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途径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途径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途径

摘要:近年来,高校教师有违师德现象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切实加强师德建设,大力弘扬优良教风,依然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分析了高校教师践行职业道德规范的现实意义及合理化途径

关键词:职业道德;认知;情感;意志;行为

师德是教育发展环境的风向标,教师队伍的道德素质和精神风貌,直接关系到教师个体和群体以及教育行业的社会形象,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人类社会的未来。因此,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一、高校教师践行职业道德规范的意义和作用

1.高校教师践行职业道德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实现教师个体目的。师德作为教师的必备素质和首要素质,堪称教师风范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灵魂。正如在北京师大师生座谈会上讲话所强调的,“合格的教师必须首先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客观地讲,做合格教师、成为好老师,既是一种外在的社会要求,也是广大教师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追求。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正是顺应了教师的实际需求,为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提供了基本遵循,有利于教师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其次,有利于实现高等学校目的。教育质量是办学水平的标志,是学校的生命线。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取决于教师的工作态度、能力和水平。因此,通过切实加强师德建设,可以有效激发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引导教师自觉端正工作态度,不断丰富职业才能,努力提高工作水平,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之目的。再次,有利于实现社会目的。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事业,教师是一份培养人的职业。接受教育培养的人是青少年,青少年是人类社会的未来,是国家、民族和家庭的希望。所以,教育和教师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也正因为如此,“人类之职业,没有比教师再为重要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先。因此,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都必须始终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通过激励教师以德树人、教书育人,努力担当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责任。

2.高校教师践行职业道德的作用。

第一,师德对于教师本人的思想言行具有规范作用。师德是社会对每一位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提出的道德要求,教师当然是师德首先作用的对象。师德对教师从教行为所起的规范作用,也是师德最直接最重要的作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教师指明了在教育活动中如何处理个人和他人、个人和集体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告诉教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应当怎么做、不应当怎么做,从而可以正确的做人做事。第二,师德对于教育对象的成长发展具有示范作用。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培植和形成的重要时期,而这个时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其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又主要是在教师的教育引导下养成的。因此,教师的道德素质必然会通过日常的言传身教对青少年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从范围上讲是广泛的,不仅作用于学生的校园活动,也作用于学生的社会活动;从程度上讲是深刻的,不仅作用于学生的外在表现,也作用于学生的内心世界;从时间上讲是长久的,不仅作用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也作用于学生离开学校之后,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第三,师德对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具有促进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实现的。第一个途径是通过培养的学生对社会产生作用。每一位学生都是社会成员之一,他们在校学习期间通过接受师德影响,提升了道德素质,当他们步入社会之后,这种素质必然会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同时也必然会对其他社会成员产生正面影响。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每年都有700多万高校毕业生,他们广泛分布在社会的各个地区、各个领域,每天都会同各类社会成员打交道,因此,通过高校教师积极践行职业道德规范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对于改善全社会的道德状况是非常有效的。第二个途径是通过教师本人的社会活动对社会产生作用。教师本人也是社会的一员,教师如果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那么他在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方面也就有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行为基础。这是因为,一个人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一旦形成之后,就会自觉地按照道德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况且一定社会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道德基本要求又是相通的,所以,教师在职业活动中的道德表现,与其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表现,在本质上应当是一致的。上述师德具有的三种作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对教师本人的规范作用,是师德的直接作用,它是其他两种作用得以实现的基础;对教育对象的示范作用,是师德的主要作用,是师德的根本目的所在;对社会文明的促进作用,是师德的间接作用,是其他两种作用的延伸和拓展。

二、高校教师践行职业道德的途径和方法

1.高校教师践行职业道德的途径。

教师道德品质是由教师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些要素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它们分别是人的道德品质在由知到行四个环节上的不同表现。首先,要通过教化形成道德认知。道德认知是指对于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和知晓。道德认知是教师践行师德的首要环节,是教师形成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必要条件,是教师道德行为的先导。形成道德认知的途径主要靠教化,既包括接受来自外部的教化,也包括教师的自我教化。要通过教化,力求及时、全面、准确、深刻的了解和掌握师德规范的内容、要求、意义和作用,从而为自己的行为提供精神动力和基本标准。其次,要通过同化形成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指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引起的内心体验。教师道德情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是指教师对教育活动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的好恶情绪,是教师的道德价值取向的反映。另一方面,它是指教师对自己的道德行为的心理体验。当教师的言行符合师德规范要求时,内心就会产生一种满足和愉悦的情感;反之,当教师的言行违背了师德规范要求时,就会产生内疚、羞愧和不安的情感。道德情感在教师道德品质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这种中介作用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可以成为促进道德认知内化为道德意志、外化为道德行为的动力,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成为这种内化和外化的阻力。因此,应当通过教化,努力形成对师德规范的积极认同感,从而为乐于践行师德、践行师德快乐奠定思想情感基础。再次,要通过内化形成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实现预定的道德目标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道德意志是调节人的道德行为的内在力量,它能帮助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自觉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坚定不移地把自己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道德意志对于人的道德品质的调节作用,同样具有两面性,无论是优良品德的形成和保持,还是不良品德的改变和消除,都会受到道德意志的支配和影响。作为高校教师,应当自觉地、坚定地按照师德规范要求严格约束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自尊自律自警自励,始终坚持不突破师德底线、不触碰师德红线。通过内化,把公共的教师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教师道德,实现“教师个体主观自觉的精神需求与自主追求”。最后,通过外化形成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指受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支配而形成的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道德行为主要包括行为技能和行为习惯两个部分。行为技能就是行为的方式方法,当某种行为技能成为比较稳定的、自然而然的现象时,也就变成了行为习惯。一旦成为行为习惯,就会具有自动性、持久性特征。因此,高校教师应当在努力学习良好的行为方式并使之成为行为习惯的同时,尽量避免沾染不良的行为方式更不能使之成为行为习惯。如果已经有了某种不良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就应当及时改变和坚决消除。道德行为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在人的道德品质形成、保持、发展过程中,是相互作用的。道德行为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综合体现,是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也是道德修养的根本目的。反过来,道德行为对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也具有重要影响。在道德行为过程中,可以丰富和发展道德认知,可以增强和提升道德情感,可以培养和锻炼道德意志。

2.高校教师践行职业道德的方法。

践行师德的方法,应当是既有比较通行、普遍适用、可供相互借鉴的方法,也可根据不同情况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就当前高校教师践行职业道德而言,需要共同关注以下四点。首先,首要之点在于认同。人的行为往往是受其思想意识支配的,意识越强烈,行为就越自觉、越持久。践行师德的前提条件应当是在思想上认同和接受师德,觉得自己既然从事高教事业、身为教师队伍的一员,做人做事就应当遵循高校教师道德规范,言行举止就应当符合师德规范要求。任何一种职业都会有其特定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如果不愿意接受某一种职业道德规范约束,那就不必从事这份职业,否则,在从业过程中,不仅会让自己感到“委屈”和难受,而且势必会对相关人员、相关事业带来不利影响,更不可能成为合格的、优秀的从业者。其次,可贵之点在于自觉。道德相对于法律制度而言,它的约束力是柔性的,而不是强制性的。履行道德义务虽然也需要外部监督,但是更需要依靠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现实社会中,同样是高校教师,在践行师德方面的表现之所以会有所差异,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自觉性不同。自觉自愿程度越高,履行道德义务的积极性就越高,行为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师个人应当自觉通过自主学习、自我改进,努力将师德规范转化为稳定的内在信念和行为品质,将师德规范积极主动地融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践行师德的能力和水平。再次,关键之点在于严谨。所谓严谨,就是严密、谨慎。严密意味着没有缝隙、没有疏漏,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严格遵循师德规范,不给有违师德的行为开口子、留缝隙、强调特殊、搞下不为例。谨慎意味着必须小心慎重,切忌疏忽大意。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务必做到慎初、慎独、慎微,在思想上牢牢守住第一道防线,在行为上紧紧把好第一道闸门,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始终强化自我约束,注重小事小节,守住大行大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弘扬重内省的优良传统,在细微处见师德,在日常中守师德,努力养成师德自律习惯。最后,困难之点在于坚持。践行师德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伴随着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的任务。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如果高校教师从加入教师队伍的第一天开始,就充分做好长期坚持践行师德的思想准备,并且不断增强认同感,努力提高自觉性,始终注重严密谨慎,就可以在践行师德方面开好头、起好步、取得好的效果,如果再注意日积月累,一旦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长期坚持也就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了。

作者:张建祥 单位:盐城工学院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