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企完善内部审计探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企完善内部审计探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民企完善内部审计探讨

民营企业作为富有独特魅力的社会群体,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力军,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伴随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应运而生,已成为民营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入WTO以后,随着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提高。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省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仍然存在着困难和问题,为此,我们必须研究新的对策,促进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在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继续创业和不断飞跃中发挥作用。

一、民营企业的发展推动内部审计产生与发展

浙江省经济近几年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某种程度上得益数量占95%以上的民营企业的经济活力。据浙江省工商局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01年底,浙江大大小小私营企业达60多万户,其中私营企业集团301家,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达到2050家,资产超亿元的私营企业达到108家,就业人数1500多万人,一大批上规模上档次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成为国内外同行业的佼佼者。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家财政收入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来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鼓励民间投资的重要载体,发展和建设小城镇的主体。

在省委省政府有效政策指导下,我省民营企业的发展方兴未艾:

(一)部分民营企业已朝规模化、公司制方向发展。据统计,全省已有55.36%的私营企业已设立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如在全国都有知名度的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传化集团等正在努力走向公从公司。如在境内外上市的万向集团、天通股份、海正药业、雅戈尔、浙江广厦等民营企业。(二)民营企业在省外办分支机构的越来越多,在国外创办企业和市场的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类民营企业在西部创办各类市场和大型销售中心590多个;浙江人在上海投资创办的企业注册资金200万以上的有2000多家,投资总额达500亿元以上;在国外开办的企业达854家,协议总投资达2.3亿美元,项目分布在近97个国家和地区,涉及服装、机械、食品、家电、建筑、化工等行业,其中80%以上是民营企业。2001年,全省新批的进出口企业中拥有进出口权的非公有制企业达900多家,非国有企业的出口增幅达46.4%,民营企业在促进外贸出口增长方面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三)民营企业从事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生产的越来越多。传化集团发明的“901特效去油灵”为企业创下了超千万元的利润等。

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和壮大使民营企业内部组织机构日渐庞大,经营规模迅速扩展,资产也以跳跃式方式迅速递增。民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扬长避短,健康、持续发展,加强内部管理自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正是基于企业内部管理层次增多、控制范围扩大,需要加强内部管理、监督、控制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民营企业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是源于企业生存、竞争与发展的需要,自发地建立起来

我省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起步于1987年左右。当时由于民营企业其本身的政治、经济地位尚无定论,民营企业主要以中小型为主,而且都在轻工行业,规模较小,产品档次也较低,相应的内部管理也不是很复杂。这一阶段民营企业内几乎没有独立的内审机构,但在浙江横店集团、浙江卧龙集团等部分民营企业有了从事内部审计的专职或兼职人员,主要工作职责是会计稽核和查错防弊。民营企业发展到上世界90年代,管理层次和经营业务的日趋多元化、复杂化,经营地点日趋分散化,所有权和经营权开始分离,企业最高管理当局一方面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直接对经营情况进行经常性监督检查;另一方面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日益关注企业资产安全完整,迫切需要有第三者对其委托的管理者和经营者所从事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企业最高管理当局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日益关注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在这种背景下,企业集团独立的审计机构便应运而生。如雅戈尔集团审计部、横店集团审计部、广厦集团审计总部、南方集团审计部等相继成立。

2、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从最初的以保护企业财产安全为目的的财务收支审计逐步发展到现代经营审计上来

民营企业最初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查错防弊,发挥保护性和制约性作用,因而其工作重点放在财务审计上。所以,民营企业内审机构成立之初审计的内容几乎都是财务收支审计。然而,在资源稀缺性程度日益严重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经营环境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是内部管理的主要目标,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从发展中逐渐顺应这一要求,将工作内容转向富有建设性的经营审计、管理审计上来,出现了财务审计和经营管理审计相交融的格局。浙江广厦集团近几年审计的内容从常规性财务审计转向事前预警、风险防范上来,从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转向经济效益和管理制度审计,特别是在集团的资本扩张过程中,充分发挥内审的风险评估、防范作用,近年来共完成重组企业财务调查11家,涉及金额20多亿元,调查核减资产2.9亿,为企业开展重组兼并奠定了基础。

3、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经济评价职能逐渐成为主要的职能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防止损失和保护资产的动能将逐渐弱化,而开始把更多的精力集中于评价系统的效益和效果,并就如何改进系统效益提供建设性建议上。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竞争,民营企业不仅面临国内同行的竞争,更为严峻的是加入WTO后面临着世界同行的激烈竞争。激烈的竞争迫使民营企业向管理要效益,向技术进步要效益,向优化资源配置要效益,向调整产品结构要效益,向降低成本费用要效益。内部审计置身于企业内部,情况熟、信息灵,有条件了解和评价企业的产供销、人财物、内外贸运转情况及资源优化配置情况,通过开展诸如决策审计、成本费用效益审计、组织机构设置及人才开发利用审计、对审核企业生产经营中各个环节各项费用、成本、支出,评价企业财务收支、经营成本及效益分配是否真实,评价企业运行效果,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真实、可靠、有效。我省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已涌现了众多的典型,浙江万丰奥特集团公司十分注重对内控制度的评审。根据总裁的意见,在对营销、采购等重要经营管理活动的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把内部控制的测试和评价作为必经程序。针对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先后完善了材料采购、设备管理、销售价格、运费支付等内部控制制度。在审计部门的推动下,集团公司对管理制度进行了系统、全面的修订,为经营管理活动有序、有效、健康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浙江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有了比较快速的发展,但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的局限性以及面临的制度、政策和法律环境等问题,内部审计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不高,导致审计理念、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与国际内审存在差距

西方的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为了生存、竞争和发展的需要而自发建立起来的。内部审计理念已从财务审计转向经营审计,并以经营审计为主导。其内部审计工作目标要求内审人员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而且更要善于解决问题。内部审计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内容相当深入。以美国为例,内部审计已广泛开展了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决策审计、投资效益审计、市场景气状况审计、物资采购审计、生产工艺审计,产品推销审计、研究与开发审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后勤服务系统效率审计、信息系统设计与运行审计等。

在我国,民营企业是否需要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国家并没有明确的要求。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最高管理当局逐渐重视内部审计。但是,内部审计如何进行操作,并没有现成的理论和准则作指导,因此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只能效仿当时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做法进行操作。它的首要职能是监督,按照企业厂长(经理)的指令对本级各部门、下属各分支机构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由于内审监督职能容易被审计人员所接受,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一开始便以“查错纠弊”、

“堵塞漏洞”等财务审计为主导,往往把被审计对象看作自己的“对立面”,很少以积极的方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起点和定位都不高。

(二)民营企业管理层缺乏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意识,导致内部审计机构人员不稳定

作为一个群体,民营企业家不可避免地被打上自己所处时代甚至先前历史的印痕,一些民营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组织内部往往缺少详细的职务分工和职务分析体系,对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必要性认识不清。有些民营企业虽然在国内、国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品牌打得很响,但管理层尚不知道内部审计是怎么回事,认为企业是私营的,财产是私有的,设立内部审计干什么?有些虽然设立了审计机构,但在实际工作中,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稳定性也得不到保障,民营企业负责人随意撤并内审机构、精简内审人员,影响内部审计工作。至今还有相当一部分有规模的民营企业还没有设立审计机构,甚至还没有专职审计人员。

此外,有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仅靠单一的监督职能已远不能满足企业的现实需要。客观上说,监督力度的加大,企业自身管理的不断完善,审计“成果”呈逐渐递减的趋势,出现了“无为而无位”的不利局面。主观上看有的内审部门没有能够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及时拓展,新的审计领域出现了“无为而无位”的不利局面,审计作用得不到正常发挥,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内审机构及人员的地位。

(三)民营企业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制约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家族式管理是民营企业的一大特点。民营企业集团公司分支机构很多,每一个分公司都有法人代表,且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亲情关系,财产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经济责任关系分割不清,利益冲突时有发生,一旦家族成员的利益冲突超过了亲缘的维系力,企业就会分裂甚至破产。内部审计部门在审查各机构投资的可行性报告、处理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关系,反映背离企业目标、损害所有者利益的行为等问题时,比较难以把握。家族式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阻碍内部审计职能的正常履行和内部审计作用的真正发挥。

(四)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审计手段落后,审计方式过于传统、僵化

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国内的会计市场带来巨大的影响,尤其是知识经济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正逐步对经济发展产生着革命性的影响,新知识、新技术、新思维对传统的理念形成强大冲击。电子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日益发达,对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和生产经营方式都产生重大影响。其中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对审计人员、审计技术及审计理念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针对这种情况,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已开始探索更有效的审计程序,开发新的审计软件,改进计算机审计系统等手段,来应对这种变化。

在我国,运用现代电子信息及通信技术等重要的会计电算化,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速度也惊人。但民营企业审计人员大多对计算机还不太熟悉,许多审计还停留在传统手工查账的基础上,在新技术方面前还有些无所适从。审计手段落后,不但增加了审计难度,而且效率低,准确率差,严重影响了审计作用的发挥。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还没有从传统审计的“阴影”中走出来,尽管形式上有“经济效益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但基本上都是财务审计的翻版,主要职能仍然是“监督”,还停留在“查错防弊”的阶段上,而以财务审计为重点的内部审计并不能直接协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因此,在资源稀缺性程度日益严重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这种严峻经营环境的挑战下,内部审计应逐步将工作内容从以前的财务审计转向富有建设性的参与式,导向型等经营管理审计上来,转变单一的监督职能,及时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并与国际接轨,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内部审计未来的发展方向。

(六)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审计质量普遍不高

从我省民营企业内审队伍的知识结构看,高、中专及以下学历占31%,没有取得中级职称的占三分之一。一部分内审人员原先从事财会工作,有一定的财会知识,但掌握的审计知识较少,缺乏审计的实践经验,在实际工作中感到难操作;一部分内审人员是半路出家,连起码的财会知识也相当贫乏,更谈不上审计专业理论知识,这对开展内审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内审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无序性明显。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制度滞后,缺少指导性较强的操作性规范。如有的年初没有审计计划,审计前没有向被审计单位下发统一格式的审计通知书,以电话通知代替审计通知书;有的审计结果没有形成正式的审计报告,也没有形成书面文件形式的审计意见书,内审机构将审计取得的一些数据当面向企业领导汇报后就算完成审计工作任务;有的审计资料没有立卷归档,把审计资料放在企业领导人办公室,或由内审人员自行保管,没有及时按规范立卷归档处理,造成一些宝贵的审计资料因领导、经办人员的更替,或因年久而遗失。所有这些都影响了审计工作质量,削弱了审计作用的发挥。

三、完善发展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在其经营环境和生存发展条件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也在不断变化中发展,经过了由不自觉到自觉,由低水平逐渐向规范发展的历程。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内部审计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并已成为向管理层、决策层提供关于效率、效益、效果和防范风险方面建议不可缺少的环节。改进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提升其审计成果和水平,发挥其评价与帮助企业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体系的作用,才能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民营企业审计。

(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模式要准确定位

内部审计的组织设置是其开展工作的基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组织结构应与企业的形势、经营规模、内部组织结构、管理体系等相适应。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财产的终级所有权和企业的法人财产权是分离的。一个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里,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之间是分权制衡的关系。因此,民营企业“内部人”会格外关注内部审计,至于设置何种形式的内部审计要由民营企业根据其经营规模、管理复杂程度等确定。根据我国民营企业目前的现状及国际内部审计的通常做法,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大体上有以下两种模式可供选择:

1、对于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可以不设审计机构,其内部审计工作可通过投标方式向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社会中介机构发包,但企业应设立内部审计长,以监督审计业务的执行,并担当在社会中介机构和管理层之间沟通的媒介。

2、对于规模较大的公司制民营企业,可以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制度。

(1)审计委员会的隶属关系及组建

审计委员会源于西方,是现代企业经济发展的客观产物,是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一个值得借鉴的模式。纵观西方企业审计委员会不长的历史可以看到,只有依靠强有力的权威机构的支持,作为工作机构的内部审计才能拥有足够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审计委员会的权威性不是来自企业的外部,而是来自企业的投资主体,审计委员会是产权分离的市场经济的客观选择。

审计委员会的委员要求由非执行董事担任,其中独立董事占大多数。所谓独立董事,就是在其任职董事的公司中不同时担任管理职务,而且其在经济上或者相关利益方面与公司及经理层没有密切的关系。这样,独立董事才可不受制于公司控股股东和公司管理层,利用这一超然的地位来考察、评估、监督管理层。

此外,在选择审计委员会成员时,还应特别关注其是否拥有商业、法律或财务方面的工作经验。委员会中,既有懂得公司财务的人员,也有熟悉公司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的人员。这样,委员会才能对公司整体作出恰当的评价。

为最大限度地体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隶属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独立于管理当局。总经理及公司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都需接受审计,内部审计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

这种模式有利于保证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传统审计多强调和偏重于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忽视了内部审计的评价、鉴证和服务职能。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过程来看,其重心已转移到评价、鉴证和建设性功能的发挥。内部审计由于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从而为内部审计职能转换和内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审计委员会的功能及职责

审计委员会建立的初衷是为了保证独立会计师和内部审计师的审计质量,主要保证审计的独立性。

审计委员会肩负三大职责:监督财务报告、保证审计质量、评价内部控制。

在监督财务报告方面:

(1)复核年度已审财务报表;

(2)复核中期、期末财务报表;

(3)复核其他财务报告;

(4)复核公布前的盈利数;

(5)评价财务报表是否遵循恰当的会计原则,采用适当的会计政策,并随同年度报告向外界披露他们对财务报表公允性的看法。

在保证审计质量方面:

(1)主持有关外部审计的事务。选择独立审计师,讨论外部审计的范围、程序和计划,评价独立审计师的能力,观察审计结果。审计委员会应复核管理当局评估审计人员独立性时考虑的因素,与管理当局共同协助审计人员保持其超然独立性。

(2)领导内部审计。审计委员会与管理当局应共同确保内部审计人员适当参与财务报告流程,并妥善协调内部审计人员与外部审计人员的关系。涉及的工作:检查内部审计计划范围,评价内审人员职能,决定内部审计财务预算。

在评价内部控制方面:通过内部审计职能,监察企业的财务风险及经营风险。涉及的工作有:评价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充分性与有效性,评价员工欺诈的可能性,评价管理当局欺诈的可能性,评价公司的行为守则。

(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指导原则要准确定位

内部审计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内部审计人员独立的检查和评价活动,衡量和评价其他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并促进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内部审计具有双重任务:一方面要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促使合法合规,即“监督与评价”;另一方面要对投资主体负责,促进经营管理状况的改善、经济效益的提高,即“增值与改善”。具体地说,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指导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监督各项制度、计划的贯彻情况,为企业管理层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现代内部审计已经从一般的查错防弊,发展到对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情况的审计,涉及到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内部审计不仅可以确定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符合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有关法令,又可以确定企业的各项制度、计划是否得到落实,是否已达到预期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内部审计所搜集到的信息,如生产规模、产品品种、质量、市场销售等,或审计中发现的某些具有倾向性、苗头性、普遍性的问题,都可以为管理层做好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2、提示经营管理薄弱环节,促进企业健全自我约束机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的活动不仅要受到国家财经政策、财政制度和法规的制约,而且承受市场竞争冲击波和风险的的考验,企业内部防范风险,有效治理体系等控制制度规定健全至关重要。内部审计机构应发挥相对独立地地地位对本部门、单位内部控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评价内控制度的有效性,提出遇到舞弊、改进风险管理、完善控制体系,提高运营效果和效果的建议。同时,通过这种企业自我约束性的检查,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3、促进企业改进生产和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内部审计通过对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审查,通过对有关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揭示差异,分析差异形成的因素,评价经营业绩,总结经济活动的规律,从中揭示未被充分利用的人财物的内部潜力,并提出改进措施,可以极大地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4、监督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以维护企业的合法经济权益

同外部审计一样,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内部审计产生的前提,确定各个受托责任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也是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内部审计通过查明各责任者是否完成了应负经济责任的各项指标(诸如利润、产值、品种、质量等),这些指标是否真实可靠,有无不利于国家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的短期行为等,既可以对责任者的工作进行正确评价,也能够揭示责任人与整个企业的正当权益,也利于维护有关各方的合法经济权益。

5、监控财产的安全,促进企业财产物资的保值增值

财产物资是企业进行各种活动的基础。内部审计通过对财产物资的经常性监督、检查,可以有效及时地发现问题,指出财产物资管理中的漏洞,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或提醒有关部门加强财产物资管理,努力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并实现其保值、增值。

综上所述:现代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应该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最终是帮助组织实现其预定目标。

(三)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内容与方法要准确定位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要不断发展和壮大,必须实现四个转变:一是从过去注重审计多少次,查处多少问题的地毯式覆盖转变到注重风险领域;二是审计从重检查转变为重预防;三是从逐部门审计转变为全业务过程审计;四是审计的着眼点从查错纠弊的合规性审计转到真实、合法、效益和内控制度的全方位审计。为实现上述四个转变,民营企业目前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民营企业要围绕企业经营的安全性,加强风险管理审计

改变审计观念,加强和改善风险管理已成为关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当然也就成了民营企业管理当局十分关注的问题。风险管理是指识别风险并设计控制风险的方法,其核心是将没有预计到的未来事项的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风险管理首先要求在组织中发现那些高风险暴露的领域,对高风险暴露点的识别要通过对组织的分析进行,这种分析既包括审计人员客观的金额测试,也包括主观的判断。其次将分析的结果与认为可接受的风险的金额水平相比较,最后实施必要的变革,使组织的风险暴露水平,与其所设定的目标相一致风险管理所涉及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包括投资风险管理、外汇风险管理、利率风险管理、商品价格风险管理等。

关于风险防范措施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培训管理人员,向他们讲授风险及预防知识;

(2)通过参加管理层会议,提出建议推动风险的防范;

(3)在系统开发设计阶段便介入,以便充分考虑系统风险预防措施;

(4)过程变化;

(5)应有的关注;

(6)持续监控;

(7)与管理人员就交易检查等事项进行沟通。

2、民营企业要围绕规范化建设,加强内控制度评审

现代企业制度下,民营企业有充分生产经营自主权,其主体法人化,利益市场化,迫使民营企业必须建立一个健全的控制机制,内部审计正符合民营企业控制机制的需要。我省以股份制和集团公司为重要组合形式的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企业日益增多,日益呈现出民营企业资本结构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经营范围广泛化、管理层次多极化。企业最高管理层再也无法像创业时期那样对经营管理状况进行经常性的直接检查监督。防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夜崩盘”,应通过建立严密的、完善的控制系统,严格的、科学的管理制度,有效的、畅通的运行机制,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机构作为民营企业的职能部门,是企业系统控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控制形式相比,更具有全面性、公正性、独立性和权威性,并且内部审计独立于其它控制系统之外,是对其他控制的一种再控制,内部审计人员本身不参与生产经营,不参与专业管理,具有超脱地位,能客观公正地将有关建议向企业高层管理部门报告,以控制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各项管理职能有序、高效地进行。因而内部审计应着重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严密性、完善性,管理规章制度科学性、完整性,方法措施适应性、有效性。通过检查分析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漏洞,及早提醒经营管理者采取措施加以改进,起到标本兼治,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实践证明,任何企业的经济活动,凡是控制良好,业务处理正确程度高,效益就高,错弊情况就少;反之正确程度就低,效率就底,错弊情况就多。内部审计人员应利用其相对超脱的地位,可以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适当,在实际经济活动中是否贯彻执行,对执行的效果作出客观评价,以帮助企业最高管理当局更全面、合理地设计、安排内部控制,发挥内部控制的应有作用,以督促总公司众多的下属企业和部门执行总公司经营方针、经营思想、经营策略等,不断提高经营效果。超脱的地位和综合性的评价职能,使内部审计具备为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多种服务的机会与能力,发现其他职能部门所难以发现的问题,更能从全局出发,提出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为民营企业最高决策层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服务。

3、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要逐渐转向管理效益审计

效益是企业的生命,西方跨国公司是基于利用规模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这一原理发展起来的,其着眼点就是为企业谋取最大的利润,因而其内部审计工作特别注重管理和经济效益审计。因此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应突破传统的审计思路,逐步向突出管理和经济效益转移。

(1)在审计思想上,由侧重审查支出的合理性发展到对支出与效果的全面审查、比较,如实地将支出的代价与相应的效果当成矛盾的统一体来对待。这样不仅能有效地堵塞不当的开支,而且能积极支持确有效益的支出,有利于促进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最优配合,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

(2)在审计任务上,由检查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规性发展到检查企业财务支出的有效性,着眼于改善经营管理,挖掘生产与工作中的潜力,促进提高工作效益。

(3)在审计内容上,由着重检查会计账、证、报表及有关记录,扩展到检查计划、统计、生产技术以及产、供、销、劳动工资直到科研开发等各方面的资料,以便全面地分析、评价整个集团的综合效益。

(4)在审计范围上,由检查财务活动扩展到审查被审计企业的全部经济活动的效率性、有效性和效益性,在评价效益时不局限于微观效益,而是涉及宏观效益,尤其是社会效益。特别要注重民营企业在实施名牌战略和“走出去”战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加大市场扩张力等方面投入产出效益的分析比较。

(5)在审计着眼点上,由审查过去、现在扩到未来,强调信息和预测,这是进入信息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因此,不仅要审查各种计划和投资项目及技术改造的可行性研究等涉及未来的事项,而且在评价企业业绩时也不再把视野局限在过去和现状,还要根据过去和现状预见未来,不失时机地为促进预期效益、避免未来的困境提出可行的建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植特色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增强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6)在审计方法和手段上,由传统的检查报表、账册、凭证的技术,向新的分析技术评价方法发展,包括利用统计抽样、数理统计、数学模型、投资分析等数字加工技术,以及管理科学和数理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在审计处理手段上由手工操作逐步转移到电算化处理。电算化会计系统在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上的稳定性、及时性和可靠性已得到共识,由“利用计算机审计”代替“绕过计算机审计”和“穿过计算机审计”已成必然。

(7)在审计方式上,由被动审计转向“参与式”审计。内部审计要学会“参与式”审计,即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努力与被审对象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对象伙伴似的合作关系,共同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及其潜在的影响,一起探讨改进的可行性和应采取的措施,以管理创新为基础,提高产业经营效率,从而充当经营管理人员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完成所负经济

责任的参谋和助手。

(四)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构成及素质要求要准确定位

随着现代经营,管理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内部审计技术从传统的手工测试转向现代的以数理技术和电子技术为标志的自动测试。在这种情况下,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本着“有为才有位”的指导思想,也就是说,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层次越高,其作为才能越大,它的权威性和威慑力就越大,内部审计的作用才能真正得到发挥。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必须注重多渠道、多专业地选拔审计人员,努力改善审计队伍的知识结构。除聘用会计专业人才外,还应选调一些计算机、建筑工程、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专家,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一般在聘用审计人员时,应考虑以下四点:一是学历要求要比较高,确保人员基本素质;二是人员结构要合理,包括财务会计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专业计算机人员和其他专业人员等;三是审计人员应是多专业复合型人才。不仅会使用计算机、懂英语,而且许多内审人员要学几个专业;四是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核,尤其是内审部门负责人,任命时一般都要考核其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要重视内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制定全国性的内部审计上岗资格考试制度,每年要保证至少有40个小时脱产学习。同时企业还要鼓励内部审计人员积极参加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注册会计师(CPA)等资格考试。对于那些取得CIA、CPA资格的人员,企业不仅要给予物质的奖励,与工资挂钩,而且请他们参加公司的一些重要会议。总之,用各种措施激励内审人员积极向上。每年要针对不同层次人员,定期进行审计理论、审计技能、专业知识培训。此外,内审机构内部要定期或不定期实行岗位轮换制度,甚至内审工作岗位与企业其他管理部门工作岗位在条件允许时也要进行轮换,从国外内部审计的实践来看,内部审计是人才的摇篮,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输送人才的摇篮。世界上一些著名的企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企业高级主管必须出自内审机构。

(五)国家审计要加强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指导

审计是为经济建设中心服务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在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壮大,为了提高其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要求国家审计机关对其内部审计进行指导帮助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国家审计机关应对内部审计管理体制实施彻底改革,由行政管理模式真正转变为行业协会进行管理,通过行业协会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进行指导和管理,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内部审计发展的基本方向。内审协会对民营企业内审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

1、注重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重要性和作用的宣传,让更多的民营企业家重视内部审计;

2、建议中国内审协会要尽快颁布《内部审计条例》和《内部审计准则》,并结合本省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使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加强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理论和业务的培训,尽快提高民营企业内审人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工作水平;

4、加大对我省确立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联系点工作的指导力度,以点带面,推动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

5、推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业务质量考核机制,提高民营企业内审工作的质量。

国家审计机关重视民营企业内审工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是十分必要的。现在有不少财政性支出与民营企业有关,而且总量在逐步增加。如近年实施的技术改造财政贴息等措施,用于扶持民营科技企业增加技术创新能力,涉及到不少民营企业。对这些财政性资金,国家审计机关怎么审计,这不仅事关今后国家审计机关企业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也涉及到国家审计机关如何指导、规范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作用,使其监督好财政性资金的效益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