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内部审计在疫情防控的作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文章通过查找地勘单位内部审计发展的不足,提出改进对策,旨在为改变地勘单位内部审计发展的现状提供一些意见参考,以加强地勘单位内部审计管理机制,规范审计工作流程,创新审计方法,拓展审计工作领域,改进审计质量管理,完善风险控制体系,为单位管理的“决策”与“效益”服务,探索适用地质勘查行业内部审计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地勘单位;内部审计;不足;对策
一、地勘单位内部审计现状
2018年1月12日,审计署印发《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令第11号)(以下简称“11号令”),从2018年3月1日起实施。地勘单位积极学习并贯彻落实,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促进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地勘单位内部审计在“防风险,促改革”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审计,强化责任担当,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服务全局发展,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关注敏感区,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加强内控建设,开展内控评价等。二是夯实审计业务基础,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审计流程;三是抓紧抓实,促进审计整改见实效,坚持把“问题-挂账-销号”与“审计-整改-规范-提高”相结合,加大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四是开展违规追责,强化追责、问责。落实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责任,贯彻执行《中央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国资委第37号令)文件精神,开展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地勘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和加强,以促进合规经营,稳健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地勘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不足
地勘单位内部审计总体不足:一是审计工作业务范围窄,尚未有效融入地勘单位改革与发展。由于审计队伍力量薄弱,审计业务仅限于经济责任、内控、财务收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尚未充分发挥内审的监督、评价、建议职能。二是审计信息化水平不高,工作手段落后。地勘单位尚未建立审计信息化平台,无法利用网络收集数据开展工作,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审计,工作手段落后,还仅仅局限于账册表单,挖掘异常数字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能力不强,工作效率不高。以下从管理机制、工作流程、工作领域、技术方法、审计质量、实用文书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管理机制方面存在的不足
1.管理模式方面存在的不足。全国系统地勘单位包括中央管理的地勘单位和属地化管理的地勘单位。部分属地化地勘单位采用分管财务副局长管理模式,把审计者与被审计者(财务)合并一起,成为财务的内部监督,失去审计的基本职能;部分属地化地勘单位采用党委书记领导下与纪检、巡视、审计合署办公的管理模式,审计与纪检、巡视合署一个机构,制约了审计特殊作用的发挥。2.人员配备方面存在的不足。地勘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大多从财务转岗而来,往往站在会计的角度做审计,视野受到局限,很难发掘深层次的管理漏洞和潜在的重大风险;缺少法律、预算、工程、信息技术人员,对审计质量有一定影响。3.独立性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总经理或财务副总(总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部门,难以对本级财务和总经理的经济责任进行评价和监督,独立性不强;党委书记领导下的审计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把内部审计定位为经济监督部门,没有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缺乏独立性。
(二)审计工作流程方面存在的不足
1.审计计划阶段存在的不足。内部审计部门制定计划时更多考虑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的意见,很少开展审前风险评估工作,缺乏以风险为导向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重点;审前调查做得不够充分,由于信息化水平低,没有利用信息化手段全面了解被审单位的情况,只是根据经验和书面数据,确定审计范围内和审计重点,制定实际实施方案。2.审计实施阶段存在的不足。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与审核还不够规范,编制工作底稿中审计发现问题的依据不充分,存在主观人为判断;底稿审核未做到三级复核,对审计工作底稿质量把关不过严格;对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特殊问题未及时与被审单位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被审单位快速采取纠错行动,达不到“边审计边整改”的效果。3.审计报告阶段存在的不足。未召开审计退出会议,地勘单位由于野外勘查施工,单位分布广,点多线长,现场审计结束后,审计人员着手准备审计报告和向审计委员会或单位最高决策机构报告审计情况,往往不再召开退出会议。4.跟踪审计和成果利用方面存在的不足。审计整改和后续审计执行力度不够,只是要求被审单位提交整改报告和实证资料,未进行实地的审计和调查;审计部门未向领导层提交后续审计整改报告,降低了警戒、威慑作用。
(三)工作领域方面存在的不足
1.经济责任审计领域存在的不足。审计结果缺乏与干部提升、交流及考核挂钩的制度规定;对历史遗留问题审计整改推进力度缓慢。2.建设项目审计领域存在的不足。内部审计部门对于建设项目的审计,通常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审核,由于缺乏专业的工程造价人员,考虑成本效益原则,没有对建设工程进行全流程的跟踪审计。3.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审计领域存在的不足(1)内部控制审计目前,地勘单位普遍开展内控评价工作,对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旨在发现内控缺陷进行改进,以内控评价替代内控审计。(2)风险管理审计开展风险管理审计是从长远角度和战略高度出发,具有较高的前瞻性。目前,地勘单位尚未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只是针对审计发现的重大风险事项,下发风险提示通知书,提示所属单位应防范哪些风险,如何作出风险预案,提出止损措施,将损失风险控制在合理区间内。4.其他工作领域地勘单位尚未触及战略审计、薪酬审计、舞弊审计、信息化审计、管理会计等工作领域。
(四)审计技术方法方面存在的不足
1.审计调查方法存在的不足。内部控制测试时较少使用流程图法。流程图法要求技术高而且时间长,对内控制度的特点不好把握,由于受时间、人员的约束,在内部控制审计时不采用流程图法。2.审计抽样方法存在的不足。未使用统计抽样的方法进行审计。由于审计人员缺乏统计和数理知识,往往根据经验和职业判断来选取样本量,所取得审计证据带来极大的偶然性和任意性。另外,统计抽样方法即费时又费力,为了加快工作进度,审计时一般不予以采用。3.分析性方法存在的不足。较少使用趋势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这两种技术方法。这两种技术方法需要较多的数理知识,基于管理层对审计报告的要求,通常采用比较分析、比率分析、结构分析等方法。4.审计信息化使用存在的不足。地勘单位未使用审计信息化平台进行审计工作,严重落后于全国其他行业,极大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
(五)实用文书方面存在的不足
1.审计实施阶段文书存在的不足。缺少汇总类审计工作底稿,虽然做了大量原始审计底稿但未按事项类别形成汇总工作底稿。2.后续审计阶段文书存在的不足。对审计整改的力度不够,进行跟踪审计,但未形成后续审计报告,降低了审计的权威性。
(六)审计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1.审计项目质量复核存在的不足。对审计质量评估力度不够,未聘请中介机构或组织相关专家开展审计质量评估工作。2.审计经验交流方面的不足。地勘单位与其他行业审计经验交流不够,属地化管理的地勘单位与中国煤炭地质局管理下的地勘单位交流不够,缺少面对面的交流与学习,缺乏学习和取长补短的机会。
三、加强地勘单位内部审计的对策
(一)加强内部审计管理机制的建设
1.健全机构设置。按照11号令第六条规定,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在本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2.充实审计队伍。应改变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是财务人员转岗而来的状况,大力引进审计、经济、计算机、工程造价、税务、法律、金融等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对现有审计人员的培养,增强专业胜任能力。3.建立总审计师制度。按照11号令第六条规定,中央地勘单位隶属国资委管理,应当设置总审计师;地方地勘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应在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下开展工作,向其负责并报告工作。
(二)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流程的管理
1.加强审计计划阶段的管理。开展风险评估工作,结合管理层的意见,以风险为基础制订审计计划,确定与单位战略目标相一致的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合理判断审计的重要性水平,编制有层次、有步骤、有重点、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2.加强审计实施阶段的管理。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有理有据发现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审计建议;加强审计工作底稿的审核工作,夯实审计基础工作,确保审计报告的顺利编写;遇到重大问题、特殊问题时及时向单位主要负责人报告,并与被审单位进行积极沟通,督促问题及时整改。3.加强审计报告阶段的管理。在现场审计结束时,召集被审单位相关管理人员召开退出会议,讨论审计发现的问题并听取被审单位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向单位主要负责人汇报审计情况。4.加强后续审计和责任追究。加强审计整改力度,加强后续审计的执行力,将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列入年度绩效考核的内容,中央地勘单位按照《中央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国资委令第37号)规定,开展责任追究工作。属地化地勘单位也要制订违规投资经营责任追究办法,加强追责问责力度。
(三)开拓地质勘查审计工作领域
1.优化经济责任审计。按照两办2019年7月下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执行,大力开展领导干部任中审计,以审计发现的问题为基础,提出完善内控、防范风险、健全制度的建议。2.改进基本建设审计。按照《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1号——建设项目内部审计》的规定执行。对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从项目的立项开始,审计项目的合同,进行工程量核实审计,工程物资采购比价审计,加强对隐蔽工程的审计力度,取得电子影像证据。通过审计规范基本建设流程,规范基本建设付款程序。3.加快开展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审计(1)推进内部控制审计按照《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01号——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规定推进内部控制审计,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有关内部监督的要求,综合运用访谈、问卷调查、专题讨论、穿行测试、实地查验、抽样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充分收集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对内部控制的缺陷进行认定,并提交内部控制审计报告。(2)探索开展风险管理审计按照《内部审计具体审计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探索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地勘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提高政治站位,站在组织战略管理的高度,以内部控制评价为基础,重点关注风险管理机制、风险识别方法、风险评估方法、风险应对措施,评价风险管理的合理性、措施的适当性以及执行的有效性。了解风险管理的最佳实务,进行对标分析,从而找到差距及产生差距的原因,为单位防范风险提出建议。4.不断拓展审计工作领域,服务单位改革发展,融入经营发展。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作出风险预警。探索开展战略、薪酬、生态环境、境外项目审计等。5.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地质勘查行业主要从野外钻探、物探、基桩施工,近年来,不断拓展“地质+”“勘探+”业务,开始涉足新兴产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防范风险,如何创造价值,是内部审计人员应思考的。关注经营敏感区,大力开展投资审计(含PPP项目)、绩效审计、成本控制审计等,深入分析投资的效果、效益、效率情况,深入分析成本支出,挖掘降本增效途径,切实为高质量发展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四)改进内部审计技术方法
1.探索“1+N”审计组织方式。积极探索“1+N”等审计组织方式,努力做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探索内部审计项目、内部审计组织方式“两统筹”,不断提升内部审计成果质量和层次。2.改进审计调查方法。在进行内控制度测试时,运用流程图法,了解被审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情况,通过对标分析,发现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缺陷,促进完善内控制度。3.改进审计抽样方法。采取统计与非统计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样本量,针对不同的审计事项运用发现抽样、连续抽样等属性抽样方法进行符合性测试,运用单位均值估计抽样和货币单位抽样等变量抽样方法进行实质性测试,保证样本被选择的机会均等,排除人为因素。4.改进分析方法。按照《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109号——分析程序》改进分析程序。运用数理知识,使用趋势分析和回归分析法进行报表分析,挖掘管理深度,为管理层提供被审单位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多因素间相互影响的情况,客观进行审计评价。5.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树立大数据审计理念,探索建立审计数据中心,打造审计信息平台,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效果。
(五)完善内部审计实用文书
1.完善审计实施阶段的文书。收集审计证据形成详细的原始审计工作底稿,归纳、整理并按照审计业务类型编写汇总的审计工作底稿,夯实审计业务基础,为审计报告提供依据。2.完善后续审计阶段实用文书。编制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调查表,编写后续审计报告落实审计整改情况,实行审计整改结果通报制度。
(六)改进审计质量管理
1.改进审计质量复核制度。按照《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306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规定执行,建立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每5年聘请业务娴熟的中介机构或组织专家对内部审计进行质量评估。同时,加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实行三级审计复核制度,严把审计质量关。2.加强审计经验的交流。加强行业间审计经验的交流。中央地勘单位应加强与其他央企的沟通,地方地勘单位应加强与中央地勘单位的沟通,开展对标分析,找出差距,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参加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举办的各类审计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专业能力。
四、结论
地质勘查行业正处在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事业单位改革的挑战,应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地勘单位内部审计部门要不断创新审计工作机制,拓展审计工作领域,优化审计工作方法,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开创审计工作新局面,做好“治已病,防未病”工作,促进依法合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地勘行业的战略目标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审计署,2018: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9: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
[3]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4]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从内部控制的现状看如何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J].工业审计与会计,2011(3):17-19.
[5]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释义[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4.
作者:李雪莲 单位:中国煤炭地质总局