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记者职业道德浅谈(3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记者职业道德浅谈(3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记者职业道德浅谈(3篇)

第一篇:记者职业道德底线失守原因分析

一、微时代媒体道德缺失的特点

每一个自媒体拥有者通过编辑文字,上传图片,第一时间记录现场,其他网民点击浏览,即可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看到现场。网民通过转发评论,迅速对事件作出判断,当关注的人数达到一定规模后,此新闻事件即成为话题,搜索热词,即形成舆论效应,引起全国的关注。容易造成舆论效应的新闻分为三种:一种是“好新闻”,一种是“坏新闻”,一种是未知而重要的新闻。这种好与坏并非从新闻的专业角度考量,是从公众的角度说的,即所谓好消息、坏消息与重大而有争议的消息。好消息与坏消息中,评论意见一般倾向于“一边倒”趋势,没有大分歧。即对好消息的肯定、支持、称赞、鼓励和对坏消息的否定、反对、不满、愤怒。而未知而重大的消息则因为其重要引起关注,因为其未知、并无定论,容易引起争辩,持不同观点的网民易形成截然对立的两大甚至多个阵营,最终很可能演变为骂战。好消息可能是坏新闻,坏消息可能是好新闻。其中,未知而重大的新闻由于新闻媒体仅抛出问题而一般不涉及媒体伦理失范。“坏新闻”体现了公众对某种现状的不满,急切期待其修改完善。

二、微时代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底线频频失守

道德底线虽然是最低要求,但却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底线定在什么尺度,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底线是一个变数,人与人的底线选择是会高低有别的。每个人都享有自选道德底线的相对自由。但一个人对道德底线的选定,铸就了这个人的灵魂境界和真实面孔。

三、传统媒体与自媒体交织

涉及媒体伦理失范的当事媒体中传统媒体与自媒体交织,其中不乏声誉良好的严肃媒体。2013年8月28日《南风窗》刊发的一篇报道“村官腐败透视”,开头的一段话是“:这个村,有一半都是我的娃。”9月2日,该报道被众多网站以“村支书性侵村民留守妻子:村里一半都是我的娃”为题大量转载,迅速成为网络舆论热点。后经有关部门调查,发现文中反映的问题要么与事实不符,要么移花接木或以偏概全,要么混淆时空概念。

四、职业道德底线频频失守的原因

1.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严重滞后。

由于中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认识还比较模糊,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眼光来看待市场经济,把握不准在具体实践中怎样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因此,在新闻传播中,没有做到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实现新闻传媒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与市场占有率、收视率的统一。事实表明,道德底线下滑的新闻记者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政治上对党中央的指示阳奉阴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常常为了非法获利而明知故犯,顶风作案。

2.对新闻传媒的社会性质认识模糊。

在计划经济时代,新闻传媒按企业来经营的产业属性并不存在。而在新的形势下,一些新闻记者又错误地认为,过去把新闻传媒称为事业是错误的,新闻就是企业,从而把“事业”与“企业”、意识形态与新闻产业相混淆,认为新闻传播应当像企业那样做市场的主体,市场上什么赚钱就生产什么、卖什么。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有些新闻传媒不惜恶性炒作和媚俗,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把新闻传媒完全当作企业或者产业,而忽略了其事业性质。

3.新闻从业人员中的思想教育工作没有及时跟进。

我国现有新闻从业人员70多万人,比1992年底的42万增长了30万,新闻从业人员涌入速度之快为新中国新闻史上之最。与大量涌入的新闻从业人员相比,我国新闻在职新闻教育却没有跟上。

4.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我国目前的新闻法律体系,主要由不同的立法主体制定的具有不同法律等级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组成,因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势在必行。

五、防止微时代媒体道德缺失措施

完善新闻伦理制度规范,使新闻工作有理可依。建立健全新闻伦理道德规范,使媒体在面对伦理道德与全方位告知公众事实的职责的矛盾,在职业道德与职业要求的矛盾,在“伤害一个”与“救赎多个”的矛盾中找到平衡点,在报道中有理可依。建立道德监控机制,健全网络道德规范。微时代媒体伦理建立在网络中,网络与现实生活存在一定差别,要防止媒体伦理道德的缺失,应当健全网络道德规范。进一步完善和执行目前已建立的《新浪微博社区公约》,建立微博法庭,保障网络言论自由的同时确保言论有边界。

六、如何加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教育

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底线频频被突破,在现今社会已不是一个新鲜的现象,甚至有人说“防火防盗防记者”。这不仅是对新闻记者的莫大侮辱,更严重危害了中国的新闻业的发展。长此以往,新闻媒体的立身之本将不复存在。为了防止记者职业道德底线失守现象的蔓延,夯实新闻职业道德的基础,必须进行有关职业道德底线的教育与学习。

1.加强职业道德底线教育。

以为底线的要求是最低要求,就认为没有必要,这是很有害处的。我们必须对广大新闻记者补上职业道德底线教育这一课,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底线,鼓励他们坚守做人的最低要求。有了底线的确保,即便做不了圣贤,当不了英雄豪杰,还可以做一个正直的人、善良的人、守法的人。对新闻从业者来说,由于其肩负着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神圣使命,因此必须做到坚守底线并同时追求高尚,比社会一般平均道德水平要高出一些。

2.建立完善法规,把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建设纳入法制轨道。

新闻业走向市场,也要接受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约,接受新闻道德的制约。西方国家都对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立法,因此,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从法律角度对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缺失的行为进行规定,对违法行为追究其相应责任,就显得十分必要。

3.领导干部要在职业道德底线教育中率先垂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现在进入新闻媒体的年轻人,大都缺乏社会经验,就像一张白纸一样,你怎样教,他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因此,媒体的领导干部应当是新闻记者职业道德教育的引领者和示范者。事实上,他们失守底线的机会要比一般群众多一些,而且一个单位底线失守的情节严重与否,与这个单位领导的底线意识是否淡薄有关,与单位的整体管理有关。所以,领导干部应当率先垂范,积极参加和组织好有关底线教育的各项活动,并首先做一名学习到位的受教育者。

作者:贾娜 单位:沈阳市苏家屯区广播电视管理中心

第二篇:社会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素养因素分析

一、影响社会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素养的因素

由于社会新闻记者处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因而影响其职业道德素养的因素主要分为自身因素、社会因素以及体制因素三点,具体表述如下。

(一)自身因素。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急剧转变,强调了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变得理所应当。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作用将劳动与个人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得人们力求自身价值最大化,即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获取更多的利益。某些社会新闻记者受这种环境的影响,不再以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为本位,忽视了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懈怠了自身的职业道德要求,一度出现了道德失守的现象。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社会中崇拜财富的观念泛滥,潜移默化中影响了部分社会新闻记者的价值观念。另外,由于新闻采访的劳动强度大,让很多人认为记者是一项消耗青春的工作,只有年轻人才能适应,为此应该趁年轻“多捞点”。部分社会新闻记者为了缓解生存和竞争压力,追求眼前的个人利益,忽视了新闻信息的及时性、客观性以及真实性,降低了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标准,误导了公众认知。

(二)社会因素。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思潮、新观念席卷而来,对人们的经济关系、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传统道德标准、思想原则失却了以往的权威,这种彼此矜持而又具备市场经济特色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让人顿生困惑。当这种社会现象折射在社会新闻记者身上时,常常会导致他们道德失范,污染了社会新闻环境。新时期,我国新闻行业经历着全面、深刻的变革,面临着重重困难和挑战,其职业道德出现了新的转换节点。新闻制度反映了一定的道德准则,但是目前现行的新闻管理制度并没有凸显出职业性,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约束不够详细、具体,缺乏可操作性。这种社会新闻职业制度的缺失制约了我国新闻行业的发展,是造成社会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素养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得知,社会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不仅要依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社会范围,更要依靠完善职业道德制度的引导和约束。

(三)体制因素。

目前,我国正处于新旧经济体制更替的时期,两种体制及其运作模式的并行碰撞,引发了社会新闻记者一系列的职业道德问题。新闻媒体作为一种信息产业,逐渐被收纳到市场经济体制当中,对经济市场的依赖日益明显,行业竞争加剧,其竞争的焦点转变为争夺受众、抢占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新闻记者的价值判断,过于重视商业利益。而造成社会新闻记者职业道德问题的另一个体制因素是监管体制不健全。有些新闻媒体主管部门的监管存在盲区,监管力度不足,没有形成完善的奖惩机制。部分媒体主管对记者的错误行为听之任之,简单地认为记者只要不违反政治性原则就无伤大雅,对记者收受礼品、红包等现象疏于管理,轻视甚至忽视了对下属新闻记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二、提升社会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素养的措施

结合影响社会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素养因素的认识和分析,有针对性提出了以下提升社会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素养的措施,以供参考。

(一)注重自我学习,提升职业道德素养。

俗话讲:活到老,学到老。社会新闻记者提升职业道德素养的根本途径就是注重自我学习,不断进行反思,主动约束自我行为。新闻记者始终处在社会的前沿,是历史发展的见证者和推动者,需要见多识广才能做好本职工作。因此,社会新闻记者要坚持不断学习进取的品格,努力丰富自己的阅历,以满足工作需求。同时,社会新闻记者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接受能力,学习新知识、新思想,紧随时代的发展步伐。在此过程中,社会新闻记者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学习:一是书本学习。书本是知识的海洋,涵括了丰富思想和理论。书本学习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社会新闻记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新闻记者可以适当安排书本学习的时间,博览群书,并结合书本中的知识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查找其中的不足,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二是社会学习。社会中蕴含了大量的动态知识,是新闻记者获取新知识、新思想的主要场所。新闻记者要善于发现生活,学会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汲取先进思想,让社会检验自身的不足,弥补缺陷,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三是他人学习。社会新闻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而他们就是记者提升自我职业道德素养最好的老师。记者应该充分利用新闻采访的便利,积极向先进人物学习,用他们的长处补足自身的短处。

(二)加强道德约束,提升职业道德素养。

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就是监督社会、引导舆论、为民服务,这也是其必须要坚守的准则。区别于资本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及时发挥积极的舆论监督作用。在我国,社会新闻记者服务于人民群众,始终要坚持党的指导,主动接受公众的批评和监督,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应该本着对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坚持国家的战略方针,加强对新闻媒体的监管和教育,树立新闻记者正确的职业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关注新闻媒体的行为,引导他们在宣传内容和方式上做出正确的选择,传递正能量,弘扬优秀文化,净化新闻传播环境。而新闻媒体则需要在政府的指导下,加强对下属新闻记者的道德约束和制度约束,全面建设职业道德准则,规范新闻记者的行为,逐渐完善、细化职业道德制度,确保其可操作性。

(三)完善新闻体制,提升职业道德素养。

新闻媒体应该加强监管力度,完善新闻相关体制,全面提升下属社会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素养。新闻媒体要结合行业道德准则和本身的运行实际,构建完善的监管机制和奖惩机制,分析新闻记者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培训措施和教育措施,促进社会新闻记者正确行为的产生。新闻媒体还需要成立监管部门,要求其主导新闻信息和从业人员的监察、管理工作,对新闻记者作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并依据奖惩制度给予他们相应的奖励和处罚,有效规范新闻记者的行为。同时,新闻媒体还需要加强对所有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育他们树立正确的党性和思想观念,坚决打击、抵制一切收受礼品行为,保证新闻采访、播放等工作的健康、顺利进行。由于社会是发展的,现行体制和制度可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因此,新闻媒体还应加强体制建设和研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进行弥补,保证新闻记者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始终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

三、结语

总之,新时期必须要提升社会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素养。各新闻媒体要加强管理和教育,持续关注每一位新闻记者的动态变化,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准则和思想观念,规范他们的行为,给予他们充足的人文关怀,以净化新闻风气,向公众传递正能量。

作者:张雪婷 单位:北华大学

第三篇:电视新闻记者职业道德浅谈

一、电视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内容

新闻是公众了解社会的主要渠道,而新闻记者是新闻工作的主体。如此看来,电视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道德素质至关重要,其直接关系到受众观看电视新闻的感受。新闻传媒界有史以来流传一句至理名言“:先做人,再做文”,这句话是说新闻工作者的一切权力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这要求新闻电视工作者必须始终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中心,积极发扬优良的传统美德。具体来说,电视新闻记者应具备以下几方面职业道德:

(1)还原新闻事实,捍卫新闻尊严。新闻记者的本职工作就是还原最真实的新闻,为公众提供事实真相。因此,要求记者保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无论任何时候都要秉着对公众负责的态度,不怕苦不怕累,站在新闻最前线,取得最新消息,真正将社会舆论引导至正确的方向。尤其是作为一名县级新闻记者,不可因为所报新闻没有得到广泛关注而不重视,而要时刻提醒自己这是一项关乎老百姓生活的重要使命。

(2)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丰富的表现形式,传统的新闻报道往往会忽略受众的需求,只一味地追求“高大上”。由此,现代新闻记者应积极改善,要充分理解广大基层人民群众的思维模式,不断完善自身的报道形式,为受众提供最贴心的新闻服务。同时不断学习提升专业技能,无论是采访技巧还是图片处理技术,都要把理论结合实际,取得报道的最好效果。

(3)技能拓展,做思想的巨人。作为基层的新闻记者,要时刻保持战斗的状态,细心并敏锐地发现生活中的新闻点,立足于此展开详细剖析;要有正确的政治思想觉悟,准确地对素材进行加工和完善。同时,要深入群众,加强自身相关知识积累,此时,渊博的知识和广阔的视野、丰富的思想和实践是至关重要的职业发展诉求,是从事相关工作的保障,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实战经验,在实战中成长。

(4)准确的归纳能力,较强的综合能力。对于新闻记者来说,准确的归纳能力也是必要的,将之前的工作做出总结,也是对今后工作的积累。不断丰富相关的知识是为下一次工作提供最成熟的参考基础,保持永久的前进动力。同时,在基层的新闻工作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各种各样的事,这就要求记者有较强的心理抗压能力和综合能力。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政府官员和私企老板会有不同的说话办事风格,在采访之前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多方面了解即将要采访的对象,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在采访的过程中时刻保持清晰的头脑应对考虑以外的情况。

二、当前电视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随着新闻记者的地位逐渐提高,有些从业人员在得到热捧过后偏离了工作的初衷,放松了对自己的职业道德要求,因此出现道德缺失的现象。

(1)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在我国,传媒行业流传着一种不正之风,尤其是被报道的人物和事件,往往认为只要给记者些好处,就可以按照既定的方向报道。记者的身份则意味着记者要把社会的效益排在第一位,不应将经济利益考虑得如此重要,否则会直接降低媒体在公众心中的形象。

(2)迎合群众低级趣味。随着媒体形式的越来越丰富,受众的选择也变得多了起来,因此各媒体新闻记者使出浑身解数博得受众的青睐,而不断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前后衔接脱节。在这里强调应分析不同受众文化水平,有针对性地提供其所需知识,从心理上与其产生共鸣,并通过自己的不断辨别筛选,选取符合受众文化取向的新闻点,加以传播。

(3)传播过程出现偏差。信息因素:受众也许接受的不是一手资料,这里就涉及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经过加工,最终有可能偏离最初信息的用意。信息因素一般包括个人因素、信息本身、受众自己因素。受不同主体的智力、文化程度、经验等因素的制约,新闻在传播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情况的改变,受众要不断提高辨别能力。

(4)网络是优势也是劣势。网络越来越得到受众的关注,也创造了很多的奇迹,但是它的存在是优势也是劣势。作为电子媒体,新闻的如果得到记者的跟踪报道后被发现是错误消息,可以随意删除,但造成的影响是不可删除的,这种无法找到主体的事情难免留下隐患,扰乱社会风气。

三、加强电视新闻记者职业道德修养措施

(1)坚定信念,遵纪守法。在我国进行法治建设的过程中,记者承担的责任体现在:首先是法治建设内容的传播,其次是法治建设的成果,最后还要对法治建设制度进行监督,这些都要求记者在进行本职工作的过程中谨遵法律,鉴定信念。

(2)辩证思维,科学引导。新闻记者的工作是要向大众传播真实信息,一名合格的记者要做到科学引导,还要坚持道德素养。科学引导得益于记者尊重事实的客观态度,不仅在采访的时候采用公正的角度,在报道的时候要客观地说明,保持伸张正义的心态,正反面事实都要用于报道,科学引导舆论。

(3)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塑造新闻记者的良好形象还需要做到扎根基层,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加强最根本的职业道德素养建设,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建设,专心为受众提供真实的新闻内容,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

四、结束语

在媒介融合的新环境下,作为一名基层的电视新闻记者,在不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道路上应更加坚定前行的信心,坚持职业操守,不断为受众者排忧解难。相信今后相关制度会更加健全,让每位记者真正实现这个称呼的意义。

作者:杜宝堂 单位:凤翔县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