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临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管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价值观念出现偏差
市场经济的建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传统价值观念的基础,在这种经济体制下,个人利益被得到充分肯定和认可,一方面增强了人们的主体意识,调动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了社会发展,但同时也导致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价值观的盛行。市场经济的开放性、逐利性与竞争性等特征对师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消极影响,临床教师队伍中出现重经济轻政治、重物质轻精神、重个体轻合作的不良倾向。在大部分临床教师的职业存在状态仍处于谋生和养家糊口的生存型阶段里,现实利益代替了职业理想,一些临床教师追求实惠和既得利益,忙于开刀和走穴,把教学工作排在医疗和科研之后,把有限的教学时间让位于医疗、科研及其他,教学意识缺乏、育人观念淡漠。
2、压力导致职业倦怠
临床教师承担着医学院校一半以上的教学工作量,再加上繁忙的医疗、科研等,临床教师工作压力大,任务繁重。据统计,80%以上的临床教师是双肩挑,他们既不能放弃带来相对高收入的临床医疗工作,也无法拒绝作为教师所应承担的教学工作,再加上一些青年教师自身的学习、科研、深造等,巨大的职业压力导致职业倦怠。不少临床教师在医院、实验室和学校之间疲于奔命,更有甚者在许多所谓的师德问题背后隐藏着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肉体凡身,一个普通的临床教师在背负这样巨大压力的情况下,还能够游刃有余的在学生面前扮演好导师、朋友、知己和榜样的角色,更无法寄希望他们还能够耐心、细致、幽默地与学生交流,做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良师益友。
3、后师德教育不到位
尽管多年来,高校一直倡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调抓好环境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工作,但以党委系统为主承担的德育工作对行政仍有很强的依附性。在不少附属和教学医院里,教学要让位于医疗。在诸多医学院校里,资源配置又往往注重短期内收效明显的工作,对分散在各附属、教学医院临床教师的师德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培训投入不够、专项资金很少,其他必需的资源也不能及时到位,即便开展了相关的师德教育活动,也大多以短期的理论学习为主,内容上缺乏系统性,组织上缺乏持久和独立性,观念上缺乏师本意识,教育目标空泛,教育内容片面,教育形式单一,如隔靴搔痒,教育效果更是无从谈起。
4、考核评价体系错位
目前对临床教师的考核评价仍着重于论文数、影响因子、教学量、科研成果等,在师德建设方面还没有明确、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和奖惩机制,这种导向机制使得教师们往往只注重师能、师智的培养而忽视师德方面的内容。不少学校在教师晋升、提薪、升职、选拔人才中重智轻德、不把师德纳入业务考核中,有的即使把师德纳入了考核体系,在比重上也是很小的一部分,使得师德教育和建设有名无实,导致了教师队伍中的“马太效应”。总体而言,在医学教育大众化的当下,临床教师的整体发展不平衡,师德在教师个体身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教师个体间的道德水平差距也很大。
二、加强临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师无德者,不堪为师。师德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临床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医学院校德育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探索建立科学、合理、有效可行的管理和评价机制,切实加强临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于提高临床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医疗服务和教书育人水平、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1、健全管理机制
第一,要把好临床教师入口关。要建立和完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对教师的选拔、任用、考核、评定及培训要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全面考核教师,杜绝重才轻德现象。只有在严把教师入口关的前提下,才能从源头上防止不合师德的人进入教师队伍。第二,要把好岗前教育关。通过岗前培训,使临床教师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明确为人师表的具体要求,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第三,要建立临床教师导师制度。要充分发挥中老年优秀临床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让他们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医疗和科研等方面进行培养和指导,用他们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情操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年青教师,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快速提高临床教师的教学、医疗和科研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更好地承担和履行临床教师的职责。第四,加强临床教师培训工作。即开展各类教学理论讲座,组织临床教师参加阶段培训的理论、外语、操作以及教师基本功考试等。第五,建立奖惩和监督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的用人制度,从体制机制上约束和规范临床教师的德行,从而加强临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第六,建立完善师德档案。通过科学、有效、可行的师德考核制度,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聘任、职称晋升、提拔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存入教师师德档案。师德档案能激励教师扬善抑恶,增强临床教师的责任心,促进师德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还对教师的职业行为起到警示和监督作用,推动师德的实现和维护。学校(学生)对临床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评价,是加强师德建设的主要环节,也是师德得以确立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2、完善评价体系
要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公正、全面、准确地评价临床教师在教学、医疗以及科研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对临床教师的评价指标要体现出差异性和特殊性,不能以一根标杆衡量专职教师和临床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评价和反馈信息,要宽松临床教师的政策,为临床教师减负。只有公正、全面、客观地评价各类型教师的工作成绩,着力解决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励教师求真务实,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当然,对临床教师的师德规范仍要坚持标准,在聘任、职称晋升和提拔上坚持“德才兼备”,避免唯学术是举,纠正重才轻德现象,重视教师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3、规范教育培训
师德教育不单纯是社会主义师德理论教化,它同医学专业教育、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要同步进行,相互交叉、渗透,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培养教育,要有整体性、系统化的模式。临床教师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师德教育活动,提高觉悟,深刻认识教师职业的重要性,认识教育教学工作的特殊意义,增强责任心和事业心。要树立崇高的教师职业理想,立志做一个师德、医德高尚,献身教育、卫生事业的优秀人民教师。
4、注重医德渗透
把临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医学生医德教育相结合是医学院校临床教师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临床教师能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医德教育,才是完整意义上的成功教学的体现。在教学工作中,临床教师必须树立起医德教育的意识,自觉重视医学生的医德教育,有针对性地将医德教育渗透到教学内容之中,才能培养出既有高尚道德品质,又有专业技能的高级卫技人才。着手于师德,着眼于医德,起始于教师,落脚于学生,这是医学院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特征。
5、提高自我修养
师德作为社会对教师的行为规范,主要靠教师的自觉自愿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所以,自觉性是提高师德素质的关键。为此,每一名临床教师都要牢固树立正确的师德观念,自觉在医疗教学实践活动中加强师德修养。当前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教育和医疗卫生也不可避免的卷入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作为身兼“人类灵魂工程师”和“白衣战士”双重身份的临床教师要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影响,要端正师德医风,注重师德教育,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甘于奉献,树立临床教师的良好形象。临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高等医学院校和承担教学任务医疗机构中师资队伍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着力改善和提高临床教师的师德水平,强化临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才能更好地为临床教育和教学服务,才能培养出德术兼备的未来的高级卫生人才。
作者:刘明捷单位:南京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