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制弱化成因与对策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制弱化成因与对策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制弱化成因与对策

摘要:基于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地位也逐渐凸显出来。许多国有企业的发展情况与社会责任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监督。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构成的审计监督体系,在国有企业监管中发挥着不可以替代的作用,而内部审计工作担负着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企业风险防范、廉政风险建设、内部控制执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审计使命,为企业保驾护航。但随着国有企业经济规模的飞速提高,审计内容不断扩展,审计对象也越来越复杂,内部审计方式的局限性,导致企业内部审计机制趋于弱化。因此,本文从一个国有企业内审人员的角度,对国有企业完善内部审计机制的重要作用进行简述,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制弱化的成因展开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搭建健全的审计信息化系统、落实责任追究等几个方面的措施,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制;弱化成因;措施对策

国有企业在实际运营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还要促进民生的稳定性。因此,国有企业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运行的独立性,利用规范化的控制方式,将审计监督与评价的实际效用充分发挥出来,特别要加强审计风险预警,实行内部分级管理机制,强化内审的监督机制,杜绝出现徇私舞弊的问题,依托于信息化审计系统,实现各部门的交流与沟通,保证企业经营决策的合理性,促进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国有企业完善内部审计机制的重要作用

1.杜绝经营风险问题发生

国有企业通过不断强化内部审计力度,进而搭建健全的风险管控体系,逐步提升内部控制能力。在开展对各项经济活动监督控制的基础上,保证资金安全运行的高效性,进一步拓宽审计的范围,保证企业健康运营。

2.评价国有企业经营效果

国有企业开展内部审计项目,往往是经济类项目居多,如: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公平客观的核查各部门的经济活动,对被审对象的实际运营成果进行分析,作出内审评价与建议,从而有效评价该企业的经营效果。

3.提高国有企业经营绩效

国有企业在开展各项经济活动的同时,离不开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与控制,及时发现其中的风险动因,尽早做出相应的解决与优化措施,进而保护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促进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不断提升,增强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制弱化的成因

1.管理层重视度不足,内审成果效用乏力

由于国有企业领导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足,“重业务,轻管理”的理念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发挥的实际效用不大,有的国有企业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但实际仍然依托于其他部门合署管理,导致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有的仅仅对某一项特殊事件进行审核,没有针对涉及的其他项目进行延伸,无法为管理层提供有力效用。有的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仍然停留在财务收支管理方面,认为内部审计就是要保证财务信息的实效性,从而没有配备单独的审计人员,而是由财务人员进行兼任,由此导致各个环节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矛盾,甚至出现职务不相容的现象。

2.内部审计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国有企业内部审查监督的过程中,内审部门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效用。由于各部门的职能不同,分工也不一样,所以各个结构都具有特殊性,需要结合不同职能部门的性质,逐步开展监督审计工作。目前,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管理机制建设表面上看都比较完善,但是常常出现管理部门与监督部门都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大多数部门都注重实际的经济效益,忽视了内部审计管理机制的建设工作,导致内部审计管理机制不健全,无法形成对工作人员行为的约束。

3.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力度不足

基于信息化背景下,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管理不足,导致审计工作仅仅达到基础的要求。在开展各项内审项目时,可能会受到许多不同方面因素的影响,审计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要掌握一定的审计技能和方法。但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都无法达到一定的专业标准。单一的审计方式,无法收集到充分、有力、可靠的审计数据,导致审计效果不明显,无法对各项经济活动实现全过程的动态化监督,并使企业风险的防范不及时,进而制约了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

三、国有企业完善内部审计机制的有效对策

1.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内部审计职能定位

针对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的弱化,在企业内部审计机制建设方面,不仅要从职责划分、明确考核标准以及提升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入手,还要科学制订对各项业务的审计计划,确定其中的审计重点。利用规范性的内部审计制度,保证内部审计与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只有通过对整个经济运行情况进行有效控制,才能保证审计信息的真实性,从而不断提升监督效用。通过审计监督的职能,将涉及的事实还原出来,从而突出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特点,将重心放在内审预警方面。在强化风险控制意识的基础上,加强风险管控力度。最后,企业必须将监督控制机制渗透到各项经营活动当中,充分利用审计成果,有效落实整改措施,将内部审计的职能从监督变为管理,以便于尽早发现其中的风险隐患,提前做好应对措施,提高审计成效。

2.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搭建健全的审计信息化系统

国有企业应当将风险防范置于首要位置,不仅仅是对各项经营活动进行检查与监督,更是对企业经营风险进行分析与全过程的控制。在审计工作开展时,要对整个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进行评估,客观判断制度是否合理,逐步加强风险控制力度。在大数据时代,需搭建健全的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审计方式,定期开展对审计人员的专项培训工作,培养一定数量的、熟练掌握结合信息化现代审计方式的复合型人才。注重信息化沟通机制的建设,促进审计单位、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连接,还能够保证审计信息交流渠道的畅通性。从国有企业的内部信息化系统中,能够直观地获得预算执行审计资料、经济责任审计资料等,注重事前的风险评估预警、事中的实时管理以及事后的监督控制工作,以便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战略化的发展目标。在对各部门提供的数据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总结其中的审计经验,不断提升审计技巧。从企业的业务量、资产规模与实际的经营状况等方面入手,设计审计风险评估表,以便开展全面的分析工作。树立全员风险防范意识,优化内部组织结构的全面管理工作,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杜绝出现资金流失的问题。

3.加强财务、资产与人员的内审管控,落实责任追究,充分发挥内审效力

传统的内审观念一直认为,国有企业的内审部门是事后监督,其实不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内审已经参与了企业的业务经营活动、资产运作、财务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的管控,其更注重于事前、事中、事后的内审预警,使企业风险得到合理的化解。通过加强财务、资产与人员内审管控力度,明确资产管理的基础原则,进而规范化应收账款、货币资金等细节的管理,还要明确资产的使用与保管,保证资产使用的安全性与高效性。国有企业要明确财务部门的设置原则与部门职责。在财务部门进行具体岗位设置,明确财务人员的要求,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培训,科学构建预算管理结构。在设立预算管理责任中心的基础上,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注重预算执行与分析工作,并开展合理的预算调整与考核工作。在实行资金活动控制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资金成本的支出,避免各环节的资金使用出现不必要的风险问题。在明确管理定位的基础上,将内部审计的效力发挥出来。内部审计管理不仅需要为组织内部的管理工作服务,更是作为经济监督的代表,进而发挥审计的警示作用。只有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与健全,结合制度中的薄弱环节,为内审管理的有效实施做好铺垫。在不断加大资金管控力度的基础上,对结算的审计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还要落实责任追究,并做出相应的优化与解决方案,明确企业内审部门的工作核心,有计划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机制,将审计监督的实际效用真正发挥出来。

四、结束语

内部审计部门的基本职能,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进一步明确岗位的基本职责与目标,利用规范化、系统化的方式,逐步加强审计监督效用。只有建立健全的内部责任制,加强与员工工作行为的约束,才能够逐步创造出更高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通过加强内部监督审计力度的方式,完善内部审计机制,搭建健全的审计信息化体系,提升经营管理效益,从而促进国有企业有序健康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宇洁.基于风险管理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7,(2):11.

[2]广西内部审计师协会广西大学联合课题组.经济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机制优化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7,(4):9-13.

[3]陈国静.试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现实困境与改善思路[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8,(8):136-137.

[4]吕京华.浅谈协同视角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增值功能提升[J].时代金融,2018,(6):130.

作者:傅春 单位:舟山海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