权,以及时发现资金使用期间存在的不良行为,并同步予以纠正。其次,要使零余额资金进一步提升到账效率,因为零余额资金是否可以准时到账直接关系到项目是否可以顺利进行。对于此,需要行政事业单位正确、合理的简化审核流程,适度降低审核程度,以更准确、及时的把握资金到账情况。最后,要对退款数据进行严格、认真的核查,所有退款数据都要全面盘点、认真校对、及时核查,充分了解与动态掌控零余额账户资金,以免发生账户闲置或使用率过低情况[5]。
(三)不断改进核算监管体系
为充分应对国库集中支付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所产生的影响,需要行政事业单位针对会计核算进一步完善的制定监督标准,并对监督内容加大研究力度,以完善、合理的构建会计核算监管体系。首先,为了及时发现不合理的财务资金使用情况,并对相关情况加大管理力度,需要行政事业单位结合国库集中支付相关流程,完善的制定监督管理制度,细化各项监督工作,确保财务资金每项使用环节都受到严密监控,以防发生资金使用风险。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要针对会计核算工作专门成立监督小组,并明确小组领导与成员职责,定期或不定期的展开巡查工作,促使会计核算工作更加规范化。最后,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对会计核算加强监督的重要意义,定期组织工作座谈会,在会上认真听取单位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报告,及时总结与分析会计核算工作成绩和所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阶段制定详细的工作目标,对会计核算工作做好部署。
(四)加强对会计入账依据的规范化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结算期间,票据属于原始证据,所以,为了有序推进会计监管与审计活动,需要对票据加强管理和控制。其一,需要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针对各种票据完善的构建集中管理系统,规范并统一票据的存储、领取、使用、违规处置等工作,进一步提升票据真实性,同步对经费使用加大监管力度。其二,要关注常态化的监管日常票据管理工作,针对票据严格执行月度结算、归口监管机制。财务部门和有关业务团队要定期结报票据,且相关票据必须完整、真实且符合规范要求,特别要关注管控零余额账相关的票据,规范票据使用和管理过程,防止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
结语
在执行国库集中支付期间,使行政事业单位原本的会计核算工作出现了一定改变,为确保会计核算工作实效性不受影响,并更有序、顺利的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相关机制,需要有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动态关注与掌握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走向,使财政经费开支保持更高公开度,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要使行政事业单位更充分的执行国库集中支付相关制度,还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方法,并不断采取措施,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和财务管理水平,以满足新时期的管理要求,推进行政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浩然.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会计核算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8(23):123–123.
[2]蔡晓芸.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会计核算问题研究[J].财经界,2018(07):125–125.
[3]邓龙来.国库集中支付与会计集中核算的比较与结合[J].财会学习,2018(28):79–79.
[4]季福胜.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03):99–99.
[5]徐志荣.浅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会计核算[J].纳税,2017(15):15–15.
[6]游茜茜.浅析新会计制度对国库集中支付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纳税,2019(28):72–73.
[7]姚浩然.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研究[J].财经界,2018(12):132.
作者:宋春梅 单位:中共辽宁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