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实践教学环节中的职业道德教育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实践教学环节中的职业道德教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实践教学环节中的职业道德教育

一、现状和问题

1、“思政课”等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缺乏针对性。职业道德教育以认知为基础,重在养成和岗位践行。“思政课”教育主要采用灌输式课堂教学为主。专门针对职业道德的领悟和践行而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第二课堂或课外活动)相对较少,更少参与专业技能实践教学活动,“思政课”教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与企业生产实践联系不紧密,与行业企业难以开展产学互动。少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课外活动、参观等形式,因条件限制基本上就是社会各行各业职业道德总体要求进行解释说明和观摩,仍然还是以认知教育为主,岗位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效果欠佳,导致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重视不够,认为职业道德知识可有可无,对其内涵要求理解不深不全。班主任和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制纪律教育为主,部分人员是非专业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同样受到知识结构的限制,针对性不强。

2、校内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职业道德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缺乏实效性。高职教育面向社会各行各业培养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每个行业的工作对象和环境不同,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总体原则相同,但具体行为方式和要求不同。院内实践教学实习指导教师和专业教师一般只注重技能本领的训练,强调会做就行,从职业道德角度引导教育相对较少。因而针对每个专业具体岗位的行为方式,怎样做才规范、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并养成行为习惯的教育引导被突视。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被割裂,不利于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少部分高职生职业道德理论知识认知水平高、践行能力低,实践教学学习活动中对他人要求高、对自己要求低,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不一致,缺乏岗位职业道德行为意识和良好习惯,都与实践教学环节没有继续高度重视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有关。

3、校外实习或顶岗实习力不从心,校企合作育人难度较大。高职院校由于受校内实习条件的限制,部分实习内容和项目必须借助社会力量安排在校外相关企业里。专业性质不同,实习岗位集中度不同,有的专业实习可相对集中,有的专业相对分散,甚至极为分散。顶岗实习有的以学院组织集中安排为主,有的是学院组织和个人联系相结合,有的以个人自主联系为主,实习地点更加分散。因资金和师资原因以及校企双方非二元制结构和固定联系,实习学生多的企业,学校安排或中途选派教师检查指导,实习学生少的企业学校难以顾全,基本上完全依赖行业、企业。企业因其生产经营目的,既要讲质量又要讲成本,也不可能花很大精力来参与实习和顶岗实习阶段的职业道德教育管理。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处于改革探索初期,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运行机制还未形成,校企合作育人难度较大,难以落到实处。

二、产生的原因

1、认识不足,实践教学环节职业道德教育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一是把“思政课”认知教育等同于养成教育,认为只要把有关概念、观点讲了,同学们感知认同了,就形成了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不需要在实践中培养、锻炼。二是把实践性教学等同于专业技能教学,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是“思政课”的事,实践性教学就是专业技能培训。三是把技能高低等同于职业道德水平,技能高职业道德水平就高,反之就低;因此只注重专业技能训练。四是重技能、轻道德,不讲技能行为的规范问题。实验、实训和实习给学生提供了模拟、仿真和现实的职业场景,有利于不同专业针对将来的职业岗位开展岗位职业道德教育,注重职业道德的实效性和养成性教育,为其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师缺位,实践教学环节职业道德教育没有全面落实。一是工作缺位。“思政课”教师包括班主任、辅导员认为专业技能教学与己无关,不参与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实习指导教师和专业教师认为职业道德教育与己无关,没有这个工作职责。二是素质缺位。在素质结构上,“思政课”教师较少深入实验室、实训基地(车间),对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了解少,缺乏专业岗位非技术性道德知识。班主任、辅导员、实习指导教师和专业教师有的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教育理论知识,有的深入企业实践锻炼少,不能准确地理解行业企业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和规范。极少数两个方面都不够,对实践教学环节中的职业道德素养要求存在盲区。三是人员缺位。部分院校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没有相对集中和固定的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变成提前毕业,实习学生直接输送到劳务市场,校企双方均难以有针对性的对实习生进行养成教育。

3、投资不足,实践教学环节职业道德教育养成机制不健全。高职教育正经历从规模发展到质量提高的过程,过去更多地重视招生工作,扩大办学规模,办学资金主要用于办学硬件的改善和设施设备增加。“思政课”经费投入不足,社会实践活动让位于技能训练,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重点放在日常纪律和安全教育上,把课堂实验、实训简单地等同于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实践教学,无论是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还是考核和管理上,教学双方都没有很好地把职业道德教育和养成融入其中。在人才市场上招聘人才,职业道德水平一时难以鉴定,企业招聘人才也以考核职业技能为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校企合作育人,部分示范性高职院校在改革中探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但办学环境和条件差异较大,难以成为所有高职院校共同遵循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理念。

三、加强改进的措施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修订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将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等行业职业化,与相关职业素养有机结合,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实践教学全过程。

2、搞好两个结合,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一是搞好课内课外的结合,进一步提高“思政课”作为职业道德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思政课”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模拟、仿真行业职业场景,提高教学效果,针对不同专业的职业去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结合不同行业具体要求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二是搞好岗位职业道德意识和专业技能培训的有机结合,狠抓实践教学环节职业道德针对性、实效性和养成性教育。实践教学要两手抓,两不误,班主任、辅导员、实习指导教师以及专业教师从态度、纪律、专业技能训练考核等不同方面,充分利用实验、实训、实习期间同学们的行为表现进行教育和引导,及时校正不良行为,强化职业行为规范。

3、加强职业道德行业企业化教育和研究,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要建立“思政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深入行业企业调查研究和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机制,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水平和能力。“思政课”教师要相对固定教学专业,深入调查了解某一行业企业职业道德具体要求,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提高职业道德教育效果。要加强实习指导教师和专业教师职业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教育与培训,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理论水平。要建立制度鼓励支持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学习研究行业企业先进生产技术和岗位职业道德规范,培养“双师”(技、德)型教师队伍。

4、充分发挥利用社会力量,实施校企全面深度合作,强化顶岗实习教育管理。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引导相关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和推进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改革,建立企业和学校联合育人、企业主动接受学生实习、积极配合并承担实习学生教育管理任务的社会机制,强化和落实校企双方合作育人的社会责任。建立校企双方人才交流合作机制,选聘合作企业劳动模范、技术能手担任校内辅导员和顶岗实习班主任,加强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校方直接聘请企业高技能专家承担实践教学工作;邀请企业经营管理者定期举办职业道德教育专题讲座。同时聘请优秀毕业生回校现身说法;积极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多形式多角度增强教育的感染力。

作者:朱万福单位:恩施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