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分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分析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现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推进,我国民营经济面临的问题也逐步显露出来,例如民营企业经营环境复杂化、强化内部控制的能力不足、内部审计制度及相关机制不完善等,都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性问题。文章着重就内部审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也是看到了当前民营企业的发展难点,希望通过本次研究为其内部审计体制建设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

一、民营企业完善内部审计的重要意义

现如今,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复杂,如何减少企业经营风险成为了民营企业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关键。对民营企业经营风险进行识别、防范和控制的前提是要能够站在全局角度进行考量和评估,因此,简单的某一部门是无法做到的。只有确定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地位,使其站在全局的高度从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持续监控以及风险对策等方面进行风险管理。

(一)可以推动企业规范化管理、防范经营风险

在民营企业整个规范化管理当中,内部审计的作用是极为独特的,尤其相比于外部审计而言,内部审计始终是围绕企业股东权益展开工作的,其锁定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股东收益最大化”,而且内部审计人员熟悉企业的管理工作,更了解在管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缺陷,更能够针对企业实际情况提出抵御风险的建议,从而更好的规避风险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内部审计虽然是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一个分支机构,但是其并不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经营活动当中,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仅如此,内部审计人员还可以通过第三者身份站在客观角度来评估企业的经营活动状况,利用专业眼光评价企业经营的是非功过,并找到核心问题以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降险预案。

(二)可以通过检查和评估,帮助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许多潜在性问题并不是浮于表面可以清晰可见的,然而这些问题却极有可能已经在影响企业的经营发展。一般来说,风险管理部门因为所处地位的局限性,很难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业务部门主要是执行企业的制度和决策,因此,其不能有效的对风险管理体系进行管理。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在了解我国相关产业政策、本行业发展状况以及本企业管理情况的基础上,对民营企业内部经营的优劣势进行综合评估和检查,找出经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方向,并通过监督手段来监控相关措施的执行及效果,帮助民营企业管理层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三)可以起到管理与协调作用

从民营企业组织架构来看,内部审计机构是独立存在的,并处于企业董事会、总经理以及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位置,这种特殊存在可以使内审人员成为企业各项战略决策的协调者,以客观角度来清晰识别企业面临的风险问题,并从企业实际状况出发,以维护企业根本利益为落脚点来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四)可以起到明显的杠杆作用

相对于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进行外部审计,内部审计的风险评估具有高效的杠杆作用。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第一,风险管理部门在确定企业整体风险的时候,内部审计的可信度更高,这样就可以保证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性,通过内部手段使整个企业的风险维持在较低水平;第二,企业外部人员并不能完全及时的掌握企业内部的全部信息,内部审计却可以实时的掌握企业风险管理动态,且可以及时将风险评估结果转换成为防范指令,并渗透到风险管理的各个层面。

二、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审职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虽然我国市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是许多民营企业并不认同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性,往往更多是认为只需要外部审计即可。虽然有少部分民营企业也已经意识到内审的作用,但是出于成本考虑,往往也只能“望而却步”。现如今,许多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就是企业主,家族式管理较为浓厚,老板的心理定位决定了内审机构是否应存在。相比与国外企业将内审机构作为仅次于董事会的权威性职能部门,我国民营企业可能连基本的独立性都无法保证,部分设置内部审计岗位的公司往往也只是在财务部门设置了1~2个相应岗位,不仅审计权威性难以保障,更严重损坏了审计的效果。

2.内审力量并未充分配置

我国多数民营企业最初发展雏形以个体或合伙形式存在,许多关键性部门(包括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等)依然会选择由自己的近亲属来担任,但是往往这些“亲信”并不懂审计,只会简单的查账,并不具备内部审计岗位的专业能力。不仅如此,许多民营企业考虑人力资源成本,甚至会让一些审计人员兼职其他岗位工作,这样就很难客观、公正的完成审计工作。相比之下,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综合知识、网络信息技术以及实务经验,才能达到这一岗位的实际要求。由此可见,我国民营企业内审力量配置亟待进一步改善。

3.内审程序并未实现规范化操作

第一,工作过于随意。现如今,我国在内部审计方面的政策性指导依然存在较多空白,尤其是民营企业领域的内审交流并不多见,这也就导致了这些企业在内部审计工作方面过于随性,将财务监督和查账作为主要的工作内容,并按照企业主要求完成分内工作即可;第二,工作不规范。受制于民营企业自身经营规模、经营特征,这些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多数以企业主个人意愿为导向进行开展,而且审计工作内容、审计底稿留存等都极为不规范。

(二)原因分析

1.管理层认知不足

民营企业管理层意识决定内部审计工作的落实情况,在当前主要存在着两种观点:“纯监督”和“不作为”。前者将内部审计工作简单的定义为监督保护企业财产处于可控范围,这种观点直接导致内审人员工作无法实现系统性、程序性,内审效果无法充分发挥出来。对比来看,后者的观点会更加极端,这些民营企业的企业主往往选择将企业财产视为私有资产,对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极为排斥,甚至有少数企业并没有设置单独的审计岗位。

(三)审计人员素质与工作要求不匹配

内部审计工作的执行者是人,内审人员素质会影响到这一岗位职责的发挥效果。从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内审人员任聘情况来看,往往许多企业主更倾向于选任“亲信”,这就使得民营企业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良莠不齐,甚至许多人是“半路出家”,对审计知识不熟悉,更缺乏实际操作经验,从而难以发挥内审真正的作用。

(四)法律法规及行业指导不足

一方面,从2003年开始我国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的指导性法规才逐步成形,但从法律支持角度来看却仍然是一片空白;另一方面,我国民营企业纳归内审协会的时间较晚,并没有成型的指导、监督方案。因此,民营企业在内部审计工作上往往只能进行自我规范,这样势必会阻碍民营企业的发展和成长。

三、解决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的具体方法

(一)树立现代审计理念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有其特殊性和历史性,民营企业经营者的个人素质往往决定了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现状还不能彻底改变,只能通过管理层的思想意识来解决内部审计问题。民营企业的经营者应以实现企业价值增值为最终管理理念,建立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部门,着眼企业全局,以内部控制为中心,针对公司战略(决定因素)、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制度保障)等三个方面进行质量保证活动,这也是内部审计的精髓所在。

(二)强化内审队伍建设

第一,针对内审人员进行合理配置。对此,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内部选拔、高薪聘请等方式,选拔出优秀的内部审计专职人员从事该项工作,注重人员学历、工作经历、业务能力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考量;第二,注重培养机制建设。引入人才固然重要,但后期岗位培训和再教育也不能忽视。民营企业应定期针对内审人员展开相应的培训,并通过物质奖励、晋升奖励等形式鼓励内审人员积极参与CPA、CIA等资格考试,以不断提高和更新自己的内审技能。

(三)加强外部指导

一方面,积极完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内部审计法》的制定、《审计法》中内部审计条款的完善和修改等,从法律地位上不断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以保证其能够得到贯彻实施;另一方面,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应积极对民营企业提供这方面工作的指导帮助,定期组织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交流会,并可以推行内审人员上岗资格制度,从源头上保证内审人员的素质和技能。

参考文献:

[1]刘海林.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探讨[J].商业经济,2014(03).

[2]林克明.基于公司治理下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研究[J].商业会计,2014(15).

[3]李慧玲.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4(05).

[4]庞穗.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问题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5).

作者:蒋红梅 单位: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