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职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改进与完善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职业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1.1学生的道德素质的状况迫切要求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对学生不爱护公物、乱丢垃圾、上课玩手机(听耳机、看小说、闲聊甚至吃东西)、公共场所过于亲昵等行为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将近36%的学生认为上述行为无所谓或认为很正常;22%的学生认为旷课、迟到、早退现象和公共场所的亲昵行为属于个人私事,与他人无关,对师长的干预、他人的侧目表示反感和不屑;甚至有2%的同学提出宿舍是自己花钱租的,脏、乱、差是自己的私事,学校不应检查宿舍卫生等等。调查发现,一些大学生道德意识淡薄,是非观念不清晰,道德判断似是而非,价值选择错误,自律意识不强,社会公德意识和公共场所感缺失,礼仪礼貌意识和纪律观念都比较模糊。有个别学生甚至没有职业理想,致使学习失去了原动力,有的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劳动,厌恶和逃避劳动,将劳动视为苦役和惩罚,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敬业精神。不少学生唯我独尊,过分主张自己的权益,强调自我感受和自我实现,目无组织纪律,追求和向往绝对自由、我行我素,不少学生奉行功利主义,过分看重个人名利,个别学生不惜采取不当手段去谋取,丧失了大学生应有的道德良知。不少学生从小没有学会与同学合作,经常为琐事发生争执,对同学缺乏理解和包容,对家庭、社会不知感恩,责任感、使命感荡然无存。在校学生的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择业、就业,直接关系到学生将来的职业贡献和职业前途问题,关系到新一代劳动者道德素质问题,遗憾的是许多院校领导和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培训,重科学知识的灌输,轻人文知识的培育与关怀,未能真正认识到“树徳”与“成才”的内在关系,只重视短期效果,不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从长计议,认为只要将学生安安全全送出校门就完事大吉,至于学生将来的成败与否就与学校无任何关系了,这种错误倾向必须纠正,发展下去贻害无穷。另外应试教育大环境下生长的学生,只重视考核分数、奖学金、拿毕业证、考资格证、托人情、找工作,普遍不注重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认为品德的高洁、人格的完整只能让自己吃亏、让别人占便宜,内心深处根本没有道德修为的诉求,有的学生言行已经偏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他们仍然不自知或抱无所谓的态度,使政治教师一筹莫展,使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举步维艰,收效不大。职业院校在重视知识与技能教育的同时,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否则学生将来的职业前途令人忧虑,即便是找到了工作,也会因品质问题不能走得又好又远,个别无所约束、无所忌惮的人甚至违法乱纪、以身试法,导致身陷囹圄、自毁前程,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目前,随着职业教育的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增加,职业道德教育的形势异常严峻。为了保证受教育者的品质和质量,为了履行高尚的职责和使命,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千万不可以掉以轻心。每个学生都是一座尚待开发的宝库,都是不可多得的人力资源,教育工作者要珍惜他们,不可以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各级领导和教职员工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特别是职业道德素质摆上重要位置,将其作为职业院校职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齐抓共管、常抓不懈,坚持下来效果定会超过预期。
1.2职业院校师德师风建设亟待加强育人环境亟待改善
教职员工尤其是一线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是面对面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年轻的学子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学生中的示范作用和感召力不可低估。广大教师,他们是实施学校教育的主体,其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修养、敬业精神、治学态度和行为举止,对学生都有着最直接、最强烈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一个作风正派、品德高尚、知识渊博、治学严谨的教师,能够教育和影响一届又一届学生,使他们受益终身,这一点许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致使“言传身教”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实在令人遗憾。为了了解学生对学校育人环境的满意度,掌握对教师师德现状的客观评价,找出教师师德与学生良好道德行为和习惯培养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职业院校教书育人环境基本满意,但有些学生意见较大,比较集中的问题有:有些教师兼职多、事务性工作多,将赚钱挣外快作为主业,将教书育人作为副业,不能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教学工作,往往顾此失彼、疲于应付、得过且过。缺乏责任心和事业心,对工作不能精益求精,治学严谨根本谈不上,个别教师不思进取,不求上进,对教学工作缺乏热情和动力,存有混日子的心理,人生态度消极,业务能力差,上课照本宣科,甚至上课就让学生自学、讨论、放光盘,授课无思路、无创意、无激情,一学期下来学生因收获甚微而颇有怨言。一些教师不顾及自己教书育人的特殊身份,抛弃使命、自毁形象,不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校园内乱丢垃圾,衣冠随意,个别教师甚至大骂出口,语言庸俗、行为失范。有的教师不能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上课迟到、早退,无所忌惮地接打手机,监考时扎堆聊天、谈笑风生,对作弊的学生置若罔闻、不进行干预。有的教师自视甚高,对学生缺乏感情,不尊重、关心、爱护学生,对不听话的学生、学习差的学生、爱提意见的学生、看不惯的学生,采用讽刺嘲笑、恶语中伤的做法,甚至从分数上卡学生、报复学生。有的教师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对自己喜欢的学生多有偏爱,对不喜欢的学生则百般挑剔。有的教师唯我独尊,不听取学生的合理意见,不能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个人说了算,搞“师道强权”、“一言堂”,压制学生,学生敢怒不敢言。有些教师及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够,不履行和放弃职责,有的甚至服务态度恶劣,对学生的事极不耐烦,认为学生多事给自己找麻烦,不能把学生的需要当作自己的责任,服务意识差,缺乏起码的人文关爱和道德良知。师生不能互相理解,彼此缺乏信任,有距离感、陌生感,导致师生互动关系差,不能形成教学相长的融洽氛围等等。一些教师和职工的道德水平、所作所为学生不认可,不能获得学生真诚的尊重和爱戴,学生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不仅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使其人格感染力和道德影响力大打折扣,严重制约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开展。因此,在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要把师德和教风建设作为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努力建设一支有强烈事业心、责任感,勤奋进取、业务精湛,政治性强、作风正派,充满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的教师队伍。“打铁先得本身硬”、“身教胜过言教”,全体教师应该真正成为高尚职业道德的引领者和实践者,努力创造良好的校园文明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为职业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让校园成为师生共同促进、共同成长的乐园,让大学生活成为学生最值得珍惜的美好记忆。
面对职业院校学制短、任务重、职业技能教育要求不断提高、专业教育与实践教学所占课时比重大的客观现实,职业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应当采用必修课、选修课、第二课堂和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模式,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科、教务处、团委、社团组织等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理论和实践两个关键环节不能偏废,以理论指导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实践活动验证理论的科学性,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长期坚持下去,逐渐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行为习惯,职业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必将取得切实成效。
2.1完善职业道德课的课程设置
职业道德教育单靠传统的政治课教师课堂理论授课是非常单薄无力的,对学生的说服力、影响力远远不够,况且教材涉及到职业道德的内容很少,和学生将来从事的具体职业岗位对职业道德要求并不直接相关,政治课教师只能泛泛地讲解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规范,使学生掌握职业道德的共性的内容,不可能细化到讲解各专业、各岗位的职业道德要求,所以学生们对于自己未来职业岗位的特殊职业道德要求和规范相当模糊。因此,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是政治课教师的工作,也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责任。各行政部门、辅导员,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教授专业知识与技能,更应该密切结合本专业特点,结合职业岗位对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讲解各行业的职业道德,培育职业情感、职业意识和职业责任。学校各部门要克服本位主义,从“一切为了学生”的大局出发,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使各个环节顺利地衔接和过渡,不留下任何空白点、盲点,让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到比较完整和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们在大学期间迅速成长,不同阶段他们的认知能力和需求不一样,要根据学生入学、学习中期和临近毕业的不同阶段,对学生进行不同内容和深度的职业道德教育,由浅入深逐渐展开和呈现,逐渐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情怀、意识和素养。从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那些对职业道德有着深刻理解和情感的学生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拥有更多的晋升机会,有更好的职业前途。职业院校成熟、成功的职业道德教育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就业率,而且也提高了学校的信誉度、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说是互利多赢的成功实践。各院校应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和专业设置的情况,编写或选用与本院校本专业相关的职业道德教材,密切结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完善各院校的职业道德课程设置,适当增加课时量和实践课课时。
2.2充分发挥《职业道德》课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职业道德》课程是职业院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职业院校实施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职业道德教育课应从职业院校的实际出发,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育为主线,围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意志品质、适应能力、合作精神、心理承受能力等关键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职业选择、职业理想、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原则与规范的理论教育,培育学生的服务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将职业奉献作为最高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同时,职业道德教育不能满足于“知道”更重要的是“行”,克服“知易行难”的人性弱点,克服言行不一致的“道德冲突”问题。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当务之急是走创新之路,在实践中逐步树立起“知行统一”的职业道德教育的理念,引导师生淡化名利、抗拒诱惑,注重个人道德修为,追求人格的完整与完善,体验美好、感受崇高。当代大学生没有经历过艰苦生活的磨砺,没有体味过真正的痛苦,接触实际少,对弱势群体缺乏应有的同情,教师应带领学生了解和体验工人和农民的艰辛,参观“福利院”、“敬老院”,感受弱势群体的心路历程,鼓励学生加入“志愿者”行列,在奉献中升华道德情感,实现由封闭育人向开放育人、发展育人的根本转变。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贴近学生实际,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不断更新知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的开启学生的视野,培育“家国情怀”,涵养人性和恻隐之心。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课堂,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归根到底,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要靠实践,离开了与人民群众的密切接触,离开了职业道德的丰富实践,离开了社会这所大课堂,任何课堂理论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
2.3职业道德教育与其他教育相结合
职业道德教育要与道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相结合,与政治课教学相结合,与课堂教学活动特别是专业技能课堂教学活动相结合,形成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讲授马克思主义职业道德理论、道德规范等方面的知识,全面提高学生对职业道德的知、情、意,产生强烈的道德修为需求。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可行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遵循学习—思考—理解—行动的规律。可以通过聘请职场中的成功人士,借助于鲜活、生动的案例,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情理交融,入情、入理、入心,使学生真正有所感悟和触动,这对学生的激励作用非同一般。努力使学生在毕业之前,除了掌握比较扎实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外,养成重视职业道德、认同职业道德,践行职业道德的良好习惯,实现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顺利展开自己的职业生涯。
2.4注重职业道德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渗透
要注重在各种学科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挖掘和凝炼各门学科中的职业道德精神。近年来,我们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胆尝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数学》、《英语》、《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教育》、《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性质、特点,巧妙地插入职业道德的相关内容,既实用又不突兀,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事实证明,如果契合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不排斥,而且很认同,使我们对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更有信心。
2.5加强横向联系,注意引入企业文化
一方面要拓展职业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社会功能,加强学校与企业、社会、家庭、科研部门,以及校际之间的横向联合,突出职业道德教育的通融性、互动性和体验性;另一方面要注重高等职业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心理咨询、创新教育、青少年发展研究等其他工作的横向联系,让职业道德教育无处不在,在大融通中升华职业道德情感和职业责任。职业院校引入企业文化,可以增强对职业精神、职业规范、职业素质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为学生的成功就业构筑桥梁。这个桥梁,既是学生在校学习与未来就业的桥梁,也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实施职业道德教育中引入企业文化,可以突破原来空洞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尽快了解企业、熟悉企业、热爱企业,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适应企业要求早作心理和实践的准备。
2.6充分利用实践、实训环节进行职业道德“彩排”
职业道德是高度角色化和实践化的道德。只有在职业训练和职业实践中才能最终达成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职业院校的教师要珍惜实践、实训机会,充分利用各种实践、实训环节,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可聘请实践、实习基地的管理人员或行业劳模、精英介绍该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规范,由教师指导学生到实际操作现场感受和体会职业道德对个人、企业的重要性。在职业实践中对学生进行从业态度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结语职业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复杂而艰巨、任重而道远,需要教育工作者精心谋划、大胆尝试、科学引导、付出真情。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绝不会自发形成,需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全方位培育、多角度涵养、长期实践。其中理论与实践是两个关键环节,抓住了这两个环节,就抓住了职业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根本,就能够培养和造就出一大批既有高超技能又有高尚职业道德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栋梁之才。
作者:李玉清梁富吕进军单位: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